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7010发布日期:2019-03-30 08:24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线圈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线圈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水流开关控制机构,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用水的场所。随着人们对水龙头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感应式龙头等智能龙头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因水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不高,所以现有的感应龙头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外接电源以供其正常使用。

为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水力发电机并申请了中国专利(其申请号为:201711054748.X,其公布号为:CN107575331A),该水力发电机包括壳体、转轴、叶轮、线圈以及磁铁,壳体内具有磁性腔以及过水腔,磁性腔和过水腔之间通过过水通道相连通,叶轮设置在过水腔内,磁铁设置于磁性腔内,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磁铁和叶轮相连接,过水通道处还设置有能阻止过水腔内的杂质进入磁性腔的隔离件。其中,线圈为多组且均沿圆筒状磁铁的轴向绕设,多组线圈依次交替叠合以提高线圈切割磁感应线时产生的电流大小,提高发电效率,同时,还在线圈外套设有采用导磁材料制成的钢环,该钢环与外壳固定连接,用以进行电磁屏蔽,避免水力发电机外的其它结构对磁铁的转动造成影响,进而保证水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

但是,上述水力发电机的线圈组数较多,叠合后的厚度较大,同时,钢环需要另外设置外壳进行固定,使得整个水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高的同时体积也较大,适用于对发电效率要求较高且安装空间充裕的场合,并不适用于空间小且对发电效率要求较低的场合,不能完全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线圈安装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空间小且对发电效率要求较低的场合的线圈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线圈安装结构,包括呈桶状的壳体以及绕设成环状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具有凸出的安装部,上述线圈套设在所述安装部外侧且线圈不超出所述安装部的外端端面,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还具有凸出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外端端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外端端面位于以壳体的轴线为轴线的同一圆柱面上。

本线圈安装结构在使用时,可将环状的线圈根据需要直接套设在安装部外侧,无需交替叠合,虽然减少了线圈的发电量,但是同时大大减少了线圈绕组的厚度,缩小了体积。另外,安装部和支撑部的外端端面位于同一圆柱面上,且线圈不超出安装部的外端端面,可直接将钢环套设在安装部和支撑部的外侧,既不会使钢环刮伤线圈,又能取消用于对钢环进行同心定位的外壳,使得整体的结构更紧凑。

在上述的线圈安装结构中,所述壳体呈圆桶状,所述线圈弯曲成弧形且贴靠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线圈弯曲贴靠可增强结构紧凑性,缩小体积。

在上述的线圈安装结构中,所述安装部的外端侧部还具有绕上述壳体的轴线伸出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弯曲成弧形且延伸部的外侧面与上述支撑部的外端端面位于同一圆柱面上,所述延伸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供所述线圈卡入的凹腔。延伸部既可以为钢环提供足够的支撑,也能为线圈提供保护,更方便了线圈直接绕设在凹腔内。

在上述的线圈安装结构中,所述安装部的数量、支撑部的数量以及上述线圈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两个,所述线圈一一对应地套设在所述安装部外侧,所述支撑部与安装部交替地绕壳体的轴线布置。

在上述的线圈安装结构中,所述支撑部呈长条状且沿壳体的轴向设置。

在上述的线圈安装结构中,所述安装部呈块状。

在上述的线圈安装结构中,所述壳体、安装部和支撑部为一体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线圈安装结构通过安装部和支撑部的结构设计,使得线圈被限制在安装部处,虽然减少了线圈的发电量,但是缩小了体积,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另外,安装部和支撑部的外端端面位于同一圆柱面上,可使钢环直接套设在外,无需另外设计外壳的固定结构,进一步缩小了整个结构的体积,也能保证钢环的同心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线圈安装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线圈安装结构实施例一去除线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线圈安装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线圈安装结构实施例二去除线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线圈;3、安装部;4、支撑部;5、延伸部;6、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线圈安装结构包括呈圆桶状的壳体1以及绕设成环状的线圈2,壳体1的开口朝下且其下端具有向外翻出的翻边。壳体1的外壁上具有凸出呈块状的安装部3,线圈2套设在安装部3外侧且线圈2不超出安装部3的外端端面。壳体1的外壁上还具有凸出呈长条形的支撑部4,该支撑部4沿壳体1的轴向设置,支撑部4的外端端面与安装部3的外端端面位于以壳体1的轴线为轴线的同一圆柱面上。

具体地说,安装部3的数量、支撑部4的数量以及线圈2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两个,线圈2一一对应地套设在安装部3外侧,支撑部4与安装部3交替地绕壳体1的轴线布置,线圈2弯曲成弧形且贴靠在壳体1的外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3、支撑部4以及线圈2均为两个,安装部3和支撑部4绕壳体1的轴线等间距分布,安装部3呈圆弧状且其边角均为圆弧过渡;壳体1、安装部3和支撑部4为一体式结构。

本线圈安装结构在使用时,可将绕设成环状的线圈2根据需要直接套设在安装部3外侧,无需交替叠合,虽然减少了线圈2的发电量,但是同时大大减少了线圈2绕组的厚度,缩小了体积。另外,安装部3和支撑部4的外端端面位于同一圆柱面上,且线圈2不超出安装部3的外端端面,则在使用时,可直接将钢环套设在安装部3和支撑部4的外侧,既不会使钢环刮伤线圈2,又能取消用于对钢环进行同心定位的外壳,使得整体的结构更紧凑。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方案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部3的外端四个方向的侧部均具有绕壳体1的轴线伸出的延伸部5,该延伸部5弯曲成弧形且延伸部5的外侧面与支撑部4的外端端面位于同一圆柱面上,延伸部5的内侧面与壳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供线圈2卡入的凹腔6。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5与安装部3连为一体。在使用时,因有延伸部5的阻挡,可直接向线圈2绕设在凹腔6中,再在延伸部5和支撑部4的外侧套设钢环。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