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接头以及电缆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0276发布日期:2019-08-27 19:3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防水接头以及电缆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接头以及电缆头。



背景技术:

电缆接头是用于将各段路的线路连接为一个整体的零件,一般用在连接点处,能够锁紧和固定进出线,同时起到防水防震动的作用,进而使得线路通畅,电缆保持密封并保证电缆接头处的绝缘等级,使其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如若密封不良,不仅会出现漏油,造成油浸纸干枯,而且环境中的潮气也会侵入电缆内部,使得电缆的绝缘性下降。同时,如果电缆接头受到损伤或者出现故障,势必会造成大量的电能损失,进而影响整个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或者导致电气线路电流增大,电气设备的寿命缩短,甚至中断正在进行中的生产、科研、医疗手术等其他活动,还会酿成火灾、触电等重大事故。因此,电缆接头的结构安全以及质量问题在使用时相当重要。

事实上,在现今大多使用的电缆接头中,其防水性还是存在一定的欠缺,即防水功能尚不够完善,会导致电缆接头潮湿,进而影响电缆的工作。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防水接头以及电缆头,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接头,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电缆接头的防水性能较低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水接头,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

所述第一接管套设在所述第二接管上,且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两个防水圈,至少一个所述防水圈套设在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套设的间隙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圈的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防水圈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二接管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防水圈包括第一防水圈和第二防水圈,且所述第一防水圈和所述第二防水圈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二接管上,所述第一防水圈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接管的内壁紧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水圈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接管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接管的端面紧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管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接管连接的螺纹部,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螺纹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螺纹部设置有第一安装部;

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螺纹部的顶端,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防水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螺纹部设置有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螺纹部的根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防水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呈环形凹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圈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防水圈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头,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所使用的电缆接头的防水性能较低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缆头,包括上述的防水接头,还包括与所述防水接头连接的线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水接头,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且第一接管套设在第二接管的外侧,在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套设处设置有至少两个防水圈,进而通过防水圈的设置以增加了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连接处的防水部,增加了两者连接的密封性,进而完善了防水接头的防水性。

在实际使用时,在至少两个防水圈中,至少有一个防水圈能够套设在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套设的间隙处,进而使得该防水圈的内侧壁紧贴在第一接管上,且该防水圈的外侧壁与第二接管的内侧壁紧贴,即能够将该防水圈压紧在第一接管的外侧壁与第二接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套设部的防水部,进一步完善防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缆头,包括上述的防水接头,还包括与防水接头连接的线接头。

需要注意的是,防水接头的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上述已经详细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水接头的轴测图;

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水接头去除第一接管的轴测图;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接管安装有防水圈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接管无防水圈的主视图。

图标:10-第一接管;20-第二接管;30-第一防水圈;40-第二防水圈;50-连接件;201-螺纹部;202-凸起带;203-中心针;501-开口;2011-第一安装部;2012-第二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水接头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第一接管10套设在第二接管20上,且第一接管10与第二接管20的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两个防水圈,至少一个防水圈套设在第一接管10与第二接管20套设的间隙处。

具体的,该防水接头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且第一接管10套设在第二接管20的外侧,在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的套设处设置有至少两个防水圈,进而通过防水圈的设置以增加了第一接管10与第二接管20连接处的防水部,增加了两者连接的密封性,进而完善了防水接头的防水性。

在实际使用时,在至少两个防水圈中,至少有一个防水圈能够套设在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套设的间隙处,进而使得该防水圈的内侧壁紧贴在第一接管10上,且该防水圈的外侧壁与第二接管20的内侧壁紧贴,即能够将该防水圈压紧在第一接管10的外侧壁与第二接管2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套设部的防水部,进一步完善防水功能。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防水圈的数目为两个。

进一步的,两个防水圈包括第一防水圈30和第二防水圈40,且第一防水圈30和第二防水圈40分别套设在第二接管20上,第一防水圈30的外侧壁与第一接管10的内壁紧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水圈40的端面与第一接管10的端面以及第二接管20的端面紧贴。

具体的,当防水圈的数目为两个时,两个防水圈分别为第一防水圈30和第二防水圈40,第一防水圈30和第二防水圈40均套设在第二接管20上;其中,第一防水圈30压紧在第一接管10与第二接管20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一道防水部;第二防水圈40设置在第一接管10的端面处,即第二防水圈40的一端的端面与第一接管10的端面紧贴,另一端的端面与第二接管20上的台肩端面紧贴,进而能够将第二防水圈40压紧在第一接管10的端面与第二接管20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二道防水部;如此,通过两道防水部以增加该防水接头的防水作用。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第二接管20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管10连接的螺纹部201,第一接管10与第二接管20螺纹连接。

具体的,第二接管20上设置有螺纹部201,第一接管10对应的设置有与第二接管20上螺纹部201连接的内螺纹部201,进而实现第二接管20与第一接管10的螺纹连接。

其中,第一接管10的管身中部设置有呈环形的凸起带202,且凸起带202为六棱柱结构,在第一接管10远离第二接管20的一端设置有中心针203,用于与另一端电缆接头连接;第一接管10设置为六棱柱接管,在第一接管10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与电缆的线接头连接的连接件50,该连接件50呈阶梯圆筒设置,且在连接件50的侧壁上开设置有沿连接件50轴向的开口501,阶梯的大端朝向第一接管10,阶梯的小端朝向第二接管20,且在该连接件50的内壁设置有螺纹结构;同时,在第一接管10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连接件50抵接的抵接部,且抵接部的内径逐渐缩小,即自靠近连接件50的一端沿朝向远离连接件50的一端逐渐缩小;在抵接部靠近连接件5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该第一密封圈卡接在第一接管10的内壁上,即在第一接管1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呈第一环形槽,第一密封圈能够安装在该第一环形槽内;在六棱柱接管远离第一接管10的一端设置有与六棱柱接管呈阶梯状的第一延伸端,且在第一延伸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的第二环形槽,第二密封圈卡接在第二环形槽内,第二密封圈用于与电缆的线接头连接,进而增加该防水接头的密封性。

其中,安装在第二接管20内部的第一密封圈设置有楔形开口501。

其中,在第二接管20远离第一接管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延伸端,且第二延伸端的直径小于第一接管10的直径,在第二延伸端的内部设置有垫片,中心针203穿过该垫片向远离第一接管10的方向延伸;同时,在该第二延伸端套设有六角螺母,在六角螺母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延伸端活动卡接的卡接台,在第二延伸端设置有与卡接台卡接的卡接槽,卡接台伸入卡接槽内,进而实现六角螺母与第二延伸端的活动连接;同时,在六角螺母远离第二延伸端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内螺纹,用于与连接点的另一个连接接头连接;在内螺纹的靠近第二延伸端的端面与第二延伸端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进而增加该接头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螺纹部201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011;第一安装部2011位于螺纹部201的顶端,第一安装部2011用于安装第一防水圈30。

进一步的,螺纹部201设置有第二安装部2012,第二安装部2012位于螺纹部201的根部,第二安装部2012用于安装第二防水圈40。

具体的,在螺纹部20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011和第二安装部2012,第一安装部2011用于安装第一防水圈30,第二安装部2012用于安装第二防水圈40;一般的,第一安装部2011设置在螺纹部201的顶端,第二安装部2012设置在螺纹部201的根部,进而形成在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连接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圈,形成双防水圈以及双防水部,进而增加该防水接头的防水作用。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第一安装部2011和第二安装部2012呈环形凹槽。

具体的,第一防水圈30和第二防水圈40均呈橡胶圈,因此,第一安装部2011和第二安装部2012分别设置为环形凹槽,进而便于第一防水圈30和第二防水圈40套设在第二接管2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圈30的尺寸小于第二防水圈40的尺寸。

在实际使用时,因为第一防水圈30是压紧在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的管壁之间,而第二防水圈40则是暴露在外,即第二防水圈40压紧在第一接管10的端面以及第二接管20的台肩端面处;因此,第一防水圈30的尺寸小于第二防水圈40的尺寸,便于在通过螺纹旋紧第一接管10时,第一防水圈30能处于第一接管10的管壁与第二接管20的管壁之间。

其中,因为第一防水圈30的尺寸小于第二防水圈40的尺寸,因此第一安装部2011的尺寸也是小于第二安装部2012的尺寸。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头,包括上述的防水接头,还包括与防水接头连接的线接头。

具体的,该电缆头包括上述的防水接头,还包括有线接头,线接头能够插入至防水接头内,进而与防水接头连接,实现电缆的连接,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进而提高电缆连接点的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防水接头的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在实施例一中已经详细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