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640发布日期:2019-04-20 02:36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接线装置,包括底板和与底板扣合在一起的盒体,盒体内设置有电连接组件,电连接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四个导电铜片,导电铜片包括板状本体,板状本体一端设有L形的连接端片,板状本体另一端设有截面为U形的电缆连接口,电缆连接口通过锡焊块与电缆线端部相连接,电缆线伸出盒体的一端设有连接器,相邻导电铜片间架设有二极管,所有二极管呈直线排列。这种结构的光伏接线盒由于二极管端部焊接需要空间,所以盒体体积较大,且二极管的安装定位较为不便,整体安装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安装方便、节约制造成本的光伏接线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伏接线装置,包括底板和与底板扣合在一起的盒体,盒体内设置有电连接组件,盒体上开设有接线槽口,接线槽口上设置有卡插式盖板,电连接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左导电铜片、中间导电铜片、右导电铜片及设置在其上的三个单向导通元件,左导电铜片和右导电铜片的一端都冲压有L形的连接端片,左导电铜片和右导电铜片的另一端都设有一个截面为U形的电缆连接口,电缆连接口通过锡焊块与穿过接线槽口的电缆线端部相连接,电缆线伸出盒体的一端设有连接器,中间导电铜片上并列冲压有两个L形的连接端片,左导电铜片和中间导电铜片间设有第一单向导通元件,中间导电铜和右导电铜片片间设有第二单向导通元件,中间导电铜片上在左导电铜片和右导电铜片上电缆接口间的位置上设有第三单向导通元件,左导电铜片、右导电铜片和中间导电铜片上分别开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盒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导电铜片上的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左导电铜片、中间导电铜片、右导电铜片上在对应于单向导通元件端部针脚处分别设有定位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第二单向导通元件、第三单向导通元件都为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电连接组件包括左导电铜片、右导电铜片、中间导电铜片及设置在其上的三个单向导通元件,导电铜片包括板状本体,左导电铜片和右导电铜片的一端都冲压有L形的连接端片,左导电铜片和右导电铜片的另一端都设有一个截面为U形的电缆连接口,电缆连接口通过锡焊块与穿过接线槽口的电缆线端部相连接,电缆线伸出盒体的一端设有连接器,中间导电铜片上并列冲压有两个L形的连接端片,左导电铜片和中间导电铜片间设有第一单向导通元件,中间导电铜片和右导电铜片间设有第二单向导通元件,中间电铜片上在左导电铜片和右导电铜片上电缆接口间的位置上设有第三单向导通元件,节省了接线盒内部所需的安装空间,且使得安装更为方便快速。

由于左导电铜片、中间导电铜片、右导电铜片上在对应于单向导通元件端部针脚处分别设有定位槽,方便了单向导通元件的布置及焊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底板除去时的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1.底板,2.盒体,21.定位柱,3.电连接组件,31.左导电铜片、32.中间导电铜片、33.右导电铜片,34.单向导通元件,35.连接端片,36.电缆连接口,4.卡插式盖板,5.电缆线,6.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2所示,一种光伏接线装置,包括底板1和与底板1扣合在一起的盒体2,盒体2内设置有电连接组件3,盒体2上开设有接线槽口,接线槽口上设置有卡插式盖板4。

电连接组件3包括依次设置的左导电铜片31、中间导电铜片32、右导电铜片33及设置在其上的三个单向导通元件34,左导电铜片31和右导电铜片33的一端都冲压有L形的连接端片35,左导电铜片31和右导电铜片33的另一端都设有一个截面为U形的电缆连接口36,电缆连接口36通过锡焊块与穿过接线槽口的电缆线5端部相连接,电缆线5伸出盒体2的一端设有连接器6。中间导电铜片32上并列冲压有两个L形的连接端片35。

左导电铜片31和中间导电铜片32间设有第一单向导通元件34,中间导电铜和右导电铜片33片间设有第二单向导通元件34,中间导电铜片32上在左导电铜片31和右导电铜片33上电缆接口间的位置上设有第三单向导通元件34。左导电铜片31、中间导电铜片32、右导电铜片33上在对应于单向导通元件34端部针脚处分别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34、第二单向导通元件34、第三单向导通元件34都为二极管。

左导电铜片31、右导电铜片33和中间导电铜片32上分别开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盒体2内设置有与所述导电铜片上的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11。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