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9634发布日期:2020-07-10 17:5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线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导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缆固定装置,该线缆固定装置有助于与线缆端部的连接并且促进线缆穿过导管的馈送或拉动。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中正确的布线和线缆管理对于建筑物电气和布线操作的安全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当需要保护布线或线缆免受潜在损坏时,可以将其拉过各种类型的导管。导管可以由金属、硬质塑料(例如pvc)和其他材料制成,导线或线缆的种类可以从非常细的线材(可捆扎成束穿过导管)到非常粗的线缆(当穿过导管时不与其他任何线材或线缆相连)。为了本公开的目的,在整个本公开中可以使用术语“线缆(cable)”或“缆线(cabling)”来指代可以插入并穿过导管的任何类型的线材、线缆或类似的细长元件。

尽管导管可能很长,并具有建筑结构所必需的曲线,但即使很短的导管长度也很难拉出线缆。传统上,诸如电工的穿线器(fishtape)之类的工具已被用于附接至线缆的末端并穿过导管拉动线缆。通常,穿线器由坚固的材料(例如钢)制成,以支撑拉动载荷,并且穿线器的一端具有环,可以将线缆的一端固定到该环上。如果拉出的线缆没有绝缘,或者绝缘层在固定在穿线器上的一端剥开了,则可以将电气胶带粘贴到线缆的裸露部分上。已经尝试了使用穿线器以外的其他方法,例如将线缆推入或扭动穿过导管,但效果通常不尽人意。

不幸的是,穿线器方法和其他线缆穿过导管的方法并不总是能正常工作,并且如果在将线缆穿过导管的过程中穿线器与线缆分离,则很难卸下插入的线缆重新启动该过程。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拆除和/或折断导管才能接近线缆的末端,这可能是非常昂贵和费时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部分地提供了一种线缆固定装置、组件和方法,该线缆固定装置、组件和方法有利于线缆端部的牢固连接,以在不损坏线缆的情况下将线缆拉动穿过导管,同时在拉动过程中使分离的风险最小化。

在各种实施例中,该装置和组件可以采用保持盖、压缩构件,具有锥形内壁的筒或管以及紧固装置。紧固装置插入筒中,紧随其后的是压缩构件,这些元件能够在筒内沿筒的轴线轴向移动。在各种实施例中,筒的一端可以具有用于牢固地接合保持盖的螺纹,而另一端可以具有内部锥度。保持盖的一端具有用于与筒的螺纹配合的螺纹。保持盖还形成有中央开口,刚性拉绳可以穿过中央开口延伸。在各种实施例中,刚性拉绳的球状段被保持在保持盖的内部,使得当拉动刚性拉绳时,球状段与保持盖接合,带有筒、压缩构件和紧固装置的整个装置可以作为一个单元被拉动。当将线缆插入与拉绳相对的筒的开口中时,线缆将推动紧固装置并将压缩构件压收缩保持盖的内边缘,这时,紧固装置的钳口松动并围绕线缆配合。当压缩构件向后扩展时,它将使紧固装置的背面朝着锥形端向下滑动到筒的内部,迫使紧固装置的钳口在紧固装置向下延伸到筒的锥部时牢固地接合线缆。一旦压缩构件完全扩张到紧固装置将不再移动的点,线缆就牢固地夹持在紧固装置中。此时,可以将穿线器或其他设备固定到刚性拉绳中的环上,以将线缆拉过导管。

在各种实施例中,将保持环插入在压缩构件与紧固装置之间,并且该保持环在提供压缩构件的配合表面的同时保持紧固装置的尾端。在各种实施例中,例如在紧固装置的前边缘和筒的端部之间采用分段夹或推动器,以促使紧固装置的钳口打开以例如接收插入的线缆。根据各种实施例,保持环和/或分段夹可被设置为在一次使用时破裂的可断裂或牺牲性部件。在结合有保持环的各种实施例中,在保持环和压缩构件之间设置有夹持环,以帮助保持插入的线缆并维持紧固装置的对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线缆固定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前立体图,示出了要插入的线缆。

图2是图1的装置的前剖视图,其中没有线缆。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筒构件的左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4-4截取的图3的筒构件的前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保持盖的左侧视图。

图6是沿着图5的线6-6截取的图5的保持盖的前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紧固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8是沿图7的线8-8截取的图7的装置的前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替代性紧固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线10-10截取的图9的装置的前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替代性紧固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的线12-12截取的图11的装置的前剖视图。

图13-16是示出在本公开的装置的实施例内固定线缆的不同阶段的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线缆固定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前立体图。

图18是图17的装置的组装实施例的前剖视图。

图19是图17的装置的筒构件的左侧视图。

图20是沿着图19的线20-20截取的筒构件的前剖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装置的组装的替代实施例的前剖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紧固装置的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根据本公开的紧固装置构件的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4是图23的紧固装置构件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3的紧固装置构件的仰视图。

图26是图23的紧固装置构件的后视图。

图27-29是示出在本公开的装置的实施例内固定线缆的不同阶段的剖视图。

图30是根据本公开的线缆固定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前立体图。

图31是图30的装置的组装实施例的前剖视图。

图32是根据本公开的推动器构件的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3是沿图32的线33-33截取的推动器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34是图32的推动器构件的仰视图。

图35是图32的推动器构件的立体图。

图36是根据本公开的装置的组装的替代实施例的前剖视图。

图37是根据本公开的夹持环构件的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8是沿图32的线38-38截取的夹持环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39是图37的圆圈部分39-39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主题,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主题的一些但不是全部实施例。相同的数字始终表示相同的元素。当前公开的主题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实际上,本文所阐述的本主题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想到本文所阐述的本主题的许多修改和其他实施例,它们受益于前述说明书和相关附图中所呈现的教导。因此,应当理解,当前公开的主题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并且修改和其他实施例旨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将理解的是,在本公开中对“一个”、“一种”或其他不定冠词的引用包含一个或多个所描述的元件。因此,例如,对紧固装置的提及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紧固装置等等。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线缆固定装置15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示的元件包括:保持盖30、压缩构件40、紧固装置50和筒60。还示出了具有绝缘层75的线缆70;然而,线缆不一定被认为是目前公开的装置和组件的元件。

如图1至16所示,拉绳20设有主体段22、球状段24和端环附件2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性质,拉绳20可以被认为或可以不被认为是线缆固定装置15的一部分。在各种实施例中,球状段24与主体段22一体地形成以便提供整体结构,并且端环附件26具有被卷曲或以其他方式有效地固定至主体段22的基础段28。如图13所示,球状段24还具有基部21和与主体段22一起形成的大致截头圆锥形的头部23。基部21的半径u1大于主体段22的半径u2。头部23具有从基部21延伸到主体段22的可变半径。如图13进一步所示,头部23的外表面27与保持盖30的头部段31(见图6)的倾斜内表面36接合。这促进了牢固的接合,使得当拉绳20被拉动时,它将在操作期间拉动筒60及其容纳物。如图1所示,环附件26在其中形成有开口29,这有助于将穿线器或具有可固定到环附件26以进行拉动的闩锁或其他机构的其他外部装置牢固地连接,下面会介绍更多细节。在各种实施例中,拉绳可以由钢或其他刚性材料制成。

如图5和图6所示,保持盖30可形成有头部段31,轴向延伸的主体段32,外表面33和内表面34,该外表面33和内表面34限定轴向延伸穿过其中的钻孔35。主体段32的外表面33可以在19处设置有带螺纹的外部,尽管在替代实施例中,主体段内表面34可以设置成螺纹的形式。应当理解,主体段32形成有具有宽度w的径向延伸边缘133,使得当连接时,径向延伸边缘133在筒的内表面62径向内部延伸,如图14所示,从而允许主体段32的径向延伸边缘133在操作期间向压缩构件40提供阻力。头部段31具有外部径向边缘表面38、肩部边缘表面39和顶部边缘表面18。内表面34可以形成为不具有恒定的半径,而是具有与主体段32相关联的半径r1、与头部段31的成角度的内表面36相关联的半径r2以及与头部段31的拉绳主体容纳段37相关联的半径r3。在各种实施例中,半径r1是恒定的并且通常大于半径r2,半径r2是可变的并且随着其从主体段32延伸到拉绳主体容纳段37而尺寸减小。半径r1和半径r2都大于半径r3,r3在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是恒定的。不同半径r2,r3的表面36、37分别为拉绳主体段22和拉绳球状段24的外表面提供配合表面,如图13-16所示。在如图14所示的各种实施例中,例如,球状段24的基部21径向延伸到例如由保持盖30的主体段32限定的内腔95中。这样,当插入线缆70时,球状段24的基部21用作止动器,如果线缆70进一步延伸到保持盖30的孔35中,这防止了线缆70被夹住或变形。在各种实施例中,压缩构件的内半径和球状段24的基部21在内腔95处的半径基本相同。在各种实施例中,保持盖30由钢或其他刚性材料制成。

压缩构件40可以是能够扩张和收缩的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被偏置以返回到适于本文所述功能的静止位置。在各种实施例中,压缩构件40由钢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形成。在各种其他实施例中,压缩构件40形成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操作的适当弹性的管状弹性膜或泡沫材料。压缩构件40在图1和图13至图16中示出为具有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例如,在需要非常小的力的实施方式中,弹性膜可以提供比压缩弹簧更低的阻力。例如,在图21中的506处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其示出了弹性膜作为压缩构件。

如图3和图4所示,筒60的实施例可以形成为单体的整体部件,其具有外表面61和内表面62,内表面62限定了轴向延伸穿过其中的内腔63。如图所示,外表面61可以是大致圆筒形或管状的。第一端面64从外表面61径向向内延伸到具有半径b1的轴向延伸的内部径向唇部65。筒60的第二端面66从外表面61径向向内延伸到内螺纹67。内表面62从段68处的最宽半径b3逐渐变细为具有可变半径b2的锥形段69,直至轴向延伸的内部径向唇部65。因此,筒的内表面62具有大致圆筒形的部分610和大致截头圆锥形的部分612,其中大致截头圆锥形的部分612在锥形段69处示出。在各种实施例中,半径b3是恒定的并且大于半径b2,并且半径b3和b2都大于半径b1。筒60的锥形内表面62有利于压缩构件40和紧固装置50的操作,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在各种实施例中,锥角t是恒定的并且取决于实施方式可以在大约十度到大约三十度的范围内。例如,在需要更短的筒60的情况下,角度t可以更大。在各种实施例中,筒60由钢或其他刚性材料形成。

如图7至12所示,紧固装置50可以以各种形式设置。在图7和8中,例如,紧固装置50被设置为三件式装置,其中第一构件151、第二构件152和第三构件153与它们之间的相应间隙154、155和156对准。构件151、152和153均在第一轴向端191处具有相应的前边缘157,在第二轴向端192处具有后边缘158,径向外表面160和径向内表面180具有夹持段,例如齿159。如图9和图10所示,紧固装置可以被设置为两件式装置,第一构件251和第二构件252与它们之间的相应的间隙254和255对准。构件251、252在第一轴向端291处具有前边缘257,在第二轴向端292处具有后边缘258,径向外表面260和径向内表面280具有夹持段,例如齿259。如图11和12所示,紧固装置被设置为单件的整体装置,其主体351形成有间隙或裂口352。主体351形成有在第一轴向端391处的前边缘353,在第二轴向端392处的后边缘354,径向外表面355和径向内表面380,该径向内表面380具有夹持段,例如齿356。径向外表面160、260和355从轴向内边缘(图8中的163,图10中263,图12中的363)径向向内和轴向向外延伸到轴向外边缘(图8中的164,图10中的264和图12中的364)。在各种实施例中,径向外表面160、260和355以角度p(例如,在图12中示出)延伸,以在操作期间与筒60的内表面的大致截头圆锥形部分612(即,锥形内表面69)以滑动接合的方式配合。将理解的是,紧固装置50的该实施例与筒的内表面62的滑动接合使得紧固装置50的径向外表面的轴向内边缘在整个滑动期间保持与筒的内表面62接触,而紧固装置50的径向外表面(图8中的160,图10中的260和图12中的355)的轴向外边缘(图8中的164,图10中的264和图12中的364)仅保持与锥形部分69在轴向外边缘与筒的内表面62的截头圆锥形部分612的滑动接合的一部分接触。在各种实施例中,紧固装置50由钢或其他刚性材料形成。

如图8、10和12所示,紧固装置50的齿159、259和356形成为从紧固装置的内表面底板168抬起径向向内延伸的脊167。在各种实施例中,每个脊167具有与尖锐的峰相对的斜峰169,这有助于提供足够的表面积以接合插入的线缆70。在其他实施例中,提供尖锐的峰以具有更大的夹紧能力。

图13至图16示出了本公开的装置和组件的不同操作阶段。在插入线缆70之前,先对装置15进行加载,以便将紧固装置50和压缩构件40插入到筒60中。紧固装置50可以是单件式构件、两个构件或三个构件的形式,如以上在关于图7至图12的描述中所述。插入压缩构件40,使得压缩构件的第二端122接合紧固装置50的后边缘158、258和/或354。接下来,将具有保持盖30(其围绕拉绳20的球状体24固定)的拉绳20与筒60螺纹接合,使得保持盖30的径向延伸边缘133与压缩构件40的第一端121接合。拉绳主体22牢固地设置在保持盖30内。尽管图4、6和13-16示出了具有外螺纹19的保持盖30和具有内螺纹67的筒60,但是应当理解,保持盖30可以设置有用于与筒60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如图13所示,在操作过程中,当压缩元件处于展开位置141时,线缆70插入到筒60的开口中,轴向延伸的内部径向唇部65驻留在该开口中。线缆70滑过唇部65,穿过紧固装置50的前边缘(图8中的157,图10中的257,图12中的353)。根据紧固装置50的实施例,前边缘代表一个,两个或三个紧固装置构件的前边缘(见图7至图12)。因此,尽管紧固装置50的后边缘与压缩构件的第二端122配合接触,但是在操作期间前边缘不与筒的内表面接触,如图13至16所示。此外,紧固装置50的径向外表面(例如,图7至图12中的160、260、355)的轴向内边缘(例如,图7至图12中的163、263、363)在其滑动接触的整个过程中保持与紧固装置50的接触。然而,紧固装置50的径向外表面(例如160、260、355)的轴向外边缘(例如164、264、364)在整个紧固装置与其滑动接合的整个过程中并不保持与筒的内表面62的段接触。然而,这种接合不会破坏紧固装置50滑动地接合筒的内表面62的均匀性,因为来自插入的线缆70对齿(例如159、259、356)的压力不允许紧固装置50径向向内运动,从而保持适当的压力,并使径向外表面的轴向内边缘与筒的内表面62保持主动滑动接合。这样,紧固装置50的齿在允许线缆70穿过的同时保持与插入的线缆70的接合。

如图14所示,当线缆70被进一步推入筒60中时,它在筒的内腔中(图4中的63)以及沿着筒60的内表面69轴向推动紧固装置50,使得压缩构件40在紧固装置的齿(例如159、259、356)打开的同时朝着压缩位置压缩。如图15所示,一旦线缆70完全插入,它就会与拉绳20的球状体24的底端27接合,并且压缩构件40完全或几乎完全处于压缩位置142。当压缩构件40开始扩张时,其沿着线缆70的外表面77推动紧固装置50,并且随着将紧固装置50推回到筒的锥形内表面69,紧固装置50的齿开始向下在线缆70上夹紧。压缩构件40扩张回到扩张位置141,从而迫使紧固装置50的齿继续夹住线缆70的外表面77,直到紧固装置50不能进一步延伸为止,如图16所示。此时,可以将穿线器或其他装置固定到刚性拉绳15中的环26上,以将线缆70拉动穿过导管。

因此,应当理解,压缩构件40可通过在压缩构件的第一端121处的保持盖主体段32的径向延伸的边缘133和压缩构件的第二端122处的紧固装置50的后边缘而被压缩到压缩位置142(见图15)。保持盖主体段32的平坦表面和紧固装置50的后边缘在操作期间在压缩构件40压缩和扩张时提供一致的力和/或阻力。另外,随着保持盖主体段32在连接时从筒的内表面62径向向内延伸,其将内部部件40、50牢固地固定在装置15内部的适当位置,同时允许当保持盖30移除时进行简单拆卸。应当理解,当压缩构件40处于扩张位置141时,紧固装置50在大致截头圆锥形部分612处与内表面69滑动接合,如图13和16所示。

图17至图35示出了本公开的线缆固定装置的替代实施例。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装置组件500中,如图17至图26所示,示出的该组件的元件包括:筒502、保持盖504、压缩构件506、保持器508、具有齿514的紧固装置510和分段夹512。在图30至图35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推动器712代替分段夹512。

如图17至图20所示,筒502可以形成为单体的整体部件,其具有外表面520和内表面522,内表面522限定轴向延伸穿过其中的内腔524。如图所示,外表面520可以是大致圆筒形和/或管状的。第一端面526从外表面520径向向内延伸到轴向和径向延伸的内部径向唇部528,该内部径向唇部在第一端面526处具有最宽的可变直径d4。内部径向唇部528轴向向内延伸到具有直径d3的轴向延伸的内部平台529。直径d4大于直径d3,这有助于容易地插入线缆或类似元件,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内部平台529在其轴向内侧531上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边缘530,其中,径向向外延伸的边缘530如本文中其他地方所描述的那样有助于将分段夹516保持在组件中。内表面522具有从径向向外延伸的边缘530延伸到非锥形壁段535的锥形壁段533。在各种实施例中,锥形壁段533的直径d2从与径向向外延伸的边缘530相邻的最窄点延伸到与非锥形壁段535相邻的最宽点。非锥形壁段535具有一致的直径d1,并且在与第一端面526相对的第二轴向外端538处具有螺纹部分537。

筒的内表面522因此具有在非锥形壁段535处的第一大致圆筒形部分、在锥形壁段533处的第一大致截头圆锥形部分、第二大致圆筒形部分内部平台529和在径向延伸的内部径向唇部528处的第二大致截头圆锥形部分。在各种实施例中,直径d1是恒定的并且大于直径d2,d3和d4。在各种实施例中,非锥形壁段535在筒502的螺纹部分537的轴向向内端541处形成有径向向内延伸的台阶539。径向向内延伸的台阶539可以为压缩构件506提供支撑表面,如本文中其他地方所述,同时还提供更宽和/或更厚的壁段543,以在将拉绳固定到筒502的螺纹部分537时帮助拉动支撑。筒502的内部锥形壁段533有助于压缩构件506和紧固装置510的操作,如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在各种实施例中,内部锥形壁段533的锥角类似于以上结合图4所述的锥角t。

如图17和18所示,保持盖504形成有头部段570,具有径向延伸的边缘582的轴向延伸的主体段572,外表面574和内表面576,该内表面576限定了轴向延伸穿过其中的钻孔575。主体段572的外表面574可以在580处设置有螺纹的外部,用于将保持盖504固定到筒502的螺纹部分537,但是应当理解,在替代实施例中,保持盖504可以设置有带螺纹的内部。头部段570具有外部径向边缘表面573。应当理解,主体段572可以形成为类似于图6中的主体段32,具有的宽度当连接时允许主体段572在筒的内表面522径向向内延伸,如图18所示,这允许主体段572在操作期间向压缩构件506提供阻力。

如图18中的实施例所示,保持盖504的内表面576不具有恒定的半径,而是具有与主体段内表面571相关联的半径h1,以及与头部段570的拉绳主体容纳段586相关联的较小的半径h2。在各种实施例中,半径h1和半径h2是恒定的。在各种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主体容纳段586具有在端部583、584处形成凹槽的内表面587,其可例如在拉动操作期间辅助操纵拉绳主体段。不同半径h1,h2的表面571、587分别为拉绳段的外表面提供配合表面,如本文在其他地方结合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描述的。在各种实施例中,保持盖504由钢或其他刚性材料制成。在图21的实施例中,保持盖504的内表面576具有与主体段内表面571相关联的基本恒定的半径h3,以及与保持盖的头部段的拉绳主体容纳段相关联的锥形内表面589。如图21中进一步所示,锥形内表面589可以促进例如带有带圆形头部592的拉绳590的操作。

如上所述,压缩构件506可以是压缩弹簧(见图17和18)或圆筒形或管状的弹性膜(见图21)。压缩构件506能够扩张和收缩,并且可被偏压以返回到适于本文所述功能的扩张位置。在图17、18、21和27至29中示出,压缩构件506具有第一端721和第二端722。在压缩构件506是弹簧的各种实施例中,其由弹簧钢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形成。在图21中示出了采用弹性膜作为压缩构件506的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7、18和22至26所示,紧固装置510可以设置为三件式装置,其中第一构件601、第二构件602和第三构件603通过在其中形成的边缘延伸部605和边缘凹口607对齐。在各个实施例中,边缘延伸部605整体地形成为向外延伸,在每个构件601、602、603的第一侧边缘609上具有凸形形状,并且边缘凹口607形成为向内延伸,在每个构件601、602、603的第二侧边缘611上具有凹形形状,使得相应构件的每个边缘凹口607与相邻构件的相应边缘延伸部605配合。构件601、602和603均在第一轴向端622处具有相应的前边缘620,在第二轴向端626处具有后边缘624,径向外表面628和径向内表面480具有夹持段,例如齿514。如图22至26所示,前边缘620和后边缘624可设置有薄壁型表面,以分别接合分段夹512和保持器508。在操作中,相邻的紧固装置构件的边缘延伸部605和边缘凹口607(例如,图22中的602和603)接合在筒的内腔内,并在操作期间限制轴向滑动和未对准。在各种实施例中,紧固装置510由钢或其他刚性材料形成。

在各个实施例中,每个构件601、602和603的径向外表面628形成有轴向锥形段629和轴向对准段631,其中轴向锥形段629和轴向对准段631在径向外表面628中的弯曲部632处相交。如图17和21所示,当压缩构件506处于扩张位置时,轴向对准段631不与筒的内表面522接触,而轴向锥形段629与筒的内表面522的锥形壁段533接触。这种布置促进了紧固装置510随着将线缆或其他物体插入该装置并且压缩构件506被压缩而扩展的能力,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当压缩构件506扩张回到扩张位置时,来自压缩构件506的适当的轴向压力通过轴向对准段631返回。如图22所示,构件601、602和603的轴向对准段631形成大致圆筒形外表面,其可以经由大致圆筒形的保持器508转换来自压缩构件506的力,如在本文其他地方更完整地描述的。

如图22至图25所示,紧固装置510的齿514形成为一系列平坦表面(例如544a-f)以及从紧固装置510的前边缘620升起的大致径向向内延伸的脊(例如545a,545f)。平坦表面544a-f和脊(例如545a,545f)在各自的齿或尖锐边缘514处相交,这提供了足够的夹紧能力。在各种实施例中,最接近前边缘620的平坦表面544a是轴向最长的平坦表面,并且以大于其余平坦表面544b-f所延伸的俯仰角的俯仰角在径向和轴向向内延伸。较大的俯仰角可帮助将插入的线缆引导至紧固装置轴向开口的中心,而较长的表面则有助于线缆的插入而较少夹紧,从而使线缆在操作过程中完全穿入紧固装置510。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脊545f是径向最宽的脊,其提供足够的表面积用于与保持器508配合连通,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

将理解的是,紧固装置510可以可替代地被设置为两件式装置,其具有与上述和图22至图26所示的布置相似的布置。

如图17和18所示,保持器508形成有轴向延伸的主体段562和径向延伸的头部段560,其中头部段560具有轴向内表面564,该轴向内表面564在操作期间与压缩构件506配合。头部段560还具有径向外边缘566,该径向外边缘566在操作期间滑动地接合筒502的内表面522。轴向延伸的主体段562形成有径向外表面567和轴向外表面568。在各种实施例中,轴向外表面568与紧固装置510的径向延伸的脊545z配合接触,并且径向外表面567与紧固装置510的轴向对准段631配合接触。以此方式,在保持环508与紧固装置510的后边缘624之间提供了紧密的连接,当压缩构件506在操作期间从压缩位置扩张时,有利于向紧固装置510施加一致的力,以及当在操作期间将线缆插入到紧固装置510中时,从紧固装置510向压缩构件506施加一致的力。如图18所示,保持环508的头部段560与压缩构件的第二端722配合接触。在各种实施例中,保持器508由聚合物塑料或钢材料制成。在特定实施例中,保持器508被形成为在一次使用时可断裂或压碎。

在各种实施例中,分段夹512容纳在筒的内腔524内,并且形成为具有外表面550、轴向外边缘551和轴向内边缘552的环形主体。当压缩构件506处于扩张位置时,轴向内边缘552与紧固装置510的前边缘620配合,如图17和21所示。轴向内边缘552在筒的开口的轴向内侧延伸,并且当压缩构件处于压缩位置时,在轴向内边缘552和筒502的内表面522与紧固装置510的前边缘620之间产生间隙700,例如,如图28所示。当压缩构件处于扩张位置时(如图27和29所示),这种布置有助于将紧固装置510的前边缘620保持在完全打开的位置,从而在线缆插入时不会阻挡或部分阻挡线缆。在压缩构件处于扩张位置时,轴向外边缘551邻接内部平台529的径向向外延伸的边缘530,以产生阻力。在各种实施例中,分段夹512由聚合物塑料或钢材料制成。在特定实施例中,分段夹512形成为在一次使用时可断裂或压碎。

图27至图29示出了本公开的装置的不同操作阶段。随着线缆470的插入,线缆穿过紧固装置510和保持器508,并且紧固装置的齿514在线缆470周围施加夹持力。紧固装置510被与保持器508轴向向内推,保持器508与压缩构件506的第二端722接触,从而当压缩构件506的第一端721被盖504的主体段572保持就位时,迫使压缩构件506进入压缩位置,如图28所示。应当理解,即使在各种实施例中,压缩构件506不与压缩构件直接接触,压缩构件506也可通过紧固装置510的后边缘在压缩构件第二端722处压缩到压缩位置。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当压缩构件506在操作期间压缩和扩张时,保持盖主体段572的平坦表面和紧固装置510的后边缘提供一致的力和/或阻力。还将认识到,随着紧固装置510和保持器508在筒502内轴向移动,保持器508滑动地接合筒502的内表面522,而紧固装置510的径向外表面628和紧固装置510本身不与筒502的内表面522接触。然而,由于多件式紧固装置510通过相邻元件的边缘延伸部605和边缘凹口607保持固有地对准,同时通过保持器508和与插入的线缆470的夹紧连接保持与筒502对准,紧固装置510的这种浮动布置在插入的线缆上提供了强大的夹持力。该浮动布置进一步克服了与在操作过程中保持紧固装置510的对准从而在插入线缆上保持牢固的夹持而不会打滑相关的技术挑战。在各种实施例中,分段夹512不随线缆470的移动轴向向内或向外移动,而是保持在适当位置。这样,当压缩构件506处于压缩位置730时,分段夹512不与紧固装置510的前边缘或其他部分配合接触。如图28和29所示,在压缩构件506到达其压缩位置730并且线缆470通过紧固装置510插入并固定之后,压缩构件506扩张回到其扩张位置732,然后用先前插入并固定的拉绳720将线缆470拉入或穿过期望的环境。

如图30至图35所示,当前公开的装置的实施例采用推动器712代替分段夹。推动器712形成有推动器头740和推动器主体742,其中,推动器主体742具有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突出段744的轴向内端743。在操作期间,推动器头740在筒502和筒腔524的外部。推动器712具有由内表面750形成的大致圆筒形的腔747。轴向内端743进一步形成有推动器前边缘745。形成突出斜面749,并且该突出斜面749从前边缘745径向向外和轴向向外延伸至突出段744的外壁表面751。当压缩构件506处于扩张位置时(如图31所示732),突出斜面749提供了表面,该表面用于接合紧固装置510的前边缘620并促使前边缘620进入用于接收插入的线缆的完全打开位置。在如图31所示的装置的安装版本中,突出斜面749在筒腔524内位于紧固装置510的前边缘620的径向内侧。外壁表面751形成有锥度以在筒腔524内的外壁表面751的驻留位置处与筒502的内表面522的内锥度匹配。

推动器712还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轴向延伸的间隙748,该间隙748在轴向内端743处从主体742延伸穿过突出段744。间隙748产生推动器712的挠性和受控的变形,使得其可以容易地插入到筒502的腔524中,其中形成有突出段744并且从推动器主体742径向向外延伸的后台阶758随着后台阶758接合筒502的内表面522的径向向外延伸的边缘530,可以将推动器712保持在筒腔内。在各种实施例中,推动器头740形成有内部径向边缘752,该内部径向边缘752可以在操作期间接合筒502的第一端面526。

在图30至图35所示的操作中,线缆被插入穿过推动器腔747并进入筒腔524,在此处其结合并延伸穿过紧固装置510和保持器508,如结合上面图27至图29所述。尽管分段夹512在线缆插入期间通常不随线缆、紧固装置510和保持器508轴向移动,但是推动器712与筒的内表面滑动接合并且可以沿与这些元件相同的方向轴向移动。在推动器712的轴向运动的情况下,推动器头740的内部径向边缘752可最终接合筒502的第一端面526,从而随着线缆、压缩构件506和保持器508继续在筒腔524中移动,停止推动器712的任何进一步的轴向移动。进一步的操作通常如本文结合图27至图29在其他地方所描述的。

图36至图39示出了本公开的线缆固定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装置800中,如图36至图39所示,所示组件的元件包括:筒502、保持盖504、压缩构件506、夹持环构件515、保持器508、紧固装置510和分段夹512。筒502、保持盖504、压缩构件506、保持器508、紧固装置510和分段夹512基本上如以上结合图17至图29所述地互操作。如图36的实施例所示,夹持环部件515位于压缩部件506和保持器508之间。

如图37至39所示,夹持环515具有夹持环基部801,其具有径向外边缘802和径向内表面804。夹持环515可以是整体的、未裂开的环,或者可以是裂开的环构件。在夹持环为裂开环的实施例中,夹持环可包括两个不连接的周向端点(未示出),以及用于处理和压缩夹持环的固定点,从而使设计成可夹持固定点处的夹持环的工具可以更轻松地处理和压缩夹持环,以协助组装或拆卸。在该实施例中,一旦被压缩,就可以通过释放对固定点的保持而容易地将夹持环插入到筒502中,从而允许夹持环扩张,使得径向外边缘802接合筒502的内表面522。在各种实施例中,夹持环515可以包括例如弹簧钢配构型,其使得夹持环能够在安装期间变形,而一旦安装就弹回到其原始制造位置。

夹持环515能够通过两个或多个齿805来夹持插入的线缆表面。如图37至39所示,夹持环21包括大致圆筒形的基部801,该基部具有从夹持环基部801的径向内表面804径向向内延伸的多个分叉的或方形边缘的齿805。例如,当夹持环515的齿805处于静止位置且未因插入线缆而受力时,可从基部轴线以各种测得的角度延伸。可以容易地改变齿的数量和大小。在各种实施例中,夹持环齿805从环515的大致圆筒形的周边朝向压缩构件506并且远离保持器508径向地和轴向地向内倾斜,使得当插入线缆时,齿对线缆施加压力,防止线缆滑出或移出筒502。因此,与例如如图18所示的直接接合头部段轴向内表面564的压缩构件不同,夹持环515的第一面814接合保持器508的头部段560的轴向内表面564,而夹持环515的第二面816接合压缩构件506。在各个实施例中,每个夹持环齿805形成有侧壁812和夹持边缘810,其中夹持边缘810比保持器508更进一步径向向内延伸到筒的内腔中。

在各种实施例中,夹持环515帮助使得紧固装置510更快速地设置其齿514,同时还防止或最小化紧固装置510的可能导致对插入的线缆不令人满意的夹持的任何偏移以致滑动或变得未对准。当将线缆插入到筒502中时,类似于结合图27至图29所描述的那样,紧固装置510被保持器508和夹持环515轴向向内推,夹持环515与压缩构件506的第二端722接触,从而随着其第一端721被盖504的主体段572保持在适当的位置,迫使压缩构件506进入压缩位置。将理解的是,如图36所示,即使压缩构件506未与压缩构件直接接触,压缩构件506也可通过紧固装置510的后边缘在压缩构件第二端722处压缩到压缩位置。在压缩构件506被压缩之后,压缩构件506扩张,于是夹持环齿805接合插入的线缆,并且线缆不能滑过夹持环齿805。此时,紧固装置510立即且均匀地接合,以保持对准并帮助牢固地接合所插入的线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