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6584发布日期:2019-07-27 09:1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太阳能已被广泛认可为绿色能源,例如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热水器。为了取得较高的日照强度以产生较大的电力,太阳能电池通常是倾斜一定角度后架设于屋顶,其下方的空间架设承载上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固定架,但是由于屋顶面积受限,特别是对于一些楼宇而言,每栋楼房的屋顶面积很小,因而只能安装较少数量的太阳能电池,同时,现有的固定架通常采用很复杂的结构的传感器,通过上述结构来追踪太阳的照射方向。由此可见,现有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存在如下缺陷:首先,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安装数量受屋顶面积限制、结构复杂、成本高等。其次,现有的发电设备,其产生的电能通常存储于蓄电池等储能设施,因无法及时并入电网,导致电能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损耗,同时,此类新能源发电设备需要大量的储能设施,因而耗资巨大,无法投入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安装数量不受屋顶面积限制、输出电能可随时并入电网的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其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一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的驱动端设有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由所述旋转装置驱动支撑架按预设方向和预设速度转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一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吸光侧朝上;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有轮盘以及驱动该轮盘转动的电动机,所述支撑架垂直固定于轮盘上;所述电动机电连接于一控制电路板,且由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电动机按预设方向和预设速度转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背侧设有连接杆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铰链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架铰链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固定于支撑架上,且该升降驱动装置的升降端铰链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侧;所述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还包括有并网控制电路,所述并网控制电路包括有一第一变压装置、一第二变压装置、一电磁继电器及一第一电压比较器,所述第一变压装置初级绕组的两端抽头分别连接于电网接线端子,第一变压装置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输出电压信号至第一mosfet管的栅极,第一mosfet管的漏极连接第二变压装置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其源极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负极,第一变压装置次级绕组的第二端输出电压信号至第二mosfet管的栅极,第二mosfet管的漏极连接第二变压装置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其源极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负极,所述第二变压装置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正极,第二变压装置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电磁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而连接至电网接线端子,所述第一变压装置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负极相连,所述第一变压装置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一变压装置次级绕组的第二端还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互连接后再连接至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该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偏置电阻器,其基极还连接稳压管的阴极,稳压管的阳极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负极,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电磁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该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还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第三电阻器及电位器而连接至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负极,第三电阻器和电位器的连接点还连接于第一电压比较器的反相端,第一电压比较器的同相端通过第四电阻器而连接至第二变压装置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第一电压比较器的同相端还通过第五电阻器而连接至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负极,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器而连接至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该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电磁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其发射极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负极。。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有筒形壳、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筒形壳的下端套设于第一轴体且二者螺纹配合,所述筒形壳的顶部作为升降驱动装置的升降端而铰链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侧,所述第二轴体垂直于轮盘,所述第一轴体的端部设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二轴体的端部设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轴体上套设且固定有第一棘轮联动机构和第二棘轮联动机构,所述第一棘轮联动机构和第二棘轮联动机构的外环侧均设有轮齿,所述轮盘的外侧且在支撑板上固定有第一拨动件和第二拨动件,所述第一拨动件和第二拨动件均设有一朝向轮盘凸出的齿牙,当所述轮盘带动太阳能电池板翻转至最小角度时,第一拨动件的齿牙拨动第一棘轮联动机构外环侧的轮齿而驱动第二轴体正向偏转,或者当所述轮盘带动太阳能电池板翻转至最大角度时,第二拨动件的齿牙拨动第二棘轮联动机构外环侧的轮齿而驱动第二轴体反向偏转。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数量是两组,两个第二轴体均套设且固定有链轮,且两个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直齿轮套设于两个第二轴体之一。

优选地,所述第一棘轮联动机构包括有同轴心设置的第一外轮和第一内轮,所述第一内轮为棘轮,所述第一外轮的内环侧设有至少一个向第一内轮的齿槽方向弹性偏转的第一棘爪,所述第一内轮套设且固定于第二轴体;所述第二棘轮联动机构包括有同轴心设置的第二外轮和第二内轮,所述第二内轮为棘轮,所述第二外轮的内环侧设有至少一个向第二内轮的齿槽方向弹性偏转的第二棘爪,所述第二内轮套设且固定于第二轴体;所述第一外轮和第二外轮的外环侧均设有轮齿,所述第一内轮的齿槽的朝向与第二内轮的齿槽的朝向相反。

本发明公开的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中,随着太阳照射方向的变化,旋转装置驱动支撑架缓慢转动,进而带动太阳能电池板跟随太阳的照射方向逐渐偏转,从而最大程度地吸收光能,由于太阳能电池板设于支撑架上,支撑架设于旋转装置的驱动端,且旋转装置固定在支撑板上,因而可将支撑板固定在房屋的直立墙壁处,以避免受房屋顶部面积的限制,特别对于楼房而言,其墙壁可以安装数量众多的上述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该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此外,当电网接线端子的电压为正向时,第二变压装置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产生正向电压并传输至电网接线端子,当电网接线端子的电压为正向时,第二变压装置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产生正向电压并传输至电网接线端子,使得第二变压装置次级绕组的两端的电压与电网两端的电压同频率、同相位,因此,太阳能电池板所输出的电信号通过该并网控制电路而能够转换为与电网信号同步的电信号,从而实现了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并入电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太阳能电池板处于水平位置时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太阳能电池板处于最小角度位置时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太阳能电池板处于最大角度位置时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的正视图。

图5为第一棘轮联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棘轮联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并网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结合图1至图7所示,其包括有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一旋转装置2,所述旋转装置2的驱动端设有一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由所述旋转装置2驱动支撑架3按预设方向和预设速度转动,所述支撑架3上设有一太阳能电池板4,所述太阳能电池板4的吸光侧朝上;

所述旋转装置2包括有轮盘20以及驱动该轮盘20转动的电动机21,所述支撑架3垂直固定于轮盘20上;

所述电动机21电连接于一控制电路板,且由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电动机21按预设方向和预设速度转动;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4的背侧设有连接杆5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4铰链连接,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与支撑架3铰链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固定于支撑架3上,且该升降驱动装置的升降端铰链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4的背侧;

所述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还包括有并网控制电路,所述并网控制电路包括有一第一变压装置b1、一第二变压装置b2、一电磁继电器k1及一第一电压比较器ic1c,所述第一变压装置b1初级绕组的两端抽头分别连接于电网接线端子(p1-1、p1-2),第一变压装置b1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输出电压信号至第一mosfet管q3的栅极,第一mosfet管q3的漏极连接第二变压装置b2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其源极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第一变压装置b1次级绕组的第二端输出电压信号至第二mosfet管q4的栅极,第二mosfet管q4的漏极连接第二变压装置b2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其源极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所述第二变压装置b2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正极p2-1,第二变压装置b2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电磁继电器k1的两个常开触点而连接至电网接线端子(p1-1、p1-2),所述第一变压装置b1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相连,所述第一变压装置b1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变压装置b1次级绕组的第二端还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相互连接后再连接至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该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偏置电阻器r1,其基极还连接稳压管dw1的阴极,稳压管dw1的阳极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电磁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一端,该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器r8、第二电阻器r9、第三电阻器r10及电位器rp1而连接至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第三电阻器r10和电位器rp1的连接点还连接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c的反相端,第一电压比较器ic1c的同相端通过第四电阻器r5而连接至第二变压装置b2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第一电压比较器ic1c的同相端还通过第五电阻器r4而连接至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第一电压比较器ic1c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器r3而连接至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该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电磁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二端,其发射极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

上述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中,随着太阳光照射方向的变化,旋转装置2驱动支撑架3缓慢转动,进而带动太阳能电池板4跟随太阳的照射方向逐渐偏转,从而最大程度地吸收光能,进入夜晚后,可通过控制旋转装置2快速反转,使得太阳能电池板4快速回到初始位置。其中,由于太阳能电池板4设于支撑架3上,支撑架3设于旋转装置2的驱动端,且旋转装置2固定在支撑板1上,因而可将支撑板1固定在房屋的直立墙壁处,以避免受房屋顶部面积的限制,特别对于楼房而言,其墙壁可以安装数量众多的上述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此外,该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此外,在并网控制电路中,电网接线端子(p1-1、p1-2)分别连接于电网的两端,第一变压装置b1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产生的电压分别通过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整流后,传输至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该第一npn三极管q1与电阻器r1、稳压管dw1构成开关电路,当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整流后的电压达到稳压管dw1的钳位电压时,第一npn三极管q1导通,使得电磁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一端产生电压,同时,第三电阻器r10和电位器rp1连接点的电压加载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c的反相端,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正极p2-1的电压通过第四电阻器r5而加载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c的同相端,调节电位器rp1以令第一电压比较器ic1c的反相端电压低于同相端,使得第一电压比较器ic1c输出高电平以驱动第二npn三极管q2导通,电磁继电器k1的线圈上电,其常开触点吸合,在上述电路状态的基础上,当电网接线端子p1-1的电压为正向时,第一变压装置b1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产生正向电压,该正向电压驱动mosfet管q3导通,使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正极p2-1、第二变压装置b2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第二变压装置b2初级绕组的第一端、mosfet管q3和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构成回路,且第二变压装置b2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为高电平,使得第二变压装置b2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产生正向电压并传输至电网接线端子p1-1,同时,第二变压装置b2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产生反向电压并传输至电网接线端子p1-2。当电网接线端子p1-2的电压为正向时,第一变压装置b1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产生正向电压,该正向电压驱动第二mosfet管q4导通,使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正极p2-1、第二变压装置b2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第二变压装置b2初级绕组的第二端、第二mosfet管q4和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构成回路,且第二变压装置b2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为高电平,使得第二变压装置b2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产生正向电压并传输至电网接线端子p1-2,同时,第二变压装置b2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产生反向电压并传输至电网接线端子p1-1。根据上述电路原理可以得知,当电网接线端子p1-1的电压为正向时,第二变压装置b2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产生正向电压并传输至电网接线端子p1-1,当电网接线端子p1-2的电压为正向时,第二变压装置b2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产生正向电压并传输至电网接线端子p1-2,使得第二变压装置b2次级绕组的两端的电压与电网两端的电压同频率、同相位,因此,太阳能电池板4所输出的电信号通过该并网控制电路而能够转换为与电网信号同步的电信号,从而实现了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并入电网。

本实施例中,所述并网控制电路还包括有一电压比较器ic1a、一电压比较器ic1b、一光耦u1及一光耦u2,所述第一电阻器r8和第二电阻器r9的连接点还连接于电压比较器ic1a的反相端,电压比较器ic1a的同相端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c的同相端相连,电压比较器ic1a的输出端通过电阻器r11而连接至光耦u1的控制端阳极,光耦u1的控制端阴极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负极p2-2,光耦u1的输入端通过电阻器r13而连接至晶闸管q5的第一主电极,该光耦u1的输出端连接于晶闸管q5的控制极,所述晶闸管q5的第一主电极为并网控制电路的采样端p3-2,其第二主电极连接于第二变压装置b2次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器r9和第三电阻器r10的连接点还连接于电压比较器ic1b的同相端,电压比较器ic1b的反相端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c的同相端相连,电压比较器ic1b的输出端通过电阻器r12而连接至光耦u2的控制端阳极,光耦u2的控制端阴极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负极p2-2,光耦u2的输入端通过电阻器r14而连接至晶闸管q6的第一主电极,该光耦u2的输出端连接于晶闸管q6的控制极,所述晶闸管q6的第一主电极为并网控制电路的采样端p3-3,其第二主电极连接于第二变压装置b2次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并网控制电路的采样端p3-1与电网接线端子p1-1相连。

上述电路中,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正极p2-1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电阻器r5而分别传输至电压比较器ic1a的同相端和电压比较器ic1b的反相端。当电压比较器ic1a同相端的电压高于反相端时,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光耦u1的控制端阳极,以令光耦u1开通并进一步驱动晶闸管q5导通,此时采样端p3-1和采样端p3-2输出采样信号,通过该采样信号可以得知太阳能电池板4正在发电。当电压比较器ic1b反相端的电压低于同相端时,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光耦u2的控制端阳极,以令光耦u2开通并进一步驱动晶闸管q6导通,此时采样端p3-1和采样端p3-3输出采样信号,通过该采样信号可以得知太阳能电池板4已停止发电。实际应用中,可以对采样端p3-1、采样端p3-2和采样端p3-3所输出的采样信号进行处理,之后传输至单片机,以令单片机能够监控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压装置b1次级绕组的第一端通过电阻器r6而连接至二极管dw2的阳极,二极管dw2的阴极连接于mosfet管q3的栅极,所述二极管dw2为稳压管,其钳位电压为9v。当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的电压较低时,二极管dw2为续流二极管,当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的电压较高时,二极管dw2为稳压二极管,并将mosfet管q3的栅极的电压钳位在9v,使得mosfet管q3保持在导通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压装置b1次级绕组的第二端通过电阻器r7而连接至二极管dw3的阳极,二极管dw3的阴极连接于第二mosfet管q4的栅极,所述二极管dw3为稳压管,其钳位电压为9v。当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的电压较低时,二极管dw3为续流二极管,当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的电压较高时,二极管dw3为稳压二极管,并将第二mosfet管q4的栅极的电压钳位在9v,使得第二mosfet管q4保持在导通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该线圈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该二极管d3用于保护电磁继电器k1不会因感应电压而烧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压装置b1初级绕组的第一端通过开关s1而连接至电网接线端子p1-1,该开关s1用于执行启动或者停止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连接发光管led的阳极,发光管led的阴极通过电阻器r2而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负极p2-2,该发光管led作为指示灯而对本发明的上电状态发出提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还通过一电容c1而连接至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通过一电容c2而连接至太阳能电池板4的输出端负极p2-2,所述第五电阻器r4还并联有一电容c3。其中,所述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均为滤波电容,三者均用于滤除电路中的纹波串扰。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比较器ic1a、电压比较器ic1b和第一电压比较器ic1c集成于一个芯片内,该芯片的型号是lm324。所述光耦u1和光耦u2均为双向光耦,二者的型号均为tlp560。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装置2包括有轮盘20以及驱动该轮盘20转动的电动机21,所述支撑架3垂直固定于轮盘20上,该电动机21可设于轮盘20的侧部,轮盘20与电动机21的驱动端以蜗轮蜗杆方式传动配合,该配合可有效防止轮盘20反向偏转。为了便于对太阳能电池板4的转动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所述电动机21电连接于一控制电路板,且由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电动机21按预设方向和预设速度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所述太阳能电池板4的背侧设有连接杆5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4铰链连接,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与支撑架3铰链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固定于支撑架3上,且该升降驱动装置的升降端铰链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4的背侧,在升降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太阳能电池板4纵向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有筒形壳7、第一轴体8和第二轴体9,所述筒形壳7的下端套设于第一轴体8且二者螺纹配合,所述筒形壳7的顶部作为升降驱动装置的升降端而铰链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4的背侧,所述第二轴体9垂直于轮盘20,所述第一轴体8的端部设有第一伞齿轮10,所述第二轴体9的端部设有第二伞齿轮11,所述第一伞齿轮10与第二伞齿轮11啮合,所述第二轴体9上套设且固定有第一棘轮联动机构12和第二棘轮联动机构17,所述第一棘轮联动机构12和第二棘轮联动机构17的外环侧均设有轮齿,所述轮盘20的外侧且在支撑板1上固定有第一拨动件13和第二拨动件14,所述第一拨动件13和第二拨动件14均设有一朝向轮盘20凸出的齿牙,当所述轮盘20带动太阳能电池板4翻转至最小角度时,第一拨动件13的齿牙拨动第一棘轮联动机构12外环侧的轮齿而驱动第二轴体9正向偏转,或者当所述轮盘20带动太阳能电池板4翻转至最大角度时,第二拨动件14的齿牙拨动第二棘轮联动机构17外环侧的轮齿而驱动第二轴体9反向偏转。为了保持平衡,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数量是两组,两个第二轴体9均套设且固定有链轮15,且两个链轮15通过链条16连接,所述直齿轮12套设于两个第二轴体9之一。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棘轮联动机构12包括有同轴心设置的第一外轮120和第一内轮121,所述第一内轮121为棘轮,所述第一外轮120的内环侧设有至少一个向第一内轮121的齿槽方向弹性偏转的第一棘爪122,所述第一内轮121套设且固定于第二轴体9;所述第二棘轮联动机构17包括有同轴心设置的第二外轮170和第二内轮171,所述第二内轮171为棘轮,所述第二外轮170的内环侧设有至少一个向第二内轮171的齿槽方向弹性偏转的第二棘爪172,所述第二内轮171套设且固定于第二轴体9;所述第一外轮120和第二外轮170的外环侧均设有轮齿,所述第一内轮121的齿槽的朝向与第二内轮171的齿槽的朝向相反。

上述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在每一天的日间,控制电路板控制旋转装置2运转,以带动太阳能电池板4由最小角度位置向最大角度位置缓慢偏转,进而跟随太阳光的照射方向。为了适应因地球公转而发生的太阳高度变化,在上半年的每一天内,当所述轮盘20带动太阳能电池板4翻转至最小角度时,第一拨动件13的齿牙拨动第一棘轮联动机构12正向偏转一次,第二轴体9和第一轴体8随之转动,筒形壳7上升一次,太阳能电池板4以连接杆5为支点而向上偏转一次,因而,在整个上半年期间,太阳能电池板4的纵向偏转角度逐渐减小而趋近于水平;在下半年的每一天内,当所述轮盘20带动太阳能电池板4翻转至最大角度时,第二拨动件14的齿牙拨动第二棘轮联动机构17反向偏转一次,第二轴体9和第一轴体8随之转动,筒形壳7下降一次,太阳能电池板4以连接杆5为支点而向下偏转一次,因而,在整个下半年期间,太阳能电池板4的纵向偏转角度逐渐增大且逐渐倾斜。其中,通过设置轮盘20的转动行程或转动角度而实现第一拨动件13的齿牙拨动第一棘轮联动机构12或者第二拨动件14的齿牙拨动第二棘轮联动机构17,即在上半年期间,仅第一拨动件13拨动第一棘轮联动机构12,而第二拨动件14不与第二棘轮联动机构17接触,而在下半年期间,仅第二拨动件14拨动第二棘轮联动机构17,而第一拨动件13不与第一棘轮联动机构12接触。太阳能电池板4在上述纵向偏转过程中,随着太阳高度变化而每天调整其翻转角度,因而保证了太阳能电池板4始终朝向太阳光的照射方向,本发明仅需控制轮盘20的转动行程就能控制太阳能电池板的翻转角度,无需利用传感器等器件来跟踪阳光,简化了电路结构,节省了电能损耗。

本发明公开的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中,在旋转装置2和升降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太阳能电池板4可以在横向和纵向偏转,再结合控制电路板的灵活控制,使得太阳能电池板4能够始终朝向太阳光的照射方向,无需光传感器等元件,因而具有较低的产品成本,此外,该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能够安装于房屋的墙壁上,且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因而适合应用在楼房、围墙、堤坝、山崖等多种具有直立墙壁的环境下,并具有较强的光、电转换能力。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利用升降驱动装置来驱动太阳能电池板4纵向翻转,在旋转装置2和升降驱动装置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太阳能电池板4能够在三维空间的多角度内翻转,所以该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除了能安装于墙壁、山崖等处之外,还可以安装于荒野等平地之上,由此可见,本发明太阳能发电并网装置的整机结构不受地理位置限制,能够有效应用于多种环境下,适合在新能源领域推广应用,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