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磁吸手机无线充电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4739发布日期:2019-07-17 05:19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磁吸手机无线充电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磁吸手机无线充电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上升,个人购置汽车代步出行也越来越普遍,在行车过程中,司机或者乘客都会对手机进行充电,使用手机进行导航以及播放音乐等。同时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手机已经内置了无线充电线圈,市面上也出现了大量的车载无线充支架。

市面上的磁吸车载无线充支架,磁铁强度不足,在颠簸路况中手机会跌落,同时磁铁摆放不符合WPC Qi 1.2.4技术规范要求,磁铁的磁场会对手机充电产生干扰,充电过程中手机发热高,充电效率低。

因此更为市面上更为普遍的车载无线充支架多采用机械式结构设计,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用户需要去调整和打开支架卡扣来放置手机进行充电,调整和拨动支架卡扣很容易造成司机分神,甚至会造成行车安全的问题;

2、机械式的卡扣并不牢固并且容易损坏,手机容易摔落;

3、卡扣式的无线充支架不能支持手机横屏使用,并且卡扣一定程度上会遮住部分屏幕;

4、卡扣式无线充个体大,比较笨重,容易造成汽车空调出风口容易在长期承重过程中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车载磁吸手机无线充电支架,符合无线充电协会WPC Qi1.2.4规范要求,磁铁不会对无线充电产生干扰,保证充电安全;高强度磁铁的引用,使得行车过程中手机不会跌落;“X”形手机引磁片的设置不会盖住摄像头或者指纹识别等手机部件,安全性更高,实用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X”形手机引磁片、无线充电主体、出风口夹子;所述的无线充电主体由无线充电解码线路板、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主体底壳和主体面盖构成;主体底壳的内部固定有无线充电解码线路板,无线充电解码线路板上的充电接口通过USB充电线与车载电源电连接,无线充电解码线路板的上部连接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手机内部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无线连接,主体底壳的前侧面罩设固定有主体面盖;所述的出风口夹子的一端活动嵌设在主体底壳背面的支架内,出风口夹子的另一端活动夹设在汽车的出风口上;所述的“X”形手机引磁片为高强度磁性“X”形手机引磁片;所述的主体面盖为高强度磁性主体面盖,所述的“X”形手机引磁片与主体面盖相吸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设置在主体底壳的中心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X”形手机引磁片为非金属ABS塑胶“X”形手机引磁片,其中心位置固定有一号磁吸块;所述的主体面盖为非金属ABS塑胶主体面盖,所述的主体底壳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与一号磁吸块相吸的二号磁吸块,且二号磁吸块嵌设在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X”形手机引磁片的四角均嵌设固定有一号磁吸块;所述的主体底壳的四角均嵌设固定有与一号磁吸块相配合吸设的二号磁吸块。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载磁吸手机无线充电支架,符合无线充电协会WPC Qi 1.2.4规范要求,磁铁不会对无线充电产生干扰,保证充电安全;高强度磁铁的引用,使得行车过程中手机不会跌落;“X”形手机引磁片的设置不会盖住摄像头或者指纹识别等手机部件,安全性更高,实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控框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二中二号磁吸块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二中一号磁吸块的分布示意图。

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爆炸图。

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三中的四个二号磁吸块的分布示意图。

图7是具体实施方式三种的四个一号磁吸块的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X”形手机引磁片1、一号磁吸块1-1、无线充电主体2、无线充电解码线路板2-1、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2、主体底壳2-3、主体面盖2-4、二号磁吸块2-5、出风口夹子3、出风口4、无线充电手机5、无线充电接收线圈5-1、USB充电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X”形手机引磁片1、无线充电主体2、出风口夹子3;所述的无线充电主体2由无线充电解码线路板2-1、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2、主体底壳2-3和主体面盖2-4构成;主体底壳2-3的内部固定有无线充电解码线路板2-1,无线充电解码线路板2-1上的充电接口通过USB充电线6与车载电源电连接,车载电源通过位于无线充电解码线路板2-1上的直流转直流模块转换后,进行充电,无线充电解码线路板2-1自带GPMQ8006B型号的主控IC内置驱动,该驱动上还连接有LED显示灯,用于对充电状态进行显示,无线充电解码线路板2-1的上部连接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2,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2与无线充电手机5内部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5-1无线连接,主体底壳2-3的前侧面罩设固定有主体面盖2-4;所述的出风口夹子3的一端活动嵌设在主体底壳2-3背面的支架内,出风口夹子3的另一端活动夹设在汽车的出风口4上;所述的“X”形手机引磁片1为高强度磁性“X”形手机引磁片,该高强度磁性“X”形手机引磁片符合无线充电协会WPC Qi 1.2.4规范要求,其不会对无线充电产生干扰;所述的主体面盖2-4为高强度磁性主体面盖,该高强度磁性主体面盖符合无线充电协会WPC Qi 1.2.4规范要求,其不会对无线充电产生干扰,所述的“X”形手机引磁片1与主体面盖2-4相吸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2设置在主体底壳2-3的中心位置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将“X”形手机引磁片1贴设在无线充电手机5的背面,在由于“X”形手机引磁片1采用的是高强度的磁铁制成,其能够与高强度磁性的主体面盖2-4牢固吸设,保证无线充电手机5在充电过程中的稳固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车载磁吸手机无线充电支架,符合无线充电协会WPC Qi 1.2.4规范要求,磁铁不会对无线充电产生干扰,保证充电安全;高强度磁铁的引用,使得行车过程中手机不会跌落;“X”形手机引磁片的设置不会盖住摄像头或者指纹识别等手机部件,安全性更高,实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二:

参看图3-图4,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X”形手机引磁片1为非金属ABS塑胶“X”形手机引磁片1,其中心位置固定有一号磁吸块1-1,该一号磁吸块1-1符合无线充电协会WPC Qi 1.2.4规范要求,其不会对无线充电产生干扰;所述的主体面盖2-4为非金属ABS塑胶主体面盖,所述的主体底壳2-3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与一号磁吸块1-1相吸的二号磁吸块2-5,该二号磁吸块2-5符合无线充电协会WPC Qi 1.2.4规范要求,其不会对无线充电产生干扰。且二号磁吸块2-5嵌设在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2的中心位置处,其余部件以及连接关系均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将“X”形手机引磁片1贴设在无线充电手机5的背面,在非金属ABS塑胶“X”形手机引磁片的中心位置设置一号磁吸块1-1,其能够快速准确的与设置于主体底壳2-3的中心位置的二号磁吸块2-5相吸,快速准确地将无线充电线接收线圈5-1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2对应上。

具体实施方式三:

参看图5-图7,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X”形手机引磁片1的四角均嵌设固定有一号磁吸块1-1,该一号磁吸块1-1符合无线充电协会WPC Qi 1.2.4规范要求,其不会对无线充电产生干扰,且四个一号磁吸块1-1位于以“X”形手机引磁片1的中心为圆心,直径为7厘米的圆形的圆周之外相切的位置处,一号磁吸块1-1的直径为10毫米,厚度为5毫米;所述的主体底壳2-3的四角均嵌设固定有与一号磁吸块1-1相配合吸设的二号磁吸块2-5,该二号磁吸块2-5符合无线充电协会WPC Qi1.2.4规范要求,其不会对无线充电产生干扰,且四个二号磁块2-5位于以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2的中心为圆心,直径为7厘米的圆形的圆周之外相切的位置处,其余部件以及连接关系均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将“X”形手机引磁片1贴设在无线充电手机5的背面,在非金属ABS塑胶“X”形手机引磁片的四角位置设置一号磁吸块1-1,其能够快速准确的与设置于主体底壳2-3的四角位置的二号磁吸块2-5相吸,快速准确地将无线充电线接收线圈5-1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2对应上。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