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施工的MPP电力电缆保护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4798发布日期:2019-09-12 08:49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施工的MPP电力电缆保护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管材,具体是指一种方便施工的MPP电力电缆保护管。



背景技术:

MPP管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抗压性,质轻,壁光滑等优点,被广泛用作电力电缆保护管。传统的MPP管为空心圆柱形结构,大口径的MPP管在施工安装过程中较为困难,虽然质量小于金属管,但是在搬运和安装时仍然需要借助机械设备,在操作空间不足以及需要对管道进行微调整的情况下,都是采用多人借助扁担、搬运小车等工具进行搬运,施工效率低,并且容易造成管材的破损和人员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方便施工的MPP电力电缆保护管,该MPP管设置了可拆卸的固定座,使得管材的安装固定较为方便;同时通过固定座上可隐藏的运动机构实现了管材的快捷搬运,减少了管材搬运所需的人力和搬运工具,降低了施工搬运难度,降低了管材和人员出现损伤的几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施工的MPP电力电缆保护管,包括管体、可拆卸安装于管体两端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的底部设有上半固定孔,所述下固定座的顶部设有下半固定孔,所述下固定座靠近管体的一侧设有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运动机构和右运动机构,所述左运动机构包括安装于下固定座左侧的左连杆、可转动安装于左连杆的左L型杆、设置于左L型杆左侧且水平方向长度延伸的左挡板,所述左L型杆包括与左挡板相平行的左水平杆、与左挡板相垂直的左竖直杆,所述左竖直杆上设有左滚轮,所述右运动机构包括安装于下固定座右侧的右连杆、可转动安装于右连杆的右L型杆、设置于右L型杆右侧且水平方向长度延伸的右挡板,所述右L型杆包括与右挡板相平行的右水平杆、与右挡板相垂直的右竖直杆,所述右竖直杆上设有右滚轮,所述左竖直杆上设有左加固孔,所述右竖直杆上设有右加固孔,所述左加固孔与右加固孔上贯穿有加固杆。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固定座的顶部两侧设有上凹口,所述下固定座的底部两侧设有下凹口,所述上凹口与下凹口之间设有连通的通孔,所述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通过贯通通孔的螺杆配合双螺母进行连接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固杆的两端拧接螺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滚轮和右滚轮采用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MPP管设置了可拆卸的固定座,使得管材的安装固定较为方便;同时通过固定座上可隐藏的运动机构实现了管材的快捷搬运,减少了管材搬运所需的人力和搬运工具,降低了施工搬运难度,降低了管材和人员出现损伤的几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所述固定座的正式方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所述固定座的仰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所述左L型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所述右L型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所述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所述管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图。

图例说明:1、管体;2、固定座;3、左运动机构;4、右运动机构;5、加固杆;6、通孔;7、螺杆;21、上固定座;22、下固定座;31、左连杆;32、左L型杆;33、左挡板;41、右连杆;42、右L型杆;43、右挡板;71、双螺母;211、上半固定孔;212、上凹口;221、下半固定孔;222、下凹口;321、左水平杆;322、左竖直杆;323、左滚轮;324、左加固孔;421、右水平杆;422、右竖直杆;423、右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方便施工的MPP电力电缆保护管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7中所示,一种方便施工的MPP电力电缆保护管,包括管体1、可拆卸安装于管体两端的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包括上固定座21和下固定座22,所述上固定座21的底部设有上半固定孔211,所述下固定座22的顶部设有下半固定孔221,所述下固定座22靠近管体的一侧设有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运动机构3和右运动机构4,所述左运动机构3包括安装于下固定座左侧的左连杆31、可转动安装于左连杆的左L型杆32、设置于左L型杆左侧且水平方向长度延伸的左挡板33,所述左L型杆32包括与左挡板相平行的左水平杆321、与左挡板相垂直的左竖直杆322,所述左竖直杆322上设有左滚轮323,所述右运动机构4包括安装于下固定座右侧的右连杆41、可转动安装于右连杆的右L型杆42、设置于右L型杆右侧且水平方向长度延伸的右挡板43,所述右L型杆42包括与右挡板相平行的右水平杆421、与右挡板相垂直的右竖直杆422,所述右竖直杆422上设有右滚轮423,所述左竖直杆322上设有左加固孔324,所述右竖直杆422上设有右加固孔424,所述左加固孔324与右加固孔424上贯穿有加固杆5。所述上固定座21的顶部两侧设有上凹口212,所述下固定座22的底部两侧设有下凹口222,所述上凹口212与下凹口222之间设有连通的通孔6,所述上固定座21与下固定座22通过贯通通孔的螺杆7配合双螺母71进行连接固定。所述加固杆5的两端拧接螺母。所述左滚轮323和右滚轮423采用万向轮。

该管材的使用情况如下:首先在管体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杆7和双螺母71安装固定座2,管体1固定在上半固定孔211和下半固定孔221形成的固定孔内,在固定孔的内壁设置密封圈可以提高管体1的连接牢固性和密封性,完成管体1与固定座2的连接。在需要对管体1的位置进行搬运和调整时,可以适度台高管体1的一端,将加固杆5拆下,再将下固定座22上的左L型杆32顺时针转动,使得左竖直杆322上的左滚轮323露出下固定座22的底部,左水平杆321抵靠左挡板33的底部,同时将右L型杆42逆时针转动,使得右竖直杆422上的右滚轮423露出下固定座22的底部,右水平杆421抵靠右挡板43的底部,然后在将加固杆5贯穿左加固孔324和右加固孔424,并固定,同理将管体1的另一端抬高,完成左运动机构3和右运动机构4的外固定,通过左滚轮323和右滚轮423的设置,工作人员可以推动管体1完成管体1的搬运和微调节,将左运动机构3和右运动机构4内固定时,先内固定管体1连接端,再内固定非连接端。管体1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连接套、承插、热熔等方式,也可以通过将两个需要连接管体1的连接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座2厚度二分之一的位置。其中,完成管体1的搬运后,根据管体1的固定需要选择是否拆除固定座2,没有设置固定结构的可以不拆除固定座2。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及其变换。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以本实施例的内容为基础进行的常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