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7741发布日期:2019-07-06 11:0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器是指利用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原理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设备,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其在发送端和接受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链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受端线圈感应发射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目前,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产品主要是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及电子设备的种类多样化,可以进行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手机了,常见的还有可穿戴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及无线耳机,然而如何对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及无线耳机等进行便捷而又安全的充电呢,无线充电器无疑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现有技术中,可以同时对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器往往结构臃肿庞大,不便携带,不能在仅需使用单路无线充电时将多余的无线充电收纳起来,占用空间大。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携带方便,能够同时为两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设备已经成为目前务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携带方便,能够同时为两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其包括:

第一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内设置有第一无线充电发射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上还设置有容纳槽;

第二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位置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包括限位固定件,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限位固定件上;所述限位固定件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容纳槽并排设置;

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配合的锥形沉孔。

优选地,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滑槽第一端的槽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凸起及第四限位凸起,所述第三限位凸起与所述第四限位凸起形成有用于卡持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的第一限位凹槽。

优选地,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第五限位凸起,所述第五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分别位于所述滑块位置相对的两端;所述滑槽第二端的槽壁上间隔设置有第六限位凸起及第七限位凸起,所述第六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七限位凸起形成有用于卡持所述第五限位凸起的第二限位凹槽;

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包括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卡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外侧;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五限位凸起卡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收纳于所述容纳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限位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所述第二壳体盖设在所述滑槽的槽口上,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滑槽的槽底分别抵持于所述滑块位置相对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限位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摩擦纹,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运动;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容纳槽的位置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螺纹紧固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卡扣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第一端位置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三壳体设置有载物凸起,所述载物凸起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位置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器及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电连接;

电路固定件,与所述限位固定件相连,并位于所述限位固定件背向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的一侧;所述电路固定件靠近所述限位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电路固定件背离所述限位固定件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器的第二限位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其包括:第一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内设置有第一无线充电发射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上还设置有容纳槽;第二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在收纳状态或者只对一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将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设备收纳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设备的所述容纳槽内;在需要对两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只需将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二端拉出所述容纳槽,使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外,即可将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展开变成双路无线充电设备,同时对两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携带方便,能够同时为两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设备在第二状态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设备在第一状态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设备在第一状态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设备的第一壳体、第三壳体及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配合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设备的限位固定件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其包括:

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内设置有第一无线充电发射器31;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上还设置有容纳槽11;

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11内;

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32,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位置相对。

在运输、收纳状态或者只对一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设备完全收纳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设备的所述容纳槽11内;

在需要同时对两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只需将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的第二端拉出所述容纳槽11,使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32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外,即可将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展开变成双路无线充电设备,同时对两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因此,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携带方便,能够同时为两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等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包括:限位固定件12,所述容纳槽11设置在所述限位固定件12上;所述限位固定件12还设置有滑槽121,所述滑槽121与所述容纳槽11并排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容纳槽11的两侧;

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包括:第一壳体21,所述第一壳体21的两侧分别延伸设置有与所述滑槽121配合的滑块211,所述滑块211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滑槽121内;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通过所述滑块211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能够沿所述滑槽121的导向运动,以便于平稳地收纳或者展开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因此,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受力均衡、运行平稳、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的第二端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铰接相连,从而实现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的活动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限位固定件12朝向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122;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2配合的锥形沉孔221。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设备完全收纳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设备的所述容纳槽11内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2至少部分卡持在所述锥形沉孔221内,以避免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设备滑出所述容纳槽11外,导致移动或者运输过程中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设备容易被折断的问题。因此,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具有携带方便,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21还设置有与所述锥形沉孔221位置相对的固定凸柱212。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2为呈锥台状的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还包括: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开口上的第三壳体22;所述锥形沉孔221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22上,所述第三壳体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21螺纹紧固连接,所述第三壳体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壳体21卡扣连接,所述第三壳体22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壳体22的所述第一端位置相对。在装配所述第三壳体22时;将所述第三壳体22的第二端先与所述第一壳体21的第二端接触,使得所述第三壳体22第二端的卡扣凹槽222卡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1第二端的卡扣凸起213上;再将所述第三壳体22的所述第一端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1的第一端上,使得第三壳体22完全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开口上,最后通过插设在所述锥形沉孔221及所述固定凸柱212上的固定螺丝进行螺纹紧固连接。所述锥形沉孔221不仅能够容纳所述固定螺丝的沉头,还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2配合限位。因此,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具有装配方便、结构简单紧凑、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第三壳体22设置有载物凸起223,所述载物凸起223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32位置相对设置;所述载物凸起223为硅胶、乳胶、聚氨酯等防滑弹性件。以便于准确、稳固的放置可充电设备,提高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优选地,所述滑块21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211a;所述滑槽121第一端的槽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凸起121a及第四限位凸起121b,所述第三限位凸起121a与所述第四限位凸起121b形成有用于卡持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11a的第一限位凹槽121c。以便于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展开过程中,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11a滑过所述第三限位凸起121a,卡持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121c内,反馈到位的同时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滑块211上还设置有第五限位凸起211b,所述第五限位凸起211b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11a分别位于所述滑块211位置相对的两端;所述滑槽121第二端的槽壁上间隔设置有第六限位凸起121d及第七限位凸起121e,所述第六限位凸起121d与所述第七限位凸起121e形成有用于卡持所述第五限位凸起211b的第二限位凹槽121f;以便于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收纳过程中,所述第五限位凸起211b滑过所述第六限位凸起121d,卡持在所述第二限位凹槽121f内,反馈到位的同时进行限位。

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包括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11a卡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121c内,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32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外侧;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五限位凸起211b卡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凹槽121f内,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32收纳于所述容纳槽11内。

因此,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还包括第二壳体13,所述限位固定件12与所述第二壳体13相连,所述第二壳体13盖设在所述滑槽121的槽口上,所述第二壳体13与所述滑槽121的槽底分别抵持于所述滑块211位置相对的两侧。以便于限制所述滑块211仅能沿所述滑槽121的导向运动。因此,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具有结构稳固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21背离所述限位固定件12的一侧设置有摩擦纹214,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相对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运动;所述第二壳体13设置有避让槽131,所述避让槽131与所述容纳槽11的位置相对设置。以便于推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使得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能够在所述第一状态及所述第二状态中进行快速简便的切换。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还包括:

电路板33,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器31及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32电连接;

电路固定件14,与所述限位固定件12相连,并位于所述限位固定件12背向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的一侧;所述电路固定件14靠近所述限位固定件1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33的第一限位槽141,所述电路固定件14背离所述限位固定件12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器31的第二限位槽142。

第四壳体15,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13上,并与所述第二壳体13固定相连;所述第四壳体15还用于承载可充电设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其包括: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内设置有第一无线充电发射器31;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上还设置有容纳槽11;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11内;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32。在收纳状态或者只对一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将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设备收纳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设备的所述容纳槽11内;在需要对两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只需将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装置20的第二端拉出所述容纳槽11,使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器32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装置10外,即可将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展开变成双路无线充电设备,同时对两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携带方便,能够同时为两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等优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