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散热型电缆沟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2806发布日期:2019-08-16 22:08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散热型电缆沟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沟道,具体是指一种通风散热型电缆沟道。



背景技术:

电缆沟道是一种用于敷设电缆的地下专用通道,是目前常用的输变电基础设施,主要用于铺设电缆。现有的电缆沟道主要采取回填细沙或采用电缆支架设计。采用回填细沙的电缆沟道不利于运行部门巡视检修,而且运行过程中电缆散热较差,因此电缆沟道多采用电缆支架。但是由于电缆沟道空气不对流,加上电缆容易产生发热现象。高温环境容易导致电缆运行寿命降低,为降低电缆沟通的内部环境温度,电力部门将原电缆沟道改造成自然通风的电缆沟道。改造后的电缆沟道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环境温度,但是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夏天高温时,地表温度常接达35℃以上,将地表以上的空气循环通入电缆沟道并不能产生明显的降温效果。自然通风的电缆沟道通过通风孔与外界实现了连通进行通风散热,但是通风孔自身不具备排水功能,容易产生水沿着通风孔灌入电缆沟道内部的现象。因此,设计一款能够实现快速高效进行降温,且无需跟外界连通,不会导致水灌入电缆沟道内部的通风散热型电缆沟道是本实用新型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通风散热型电缆沟道,该通风散热型电缆沟道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通风散热型电缆沟道,包括电缆沟道和通风散热机构,所述电缆沟道顶部盖设有相应的沟道盖板,所述通风散热机构包含预埋于所述电缆沟道底部的中通管道,所述中通管道的两侧按等间隔密封连通连接有多组相应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未连接到中通管道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电缆沟道的侧壁连通设置于电缆沟道的内部下方,所述中通管道的顶部按等间隔密封连通连接有多个相应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未连接到中通管道的一端贯穿所述电缆沟道的底部后连通设置于电缆沟道的内部上方,且所述进气管未连接到中通管道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相应的敞口状进气罩,所述敞口状进气罩的开口处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吸风机,所述吸风机分别通过相应的导线并联连接到外界电源。

所述电缆沟道的内部两侧壁分别按高低固定装置有多层相应的电缆支架。

所述换热管和进气管与电缆沟道的连接处之间涂刷有相应的防水材料层。

所述进气管的两侧分别固接有相应的连杆,所述连杆未固接到进气管的一端均通过相应的膨胀螺丝锁紧到电缆沟道的两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吸风机的作用下,便能够将位于电缆沟道上部的热空气沿着进气罩吸入进气管内,然后经中通管道后沿着换热管进行冷却后再排入电缆沟道下部。由于地表下方土壤的温度相对较低,通过循环的方式将上层热空气循环导入换热管内进行降温后,再流入电缆沟道下部,下部冷空气又能有效对上部热空气产生推动,有效提高空气的循环效率,通过提高空气的流动效率来有效提高通风散热效果,最主要的是空气循环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与地表下方的土壤产生足够的接触,有效产生足够的热交换,进一步对循环流动的空气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电缆沟道进行快速高效的降温。本实用新型的整个通风散热机构无需跟外界连通,因此不会导致水灌入电缆沟道内部的问题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一种通风散热型电缆沟道,包括电缆沟道1和通风散热机构2,所述电缆沟道1顶部盖设有相应的沟道盖板3,所述通风散热机构2包含预埋于所述电缆沟道1底部的中通管道201,所述中通管道201的两侧按等间隔密封连通连接有多组相应的换热管202,所述换热管202未连接到中通管道201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电缆沟道1的侧壁连通设置于电缆沟道1的内部下方,所述中通管道201的顶部按等间隔密封连通连接有多个相应的进气管203,所述进气管203未连接到中通管道201的一端贯穿所述电缆沟道1的底部后连通设置于电缆沟道1的内部上方,且所述进气管203未连接到中通管道201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相应的敞口状进气罩4,所述敞口状进气罩4的开口处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吸风机5,所述吸风机5分别通过相应的导线并联连接到外界电源(未标识)。

所述电缆沟道1的内部两侧壁分别按高低固定装置有多层相应的电缆支架6。所述换热管202和进气管203与电缆沟道的连接处之间涂刷有相应的防水材料层7。所述进气管203的两侧分别固接有相应的连杆8,所述连杆8未固接到进气管203的一端均通过相应的膨胀螺丝锁紧到电缆沟道1的两侧壁。

本实用新型在吸风机5的作用下,便能够将位于电缆沟道1上部的热空气沿着进气罩4吸入进气管203内,然后经中通管道201后沿着换热管202进行冷却后再排入电缆沟道1下部。由于地表下方土壤的温度相对较低,通过循环的方式将上层热空气循环导入换热管202内进行降温后,再流入电缆沟道1下部,下部冷空气又能有效对上部热空气产生推动,有效提高空气的循环效率,通过提高空气的流动效率来有效提高通风散热效果,最主要的是空气循环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与地表下方的土壤产生足够的接触,有效产生足够的热交换,进一步对循环流动的空气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电缆沟道1进行快速高效的降温。本实用新型的整个通风散热机构2无需跟外界连通,因此不会导致水灌入电缆沟道1内部的问题产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