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线槽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1834发布日期:2019-04-16 22:41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母线槽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输配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母线槽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工程设施和装备的涌现,各行各业的用电量迅增,尤其是众多的高层建筑和大型厂房车间的出现,作为电力输电导线的传统电缆在大电流输送系统中已不能满足要求,多路电缆的并联使用给现场安装施工连接带来了诸多不便;插接式母线槽作为一种新型配电导线应运而生,与传统的电缆相比,在大电流输送时充分体现出它的优越性。

两个母线槽在连接时一般利用两个侧板作为中间连接的过渡连接件,在连接两个母线槽时,多数采用一根较长的长颈螺栓作为连接元件,这种连接方式只利用单根螺栓排布固定母线槽端部的两个侧板,缺乏一定的稳定性以及密封性。实际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两组输电模块合并,输电模块使用的母线槽见图1,母线槽1上设有开口1a,开口1a的两侧各设有一块耳板1b,耳板1b上一体成型有L型板1c。两组输电模块合并时两者各自的母线槽也需要连通,现需要一种能够合并两组输电模块的母线槽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母线槽连接结构,可将两组输电模块合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母线槽连接结构,包括对称设于第一母线槽两侧的套管,套管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与套接部,连接部的形状与第一母线槽的一半侧面形状配合,连接部的底部边缘设有插板,插板用于插入第一母线槽的L型板内,连接部的顶部设有连接板,关于第一母线槽对称的两根套管上的连接板相贴合,连接板上设有通孔,两根套管内各插有一根第二母线槽,第一母线槽被套管覆盖的侧壁上设有穿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母线槽连接结构设计成两个套管,两个套管通过一组输电模块的第一母线槽上的穿线孔连通,将另一组输电模块的第二母线槽插入套管内,套管上的插板插于第一母线槽内用于将套管卡在第一母线槽上,套管上的连接板用于连接两根套管,从而实现了第一母线槽与第二母线槽的相通和连接,即实现了两组输电模块的合并。

优选的,套接部的上表面包括高位板和低位板,当套管安装于第一母线槽上时,高位板位于第一母线槽正上方,高位板向低位板圆滑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位板在套管的上表面形成凸起,由于套管插在第一母线槽的侧面,套管上必然设有与第一母线槽侧面配合的凹口,凹口降低了连接部在竖直方向的承重能力,而凸起弥补且增强了连接部在竖直方向的承重能力。

优选的,高位板与低位板之间设有过渡的第一斜坡,高位板与第一斜坡之间设有第一圆角,低位板与第一斜坡之间设有第二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使套管表面圆滑不易割手,而且提高了套管在水平方向上的抗压性能。

优选的,套接部的下表面位置低于连接部的下表面,套接部的下表面与连接部的下表面之间设有过渡的第二斜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置较低的套接部相对于第一母线槽向下凸出,凸出的结构同样提高了套管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性能。

优选的,连接部包括设于套接部两侧的侧板,侧板与套接部的侧面垂直,插板和连接板位于侧板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侧板的两端分别作为插板和连接板,使套管整体结构紧凑无冗余。

优选的,连接部两侧的侧板底部通过底板连接,底板与侧板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与侧板围成“凵”型结构,提高了连接部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第一母线槽的端部设有弯通管,弯通管的一端插于第一母线槽末端,弯通管的另一端插有第三母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弯通管在第一母线槽的末端成一定夹角连接其它母线槽。

优选的,弯通管包括上下两半形状相同的盒体,两个盒体的连接处一体成型有边缘板,两个盒体的两块边缘板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半盒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方便了拆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将母线槽连接结构设计成两个套管,两个套管通过一组输电模块的第一母线槽上的穿线孔连通,将另一组输电模块的第二母线槽插入套管内,套管上的插板插于第一母线槽内用于将套管卡在第一母线槽上,套管上的连接板用于连接两根套管,从而实现了第一母线槽与第二母线槽的相通和连接,即实现了两组输电模块的合并;

2. 通过在套管上表面设置高位板,高位板在套管的上表面形成凸起,由于套管插在第一母线槽的侧面,套管上必然设有与第一母线槽侧面配合的凹口,凹口降低了连接部在竖直方向的承重能力,而凸起弥补且增强了连接部在竖直方向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母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母线槽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隐藏第二母线槽后的立体图;

图4是套管的立体图;

图5是套管的正视图。

图中,1、母线槽;1a、开口;1b、耳板;1c、L型板;1d、穿线孔;11、第一母线槽;12、第二母线槽;13、第三母线槽;2、套管;21、连接部;211、侧板;2111、连接板;2112、插板;212、底板;22、套接部;221、高位板;222、低位板;223、第一斜坡;224、第一圆角;225、第二圆角;226、第二斜坡;3、弯通管;31、盒体;32、边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母线槽连接结构,用于合并两组输电模块,两组输电模块分别以第一母线槽11、第二母线槽12为载体。母线槽连接结构主要为两个套管2,两个套管2对称设于第一母线槽11的两侧,在第一母线槽11的两侧面被套管2覆盖处开设穿线孔1d(见图3),可使两组输电模块的内部线路接通。

结合图2与图4,套管2由连接部21和套接部22一体成型,连接部21插于第一母线槽11的一半侧面上,连接部21上设有与第一母线槽11的一半侧面形状配合的凹口,第一母线槽11的侧面插于凹口内,第二母线槽12插于套接部22内。

如图4所示,套接部22的上表面由高位板221、低位板222,以及连接两者的第一斜坡223一体成型。高位板221与第一斜坡223之间设有过渡的第一圆角224,第一斜坡223与低位板222之间设有过渡的第二圆角225,当套管2安装于第一母线槽11上时,高位板221位于第一母线槽11的正上方,低位板222的位置比高位板221低。高位板221在套管2上表面形成凸起,由于凹口降低了连接部21在竖直方向的承重能力,因此设置凸起弥补且增强了连接部21在竖直方向的承重能力。

如图5所示,套接部22的下表面位置低于连接部21的下表面,套接部22的下表面与连接部2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过渡的第二斜坡226,位置较低的套接部22相对于第一母线槽11向下凸出,凸出的结构同样提高了套管2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性能。

如图4所示,连接部21主要包括一体成型为“凵”型的两块侧板211与一块底板212。两块侧板211分别设于套接部22两侧,且侧板211与套接部22的侧面垂直,两块侧板211的顶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板2111,连接板2111上开设有用于穿螺栓的通孔,当两个套管2对称安装于第一母线槽11的两侧时,两个套管2上的连接板2111相贴,用螺栓即可将两片连接板2111固定连接。两块侧板21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插板2112,插板2112用于插入第一母线槽11的L型板1c内。

综上所述,该母线槽1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母线槽1连接结构设计成两个套管2,两个套管2通过一组输电模块的第一母线槽11上的穿线孔1d连通,将另一组输电模块的第二母线槽12插入套管2内,套管2上的插板2112插于L型板1c内,用于将套管2卡在第一母线槽11上,套管2上的连接板2111用于连接两根套管2,从而实现了第一母线槽11与第二母线槽12的相通和连接,即实现了两组输电模块的合并。

如图3所示,还可在第一母线槽11的端部通过弯通管3连接第三母线槽13,弯通管3的两端分别用于插接第一母线槽11和第三母线槽13,弯通管3的弯折角度对应着第一母线槽11与第三母线槽13的夹角。弯通管3由上下两半形状相同的盒体31组成,两个盒体31的连接处均一体成型有边缘板32,当两个盒体31盖合时,两块边缘板32相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两块边缘板3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