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0837发布日期:2019-06-29 01:2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电缆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全绝缘开关柜的推广,作为必备器件的T型电缆终端(T型电缆头)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然而,新的问题也伴随着产生。例如,无论当电缆出现破损,还是在电缆的存放或施工过程中,抑或是当电缆被击穿后,都有可能有水分/水汽进入到T型电缆头的内部,从而在电缆在运行的过程中,在T型电缆头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导致沿面爬电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安全性能较好的电缆终端。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终端,包括:

电缆终端主体;

电缆,包括线芯和包裹线芯的绝缘层,且在所述电缆的连接端的线芯裸露;

压接端子,其第一端与所述电缆的连接端裸露的线芯压接在一起,第二端连接所述电缆终端主体;

冷缩管,套设在所述电缆的连接端和所述压接端子的第一端上,并将所述电缆的连接端的绝缘层与压接端子的第一端之间的线芯密封。

优选的是,所述冷缩管包括硅橡胶冷缩管或EPDM冷缩管。

优选的是,所述冷缩管的长度为L,并且30mm<L<180mm。

进一步优选的是,90mm<L<100mm。

优选的是,当所述电缆的绝缘层的外径为R,16mm<R<35mm时,所述冷缩管的内径为r,r=11mm;

当所述电缆的绝缘层的外径为R,27mm<R<46mm时,所述冷缩管的内径为r,r=18mm。

优选的是,所述电缆终端主体包括T型电缆头。

优选的是,在所述电缆还包括包裹所说绝缘层的外半导电层,包裹所述外半导电层的金属屏蔽层,以及包裹所述屏蔽层的保护层;其中,在所述电缆的连接端线芯、绝缘层、外半导电层、金属屏蔽层逐一裸露;

所述电缆终端还包括适配器;所述适配器套设在所述电缆的连接端,并包裹绝缘层、外半导电层、金属屏蔽层;

所述电缆通过所述适配器固定在所述电缆头的连接部中。

优选的是,所述压接端子的第二端与所述电缆终端主体的端部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是,在所述电缆终端主体的端部的一端设置有绝缘塞和防护帽;其中,

所述绝缘塞和所述防护帽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在所述电缆终端主体上连接有接地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终端中,将冷缩管套设在电缆的连接端的绝缘层和压接端子的第一端上,通过冷缩管包裹这部分裸露的线芯,因此,即使有水分/水汽进入电缆的线芯中,这些水分/水汽也不会进入电缆终端主体中,从而保证了电缆终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电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电缆终端中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电缆终端中的压接端子和适配器的安装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电缆终端中的冷缩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电缆终端中的主体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电缆;11、线芯;12、绝缘层;13、外半导电层;14、金属屏蔽层;15、护套层;2、电缆终端主体;3、压接端子;4、冷缩管;5、适配器;6、接地线;7、绝缘塞;8、防护帽;9、芯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用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能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方便、清楚的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电缆终端的结构,在此,对电缆终端中的电缆、电缆终端主体、压接端子进行简单介绍。

电缆包括线芯、绝缘层、半导电层、金属屏蔽层、护套层,且这几层结构由内至外逐一包裹;在电缆的连接端这几层结构逐一裸露。

其中,线芯用于传导电流。

绝缘层用于将线芯与外部绝缘隔离。

半导电层是电缆缘外部起均匀电场作用的半导电材料,外半导体层的端口必须整齐均匀,在电缆的连接端增加缠绕半导电带与电缆的外半导电层搭接。

金属屏蔽层在电缆中的作用主要是传导电缆故障短路电流,以及屏蔽电磁场对临近通讯设备的电磁干扰,运行状态下金属屏蔽层在良好的接地状态下处于零电位,当电缆发生故障之后,它具有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导短路电流的能力。

护套层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电缆漏电以及外部防水。

压接端子的作用是连接电缆和电缆终端主体;具体地,压接端子的第一端可以为一套管,电缆的连接端的线芯插入压接端子中,之后将二者压接,以使二者电连接;压接端子的第二端可以为一具有开口的结构,将其插入电缆终端主体的空腔中,通过压接端子上第二端的开口可以与电缆终端主体用螺栓连接在一起,以完成电缆与电缆终端主体的连接。

电缆附件是指电缆铺设好后,为了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线路,各段线必须连接为一个整体,这些连接点就称为电缆附件。电缆线路中间部位的电缆附件称为中间接头,而线路两末端的电缆附件称为电缆终端主体。电缆终端是用来锁紧和固定进出线,起到防水防尘防震动的作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电缆的线芯因为某种原因进水(例如:电缆在敷设时进水或电缆运行过程中出现破损而外部水分进入),这样一来,容易导致压接端子和线芯连接位置处裸露的线芯进水,从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下述实施例中以T型电缆终端为例进行说明,但T型电缆终端并不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电缆终端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终端,包括:电缆1、电缆终端主体2、压接端子3;其中,电缆1的连接端的线芯11与压接端子3的第一端压接在一起,并通过压接端子3的第二端连接至电缆终端主体2的空腔中。由于电缆1的连接端的线芯11与压接端子3压接后,始终会有部分线芯11裸露,为此在本实施例的电缆终端中增设冷缩管4,并将冷缩管4套设在电缆1的连接端的绝缘层12和压接端子3的第一端上,通过冷缩管4包裹密封这部分裸露的线芯11,以防止线芯11裸露。

在本实施例的电缆终端中,冷缩管4套设在电缆1的连接端的绝缘层12和压接端子3的第一端上,并且冷缩管4包裹这部分裸露的线芯11。因此,即使有水分进入电缆1的线芯11中,这些水分/水汽也不会进入电缆终端主体2中,从而保证了电缆终端的安全性。

其中,冷缩管4的材料包括硅橡胶或EPDM(三元乙丙橡胶);也就是说,冷缩管4包括硅橡胶冷缩管或EPDM冷缩管。

之所以采用硅橡胶或EPDM是因为材料的弹性较好,能够将线芯11紧紧地包裹,以保证水分/水汽等不会进入电缆终端主体2。当然,冷缩管4的材料也不局限于这两种材料,只要是弹性较好,且能够严实包裹线芯11的材料均可。

其中,冷缩管4的长度为L,并且30mm<L<180mm。之所如此设置是因为,若冷缩管4的长度过长(即超过180mm),则可能会影响电缆终端的电气性能和冷缩管4的安装;若冷缩管4过短(即小于30mm),则可能会影响对线芯11密封性。优选的,冷缩管4的长度在90mm至100mm,当然,冷缩管4的具体长度还取决于其待包裹的线芯11的长度和电缆1的横截面积。

其中,在用冷缩管4对线芯11密封时,需要将冷缩管4套设在线芯11外部的绝缘层12上,以保证线芯11密封严实,因此冷缩管4的内径r取决于电缆1的绝缘层12的外径R。

具体地,当电缆1的绝缘层12的外径为R,16mm<R<35mm时,冷缩管4的内径为r,r=11mm;当电缆1的绝缘层12的外径为R,27mm<R<46mm时,冷缩管4的内径为r,r=18mm。

在需要说明的是,冷缩管4在安装之前,其内壁上预制塞入芯绳9,以维持冷缩管4的内部空间,以方便冷缩管4套设在电缆1的连接端的绝缘层12和压接端子3的第一端上,之后,再将芯绳9抽出,此时冷缩管4将裸露的线芯11严实包裹。

其中,本实施例的电缆终端还包括适配器5,该适配器5套设置电缆1的连接端,且包裹电缆1连接端裸露的绝缘层12、外半导电层13、金属屏蔽层14;电缆1通过该适配器5与电缆终端主体2的内部相适配,也即固定电缆终端主体2中。

其中,本实施例的电缆终端主体2的端部中具有螺纹固定件,压接端子3的第二端上具有开口,将螺纹固定件的开口与压接端子3第二端上的开口对齐,通过螺栓将压接端子3与螺纹固定件连接在一起。在电缆终端主体2的端部上还具有绝缘塞7和防护帽8,绝缘塞7和防护帽8可拆卸连接。其中,通过旋拧绝缘塞7以抵住螺栓,以使螺栓能够将压接端子3牢固的固定。当然,在电缆终端主体2上还连接有接地线6,当电缆1发生故障之后,它具有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导短路电流的作用。

以下结合对本实施例的电缆终端的安装,对该电缆终端进行具体说明。

1)电缆1的准备:将电缆1的连接端位置的护套层15、金属屏蔽层14、外半导电层13、绝缘层12逐一去除,以使连接端位置的线芯11、绝缘层12、外半导电层13、金属屏蔽层14、护套层15逐一裸露,如图2所示。

2)压接端子3和适配器5的安装:将电缆1连接端的保护层15的端口作为适配器5安装定位线,将适配器5安装在电缆1的连接端;将线芯11插入压接端子3第一端的套管中,并通过压接的方式将线芯11与压接端子3连接,如图3所示。

3)冷缩管4的安装:冷缩管4在安装前其内壁上缠绕着一层芯绳9,将冷缩管4套设置在电缆1的连接端的绝缘层12和压接端子3的第一端上,将芯绳9抽出,以使冷缩管4紧紧包裹电缆1的连接端的绝缘层12和压接端子3的第一端,从而将电缆1连接端裸露的线芯11密封,如图4所示。其中,芯绳9的作用是支撑冷缩管内壁,以便于冷缩管4套设置在电缆1的连接端的绝缘层12和压接端子3的第一端上。

4)电缆终端主体2的安装:如图5所示,将压接端子3的第二端插入电缆终端主体2的端部,通过螺栓将压接端子3与螺纹固定件连接在一起,通过旋拧绝缘塞7以抵住螺栓,以使螺栓能够将压接端子3牢固的固定。以此同时,通过适配器5将电缆1与电缆终端主体2固定,如图1所示。

至此完成电缆终端的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