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调压及自动计量的带电切换电力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8358发布日期:2019-06-18 23:5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可自动调压及自动计量的带电切换电力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自动调压及及自动计量的带电切换电力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变压器电力设备不能够根据运行情况,在带电状态下调整负荷侧电压变化,易造成变压器低压侧电压波动较大,变压器电力设备不能够自行散热,电力部件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会降低自身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电力设备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调压及及自动计量的带电切换电力控制设备。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可自动调压及及自动计量的带电切换电力控制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后板上分别设有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呈嵌入式的设在箱体的后板的内凹处,所述的进线接口为一路进线接口,所述的出线接口为四路出线接口;所述箱体内腔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四块电路板,分别为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与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接口方向刚好相反,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出线端与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出线端朝向相对着,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进线端朝向箱体的顶端,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进线端朝向箱体的底端;所述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进线端与进线接口相联通,并且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进线接口为并联状态;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出线端分别与出线接口的四路出线接口相连接,各出线接口为独立连接;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连接一处理器,所述的处理器设置在箱体内腔的前侧;所述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上均设有进项自动计量表、电压调节模块、电流调节模块、断路器以及出项自动计量表,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和电流调节模块为并联,进项自动计量表连接在进线口与电压调节模块和电流调节模块之间,所述的断路器连接在电压调节模块、电流调节模块与出项自动计量表之间,所述的出项自动计量表与出线口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还设有有载调压开关,所述的有载调压开关外接在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外侧;在所述的箱体顶端设有第一通风风机,在箱体底端两侧设有第二通风风机,第一通风风机为出风口,两个第二通风风机为进风口,第一通风风机与两个第二通风风机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对流,空气对流通道气流经过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之间的中间位置以及整个箱体的中心位置;在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之间的中间位置还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空气对流通道以及四个电路板之间的中间位置,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器相连接,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数据反馈给处理器。

所述的箱体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支架的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刹车块,所述刹车块与万向轮活动连接。

所述的箱体的前板上设有操控面板,所述的操控面板与处理器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可自动调压及及自动计量的带电切换电力控制设备包括箱体、四块电路板、处理器、电压调节模块、电流调节模块、断路器、温度传感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及有载调压开关进行配合,具备有四路调压输出电路,可同时供应四种电力设备,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调整,具备自动调节电压,运行稳定,自行散热,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变压器电力设备不能够根据运行情况,在带电状态下调整负荷侧电压变化,易造成变压器低压侧电压波动较大,变压器电力设备不能够自行散热,电力部件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会降低自身使用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可自动调压及及自动计量的带电切换电力控制设备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自动调压及及自动计量的带电切换电力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可自动调压及及自动计量的带电切换电力控制设备包括箱体10,箱体10的后板上分别设有进线接口11和出线接口12,进线接口11和出线接口12呈嵌入式的设在箱体10的后板的内凹处,进线接口11为一路进线接口,进线接口11为电源的进线接入。出线接口12为四路出线接口,出线接口12可同时为四种设备提供电源,而且可以提供不同电流和电压使用情况的电源。

如图1所示,箱体10内腔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四块电路板,分别为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第一电路板20和第二电路板30与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的接口方向刚好相反,第一电路板20和第二电路板30的出线端21、出线端31与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的出线端41、出线端51朝向相对着,第一电路板20和第二电路板30的进线端22、进线端32朝向箱体10的顶端,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的进线端42、进线端52朝向箱体10的底端。采用这种结构的设计有利于接线和维修方便,而且也有利于通风和散热。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的进线端22、进线端32、进线端42、进线端52与进线接口11相联通,并且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的进线接口为并联状态。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的出线端21、出线端31、出线端41、出线端51分别与出线接口12的四路出线接口相连接,各出线接口12为独立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连接一处理器1,处理器1设置在箱体10内腔的前侧,处理器1对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上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与反馈。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上均设有进项自动计量表2、电压调节模块3、电流调节模块4、断路器5以及出项自动计量表6。电压调节模块3和电流调节模块4为并联,通过电压调节模块3和电流调节模块4,方便调节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调节过程中电路运行稳定。进项自动计量表2连接在进线口与电压调节模块3和电流调节模块4之间,进项自动计量表2用于统计与计量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的电流进入情况,并反馈给处理器1。出项自动计量表6与出线口相连接,出项自动计量表6用于统计与计量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的电流输出情况,并反馈给处理器1,通过处理器1对反馈的进项自动计量表2和出项自动计量表6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

如图1所示,断路器5连接在电压调节模块3、电流调节模块4与出项自动计量表6之间,通过设置断路器5,对电力设备进行电流过载保护,避免短路情况的发生。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40板和第四电路板50还设有有载调压开关7,有载调压开关7外接在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的外侧,通过设置有载调压开关7,使变压器的电压比发生变化而改变输出电压,可实现运行变压器电压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整,替代常规的人工停电调整,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及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从而可显著提高供电质量,为经济运行、长设备使用寿命以及电网调度自动化创造条件。

如图1所示,在箱体10顶端设有第一通风风机13,在箱体10底端两侧设有第二通风风机14,第一通风风机13为出风口,两个第二通风风机14为进风口,冷风从两个第二通风风机14进入后,从箱体10中间穿过,从第一通风风机13流出,并将箱体10中的热量带动,第一通风风机13与两个第二通风风机14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对流,空气对流通道气流经过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40板和第四电路板50之间的中间位置以及整个箱体10的中心位置。在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三电路板40和第四电路板50之间的中间位置还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空气对流通道以及四个电路板之间的中间位置,温度传感器8与处理器1相连接,温度传感器8将温度数据反馈给处理器1。

如图1所示,箱体10的前板上设有操控面板9,操控面板9与处理器1相连接。操控面板9用于对整台设备进行操作与设置。箱体10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架15,支架15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6,支架15的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刹车块17,刹车块17与万向轮16活动连接。通过支架15和万向轮16能够对箱体10进行支撑,便于箱体10的移动,通过设置刹车块17,能够对万向轮16进行锁止,提高了箱体10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可自动调压及及自动计量的带电切换电力控制设备包括箱体、四块电路板、处理器、电压调节模块、电流调节模块、断路器、温度传感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及有载调压开关进行配合,具备有四路调压输出电路,可同时供应四种电力设备,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调整,具备自动调节电压,运行稳定,自行散热,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变压器电力设备不能够根据运行情况,在带电状态下调整负荷侧电压变化,易造成变压器低压侧电压波动较大,变压器电力设备不能够自行散热,电力部件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会降低自身使用寿命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在此基础之上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