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交型非接触磁力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5470发布日期:2019-07-17 05:2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交型非接触磁力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交型非接触磁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虽存在多种形式的物体传送装置,例如,精密检测用传送带、医疗用品等,但现有的传动装置通过齿轮相互咬合或皮带连接产生传动力,会产生磨损、产生粉尘、需要维护保养、定时更换,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增加后期使用的成本。我司发明专利2018101777650公开了多极取向磁力轮,但没有对磁力轮的具体应用进行继续研发。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待解决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非接触磁力传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直交型非接触磁力传动装置。本发明采用非接触磁力传动器,改变了传统的接触式联轴器传输动力的模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直交型非接触磁力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垂直的主转轴、从转轴,主动磁力轮固定在主转轴上并位于主转轴上和从转轴距离最近的位置,从动磁力轮固定在从转轴上与主转轴距离最近的位置,主转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主动磁力轮和从动磁力轮的间距为0.5mm-3mm。

优选地,从转轴通过两端的固定装置固定在底板上。

优选地,主转轴的一端连接联轴器,另一端固定在后板上。

优选地,后板和电机均固定在底板上。

优选地,主动磁力轮和从动磁力轮的间距为1mm-2.5mm。

优选地,主转轴两端分别连接电机和后板,主转轴还穿过用于保护主动磁力轮和从动磁力轮间距的中间板,中间板在主转轴通过处设有贯穿的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直交型非接触磁力传动装置的发明,改变了接触式机械和皮带传动装置模式。接触式传动装置,其工作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齿轮相互咬合或皮带连接产生传动动力,因此会产生磨损、产生粉尘、需维护保养、定时更换,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增加后期使用成本。而非接触磁力传动装置,其工作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磁力轮排列成直交型结构,并留有一定气隙,通过磁力轮间相吸相斥产生传动动力。

由于此磁力传动方式为非接触传动模式,因此不产生磨损、不产生粉尘、稳定性好、免维护保养,大大减少后期使用成本,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本发明的直交型非接触磁力传动装置,有效解决了粉尘、噪音等污染环境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1、电机;2、联轴器;3、主转轴;4、主动磁力轮;5、从动磁力轮;6、从转轴;7、传动件;8、底板;9、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参考附图1和附图2:

一种直交型非接触磁力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垂直的主转轴(3)、从转轴(6),主动磁力轮(4)固定在主转轴上并位于主转轴上和从转轴距离最近的位置,从动磁力轮(5)固定在从转轴上与主转轴距离最近的位置,主转轴(3)一端通过联轴器(2)与电机(1)连接,主动磁力轮(4)和从动磁力轮(5)的间距为1mm-2.5mm。从转轴(6)通过两端的固定装置固定在底板(8)上。主转轴的一端连接联轴器(2),另一端固定在后板(9)上。后板(9)和电机(1)均固定在底板(8)上。主动磁力轮(4)和从动磁力轮(5)的间距为1mm-2.5mm。主转轴两端分别连接电机和后板,主转轴还穿过用于保护主动磁力轮(4)和从动磁力轮(5)间距的中间板,中间板在主转轴通过处设有贯穿的孔。

安装方法:①主转轴一端置于动力电机一端;②主转轴另一端置于主动磁力轮内孔,并用顶紧型或夹紧型方法固定好;③将从动磁力轮固定在从转轴一端上;④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各磁力轮可以为同一规格使用,或大小规格磁力轮搭配使用,均可实现同步传动,形成动力传输装置;⑤磁力传动装置需两个或两个以上磁力轮组成。此种直交型非接触磁力传动装置,各磁力轮之间留有一定的气隙,通常建议1mm-2.5mm之间为佳,气隙小扭力大,气隙大扭力相应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