一种多路输出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4580发布日期:2019-06-26 00:3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领域,具体的,涉及多路输出的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在如今的开关电源产中,很多开关电源产品实现了多路输出,以满足客户多设备的使用,同时大大降低成本,无需一个开关电源产品对应一个设备的一对一应用,所以多路输出的开关电源产品已成为客户的应用首选;目前,很多设备都需要一种时序掉电或者关断的情况,例如一台设备先关闭,其他设备延时一段时间再关闭,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作或者储存数据等等;目前行业的解决的方案是使用时序电源的插排或者多个开关电源产品和软件兼容实现,如图1,但这就导致成本过高,占用空间较大,这不是厂商和客户所希望的,也不是最优的方案;而使用单个开关电源包含多路输出的成本最优,且主路辅路都是满足安规隔离的,但是开关电源产品的主路辅路的掉电时间几乎是一致的,就不满足客户的时序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多路输出电源,用于控制开关电源产品的主路/辅路快速关断,以解决客户多个设备的时序掉电应用需求,同时降低成本,占用空间小,此电路可用于双路输出以上的开关电源中时,效果最为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包括至少两个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一个副边绕组形成主输出电路,其他副边绕组形成辅输出电路,

在辅输出电路增设由控制模块、驱动模块、隔离模块和检测模块组成的时序控制电路;控制模块包括一带有开关的继电器,开关的两端串入电压输出端与外接受供电设备之间,用于控制输出,即开关一端连接电压输出端正极,开关另一端外接受供电设备;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驱动模块输出端用于接收控制开关断开与闭合的信号,驱动模块输入端连接隔离模块输出端用于接收控制驱动模块工作的信号;隔离模块一输入端连接电压输出端正极用于接收输出电压,隔离模块另一输入端连接检测模块输出端用于接收检测模块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输入端用于采样检测输入电压。

优选地,所述主输出电路也增设由控制模块、驱动模块、隔离模块和检测模块组成的时序控制电路。

优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电压输入端正极,第二电阻一端连接电压输入端负极,第一电阻另一端与第二电阻另一端串联输出作为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隔离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和光耦;光耦原边二极管阳极作为隔离模块一输入端连接检测模块输出端,光耦原边二极管负极通过第一电容连接地,第三电阻两端并联在第一电容两端,光耦副边三级管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出作为隔离模块另一输入端连接电压输出端正极,光耦副边三极管发射极作为隔离模块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五电阻和第二电容;第二电容一端同时作为驱动模块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二电容另一端连接电压输入端负极,第五电阻两端并联在第二电容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第六电阻、第六电容和继电器;其中继电器包括线圈和开关;三极管基极作为控制电路输入端,三极管发射极连接电压输入端负极,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一端,继电器线圈另一端连接开关一端,开关的另一端外接受供电设备,第六电阻两端并联在继电器线圈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路输出电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电路简单,易于设计,便于调试,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可控制产品的各输出的延时开通时间,形成时序掉电;

3)本实用新型由多个产品控制改为单个多路输出产品控制,极大的降低成本,节省使用空间;

4)本实用新型不影响原副边,各输出之间的安规隔离,不会降低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多路输出时序掉电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路输出电源的时序控制电路在应用系统中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路输出电源第一实施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路输出电源的时序控制电路在应用系统中的原理框图,一种多路输出电源,在输出中设置时序控制电路,利用时序控制电路对产品输入电压进行检测以实现应用系统中多路设备的分时序供电需要,也可以只有一路输出进行时序控制,具体可根据应用系统需求来决定电源输出的路数。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路输出电源的原理图,一种多路输出时序掉电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一个副边绕组形成主输出电路(以下简称主路),其他副边绕组形成辅输出电路(以下简称辅路),可以根据多路输出产品需求而设置辅输出电路的输出时序控制电路,时序控制电路由检测模块101、隔离模块102、驱动模块103和控制模块104组成,以实现应用系统中多路设备的时序控制输出,也可以只有主输出电路的时序控制电路或主输出电路和辅输出电路同时设置时序控制电路。

现以辅输出电路的时序控制电路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路输出电源,时序控制电路各个模块电路的连接关系为:

检测模块输入端连接电压输入端用于接收和检测输入电压,并将检测得到电压信号输出给隔离模块输入端,隔离模块对该检测电压进行隔离保护在其输出端输出信号至驱动模块输入端,驱动模块输出端连接输入一控制信号控制模块输入端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辅输出电路的电压输出。

检测模块101: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电阻R1一端连接输入电压端正极,电阻R1另一端连接电阻R6一端,电阻R2另一端连接输入电压端负极,电阻R9另一端与电阻R2另一端相连;电阻R1和电阻R2用于采样检测输入电压。

隔离模块102: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容C1和光耦OC1,光耦OC1包括原边二极管和副边三极管,光耦OC1原边二极管阳极连接电阻R1和电阻R2的串联点接收经过采样检测后的输入电压,光耦OC1原边二极管阴极分别连接电阻R3一端和电容C1一端,电阻R3另一端与电容C1另一端连接后接入地,光耦OC1副边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电阻R4一端,电阻R4另一端连接辅路的电压输出端正极Vo2+接收输出电压,光耦OC1副边三极管射极作隔离电路输出端。

驱动模块103:包括电容C2和电阻R5;电容C2一端作为驱动电路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光耦OC1副边三极管射极,电容C2另一端连接辅输路的输出负极Vo2-,电阻R5并联在电容 C6两端。

控制模块104:包括三极管Q1、电阻R6和继电器,继电器包括线圈和开关K1,三极管 Q1基极作为控制电路输入端连接电容C2一端,三极管Q1射极连接辅路的电压输出端负极 Vo2-,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一端,继电器另一端连接开关K1一端,电阻R6并联在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开关K1两端串入辅路电压输出端与由辅路供电的受供电设备之间,即开关K1一端连接辅路电压输出端正极Vo2+,开关K1另一端外接受供电设备,继电器K1控制着辅路输出与受供电设备的输入,即继电器K1内部的线圈导通产生磁性,内部的开关吸合(1号和2号端口吸合),则辅路输出与被供电设备的输入短接,辅路输出建立,继电器K1 内部的线圈断开,无磁性,内部的开关断开(1号和2号端口断开),则输出与被供电设备的输入断开,辅路输出断开。

现以两路输出电源的辅输出电路为例说明该时序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源工作时,检测模块电路的电压建立,电阻R1和电阻R2实时采样检测输入电压,光耦OC1原边发光二极管导通,光耦OC1副边三极管接受信号进而导通,辅路的输出端负极Vo2+ 通过电阻R4、光耦OC1副边三极管给驱动模块中电容C2充电,驱动模块工作,输出驱动信号给控制模块,三极管Q1基极转换为高电平,控制模块的三极管Q1导通,控制模块工作,即继电器线圈开始通电,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继电器开关K1闭合,即辅路的输出建立,为后级受供电设备供电。当电源掉电不工作时,检测模块电路不工作,隔离模块内部的光耦OC1原边二极管无电流通过,二极管不发光,光耦OC1副边三极管为截止状态,控制电路的三极管Q1的基极为低电平,三极管截止,进而控制继电器线圈不通电,开关断开,辅路输出断开,而主路持续输出,保证了所控制的辅路比主路输出优先掉电。

本实用新型多路输出电源,通过在输出中设置时序控制电路快速检测输入电压,以实现应用系统中多路设备的分时序供电需要,从而将现有的多个产品控制改进为单个多路输出电源产品控制来实现,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节省了使用空间,而且还不影响原副边、各输出之间的安规隔离,不会降低电源产品的可靠性。

以上实施例为两路输出产品,三路以上产品也可以使用,包括第三路和第N路时序电路,每路时序电路的内部的连接关系一致,实现原理也同以上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的基础上,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另外的改进及润饰,例如将控制电路用运放及三极管组成的电路替代,仍能实现相同功能,这些改进及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用实施例赘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