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进线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6027发布日期:2019-04-24 00:0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集电进线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线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电进线柜。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生产企业和供电管理都需要使用大量的进线柜或者控制箱等,用于安放各种控制开关、电动机、发电机或者其他控制设备。

公告号为CN20562206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源进线柜,包括进线柜本体,其特征在在于:所述的进线柜由顶板、底板、侧板和开关门所组成的一个矩形柜体,所述的进线柜内部设置有主支架板,所述的主支架板将进线柜分割成左空腔室和右空腔室,所述的左空腔室和右空腔室通过副支架板分割成多个空腔室,所述的副支架板与主支架板连接,所述的主支架板与副支架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的副支架板通过滑槽可在主支架板上上下调节高度,所述的进线柜开关门设置为前开关门与后开关门,所述的前开关门与后开关门通过门铰链与门柱和侧板连接,所述的进线柜上设置有高电压报警闪烁灯。

这种新型电源进线柜的副支架板虽然能够在主支架板上上下调节高度,但是在使用时,进线柜的底板直接与地面接触,若地面积水,则积水会通过开关门与侧板之间的缝隙进入到进线柜内,将进线柜内的控制设备浸泡,从而造成控制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电进线柜,在使用时,其能够避免底板直接与地面接触,若地面积水,则减小了积水进入到进线柜内的可能性,从而减小了进线柜内的控制设备被浸泡的可能性,进而减小了控制设备损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集电进线柜,包括进线柜主体,所述进线柜主体包括顶板、底板、侧板和开关门,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板和底板,所述开关门铰接于侧板,所述顶板、底板、侧板和开关门形成一个柜体,包括支撑板和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进线柜主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装置在工作状态下能够带动进线柜主体运动,从而改变进线柜主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避免底板与地面直接接触,在地面积水时,减小了积水进入到进线柜内的可能性,从而减小了进线柜内的控制设备被浸泡的可能性,进而减小了控制设备损坏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包括螺母座和丝杠,所述螺母座设置在侧板上,所述丝杠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且所述螺母座与丝杠相配合,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螺母座并平行于丝杠,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丝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母座上下移动,从而改变进线柜主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底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避免底板与地面直接接触;导向杆的设置能够对螺母座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避免螺母座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转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升降构件设置为两组并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侧板上,所述驱动装置具有两个输出端并分别连接于每组升降构件的丝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带动两组升降构件同时工作,从而使进线柜主体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减小了进线柜主体在移动过程中晃动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传动机构、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分别设置在两组升降构件的丝杠上,所述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均通过支架设置在支撑板上,且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分别与支架转动连接,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相配合,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相配合,所述电机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传动机构具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传动机构的输入端,所述传动机构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在工作状态下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转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在转动过程中分别带动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转动,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在转动过程中分别带动两组升降构件中的丝杠转动,丝杠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母座运动,从而改变进线箱主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避免底板与地面直接接触。

进一步设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均设置在电机上,所述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分别设置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上,所述第一传动带套设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上并被第一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张紧,所述第二传动带套设在第二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上并被第二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张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在工作状态下带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传动带带动第三传动轮转动,第二传动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二传动带带动第四传动轮转动,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分别带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转动,从而实现为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提供转动力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电机设置为双轴电机,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设置在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轴电机通过两个输出轴分别带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转动,与通过一个输出轴带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转动相比,能够使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之间的距离变大,避免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在工作时相互干扰。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板的面积大于底板的面积,且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处设有用于阻水的阻水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地面积水,阻水挡板的设置能够避免积水蔓延至支撑板背离地面的一侧,从而对支撑板上的升降装置进行保护,避免积水将支撑板上的升降装置浸泡。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板靠近地面的一侧设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便于进线柜主体的移动,与通过搬运相比,能够节省大量人力。

进一步设置: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进线柜主体内部并将进线柜主体内部分隔成若干个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将进线柜主体分隔成若干个空腔,以便将放置在进线柜主体内的控制设备分隔开,避免控制设备在工作时相互干扰。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对进线柜主体进行限位的限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的设置能够对进线柜主体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避免进线柜主体在下降过程中触碰到电机,对电机造成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升降装置的设置能够改变进线柜主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底板与地面直接接触,在地面积水时,减小了积水进入到进线柜内的可能性,从而减小了进线柜内的控制设备被浸泡的可能性,进而减小了控制设备损坏的可能性;

2、导向杆的设置能够对螺母座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避免螺母座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转动;

3、阻水挡板的设置能够避免积水蔓延至支撑板背离地面的一侧,从而对支撑板上的升降装置进行保护,避免积水将支撑板上的升降装置浸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用于体现第二传动轮与电机之间位置关系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进线柜主体;11、顶板;12、底板;13、侧板;14、开关门;2、支撑板;3、升降装置;31、驱动装置;311、电机;312、传动机构;3121、第一传动轮;3122、第二传动轮;3123、第三传动轮;3124、第四传动轮;3125、第一传动带;3126、第二传动带;313、第一蜗杆;314、第一蜗轮;315、第二蜗杆;316、第二蜗轮;32、升降构件;321、螺母座;322、丝杠;4、导向杆;5、支架;6、阻水挡板;7、滚轮;8、分隔板;9、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集电进线柜,如图1所示,包括进线柜主体1、支撑板2、升降装置3和便于移动进线柜主体1的滚轮7。

如图1所示,进线柜主体1包括顶板11、底板12、侧板13和开关门14,侧板13设置为三个,侧板13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板11和底板12,相邻侧板13之间垂直连接,开关门14铰接于侧板13,顶板11、底板12、侧板13和开关门14形成一个柜体,进线柜主体1内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将进线柜主体1内部分隔成若干个空腔的分隔板8,分隔板8的设置便于将进线柜主体1内的控制设备分隔开,避免控制设备在工作时相互干扰。

如图1和图2所示,升降装置3包括驱动装置31和升降构件32,驱动装置31包括电机311、传动机构312、第一蜗杆313、第一蜗轮314、第二蜗杆315和第二蜗轮316,如图3和图4所示,传动机构312包括第一传动轮3121、第二传动轮3122、第三传动轮3123、第四传动轮3124、第一传动带3125和第二传动带3126,升降构件32包括螺母座321和丝杠322,且升降构件32设置为两组。

如图2和图3所示,两组升降构件32的螺母座321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侧板13上,丝杠322转动连接于支撑板2,且螺母座321与丝杠322相配合,支撑板2上还设有用于对螺母座321进行导向的导向杆4,导向杆4贯穿螺母座321并平行于丝杠322,第一蜗轮314和第二蜗轮316分别设置在两组升降构件32的丝杠322上,第一蜗杆313和第二蜗杆315均通过支架5设置在支撑板2上,且第一蜗杆313和第二蜗杆315分别与支架5转动连接,第一蜗杆313与第一蜗轮314相配合,第二蜗杆315与第二蜗轮316相配合,电机311设置在支撑板2上,且电机311为双轴电机,第一传动轮3121和第二传动轮3122分别设置在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上,第三传动轮3123和第四传动轮3124分别设置在第一蜗杆313和第二蜗杆315上,第一传动带3125套设在第一传动轮3121和第三传动轮3123上并被第一传动轮3121和第三传动轮3123张紧,第二传动带3126套设在第二传动轮3122和第四传动轮3124上并被第二传动轮3122和第四传动轮3124张紧。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板2的面积大于底板12的面积,且支撑板2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用于阻水的阻水挡板6,阻水挡板6能够避免地面上的积水蔓延至支撑板2背离地面的一侧,从而对支撑板2上的升降装置3进行保护,支撑板2背离地面的一侧设有限位柱9,以便对进线柜主体1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滚轮7设置在支撑板2靠近地面一侧,以便根据使用需求对进线柜主体1进行移动。

实施过程:启动双轴电机,双轴电机通过其自身的两个输出轴分别带动第一传动轮3121和第二传动轮3122同时转动,第一传动轮3121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传动带3125带动第三传动轮3123转动,第三传动轮3123带动第一蜗杆313转动,第一蜗杆313带动第一蜗轮314转动,第二传动轮3122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二传动带3126带动第四传动轮3124转动,第四传动轮3124带动第二蜗杆315转动,第二蜗杆315带动第二蜗轮316转动,第一蜗轮314和第二蜗轮316同时转动,且第一蜗轮314和第二蜗轮316在转动过程中分别带动两组升降构件32上的丝杠322转动,丝杠322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母座321移动,进线柜主体1随着螺母座321一起移动,从而改变底板12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避免底板12与地面直接接触,在地面积水时,减小了积水进入到进线柜内的可能性,从而减小了进线柜内的控制设备被浸泡的可能性,进而减小了控制设备损坏的可能性。

在需要移动进线柜主体1时,推动支撑板2并使滚轮7滚动,从而改变进线柜主体1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移动进线柜主体1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