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终端设备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8504发布日期:2020-07-04 04:4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终端设备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简单附着在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设备而能够使用并能够进行无线充电的结构的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研发各种形式的车辆用支架,以便于在运行包含智能手机的电子设备时使用。

近来,因智能手机的发展,车辆用汽车导航仪、行车记录仪等各种功能统合于智能手机,由此,车辆用支架的必要性逐渐增强。

一般而言,车辆用支架是指在一端部侧插入结合智能手机之后,将相对的另一端部侧吸附而附着在车辆的玻璃、仪表盘等结构。但所述车辆用支架因其结构复杂且重而存在了车辆用支架容易从附着面分离的问题。并且,在驾驶中要使用智能手机时,因须将智能手机由车辆用支架向侧面推动而解除插入结合的状态,因而,存在使用繁琐的问题。

因此,近来流行将智能环附着在智能手机的后面,并将智能环插入而搁置在车辆的鼓风口的简洁方式。

该智能环存在便于附着在车辆并容易去除的优点,但存在因车辆的振动而智能环易于由固定位置滑脱,而难以将智能手机稳定地固定在车辆的问题。

并且,因智能环为附着在智能手机的后面的小的环状,在车辆限制固定智能手机的位置,由此,难以将智能手机固定在满足驾驶人员的视野的距离的位置。

另外,近来研发对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各种方式及设备,但在智能手机的后面附着智能环或壳体等配件的状态下,存在无法进行无线充电或急剧降低充电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用无线充电装置,能够简单附着在便携式终端设备并使用,并提高充电效率。

技术方案

根据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包括:终端设备配件,固定在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背面,内置产生磁场的发送线圈,以用于磁感应方式的无线充电;及无线充电模块,能够与所述终端设备配件结合,并具有用于向所述发送线圈供应交流电源的电路部。

所述终端设备配件和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分别设置第一电气接点和第二电气接点,在所述终端设备配件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结合时,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第二电气接点相互接触,而由所述电路部向所述发送线圈供应交流电源。

另外,所述电路部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或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外部,也能够通过电缆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连接。

并且,所述终端设备配件包括:后面外壳,固定在所述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背面;及前面外壳,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后面外壳结合。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在固定于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背面的配件内置发送线圈,而在与具有电路部的无线充电模块结合时,通过电气接点供应交流电源,由此,利用由终端设备配件发生的磁场而使便携式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即使在智能环或壳体等配件被安装至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进行无线充电。

并且,在结合终端设备配件和无线充电模块的接点部分形成导件而结合时,易于排列电气接点的位置,准确设置内置于终端设备配件的发送线圈和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接收线圈,由此,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将手指放置在置物环的状态下,易于携带,并即使以较小的力,也能够进行角度调节,且具有稳定保持角度调节的状态的效果,即使在放置在车辆的磁铁上也能够附着,从而,具有兼容性优秀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用于向发送线圈供应交流电源的电路部被设置在无线充电模块的外部,通过电缆而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由此,将无线充电模块小型化,同时,防止因磁场而导致电路发生错误动作,并且,在终端设备配件被固定在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背面的状态下,能够旋转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的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显示在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的环支架上置物环进行转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显示在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的环支架上置物环进行转动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4及图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的截面结构的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6为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附着在便携终端设备的后面而搁置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附图;

图7为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附着在车辆支架而使用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附图;

图8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9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配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配件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1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模块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为用于说明分别设置在终端设备配件和无线充电模块的接点部的结构的附图;

图13为显示设置在无线充电模块的电路部的结构的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14为显示终端设备配件与无线充电模块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5为显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模块的结构的附图;

图16为显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7及图18为用于说明图16显示的终端设备配件的具体结构的附图;.

图19为用于说明图16显示的无线充电模块的具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0为用于说明图16显示的电缆的具体结构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内容仅例示本发明的原理。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即使在本说明书中未明确说明或图示,但发明实现本发明的原理,并包含于本发明的概念和范围的各种设备。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列举的所有附带条件用语及实施例原则上仅以理解本发明的概念的目的而明确意图,由此,应以未限制于特别列举的实施例及状态进行理解。

并且,应以本发明的原理、观点及实施例,以及列举特定实施例的所有具体说明包含该事项的结构及功能性同等物理解。并且,应以该同等物不仅包含当前公知的同等物,也包含执行与未来研发的同等物即结构无关的相同的功能的发明的所有元件进行理解。

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与附图相关的下面的具体说明而更明确显示,由此,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且,在说明本发明时,判断与本发明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为不必要地,且混淆本发明的要旨的的情况下,省略其具体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的立体图,图2为显示通过在本发明的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在环支架上转动置物环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显示通过在本发明的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在环支架上转动置物环的状态的正面图。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环支架10;置物环20,为环状,一端能够转动地收纳于环支架10,并能够进行转动状态的角度调节。

环支架10作为由构成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1的主体并附着在便携终端设备h的后面的部位,由如金属材质或合成树脂材质等各种种类的材质形成。对于环支架10由合成树脂材质等构成的情况,在至少一部分通过磁力而附着在固定于车辆的支架100的附着部101的材质构成。

便携终端设备对应智能手机及各种智能设备,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

环支架10形成为平板状,在附着于便携终端设备的状态下,稳定安装在地面。而且,环支架10的边缘面形成为曲面,前面内侧部位开口形成。环支架10的边缘面也能够形成为圆形或多边形。

具体地,环支架10包括:附着面11、安装部13、转动轴部17。

附着面11对应环支架10的后面,并通过粘合剂附着在便携终端设备h的后面。环支架10的后面形成构成与便携终端设备h的后面的附着的附着面11。粘合剂对应附着在环支架10的后面的粘合薄膜,粘合薄膜的附着力优秀,且在拆卸时未留下痕迹,并干净去除。

安装部13为在环支架10对应附着面11的对面的前面,在前面除了边缘之外剩下的部分向内部凹陷形成。即安装部13除了边缘之外的前面内侧部位开口形成。

在安装部13转动收纳置物环20。安装部13形成得具有供置物环20以水平状态收纳的空间。置物环20在安装部13的边缘部分按水平状态收纳。在置物环20被收纳于安装部13的状态下,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1形成平面。其使得以在便携终端设备的后面附着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1的状态按压便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而具有稳定感。

如图2显示所示,安装部13包括:边缘14,供收纳置物环20;中央的圆形支架部15,由边缘14向下方阶梯式形成。支架部15通过磁铁方式与固定在下面所述的车辆的支架100的附着部101附着。

在环支架10的与支架部15对应的位置埋设磁铁。但环支架10为金属材质,仅在固定于车辆的支架100的附着部101埋设磁铁,附着部101通过磁力附着在支架部15。

在支架部15通过磁力与附着部101附着,之后,形成用于防止移动的突起15a。突起15a与形成于附着部101的凹槽结合。突起15a为多个并按对称形状配置,以与和附着部101的附着方向无关的方式附着。突起15a对于将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1通过磁力附着于固定在车辆的支架100的情况,提高便携终端设备1的固定性和稳定性。

支架部15调节将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1插入手指而使用的用途、角度,除了搁置在桌子、厨房、化妆台等的用途之外,也通过磁力而附着在固定于车辆的支架100而使用,由此,提高兼容性。

环支架10在前面边缘形成开放部19,以使用户持握被收纳于安装部13的置物环20,并能够调节角度。

如图2及图3显示所示,开放部19在前面边缘构成为从内侧部位趋向外侧部位逐渐向下倾斜的形状,并形成圆形,而使用户易于持握置物环20。

转动轴部17被设置在安装部13的一端,供转动结合置物环20。转动轴部17贯通形成有轴孔18。在轴孔18插入用于置物环20的转动的固定销25。

置物环20形成为环状,以供插入用户的手指。置物环20在用户插入手指而使用便携终端设备时,固定以使不发生用户掉落便携终端设备的情况。

置物环20的环状部分被收纳于安装部13,环状的一端能够相对于转动轴部17转动。置物环20由金属材质形成。

置物环20的一端形成供插入设置转动轴部17的中央凹入部23,在中央凹入部23插入设置转动轴部17,而下面所述的置物环20的销孔21与转动轴部17的轴孔18相互连通。中央凹入部23在置物环20转动时,转动轴部17与置物环20未发生干扰,并能够进行顺畅转动。

在实施例中,中央凹入部23形成为半圆状,在置物环20被水平收纳于安装部13的状态下,形成从转动轴部17的前面延伸的相同的平面,在置物环20转动时,按与转动轴部17相互分隔的状态,借助转动轴部17而防止置物环20和转动轴部17的干扰。

下面,对置物环的转动结构进行更具体说明。

图4为显示图3的a-a截面图,图5为显示图3的b-b截面图。在图4中能够确认转动轴部的截面,图5中确认在置物环的一端为在转动轴部能够进行转动的结构的截面。

如图4显示所示,环支架10的后面形成为平板状,以使能够稳定附着于便携终端设备h。环支架10具有既定的厚度,且边缘面形成为曲面,在中央支架部15形成突起15a。在环支架10的边缘面形成为曲面的情况下,提供华丽的外观,而且,对用户的手提供柔和的抓取感。环支架10的厚度薄约为1cm左右,在折叠置物环20的情况下,薄而简约并轻薄。

在转动轴部17左右贯通形成轴孔18,并插入固定销25。置物环20能够相对于环支架10转动,并为按90度垂直的状态。

如图5显示所示,置物环20的一端具有销孔21。销孔21与转动轴部17的轴孔18连通。

置物环20在设置在一端的销孔21与设置在转动轴部17的轴孔18相互连通的状态下,在销孔21和轴孔18插入固定销25,由此,置物环20的一端能够相对于转动轴部17转动。

转动轴部17的轴孔18和置物环10的销孔21中的任一个按镶嵌方式与固定销25结合而固定为一体,剩下一个对于固定销25相对具有余地,从而,顺畅进行相对于转动轴部17的置物环10的转动。

例如,固定销25按镶嵌形式插入至转动轴部17的轴孔18,从而,未对于转动轴部17发生转动,并能够对于销孔21转动,对于插入至轴孔18的固定销25而置物环10的一端发生转动。

置物环10在一端外周面形成多个角26,在与置物环10的角26对应的位置的安装部13设置片弹簧30。

片弹簧30提供与置物环10的一端外周面的多个角26中的任一个角26紧贴,而将置物环10的一端外周面向上部推升的弹力。

形成于置物环20的一端外周面的多个角26与片弹簧30为用于置物环20的角度调节的结构。例如,多个角26为三个角,片弹簧30形成字状。形成于置物环20的一端的多个角26按阶段式调节置物环20的角度。

片弹簧30按附着式设置在安装部13,或在环支架10形成插入部16,将字状片弹簧30的一侧插入至插入部16,另一侧按配置于安装部13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片弹簧30在环支架10向后方开口形成的插入部16插入字状片弹簧30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配置在安装部13,从而,提供将置物环20的一端外周面向上部推升的弹力。

片弹簧30的插入至插入部16的一侧形成为一个板状,配置在安装部13的另一侧由一个板状分离为两个部分的两个板状,在配置至转动轴部17的两侧之后,在置物环20的两侧一端同时提供向上部推升的弹力。

片弹簧30在按插入结合至形成于安装部13的插入部16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在制造并插入结合各个构成品的情况下,完成组装而容易制造。

下面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及图5而对置物环的转动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1显示所示,在置物环20被按水平状态收纳于安装部13的边缘部分的状态下,在用手持握通过开放部19裸露的置物环20部分并旋转的情况下,置物环20的一端相对于转动轴部17转动。

此时,如在图5显示的放大图中确认所示,施加第一次力,转动置物环20,在去除该力的情况下,置物环20的一端角a与片弹簧30紧贴,并通过片弹簧30的弹力而向上部推动,而保持角度调节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施加更多力而转动置物环20,并在去除该力的情况下,如图5中确认所示,置物环20的一端角b与片弹簧30紧贴,通过借助片弹簧30而向上部推动的力,而保持角度调节的状态。

对于所述结构,提供并非为销和销孔的摩擦力,而是通过形成于置物环20的一端的多个角a、b、c和所述角a、b、c中的任一个角紧贴,而提供弹力的片弹簧30,调节置物环20的角度,并保持角度调节的状态,由此,即使以较小的力,也能够进行角度调节,并具有支撑力和耐用性,从而,稳定保持角度调节的状态。

图6显示将本发明的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附着而搁置于便携终端设备的后面的示例的附图,图7显示将本发明的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附着于车辆支架而使用的示例的附图。

在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1附着于便携终端设备h的后面的状态下,对于环支架10而调节置物环20的角度,在将手指放置在置物环20的状态下携带。

而且,如图6显示所示,在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1附着于便携终端设备h的后面的状态下,对于环支架10而调节置物环20的角度,从而,搁置在桌子或底板。

并且,如图7显示所示,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1附着于固定在车辆的车辆支架100而使用。在安装部13的边缘部分按水平状态收纳置物环20的状态下,将安装部13的中央支架部15按磁铁式附着于固定在车辆的支架100的附着部101。

在将附着于便携终端设备h的后面的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1通过磁力附着于固定在车辆的支架100的附着部101的情况下,用手持握便携终端设备h,并通过向驾驶人员侧拉拽的简单的作业,而容易将便携终端设备h从固定于车辆的支架100分离。

上述的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1在将手指放置在置物环的状态下,易于携带,即使以较小的力,也能够进行角度调节,并具有稳定保持角度调节的状态的效果。

并且,上述便携终端设备用支架1通过插入手指而使用,由此,按以不掉落便携终端设备h的用途、调节角度而搁置于桌子、厨房、化妆台等用途、通过磁力附着于固定在车辆的支架100而使用的用途等各种用途运用。

图8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具体结构的框图,所显示的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便携式终端设备50、终端设备配件100及无线充电模块200。

参照图8,便携式终端设备50为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等设备,为能够进行无线充电的设备。

例如,便携式终端设备50内置用于磁感应方式的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通过由发送线圈发生的磁场而在接收线圈制造感应电流而对电池进行充电。

终端设备配件100为固定于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背面的形状的附着物,例如为智能环、手机壳体、托架(bracket)或夹具(clamp)等各种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终端设备配件100内置产生磁场的发送线圈101,以用于进行磁感应方式的无线充电。

通过在内置于所述终端设备配件100的发送线圈101发生的磁场,在内置于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接收线圈51产生电磁感应,而产生感应电流,由此,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电池(未图示)通过无线充电。

另外,无线充电模块200与终端设备配件100分离构成,必要时(例如,在无线充电时)具有能够与终端设备配件100结合的结构。

在无线充电模块200设置将交流电源供应至终端设备配件100的发送线圈101的电路部201。

在此,电路部201内置于无线充电模块200,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构成电路部201的构成要素中的至少一部分也能够在无线充电模块200的外部实现。

并且,如图8显示所示,在终端设备配件10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分别设置第一电气接点131和第二电气接点231。

在终端设备配件10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结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第二电气接点131、231相互接触,由无线充电模块200的电路部201向终端设备配件100的发送线圈101供应交流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所述,在固定于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背面的终端设备配件100内置发送线圈101,在与设置电路部201的无线充电模块200结合时,通过电气接点131、231而供应交流电源,由此,利用在终端设备配件100发生的磁场而使便携式终端设备50进行无线充电,即使在便携式终端设备50安装智能环或壳体等配件100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进行无线充电。

图9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配件的结构的立体图,为终端设备配件100由包含环的智能环实现的情况的实施例。图10为显示图9显示的终端设备配件100的截面的结构的一实施例的附图。

参照图9,终端设备配件100包括环110、粘合板120及第一接点部130。

环110具有与圆环(ring)相似的形状,以供用户插入手指,在与底面(未图示)接触时,接触面积变宽,而一侧具有平坦状,以用于终端设备配件100稳定支撑便携式终端设备50。

另外,环110由强度高的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构成,以使未容易因用户而发生破损,利用连接部件111而与粘合板120连接,旋转一定角度,而向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背面方向折叠或展开。

粘合板120与和形成有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画面的前面相对的背面进行面接触而附着,通过聚氨酯或硅材质的粘合物质(未图示)而附着,以用于正常保持附着于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背面的状态。

参照图10,粘合板120由第一板125和第二板121构成,第一板125和第二板125利用粘合物质而相互结合,或通过凹槽和突起而进行的咬合结合或螺旋结合。

粘合板120的第一板125由塑料等热塑性树脂系列的物质或金属构成,第二板121为与第一板125对应的形状,由聚氨酯材质或硅材质的粘合性物质构成。

另外,第一接点部130处于粘合板120上,如图9显示所示,具有圆形,其中心部分形成第一电气接点131。

并且,如图10显示所示,对于第一接点部130,在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环110向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背面方向折叠的状态下,处于由环110形成的圆形空间内部。

并且,终端设备配件10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通过磁力结合,为此,第一接点部130包括金属或磁铁。

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如上所述的粘合板120,更具体地在粘合板120的第一板125内置发送线圈101。

在内置于粘合板120的第一板125的发送线圈101与第一接点部130的第一电气接点131连接,终端设备配件10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利用第一接点部、第二接点部130、230相互结合时,通过第一电气接点131而由无线充电模块200供应的交流电源被传输至发送线圈101而产生磁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无线充电模块200为了在车辆内的使用而实现为车辆用支架的形状。

图11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模块的结构的立体图,为无线充电模块200以插入结合或通过吸附力而固定于车辆的形状实现的情况的实施例。

参照图11,无线充电模块200包括:附着部210、固定部220及连接部260。

无线充电模块200的附着部210为用于结合无线充电模块200和终端设备配件100,例如,无线充电模块200的附着部210和终端设备配件100通过磁铁方式附着。

在附着部210形成与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接点部130结合的第二接点部230,第二接点部230具有与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接点部130对应的形状(例如,圆形)及尺寸。

另外,在第二接点部230的中心部分设置第二电气接点231,在第一接点部130和第二接点部230结合时,第一电气接点131和第二电气接点231相互接触,由无线充电模块200的电路部201向终端设备配件100的发送线圈101供应交流电源。

如上所述,终端设备配件10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通过磁力而附着,为此,无线充电模块200的附着部210或第二接点部230具有磁铁,或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接点部130具有磁铁。

例如,在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接点部130侧埋设磁铁,在无线充电模块200的附着部210埋设相反极性的磁铁,或在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接点部13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的附着部210中的任一个埋设磁铁,剩下的一个由金属构成,也能够通过磁力而相互附着。

如上所述,终端设备配件10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的附着部210通过磁铁和磁铁或磁铁和金属结构附着,在车辆行驶中,用手持握的终端设备配件100附着于背面的便携式终端设备50,通过无线充电模块200具有的简单的动作,而容易将便携式终端设备50稳定地结合于无线充电模块200,并且,通过将便携式终端设备50向用户侧拉拽的简单的动作,而容易由无线充电模块200分离便携式终端设备50。

并且,在无线充电模块200的附着部210按一定深度引入第二接点部230,在通过磁力与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接点部130结合时,第一接点部130在通过附着部210的第二接点部230形成的凹陷的空间而几乎不存在端隙的情况下进行安装,由此,第一、第二电气接点131、231按更准确的位置排列而接触。

在无线充电模块200的附着部210内置用于向终端设备配件100的发送线圈101供应交流电源的电路部201。

在终端设备配件10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结合时,由所述电路部201输出的交流电源通过相互接触的第一电气接点、第二电气接点131、231而供应至终端设备配件100的发送线圈101。

固定部220通过插入结合方式将无线充电模块200固定于车辆,例如如图11显示所示,包含插入结合至车辆的鼓风口(未图示)的一对结合销221。

结合销221为弹性变形,按压入式插入至车辆的鼓风口而稳固地固定插入的状态。

所述中,以固定部220具有一对弹性变形的结合销221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通过弹性变形插入车辆的鼓风口,采用通过压入式而固定的各种形状。

并且,无线充电模块200的固定部220也能够以吸附方式固定于车辆。

另外,无线充电模块200的附着部210和固定部220通过连接部260连接,连接部260能够通过旋转而进行角度调节。

例如,无线充电模块200的附着部210和固定部220通过球接头装置连接,附着部210对于固定部220而进行旋转。

球接头装置为两个球插入内部为空的球状的球外壳内而连接,能够进行360度自由旋转,由此,能够容易进行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上下前后左右角度调节。

此情况,无线充电模块200的附着部210和固定部220分别具有用于与球接头装置连接的球(ball)。

附着部210的球和固定部220的球插入各自内部为空的球状的球外壳内,分别能够对于球外壳进行旋转,由此,附着部210对于固定部220而能够发生360度自由旋转。

内部为空的球状的球外壳由两个主体构成,在内部插入两个球之后,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并且,还包括用于固定两个球旋转的状态的球固定装置(未图示)。

所述球固定装置作为配置在两个球之间,并具有两侧倾斜面的上下移动部件,两侧倾斜面通过密着在两个球的方式,固定两个球旋转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在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接点部13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的第二接点部230分别形成用于相互之间的结合的导件部。

参照图12的(a),在圆形的第一接点部130中心设置第一电气接点131,在第一电气接点131周边形成用于与无线充电模块结合的第一导件部135。

另外,参照图12的(b),在圆形的第二接点部230中心设置第二电气接点231,在第二电气接点231周边以与形成于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接点部130的第一导件部135对应的方式形成容易与终端设备配件100结合的第二导件部235。

在此,第一导件部、第二导件部135、235中的任一个包括一个以上固定突起,另一个包括插入固定突起的一个以上固定凹槽。.

例如,多个固定突起以一字的放射状形成于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接点部130,多个固定凹槽以一字的放射状形成于无线充电模块200的第二接点部230。

另外,所述一字的固定突起具有由中央趋向两端而高度变低的倾斜,固定凹槽也具有与所述固定突起的倾斜对应的倾斜,在固定突起插入固定凹槽时,引导通过自然结合的附着。

在结合如上所述终端设备配件10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的第一接点部、第二接点部130、230形成分别由固定突起和固定凹槽构成的第一导件部、第二导件部135、235,在结合时,容易排列第一电气接点、第二电气接点131、231的位置,由此,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即,在终端设备配件10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通过磁力附着时,形成于第一接点部130的多个固定突起插入在第二接点部230形成的多个固定凹槽,自然地,第一电气接点131和第二电气接点231的位置保持准确一致,并且,在结合之后,防止任意的旋转或移动。

由此,在终端设备配件10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结合,而进行无线充电期间,防止第一电气接点131和第二电气接点231的位置交错,而未进行无线充电,或无线充电效率降低,而降低充电速度。

图13为显示设置在无线充电模块的电路部的结构的一实施例的框图,所示的无线充电模块200的电路部201包括:电源部202和变换部203。

参照图13,电源部202用于接收由外部供应的直流电源,包括按降低至所需的将供应电压降低至所需水平的降压变压器及将ac电压变换为dc信号的整流电路。

并且,所述电源部202具有与另外充电器的电缆连接而接收由外部供应的电源的电源端子。

变换部203包括:振荡器(oscillator),将由电源部202输入的直流电压变换为高频交流电力,而通过第二电气接点231传输至发送线圈101。

图14为显示终端设备配件和无线充电模块结合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显示的结构中与所述说明相同的说明予以省略。

参照图14,便携式终端设备50,例如,在智能手机的背面包括环110,在粘合板120附着内置发送线圈101的终端设备配件100。

另外,无线充电模块200的一侧通过固定部220而固定于车辆的鼓风口,在另一侧形成内置电路部201的附着部210。

在折叠附着在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背面的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环110的状态下,在将配置在折叠的环110的内部空间的第一接点部130导向形成于无线充电模块200的另一侧的附着部210的情况下,通过磁力而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接点部130和无线充电模块200的附着部210进行结合。

此时,形成于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接点部130的多个固定突起插入至形成于无线充电模块200的第二接点部230的多个固定凹槽,自然排列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电气接点131和无线充电模块200的第二电气接点231的位置而相互接触。

在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电气接点131和无线充电模块200的第二电气接点231接触的情况下,由无线充电模块200的电路部201输出的交流电源通过第一电气接点、第二电气接点131、231而传输至发送线圈101,通过所述传输的交流电源而由发送线圈101发生电磁。

如上所述,通过由终端设备配件100的发送线圈101发生的电磁,由内置于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接收线圈(未图示)引导电流,通过由所述接收线圈引导的电流而对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电池(未图示)进行充电。

在此,通过终端设备配件100的产品说明书等,终端设备配件100的附着位置被引导至用户,以使终端设备配件100的发送线圈101的位置和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接收线圈的位置保持准确一致。

根据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制造商或产品名称等,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的位置略微不同,由此,终端设备配件100的附着位置根据制造商或产品名称而进行不同指引。

如上所述,在以终端设备配件100的发送线圈101的位置和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接收线圈的位置准确一致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配件100被附着在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背面的情况下,在与无线充电模块200结合时,提高充电效率而增加充电速度,并且,通过磁力结合及导件部135、235而防止旋转或移动,以持续稳定保持提高的充电效率。

所述中,以对于固定于携用终端设备50的背面的终端设备配件100而包含环的智能环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安装至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背面的形状的智能手机壳体也能够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终端设备配件100实现。

此情况,在安装至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背面的智能手机壳体的外面中央部分设置形成有如上所述第一电气接点131的第一接点部130,在智能手机壳体内置如上所述的发送线圈101,通过第一电气接点131而接收由无线充电模块200的电路部201供应的交流电源,而产生用于无线充电的磁场。

另外,所述中,以对于无线充电模块200而固定于车辆的形状的支架形设备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如图15显示所示,也能够由放置在底部的形状的台式无线充电模块实现。

参照图15,在台式无线充电模块300的上面设置形成有第二电气接点331的第二接点部330,第二接点部330和第二电气接点331的结构与如上所述说明的第二接点部230和第二电气接点231相同。

另外,在台式无线充电模块300内置如上所述的电路部201,提供供应至终端设备配件100的发送线圈101的交流电源。

在台式无线充电模块300插入充电器的电缆400而设置接收由外部供应的电源的电源端子310。

如图14显示所示,在折叠附着在便携式终端设备50的背面的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环110的状态下,在将配置在折叠的环110的内部空间的第一接点部130导向台式无线充电模块300的第二接点部330的情况下,通过磁力而终端设备配件100的第一接点部130和台式无线充电模块300的第二接点部330结合而开始无线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用于向发送线圈供应交流电源的电路部被设置在无线充电模块的外部,通过电缆而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由此,无线充电模块小型化,同时防止因磁场而发生的电路的错误动作,在终端设备配件固定于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背面的状态下,进行旋转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下面,参照图16至图20,对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进行更具体说明。

图16为显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下面图示的结构中的与参照图1至图15说明的相同的说明予以省略。

参照图16,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终端设备配件500和无线充电模块600,无线充电模块600与使用于调整附着终端设备配件500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角度的球接头结构的球700结合。

终端设备配件500具有在后面外壳固定于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背面的状态下,前面外壳由用户进行旋转的结构,向终端设备配件500的发送线圈供应交流电源的电路部(未图示)中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无线充电模块600的外部,而通过电缆650与无线充电模块600连接。

图17及图18为用于说明图16显示的终端设备配件的具体结构的附图,图18为显示将图17所示的终端设备配件500沿着a-a'线切割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17及图18,终端设备配件500具有与环(ring)相似的形状,以供用户插入手指,利用铰链部540而旋转一定角度,具有向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背面方向折叠或展开的环510。

并且,终端设备配件500具有:形成正面外观的正面外壳520;第一电气接点530,与无线充电模块600的第二电气接点接触,而向发送线圈570供应交流电源;金属板550,由铁(fe)等金属构成,以用于与无线充电模块600的磁铁附着。

另外,终端设备配件500的后面外壳580固定于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背面,正面外壳520与后面外壳580结合,以能够旋转。

参照图18,后面外壳580由塑料等合成树脂构成,利用双面胶等粘合部件而附着在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背面而固定,结合以供由用户旋转的正面外壳520包裹后面外壳580的侧面。

另外,在终端设备配件500包括:旋转部件567,与前面外壳520一起旋转;至少一个板560、565,用于支撑旋转部件567。

更具体地,由塑料等合成树脂构成的旋转部件567与正面外壳520结合固定而旋转,通过由铁(fe)等金属构成的盘状的第一板560和第二板565上下包裹所述旋转部件567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如图18显示所示,第一、第二板560、565中的至少一个固定于后面外壳580,更具体地,第二板565固定于后面外壳580,第一板560与第二板565结合,相对于后面外壳580而未发生旋转,并仅起到上下支撑旋转部件567的作用。

发送线圈570处于后面外壳580和板560、565之间,更具体地,处于第二板565和后面外壳580的底面之间。

发送线圈570与第一电气接点530电连接,而接收所供应的交流电源,而产生用于无线充电的磁场。

图19为用于说明图16显示的无线充电模块的具体结构的附图。

参照图19,无线充电模块600包括:附着部610,通过磁力与终端设备配件500的第一接点部附着;主体620,与球接头结构的球700结合;及模块电缆650,供应交流电源。

在附着部610包括:第二接点部,具有通过磁力附着终端设备配件500的金属板550的磁铁、供接触终端设备配件500的第一电气接点530的第二电气接点。

另外,用于将交流电源供应至终端设备配件500的发送线圈570的电路部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无线充电模块600的外部而通过模块电缆650与无线充电模块600连接。

例如,所述电路部包括:外部的第一电路部,通过模块电缆650而与无线通信模块600连接;第二电路部,内置于无线充电模块600。

参照图20,在模块电缆650的末端连接由所述的电路部的一部分即第一电路部构成的电路模块670而设置。

在此,构成模块电缆650的电路模块670的所述第一电路部包括:电源部,接收由外部供应的直流电源;变换部,将通过所述电源部供应接收的电源变换为交流电源。

另外,内置于所述电路部中的无线充电模块600的第二电路部包括:电源施加部,将在所述第一电路部变换而通过模块电缆650而输入至无线充电模块600的交流电源施加至第二电气接点。

在此,所述电源施加部被内置于无线充电模块600的主体620。

参照图20,在设置于模块电缆650的电路模块670设置用于连接外部的电源电缆800的电源端子671。

另外,图20中以电路模块670设置在模块电缆650的末端的示例为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电路模块670也能够与模块电缆650的中间部分连接,用于连接电源电缆800的电源端子671也包含于设置于模块电缆650的末端的另外的适配器。

本发明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公开了最佳的实施例。在此,使用了特定的用语,但其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目的中使用,并非用于意义限定或限制记载于权利要求范围的本发明的范围而使用。因此,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由此进行各种变形及同等的实施例进行理解。由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权利要求范围通过特定权利要求范围的技术思想进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