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变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3162发布日期:2019-05-11 00:1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变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变电箱。



背景技术:

箱式变电站,又叫预装式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鼠、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铜结构箱,特别适用于城网建设与改造,是继土建变电站之后崛起的一种崭新的变电站。箱式变电站适用于矿山、工厂企业、油气田和风力发电站,它替代了原有的土建配电房,配电站,成为新型的成套变配电装置。

变电箱是箱式变电站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箱式变电站内部设备的维护过程中,对于大型箱式变电站,变电箱空间足够大,维修人员即可进入变电箱内进行维护工作,使非常方便的,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箱式变电站,内部空间不够大,不足以容纳维修人员在变电箱内自由移动,仅仅通过门口的空间,不能对变电箱内各个方位的内部设备进行维护工作,往往维修人员通过拆卸掉变电箱,进行维护,但此种维护方式会浪费大量维护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存在维护过程繁琐,维护效率不高的问题。

综上所述,为解决中小型箱式变电站内部设备维护过程繁琐,维护效率不高的问题,我们急需设计一种变电箱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变电箱,解决了现有中小型箱式变电站内部设备维护过程繁琐,维护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变电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正上方设有箱盖,箱盖与底座通过支撑柱稳定连接,箱盖与底座间设有箱体,所述箱体侧面上设有开口,该开口通过铰接于箱体上的网门封闭,所述箱体上下表面分别与箱盖、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方的中部纵向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箱体的底板与底座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维护过程中,首先通过网门,使变电箱处于打开状态,即箱式变电站的内部设备需要维护的部位展现在维护人员的眼前,使维护人员对该部位能构进行维护,当需要对不同位置进行维护时,通过转动箱体,使箱体与箱盖、箱体与底座相对转动,在转动到另一特定位置后,即可通过网门对该网门相对的内部设备进行维护,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柱实现箱盖与底座的固定连接,即箱盖与底座的一体设计,使整体结构相对稳定,使箱体与箱盖、箱体与底座的相对转动更稳定,便于通过网门对变压箱内的内部设备的不同部位进行维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内部设备维护过程繁琐,维护效率不高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箱盖呈三棱柱状。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箱盖与底座通过四根支撑柱连接,且四根支撑柱呈矩形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箱体的侧面设有多个用于散热和通风的百叶窗,箱盖内设有用于向箱体内鼓风的风力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风力机构包括设置在箱盖内的风力腔,风力腔下方的箱盖上设有多个连通风力腔与箱体的通风口,风力腔内设有两个带电机的风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箱体的上部呈开口状,箱体的上表面嵌入箱盖内与箱盖转动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底座的端面呈凹形,底座的凹形槽内设有环形导轨,箱体的下部放置在底座的凹形槽内,且环形导轨嵌入箱体的下壁内与箱体转动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底座内设有转动腔,且连接柱的下端伸入转动腔内与转动腔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套设在连接柱上,第一转轴远离箱体的一端伸入转动腔内连接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套设在连接柱上,第一齿轮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上连接有转动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轴上侧面连接有调节杆的一端,调节杆的另一端垂直穿出底座纵向部的上表面,穿出底座的调节杆套设有调节箱,且调节杆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调节箱内与第一锥齿轮配合的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穿出调节箱连接有调节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内部设备维护过程繁琐,维护效率不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箱盖呈三棱柱状。通过将箱盖设置成三棱柱状,一方面使掉落在箱盖上表面的颗粒物或杂质,能顺着箱盖的倾斜面滑下,避免在箱盖上表面聚集,造成底座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使下雨天箱盖表面的排水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通过箱盖与底座通过四根支撑柱连接,且四根支撑柱呈矩形分布。通过四根呈矩形分布的支撑柱,使底座对箱盖的支撑更稳固,使其底座均匀受力,通过四根支撑柱的设计,也使得箱体与箱盖、箱体与底座呈间隙连接,即箱体与箱盖、箱体与底座的相对转动更合理。

(4)本实用新型通过箱体的侧面设有多个用于散热和通风的百叶窗,箱盖内设有用于向箱体内鼓风的风力机构。通过在箱体的侧面设置多个百叶窗,便于箱体内的空气与箱体外的空气形成流动,便于散热,通过在箱盖内设置风力机构,加快箱体内空气与箱体外空气的交换。

(5)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力机构包括设置在箱盖内的风力腔,风力腔下方的箱盖上设有多个连通风力腔与箱体的通风口,风力腔内设有两个带电机的风轮。通过电机直接带动风轮产生风源,通过通风口向箱体内供风,即风力结构简单、可靠。

(6)本实用新型通过箱体的上部呈开口状,箱体的上表面嵌入箱盖内与箱盖转动配合。通过箱体的上部设计成开口状,一方面便于箱体上表面嵌入箱盖内,与箱盖实现转动配合,另一方面便于箱盖风力机构产生的风进入箱体内。

(7)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的端面呈凹形,底座的凹形槽内设有环形导轨,箱体的下部放置在底座的凹形槽内,且环形导轨嵌入箱体的下壁内与箱体转动配合。通过将底座设计成凹形,使其箱体的下部放入凹形槽内,使箱体与底座的连接更紧凑,稳定性更好,通过在底座凹形槽内设计环形导轨与箱体的配合,即便于底座对箱体的支撑,使箱体与底座的相对转动更容易。

(8)本实用新型底座内设有转动腔,且连接柱的下端伸入转动腔内与转动腔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套设在连接柱上,第一转轴远离箱体的一端伸入转动腔内连接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套设在连接柱上,第一齿轮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上连接有转动机构。在箱体与箱盖、箱体与底座的相对转动过程中,通过转动机构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箱体的转动,此种转动调节过程更易控制。

(9)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轴上侧面连接有调节杆的一端,调节杆的另一端垂直穿出底座纵向部的上表面,穿出底座的调节杆套设有调节箱,且调节杆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调节箱内与第一锥齿轮配合的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穿出调节箱连接有调节盘。在调节过程中,维护人员通过转动调节盘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通过调节杆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此种转动机构便于操作,灵活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的标记为:1-底座、2-第二齿轮、3-转动腔、4-调节杆、5-调节箱、6-调节盘、7-第二锥齿轮、8-第一锥齿轮、9-支撑柱、10-箱盖、11-通风口、12-风力腔、13-风轮、14-电机、15-门、16-箱体、17-百叶窗、18-第一转轴、19-环形导轨、20-第二转轴、21-第一齿轮、22-安装板、23-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一种用于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变电箱,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正上方设有箱盖10,箱盖10与底座1通过支撑柱9稳定连接,箱盖10与底座1间设有箱体16,所述箱体16侧面上设有开口,该开口通过铰接于箱体16上的网门封闭,箱体16上下表面分别与箱盖10、底座1转动连接,箱体16内设有安装板22,安装板22下方的中部纵向设有连接柱23,连接柱23穿过箱体16的底板与底座1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维护过程中,首先通过网门15,使变电箱处于打开状态,即箱式变电站的内部设备需要维护的部位展现在维护人员的眼前,使维护人员对该部位能构进行维护,当需要对不同位置进行维护时,通过转动箱体16,使箱体16与箱盖10、箱体16与底座1相对转动,在转动到另一特定位置后,即可通过网门15对该网门15相对的内部设备进行维护,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柱9实现箱盖10与底座1的固定连接,即箱盖10与底座1的一体设计,使整体结构相对稳定,使箱体16与箱盖10、箱体16与底座1的相对转动更稳定,便于通过网门15对变压箱内的内部设备的不同部位进行维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内部设备维护过程繁琐,维护效率不高的问题。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2、图3,一种用于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变电箱,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正上方设有箱盖10,箱盖10与底座1通过支撑柱9稳定连接,箱盖10与底座1间设有箱体16,所述箱体16侧面上设有开口,该开口通过铰接于箱体16上的网门封闭,箱体16上下表面分别与箱盖10、底座1转动连接,箱体16内设有安装板22,安装板22下方的中部纵向设有连接柱23,连接柱23穿过箱体16的底板与底座1固定连接。

箱盖10呈三棱柱状。通过将箱盖10设置成三棱柱状,一方面使掉落在箱盖10上表面的颗粒物或杂质,能顺着箱盖10的倾斜面滑下,避免在箱盖10上表面聚集,造成底座1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使下雨天箱盖10表面的排水效果更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箱盖10与底座1通过四根支撑柱9连接,且四根支撑柱9呈矩形分布。通过四根呈矩形分布的支撑枉9,使底座1对箱盖10的支撑更稳固,使其底座1均匀受力,通过四根支撑柱9的设计,也使得箱体16与箱盖10、箱体16与底座1呈间隙连接,即箱体16与箱盖10、箱体16与底座1的相对转动更合理。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1、图2、图3,一种用于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变电箱,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正上方设有箱盖10,箱盖10与底座1通过支撑柱9稳定连接,箱盖10与底座1间设有箱体16,所述箱体16侧面上设有开口,该开口通过铰接于箱体16上的网门封闭,箱体16上下表面分别与箱盖10、底座1转动连接,箱体16内设有安装板22,安装板22下方的中部纵向设有连接柱23,连接柱23穿过箱体16的底板与底座1固定连接。

箱体16的侧面设有多个用于散热和通风的百叶窗17,箱盖10内设有用于向箱体16内鼓风的风力机构。通过在箱体16的侧面设置多个百叶窗17,便于箱体16内的空气与箱体16外的空气形成流动,便于散热,通过在箱盖10内设置风力机构,加快箱体16内空气与箱体16外空气的交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风力机构包括设置在箱盖10内的风力腔12,风力腔12下方的箱盖10上设有多个连通风力腔12与箱体16的通风口11,风力腔12内设有两个带电机14的风轮13。通过电机14直接带动风轮13产生风源,通过通风口11向箱体16内供风,即风力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参见图1、图2、图3,一种用于中小型箱式变电站的变电箱,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正上方设有箱盖10,箱盖10与底座1通过支撑柱9稳定连接,箱盖10与底座1间设有箱体16,所述箱体16侧面上设有开口,该开口通过铰接于箱体16上的网门封闭,箱体16上下表面分别与箱盖10、底座1转动连接,箱体16内设有安装板22,安装板22下方的中部纵向设有连接柱23,连接柱23穿过箱体16的底板与底座1固定连接。

箱体16的上部呈开口状,箱体16的上表面嵌入箱盖10内与箱盖10转动配合。通过箱体16的上部设计成开口状,一方面便于箱体16上表面嵌入箱盖10内,与箱盖10实现转动配合,另一方面便于箱盖10风力机构产生的风进入箱体16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底座1的端面呈凹形,底座1的凹形槽内设有环形导轨19,箱体16的下部放置在底座1的凹形槽内,且环形导轨19嵌入箱体16的下壁内与箱体16转动配合。通过将底座1设计成凹形,使其箱体16的下部放入凹形槽内,使箱体16与底座1的连接更紧凑,稳定性更好,通过在底座1凹形槽内设计环形导轨19与箱体16的配合,即便于底座1对箱体16的支撑,使箱体16与底座1的相对转动更容易。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底座1内设有转动腔3,且连接柱23的下端伸入转动腔3内与转动腔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16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转轴18,且第一转轴18套设在连接柱23上,第一转轴18远离箱体16的一端伸入转动腔3内连接有第一齿轮21,且第一齿轮21套设在连接柱23上,第一齿轮21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2,第二齿轮2上连接有转动机构。底座1内设有转动腔3,箱体16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转轴18,且第一转轴18远离箱体16的一端伸入转动腔3内连接有第一齿轮21,第一齿轮21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2,第二齿轮2上连接有转动机构。在箱体16与箱盖10、箱体16与底座1的相对转动过程中,通过转动机构带动第二齿轮2转动,第二齿轮2带动第一齿轮21转动,第一齿轮21通过第一转轴18带动箱体16的转动,此种转动调节过程更易控制。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轴20上侧面连接有调节杆4的一端,调节杆4的另一端垂直穿出底座1纵向部的上表面,穿出底座1的调节杆4套设有调节箱5,且调节杆4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8,调节箱5内与第一锥齿轮8配合的第二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7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转轴20,第二转轴20远离第二锥齿轮7的一端穿出调节箱5连接有调节盘6。在调节过程中,维护人员通过转动调节盘6带动第二锥齿轮7转动,第二锥齿轮7带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第一锥齿轮8通过调节杆4带动第二齿轮2转动,此种转动机构便于操作,灵活性更高。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本实用新型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