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307发布日期:2019-04-16 22:4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充电宝又名移动电源,伴随着共享充电行业的不断发展,充电宝这个新产品正在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接受和使用,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下大屏幕超大屏幕智能手机已经成了手机用户的首选至爱,智能手机耗电快急需充电,共享充电宝解决了这个痛点。

目前常见的共享充电宝形态各异,功能和方式却都大体一样,比如说,充电宝自身耗电完后,需要通过机器设备给自身充电,它的充电方式普遍是通过接触式的带弹簧铜柱,并且一般都是由至少5根铜柱组成,5根铜柱的作用是充电、信息传递和识别。然而,由于外露的铜柱在潮湿环境下,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作用,易生成铜锈,造成设备与充电宝接触不良,致使充电宝的各项数据不能准确传递,会造成充电宝不能被设备识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电源,能够避免和改善现有技术采用接触式铜顶弹针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时常发生的不良状况的问题,提高信息传递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装设有控制板和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电芯,所述壳体外侧壁上装设有一对以上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并至少用作充电使用的金属触点,所述壳体内部还装设有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用于信息传递和识别的无线通信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是光通信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光通信装置是红外发射装置,所述壳体上相应开设有供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光透过的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输入至所述金属触点的信号的电平变化的电平检测电路和脉冲变化的脉冲检测电路,所述控制板响应由所述电平检测电路检测的电平变化和所述脉冲检测电路检测的脉冲变化所表示的指令,并通过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发送相应的数据实现信息传递和识别。

进一步地,所述光通信装置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所述壳体上相应开设有供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光透过及供所述红外接收装置接收的红外光透过的窗口,所述控制板响应所述红外接收装置接收的指令,并通过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发送相应的数据实现信息传递和识别。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是WIFI装置或蓝牙装置。

进一步地,每对所述金属触点包括一个正极触点和一个负极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触点设置为两对以上,不同对所述金属触点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外侧壁或不同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芯旁、并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电芯温度高于阈值时对所述电芯进行充放电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通过卡扣连接或超声波焊接组成所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移动电源内设置无线通信装置来进行信息传递和识别,能够避免和改善现有技术采用接触式铜顶弹针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时常发生的不良状况的问题,提高信息传递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进行参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括壳体1。该壳体1通常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上盖11和下盖12举例可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或者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组合成该壳体1。该壳体1作为移动电源的主要结构部件主要用于容置移动电源的各种功能部件,以对各功能部件进行固定和保护。该壳体1的样式和制造材料的选择可以是多样的,外形样式根据外观设计而定,制造材料可以使用钣金件、铸铁件、注塑件、铝件等不同的材料,通常比较常用的是使用注塑件。

壳体1内部装设有一控制板2,该控制板2是整个移动电源的运作中心。移动电源中的各功能部件均与该控制板2电连接,控制板2用于根据预设程序或外部指令向各功能部件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各功能部件的运作。此外,该控制板2还用于接收各功能部件反馈回来的状态信息,将部分或全部状态信息通过后文的无线通信装置5发送给充电设备(如移动电源租赁设备)。

其中,该控制板2通常包括PCB板、及集成于该PCB板的处理器(可选自CPU、MCU、FPGA等),该PCB板上还集成有分别与处理器电连接的充电控制电路和放电控制电路。

壳体1内部装设有一电芯3,电芯3作为可充电的储能器件,其既可以为移动电源的各功能部件进行供电,又可以为用户的移动设备如手机进行充电。该电芯3可以是由18650电芯、聚合物电芯等不同种类的电芯所构成。该电芯3与控制板2电连接,并在控制板2的控制下进行充电和放电。

壳体1的外侧壁上装设有一对以上至少用作充电使用的金属触点4。在移动电源中电芯3电量低于设定值(举例如电量用光)时,充电设备通过充电顶针抵接上述的金属触点4对电芯3重新充电,以保证充电宝的电量供应。

其中,每对金属触点4举例常包括一个正极触点和一个负极触点。进一步地,金属触点4的数量和位置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较佳的,金属触点4设置为两对以上,不同对的金属触点4可以分布在壳体1的同一外侧壁或不同外侧壁的位置上。进而,通过在壳体1的同一外侧壁或不同外侧壁上总共设置两对以上的金属触点4,能够有效防止由于某一对金属触点4和/或与之位置相对应的充电设备的某一对充电顶针如因为氧化造成失效而所导致的接触不良的问题。

在前文所提及的无线通信装置5,也即非接触式信息传递和识别装置中,该无线通信装置5可以选择自WIFI装置、蓝牙装置以及光通信装置等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信装置5采用光通信装置,光通信装置可选自红外光通信装置、蓝绿光通信装置等。较佳的,该光通信装置选择能耗小、成本低、容易获取的红外光通信装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具体如图3所示,该红外光通信装置仅包括红外发射装置5’,此时,金属触点4还用作信号(或称为数据)输入使用。该壳体1上对应设置有供红外发射装置5’发射的红外光透过的窗口。与之相应地,控制板2上具体即其PCB板上集成有与处理器分别电连接的电平检测电路7和脉冲检测电路8。充电设备借助充电顶针向移动电源经由金属触点4发送控制指令,此时,电平检测电路7检测到电平变化,脉冲检测电路8检测到脉冲变化,充电设备利用电平信号和脉冲信号的变化实现向移动电源下发指令,进而移动电源的控制板2响应该指令并通过红外发射装置5’发送相应的数据以进行应答,从而实现信息传递和识别。这里,电平检测电路7检和脉冲检测电路8实现了移动电源的信号接收功能。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该红外光通信装置包括分别与控制板2电连接的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此时,金属触点4仅作为充电使用。该壳体1上对应设置有供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光透过及供红外接收装置接收的红外光透过的窗口。供红外发射装置使用的窗口和供红外接收装置使用的窗口通常是一个窗口,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窗口。此时,充电设备通过自身的红外发射装置向移动电源下发指令,移动电源的红外接收装置接收该指令,移动电源的控制板2响应该指令并通过其自身的红外发射装置发送数据以进行应答,充电设备的红外接收装置接由收移动电源的红外发射装置发送的数据,从而实现信息传递和识别。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1和图2参阅,壳体1内还装设有温度传感器6,该温度传感器6亦与控制板2电连接。较佳的,该温度传感器6设置于电芯3旁以更好地检测电芯3的温度。控制板2在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电芯3温度高于第一阈值时对电芯3进行充放电保护,使充电宝温度降低,以防止由于电芯3过热产生的安全危害。当然,控制板2在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电芯3温度低于第二阈值时可放弃对电芯3进行充放电保护,该第二阈值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移动电源内设置无线通信装置5来进行信息传递和识别,能够避免和改善现有技术采用接触式铜顶弹针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时常发生的不良状况的问题,提高信息传递可靠性;

另外,通过在控制板2上设置电平检测电路7和脉冲检测电路8实现指令的检测与接收,并将无线通信装置5设置为红外发射装置5’实现响应指令进行数据的发送,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信息传递可靠性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