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3364发布日期:2019-08-16 22:1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从而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检测、保护和控制。配电自动化是实施智能化配电网的重要手段,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对配网线路进行数据监视、运行方式调整、遥控操作和负荷转移等手段,尽快发现系统缺陷、正确定性缺陷和消除缺陷,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运行设备处于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故障,配电自动化系统将自动隔离故障线路段,迅速恢复对非故障线路客户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电量损失。现有技术中的配电自动化终端通过固有配置的通信与配电自动化主站连接,固有的硬件配置不一定能与网络环境适应,上述问题不仅提高了配电自动化的复杂度和难度,且容易产生资源浪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也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能涵盖各种终端设备,同时实现现场集中控制和远程监控及报警,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数据传输总线、配电网调度控制器、配电子站、配电终端和故障监测器;

所述数据传输总线一端与所述配电网调度控制器连接,另一端通过信息交换总线与配电系统连接;

所述配电网调度控制器用于对配电网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并支撑配网调度;

所述配电子站连接在所述配电网调度控制器和配电终端之间,用于实现信息汇集、处理和通信监视;

所述配电终端与所述配电子站连接,用于对配电变压器的运行参数的监视、测量;

所述故障监测器与所述配电网调度控制器连接,并采用采集模块、主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采集、上传线路故障信息,用于实现对配电线路的故障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中,所述主控制模块通过采集模块采集配电线路的故障信息,主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故障信息以无线方式上传至所述配电网调度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中,所述配电网调度控制器连接有警报控制装置,所述警报控制装置连接有多个警报器。

进一步地,所述警报控制装置包括电源设备、线路切换装置,线路切换装置包括一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输入端和输出端通过线路连接,每条线路上均设有开关单元,开关单元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电源设备与线路切换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线路切换装置的输出端与警报器一一对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中,所述配电终端包括馈线终端设备、开闭所终端设备和配变终端设备,所述馈线终端设备连接户外柱上开关,所述开闭所终端设备连接开关柜,所述配变终端设备连接环网柜。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系统包括电网GIS平台、配电网规划管理设计平台、营销业务系统、设备运维精益管理系统。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用计算机、信息与通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视与运行控制,为配电管理系统提供实时数据支撑,通过快速故障处理,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优化运行方式,改善供电质量、提升电网运营效率和效益。利用现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电网GIS平台、营销业务系统等相关系统,通过系统间的标准化信息交互,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网络接线图、电气拓扑模型和支持电网运行的静、动态数据共享。配电网调度控制器通过故障监测器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故障警告信息,通过警报控制装置方便的进行预警,能涵盖各种终端设备,同时实现现场集中控制和远程监控及报警,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配电网调度控制器10、配电子站20、配电终端30和故障监测器40组成,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数据传输总线50,数据传输总线一端与所述配电网调度控制器10连接,另一端通过信息交换总线60与配电系统70连接,配电系统70包括电网GIS平台、配电网规划管理设计平台、营销业务系统、设备运维精益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采集中低压配电网设备运行实时、准实时数据,贯通高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的电气连接拓扑,融合配电网相关系统业务信息,支撑配电网的调度运行、故障抢修、生产指挥、设备检修、规划设计等业务的精益化管理。

配电网调度控制器10可采用配电主站,对配电网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并支撑配网调度、生产管理等业务需求,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为配网调度、配电生产及规划设计等方面服务。配电子站20连接在所述配电网调度控制器10和配电终端30之间,是配电网调度控制器10与配电终端30之间的中间层,实现所辖范围内的信息汇集、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配电终端30与所述配电子站20连接,安装在配电网的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用于对配电变压器的运行参数的监视、测量,完成数据采集、控制、通信等功能。

所述故障监测器40与所述配电网调度控制器10连接,并采用采集模块41、主控制模块42和无线通信模块43采集、上传线路故障信息,用于实现对配电线路的故障定位。所述主控制模块42通过采集模块41采集配电线路的故障信息,主控制模块42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3将故障信息以无线方式上传至所述配电网调度控制器10,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的运行监测和管理,提高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反应速度,增强配电网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终端30包括馈线终端设备31、开闭所终端设备32和配变终端设备33,所述馈线终端设备31连接户外柱上开关,所述开闭所终端设备32连接开关柜,所述配变终端设备33连接环网柜。其中,馈线终端设备(FTU)是装设在馈线开关旁的开关监控装置,馈线开关指的是户外的柱上开关,例如10kV线路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分段开关等。1台FTU要求能监控1台柱上开关,柱上开关大多分散安装,若遇同杆架设情况,可以1台FTU监控两台柱上开关。开闭所终端设备(DTU)安装在常规的开闭所(站)、户外小型开闭所、环网柜、小型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等处,完成对开关设备的位置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等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实现对馈线开关的故障识别、隔离和对非故障区间的恢复供电。配变终端设备(TTU)监测并记录配电变压器运行工况,根据低压侧三相电压、电流采样值,每隔1~2分钟计算一次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运行参数,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和典型日上述数组的整点值,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时间,供电中断时间及恢复时间,记录数据保存在装置的不挥发内存中,在装置断电时记录内容不丢失。配电网调度控制器(配电主站)通过通信系统定时读取TTU测量值及历史记录,及时发现变压器过负荷及停电等运行问题,根据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特性,并为负荷预测、配电网规划及事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TTU构成与FTU类似,由于只有数据采集、记录与通信功能,而无控制功能,结构要简单得多。为简化设计及减少成本,TTU由配变低压侧直接变压整流供电,不配备蓄电池。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网调度控制器10连接有警报控制装置80,所述警报控制装置80连接有多个警报器,警报器为LED灯或所述警报器为蜂鸣器。警报控制装置80包括电源设备、线路切换装置,线路切换装置包括一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输入端和输出端通过线路连接,每条线路上均设有开关单元,开关单元优选为继电器,开关单元连接有控制器,电源设备与线路切换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线路切换装置的输出端与警报器一一对应连接,可以通过控制器方便的控制特定警报器报警,通过警报控制装置80使得本实用新型对故障的信息可以把握的更全面可靠,故障定位和故障判断更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用计算机、信息与通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视与运行控制,为配电管理系统提供实时数据支撑,通过快速故障处理,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优化运行方式,改善供电质量、提升电网运营效率和效益。利用现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电网GIS平台、营销业务系统等相关系统,通过系统间的标准化信息交互,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网络接线图、电气拓扑模型和支持电网运行的静、动态数据共享。配电网调度控制器10通过故障监测器40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故障警告信息,通过警报控制装置80方便的进行预警,能涵盖各种终端设备,同时实现现场集中控制和远程监控及报警,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