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充电装置中的消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4822发布日期:2019-04-13 00:4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充电装置中的消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消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充电装置中的消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高压充电装置在持续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能,电池长时间工作容易导致噪音的产生。高压充电装置一般通过风扇进行降温,无法对所有充电电池进行均衡降温,降温效果较差;高压充电装置外壳一般为金属质地,内部无消音材料,较容易传播噪音。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高压充电装置一般通过风扇进行降温,无法对所有充电电池进行均衡降温,降温效果较差;高压充电装置外壳一般为金属质地,内部无消音材料,较容易传播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充电装置中的消音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压充电装置中的消音装置设置有:

外壳;

所述外壳内侧粘接有消音棉,所述外壳内侧安装有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上端粘接有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一侧连接有热管,所述热管一侧焊接有散热基板,所述散热基板上焊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进出端口套接进循环泵,所述外壳在散热基板的位置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处安装有散热扇。

进一步,所述冷却管的上端为进液端,所述冷却管的下端为出液端,所述冷却管的进液端处安装有制冷板,所述冷却管内填充有制冷液。

进一步,所述充电电池有若干个,所述充电电池均通过热管与散热基板连接进行集中散热。

进一步,所述充电电池通过导热膏与导热硅脂连接。

进一步,所述散热基板为多层式设计,所述热管与冷却管置于散热基板中间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通过液冷与风冷配合,对充电电池进行高效降温,大幅度减少电池温度过高产生的噪音,且配备用消音棉,进一步将充电电池产生的噪音进行消减,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的充电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充电装置中的消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基板、冷却管、制冷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消音棉;3、充电电池;4、导热硅脂;5、热管;6、散热基板;7、冷却管;8、制冷板;9、循环泵;10、散热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充电装置中的消音装置包括:外壳1、消音棉2、充电电池3、导热硅脂4、热管5、散热基板6、冷却管7、制冷板8、循环泵9、散热扇10。

所述外壳1内侧粘接有消音棉2,所述外壳1内侧安装有充电电池3,所述充电电池3上端粘接有导热硅脂4,所述导热硅脂4一侧连接有热管5,所述热管5一侧焊接有散热基板6,所述散热基板6上焊接有冷却管7,所述冷却管7 的进出端口套接进循环泵9,所述外壳1在散热基板6的位置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处安装有散热扇10。

所述冷却管7的上端为进液端,所述冷却管7的下端为出液端,所述冷却管7的进液端处安装有制冷板8,所述冷却管7内填充有制冷液。所述充电电池 3有若干个,所述充电电池3均通过热管5与散热基板6连接进行集中散热。所述充电电池3通过导热膏与导热硅脂4连接。所述散热基板6为多层式设计,所述热管5与冷却管7置于散热基板6中间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导热硅脂4将充电电池3的热量倒入到热管5 上,热管5将热量传送到散热基板6上,循环泵9将冷却管7内的冷却液进行循环,进而对散热基板6进行降温,散热扇10的位置与散热基板6相对应,进而可通过散热扇对散热基板6进一步散热,对充电电池3进行降温,减少噪音的产生;通过外壳1内的消音棉2可进一步隔绝噪音,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的充电环境。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