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内置的罩式FTU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411发布日期:2019-04-16 22:46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内置的罩式FTU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罩式FTU。



背景技术:

罩式FTU主要应用于一二次融合配网领域,提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提高配电网运行监控能力,实现配电网可观可控,变“被动报修”为“主动监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服务水平。

罩式FTU使用时要安装到电线杆离地2-3米的高度,现场实际运维时,需要人工爬杆操作。现有技术中的罩式FTU是依靠外罩壳和连接金具固定到电线杆,现场出现问题,需要协调供电管理部门实施线路停电,运维人员爬杆拆除连接线缆,将FTU整体拆下来,到地面进行维护,完成维护后再整体安装到电线杆上,运维工作繁琐重复,工作效率低。

另一方面,罩式FTU要求在配电网故障停电时,能够依靠蓄电池供电,将故障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并执行控制中心下发的命令,对开关进行操作。因此罩式FTU需要后备蓄电池作为储备电源应急使用。现有技术产品的后备蓄电池是在产品外侧增加电池盒以固定电池,再用航空线缆与FTU本体内的功能模块相连接,外观不够简洁美观,线缆成本高,易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电池内置的罩式FTU,其目的在于:(1)减少维修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2)降低电池模块的连接成本,避免其破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内置的罩式FTU,包括功能模块以及为所述功能模块供电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组件、底座和罩壳;所述安装组件用于安装在电线杆上,所述底座与安装组件相连接,所述罩壳扣装在底座上;所述功能模块和电池模块均安装在底座上、位于罩壳和底座所围成的腔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模块包括上电池盒、下电池盒、固定板以及分别安装在上电池盒与下电池盒中的两只蓄电池;

所述上电池盒与下电池盒的顶部均具有开口、底部均设有底板,上电池盒底部与所述下电池盒顶部相连接,所述固定板安装在上电池盒的顶部开口处,用于固定上电池盒中的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电池盒的底板上设有过线孔和漏液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电池盒的底板底部设有与所述下电池盒顶部开口相配合的翻边筋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壳底部设置有锁片,所述底座上设有通槽,所述锁片穿过所述通槽、下端位于底座下方,所述锁片的下端设有锁孔,所述锁孔上安装有挂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壳外侧还设有挂钩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与罩壳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底座上表面还设有环形、上凸的挡水筋,所述罩壳底部设有向下凸起的环形凸边;所述密封圈截面为Z形,密封圈具有内环边、外环边以及上端与内环边外侧边缘相接、下端与外环边内侧边缘相接的中间环;所述内环边的底部与所述挡水筋的顶部相接触,中间环的内侧与所述挡水筋的外环面相接触,外环边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相接触,所述罩壳的环形凸边底部与所述外环边的顶部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围绕所述挡水筋设置的环形的下倾面,该下倾面的倾斜方向为外侧较内侧向下倾斜;所述罩壳与底部内壁与底座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位于所述下倾面的外侧下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打破现有结构形式,将功能模块等主要部件安装在底座上,罩壳仅作为可拆卸的防护装置,运维人员在电线杆上即可对产品进行运维,不必将线缆拆除、整机拆卸到地面维护,实现杆上一次性操作解决运维问题,节省运维人员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量及强度,且部分情况下可以实现杆上带电操作,大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高了运维效率;(2)将后备蓄电池由外置改为内置,外观简洁,且省去了外置的连接航空线缆、航空插头插座,降低了整机成本,解决了连接线缆易破损的问题;(3)在罩壳与底座之间增加安全锁具,使得非指定维护人员无法打开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便于维护人员管理控制;(4)在底座与罩壳间设置Z形密封圈,防止水汽进入产品内部,改善防水性能,同时还能通过下倾面将积水及时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拆掉罩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罩壳底部朝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罩壳安装在底座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罩壳与底座间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池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电池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上电池盒底部朝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2,一种罩式FTU,包括功能模块6以及为所述功能模块6供电的电池模块5。所述功能模块6是指实现配电网监控等常见功能的部件,是本领域的常用模块,在此不做赘述。

罩式FTU还包括安装组件3、底座2和罩壳1;所述安装组件3用于安装在电线杆上,所述底座2通过螺栓与安装组件3相连接,所述罩壳1扣装在底座2上,通过螺钉相连接。所述功能模块6、电池模块5以及印制板等装置安装在底座2上、位于罩壳1和底座2所围成的腔体中,从而将底座2作为承重载体,将罩壳1作为防尘防雨的保护壳。

如图3和4,所述罩壳1底部设有定位柱1-3,所述底座2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3相配合的定位孔,同时所述罩壳1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组件3相配合的安装缺口1-2,同样作为罩壳1的定位机构,方便在安装时准确、快速地对准螺丝孔。

如图3至5,所述罩壳1外侧还设有挂钩孔1-4,方便在杆上维护时,临时将罩壳1挂在现场。

如图4,所述罩壳1底部设置有锁片1-1,所述底座2上设有通槽,所述锁片1-1穿过所述通槽、下端位于底座2下方,所述锁片1-1的下端设有锁孔,所述锁孔上安装有挂锁,从而实现安全防护,加强了产品的安全性能,便于维护人员的维护及管理。

当现场有故障或对设备进行维护时,维护人员爬杆后,用钥匙打开安全挂锁,用螺丝刀将设置在底座2上的四个螺钉松开,打开罩壳1,并将罩壳1用挂钩通过罩壳1上的挂钩孔1-4挂到现场的支架上,从而可以进行电池模块5、功能模块6的检修与更换。运维完成后将罩壳1扣到底座2上,再将设置在底座2上的螺丝紧固,完成运维工作。

如图5和6,所述底座2与罩壳1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圈7;所述底座2上表面外边缘处还设有环形、上凸的挡水筋2-1,所述罩壳1底部设有向下凸起的环形凸边;所述密封圈7截面为Z形,密封圈7具有内环边、外环边以及上端与内环边外侧边缘相接、下端与外环边内侧边缘相接的中间环;所述内环边的底部与所述挡水筋2-1的顶部相接触,中间环的内侧与所述挡水筋2-1的外环面相接触,外环边的底部与所述底座2相接触,所述罩壳1的环形凸边底部与所述外环边的顶部相接触,防止水汽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上还设有围绕所述挡水筋2-1设置的环形的下倾面1-5,该下倾面1-5的倾斜方向为外侧较内侧向下倾斜,倾斜角度优选为3度。所述罩壳1与底部内壁与底座2外侧面之间具有作为排水口的间隙,该间隙位于所述下倾面1-5的外侧下方。水汽到达密封圈7外侧之后,将沿下倾面1-5、从上述排水口流出,不仅实现了水汽的封堵,还可以让水及时排出,保证内部电子部件不受潮气影响,延长产品寿命。

如图7和8,所述电池模块5分为上下两部分,包括上电池盒5-2、下电池盒5-3、固定板5-4以及分别安装在上电池盒5-2与下电池盒5-3中的两只蓄电池5-1。

所述上电池盒5-2与下电池盒5-3的顶部均具有开口、底部均设有底板,上电池盒5-2底部与所述下电池盒5-3顶部相连接,如图9,所述上电池盒5-2的底板底部还设有与所述下电池盒5-3顶部开口相配合的翻边筋位5-2-4,与下电池盒5-3形成搭接结构,一方面作为上下电池盒装配的定位结构,另一方面防止上电池盒5-2漏液从安装间隙流出到外侧。

在上电池盒5-2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把手5-2-1,所述固定板5-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把手5-2-1相连接,用于固定上电池盒5-2中的蓄电池5-1。该把手5-2-1还可用于电池模块5的取放。

如图9,所述上电池盒5-2的底板上设有过线孔5-2-2,用于蓄电池5-1之间的连接,上电池盒5-2的底板上还设有漏液孔5-2-3,便于上蓄电池5-1漏液流到下电池盒5-3,同时下电池盒5-3的底部封闭,防止漏液流出到电池盒外部腐蚀底部印制板。

组装时,先将一块蓄电池5-1放入下电池盒5-3,再将上电池盒5-2安装到下电池盒5-3上部,同时将下方蓄电池5-1的导线穿过过线孔5-2-2,再将另一块蓄电池5-1放入上电池盒5-2,连接并整理好导线,将电池盒两侧侧耳用螺钉连接,最后将钣金固定板5-4安装到上电池盒5-2顶部,完成电池模块5的组装。

所述底座2上通过四个螺钉安装有钣金固定架4,所述功能模块6安装在固定架4的侧部,电池模块5通过设置在固定架4侧面的两个螺钉安装在固定架4上,从而将传统的外置电池改为内置式。当蓄电池5-1需要更换时,拧开两侧螺钉,利用上电池盒5-2顶部的把手5-2-1将电池模块5整体从固定架4上取出,更换电池后再安装到固定架4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