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0328发布日期:2019-06-15 00:0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座,具体涉及一种可通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腕戴电子产品定位充电使用的充电座。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的电子手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腕戴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与这类电子产品配合使用的充电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然而,目前智能腕戴产品主体通常形状、大小各异,比如智能手表的主体大多为圆形,少部分为长方形或方形,智能手环的主体大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少部分为圆形,不同产品的充电座不能交叉通用,这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很大不便,且也会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座,可通用于大小或形状不同的腕戴产品主体充电时的定位,方便用户使用,提高通用性,避免浪费。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壳体和充电连接端子,所述壳体具有壳体内腔;所述充电座还包括用于充电时对腕戴产品主体进行定位的多个弹性定位组件,多个所述弹性定位组件在所述壳体上沿径向发散布设,且各所述弹性定位组件包括可沿径向伸缩移动的定位挡板和为定位挡板提供弹性推/拉力的弹性件;腕戴产品主体在所述充电座上充电时,至少部分所述弹性定位组件的定位挡板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推/拉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主体上且将所述主体包围在内,实现对所述腕戴产品主体的定位。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壳体内腔中,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挡板一一对应设置的导向长孔,所述导向长孔对所述定位挡板的径向伸缩移动进行导向,所述定位挡板的底端穿过所述导向长孔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顶端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以形成抵靠所述主体的抵靠端。

当所述弹性定位组件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所述弹性定位组件在所述壳体上沿径向均匀发散布设,所述导向长孔的数量对应为三个,且所述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中第一个导向长孔和第二个导向长孔之间的附加导向长孔,所述附加导向长孔与第三个导向长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附加导向长孔与所述第一个导向长孔之间通过弧形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二个导向长孔连通有位于其一侧的定位缺口。

所述壳体内腔中安装有可绕所述壳体的中心转动的可转动部件,与所述第一个导向长孔相对应的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定位挡板,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可转动部件上。

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上固设有耐磨支撑板,所述弹性定位组件位于所述耐磨支撑板上方,且所述定位挡板伸缩移动时其底端始终与所述耐磨支撑板接触。

与所述第二个导向长孔相对应的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定位挡板,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耐磨支撑板上;与所述第三个导向长孔相对应的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定位挡板,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耐磨支撑板上。

所述弹性定位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以上的偶数,且多个所述弹性定位组件在所述壳体上沿径向均匀发散布设。

所述弹性定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所述弹性定位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壳体内腔中安装有pcba板,所述充电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pcba板上,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露出所述充电连接端子的通孔。

所述充电连接端子位于多个所述弹性定位组件所围成的区域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充电座,通过多个弹性定位组件的合理布设以及其定位挡板的伸缩移动以适应不同形状或大小的腕戴产品主体,并由弹性件对定位挡板施加弹性推/拉力将定位挡板抵靠在腕戴产品主体上,将腕戴产品主体定位在充电座上使腕戴产品主体与充电座实现可靠充电连接,即本发明充电座能够通用于不同形状、大小的腕戴产品,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充电座利用率高,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充电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所示充电座省略壳体上半部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圆形智能手表在图1所示充电座上充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充电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图4所示充电座省略壳体上半部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长方形智能手环在图4所示充电座上充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充电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充电座的剖视图。

其中,100、壳体;110、壳体内腔;120、第一个导向长孔;130、第二个导向长孔;131、定位缺口;140、第三个导向长孔;150、附加导向长孔;160、弧形连接孔;170、转轴;180、耐磨支撑板;200、充电连接端子;300、弹性定位组件;310、定位挡板;320、弹性件;400、可转动部件;500、pcba板;600、圆形主体;700、长方形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一种充电座,包括壳体100和充电连接端子200,壳体100可以为上下两部分扣合的结构,扣合之后形成壳体内腔110;本实施例充电座还包括用于充电时对腕戴产品主体进行定位的多个弹性定位组件300,多个弹性定位组件300在壳体100上沿壳体100的径向发散布设,且各弹性定位组件300包括可沿径向伸缩移动的定位挡板310和为定位挡板310提供弹性推/拉力的弹性件320;腕戴产品主体在充电座上充电时,至少其中部分弹性定位组件300的定位挡板310在弹性件320的弹性推/拉力作用下抵靠在主体上且将主体包围在内,实现对腕戴产品主体充电时的定位。

本实施例一种充电座,通过多个弹性定位组件的定位挡板的径向伸缩移动以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腕戴产品主体,并由弹性件对定位挡板施加弹性推/拉力使定位挡板抵靠并包围腕戴产品主体使主体定位在充电座上,使主体上的充电接口与充电座上的充电连接端子可靠连接,则本实施例一种充电座可通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腕戴产品主体,比如同样为圆形主体仅直径不同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或者同样为长方形主体仅长宽尺寸不同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同时,通过合理设置多个弹性定位组件300的个数和布设位置,可使其通用于不同形状的腕戴产品主体,比如圆形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和方形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充电座利用率高,避免浪费。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图6和图8所示,弹性件320位于壳体内腔110中,壳体100上设有与定位挡板310一一对应设置的导向长孔,导向长孔对定位挡板310的径向伸缩移动进行导向,从而使定位挡板310的移动平稳,定位挡板310的底端穿过导向长孔并连接于弹性件320,顶端露出于壳体100的外表面以形成用于抵靠腕戴产品主体的抵靠端。

由于腕戴产品主体的形状通常为规整的圆形或长方形,为兼顾定位座定位可靠性、生产成本和避免结构复杂,弹性定位组件的数量可以为2-4个。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弹性定位组件300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弹性定位组件300在壳体100上沿径向均匀发散布设,则导向长孔的数量对应为三个,分别为第一个导向长孔120、第二个导向长孔130和第三个导向长孔140,三个导向长孔同样在壳体100上沿径向均匀发散布设。对于圆形主体600的腕戴产品,三个弹性定位组件300在壳体100上沿径向均匀发散布设即可满足对具有圆形主体600的腕戴产品的定位,如图3所示;而对于长方形主体700的腕戴产品,至少要对其一组相对侧壁进行定位才能满足整体定位要求,则为便于三个弹性定位组件300在壳体100上沿径向均匀发散布设同样适用于长方形主体700的腕戴产品,本实施例中,同样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在壳体100上设有位于其中第一个导向长孔120和第二个导向长孔130之间的附加导向长孔150,附加导向长孔150与第三个导向长孔140位于同一直线上,附加导向长孔150与第一个导向长孔120之间通过弧形连接孔160连通,第二个导向长孔130连通有位于其一侧的定位缺口131。这样一来,当定位长方形主体700的腕戴产品时,将第一个导向长孔120上的弹性定位组件300的定位挡板310通过弧形连接孔160转动移至附加导向长孔150内,以与第三个导向长孔140上的弹性定位组件300形成相对设置的位置关系,同时将第二个导向长孔130上的弹性定位组件300的定位挡板310移至第个导向长孔130的定位缺口131内使弹性定位组件300暂时不做定位使用,如图4和图5所示,此时将腕戴产品的长方形主体700夹设在附加导向长孔150上的弹性定位组件300的定位挡板310和第三个导向长孔150上的弹性定位组件300的定位挡板310之间得到定位即可,如图6所示。

基于上述描述,采用如图1至图6所示结构的充电座,可方便地实现对圆形主体的腕戴产品和长方形主体的腕戴产品充电时定位的灵活转换,使其更好地通用于主体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腕戴产品的充电要求。

进一步地,由于如上所述第一个导向长孔120上的弹性定位组件300的定位挡板310要可以通过弧形连接孔160移至附加导向长孔150内,而其对应的弹性件320也要在定位挡板310的带动下转动朝向附加导向长孔150,虽然弹性件320自身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可在定位挡板310的拉力作用下转动朝向导向长孔150,但此时操作起来较为吃力,且对弹性件320的使用寿命会有不利影响。为解决此问题,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壳体内腔110中安装有可绕壳体100的中心转动的可转动部件400,具体地,在壳体100的内底壁中心部位上设有光滑的转轴170,可转动部件400为一小型盘状件,可转动部件400套在转轴170保证可转动部件400的正常转动即可,而与第一个导向长孔120相对应的弹性件320一端连接于与其对应的定位挡板310,另一端连接在可转动部件400上,从而此处的弹性件320和定位挡板310整体可转动,轻松实现两个定位位置的转换。该弹性件320优选直弹簧,成本低,可靠性高,可通过勾挂的方式连接在可转动部件400上,其他两处弹性件320同理选用直弹簧。

由于定位挡板310为可移动、常移动件,为避免其与壳体100的内底壁之间产生摩擦、磨损,在壳体100的内底壁上固设有耐磨支撑板180,弹性定位组件300位于耐磨支撑板180上方,且定位挡板310伸缩移动时其底端始终与耐磨支撑板接触。耐磨支撑板180选用耐磨材料板制成,作为弹性定位组件300与壳体100的内底壁之间的中间件来支撑弹性定位组件300,避免弹性定位组件300直接摩擦壳体100的内底壁。

由于与第二个导向长孔130相对应的弹性件320以及与第三个导向长孔140相对应的弹性件320无需随其所连接的定位挡板310转动变换定位位置,则与第二个导向长孔130相对应的弹性件320以及与第三个导向长孔140相对应的弹性件320均一端连接于各自对应的定位挡板310,另一端连接在耐磨支撑板上180上即可,同样可采用勾挂的方式连接在耐磨支撑板180上,如图8所示。

对于充电连接端子200,其可以为充电pin,具体地,在壳体内腔110中安装有pcba板500,充电连接端子200设置在pcba500板上,且壳体100上设有用于露出充电连接端子200的通孔,以便于与腕戴产品主体上的充电接口进行充电连接。

进一步地,充电连接端子200位于弹性定位组件300所围成的区域内,如图1和图4所示,则腕戴产品主体定位在充电座上时,即可实现其上的充电接口与充电座上的充电连接端子200直接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弹性定位组件300的数量为三个以上的偶数,比如4个、6个等,为兼顾成本,其数量不宜过多,且此时多个弹性定位组件300在壳体100上沿径向均匀发散布设,才能通用于圆形和长方形主体的腕戴产品。

同样作为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方式,弹性定位组件30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弹性定位组件300相对设置。采用这种结构,对于长方形主体的腕戴产品,其定位方式同具有3个径向均匀发散分布的弹性定位组件300时的定位方式相同,即从长方形主体的一组相对侧壁进行定位;对于圆形主体的腕戴产品,两个弹性定位组件300从圆形主体的一条直径方向进行夹紧定位圆形主体,虽然相比3个径向均匀发散分布的弹性定位组件300对圆形主体的定位效果稍差一些,但也能得到较好的定位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