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储热站的控制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97060发布日期:2019-09-03 22:0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区域储热站的控制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消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域储热站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着风光电站迅速发展以及弃风弃光日益严重的矛盾现象,其中,弃风指的是风力发电机在发电中,不向终端用户供电,而弃光就是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大于电力系统最大传输电量与负荷消纳电量之和。

风电的发展速度超出了电网及用电负荷的发展状况,导致弃风问题日渐突出,全国弃风电量达到175亿千瓦时,弃风率15.2%,部分地区弃风率甚至达到30%-40%以上。

由于风光电站的输出具有波动性强、抗干扰能力弱、间歇性以及周期性的特点;电力负荷、电热负荷的需求具有实时变化的特点,目前,有效的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方法为在区域电网中增设区域储热站,用于进行电网调峰调频,达到用电峰时储热站为电网供电,用电谷时储热站消纳电网的电能。

但是,目前在区域电网中增设区域储热站仅考虑了其总体的运行问题,没有细致的考虑到区域储热站各储热装置的运行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区域储热站的控制方法,通过优化区域储热站内部各子储热装置的配置和调度问题,从而达到区域储热站快速而高效地参与区域电网调峰调频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储热站的控制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确定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

根据所述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划分区域储热站内的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并控制所述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优选的,所述根据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确定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包括:

求解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获取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

所述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包括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以及最小电制热装置用电量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所述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根据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进行构建。

进一步的,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

式中,f(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弃能量;ppi(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i个清洁能源发电单元的预测输出功率;pej(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制热功率;pl(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ps(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n为清洁能源发电单元的数目;m为电制热装置的数目;

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对应的约束条件:

式中,pt(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调度系统发出的调峰调频功率。

进一步的,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电制热装置用电量目标函数:

式中,c(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用电量;cj(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用电量;m为电制热装置的数目;

其中,按下式确定所述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用电量cj(t):

cj(t)=αjpej(t)·(βej1(t)+βej2(t)+βej3(t)+βej4(t))

式中,αj为第j个电制热装置所供负荷重要程度系数;pej(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制热功率;βej1(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制热用电系数;βej2(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供热损耗系数;βej3(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管理损耗系数;βej4(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控制损耗系数;

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电制热装置用电量目标函数对应的约束条件:

ζ1≤d(t)≤ξ2

式中,ζ1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预设最小值;ξ2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预设最大值;d(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

其中,按下式确定所述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d(t):

式中,yj1(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制热成本;yj2(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供热成本;yj3(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管理成本;yj4(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控制成本。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划分区域储热站内的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包括:

根据区域储热站内所有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大小对所有储热装置进行降序排列;

从前至后逐个选择储热装置,若前n1个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总和与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时,则将前n1个储热装置作为刚性储热装置,将其余储热装置作为柔性储热装置;

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其中,rk为第k个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pv为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中最小值。

优选的,所述控制所述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包括:

将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分配至所有刚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获取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与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的差值,并在各差值对应时刻将其分配至区域储热站内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进一步的,所述在各差值对应时刻将其分配至区域储热站内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包括:

在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根据区域储热站内柔性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大小对柔性储热装置进行降序排列;

从前至后逐个选择柔性储热装置,若前n2个柔性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总和与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和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的差值满足第二约束条件时,则将该差值分配至所述前n2个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其中,rl为第k个柔性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px为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与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的差值。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储热站的控制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确定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划分区域储热站内的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并控制所述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优选的,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求解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获取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

所述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包括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以及最小电制热装置用电量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所述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根据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进行构建。

进一步的,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

式中,f(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弃能量;ppi(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i个清洁能源发电单元的预测输出功率;pej(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制热功率;pl(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ps(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n为清洁能源发电单元的数目;m为电制热装置的数目;

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对应的约束条件:

式中,pt(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调度系统发出的调峰调频功率。

进一步的,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电制热装置用电量目标函数:

式中,c(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用电量;cj(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用电量;m为电制热装置的数目;

其中,按下式确定所述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用电量cj(t):

cj(t)=αjpej(t)·(βej1(t)+βej2(t)+βej3(t)+βej4(t))

式中,αj为第j个电制热装置所供负荷重要程度系数;pej(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制热功率;βej1(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制热用电系数;βej2(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供热损耗系数;βej3(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管理损耗系数;βej4(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控制损耗系数;

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电制热装置用电量目标函数对应的约束条件:

ζ1≤d(t)≤ξ2

式中,ζ1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预设最小值;ξ2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预设最大值;d(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

其中,按下式确定所述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d(t):

式中,yj1(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制热成本;yj2(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供热成本;yj3(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管理成本;yj4(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控制成本。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划分区域储热站内的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包括:

根据区域储热站内所有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大小对所有储热装置进行降序排列;

从前至后逐个选择储热装置,若前n1个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总和与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时,则将前n1个储热装置作为刚性储热装置,将其余储热装置作为柔性储热装置;

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其中,rk为第k个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pv为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中最小值。

优选的,所述控制所述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包括:

将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分配至所有刚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获取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与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的差值,并在各差值对应时刻将其分配至区域储热站内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进一步的,所述在各差值对应时刻将其分配至区域储热站内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包括:

在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根据区域储热站内柔性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大小对柔性储热装置进行降序排列;

从前至后逐个选择柔性储热装置,若前n2个柔性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总和与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和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的差值满足第二约束条件时,则将该差值分配至所述前n2个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其中,rl为第k个柔性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px为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与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的差值。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确定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利用多台储热装置协调运行进行调峰,利用储热装置和电供热装置交替运行来调频,实现区域储热站调峰调频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所述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控制所述区域储热站内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根据预测的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值动态的控制各储热装置的工作情况,从而对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的动态变化进行预处理;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提出将区域储热站的储热装置分为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两类,减少储热装置的工作次数,降低储热装置的控制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区域储热站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是一种区域储热站的控制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储热站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确定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的方法可以为:

以历史采样周期内采样时刻对应的区域电网的用户负荷数据和区域电网实时电价数据以及采样时刻的下一时刻的区域气象数据、日期类型数据作为初始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训练样本,以采样时刻的下一时刻对应的用户电负荷需求作为初始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层训练样本,训练初始lstm神经网络,获取用于预测用户电负荷需求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

将当前时刻对应的区域电网的用户负荷数据和区域电网实时电价数据以及下一时刻的区域气象数据、日期类型数据和代入所述lstm神经网络模型,获得下一时刻的区域电网用户热、电负荷需求预测值。

例如:按下述步骤获取区域电网用户预测电负荷需求:

步骤1;收集区域电网历史特征数据集pl={pl0,pl1,pl2......plx-2,plx-1};

其中,plx-1为x-1个历史时刻的的区域电网历史特征数据,历史特征数据pln-1={pln-1,1,pln-1,2,pln-1,3,......,pln-1,48}每隔半小时采集一次,特征数据包括:用户电负荷需求数据、区域气象信息、日期类型和电网实时电价信息;区域气象信息可以通过天气预报获取;

步骤2:将区域电网历史特征数据pl={pl0,pl1,pl2......px-2,px-1}作为初始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训练样本,以所述历史特征数据对应的用户电负荷需求数据作为初始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层训练样本,反复迭代使测试误差小于0.01,获取用于预测用户电负荷需求数据的模型lstm1;并每一年更新所述用于预测用户电负荷需求数据的模型lstm1。

步骤3:利用所述用于预测用户电负荷需求数据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获取区域电网用户预测电负荷需求。

步骤102.根据所述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划分区域储热站内的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并控制所述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具体的,所述步骤101,包括:

求解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获取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

所述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包括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以及最小电制热装置用电量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所述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根据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进行构建。

在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中,求解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的方法可以为:粒子群算法。

具体的,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

式中,f(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弃能量;ppi(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i个清洁能源发电单元的预测输出功率;pej(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制热功率;pl(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ps(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n为清洁能源发电单元的数目;m为电制热装置的数目;

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对应的约束条件:

式中,pt(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调度系统发出的调峰调频功率。

具体的,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电制热装置用电量目标函数:

式中,c(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用电量;cj(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用电量;m为电制热装置的数目;

其中,按下式确定所述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用电量cj(t):

cj(t)=αjpej(t)·(βej1(t)+βej2(t)+βej3(t)+βej4(t))

式中,αj为第j个电制热装置所供负荷重要程度系数;pej(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制热功率;βej1(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制热用电系数;βej2(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供热损耗系数;βej3(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管理损耗系数;βej4(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控制损耗系数;

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电制热装置用电量目标函数对应的约束条件:

ζ1≤d(t)≤ξ2

式中,ζ1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预设最小值;ξ2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预设最大值;d(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

其中,按下式确定所述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d(t):

式中,yj1(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制热成本;yj2(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供热成本;yj3(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管理成本;yj4(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控制成本。

在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中,联合调度区域储热站和区域热网内电制热装置,若区域电网内电能过剩,区域储热站工作,消纳多余电能;若此时区域电网内电能不足,可以在区域储热站剩余容量允许的情况下,使热网中电制热装置暂停工作(或减小工作出力),由区域储热站代替其为区域热网供热,以减少区域电网用电负荷。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划分区域储热站内的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包括:

根据区域储热站内所有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大小对所有储热装置进行降序排列;

从前至后逐个选择储热装置,若前n1个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总和与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时,则将前n1个储热装置作为刚性储热装置,将其余储热装置作为柔性储热装置;

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其中,rk为第k个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pv为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中最小值。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所述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包括:

将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分配至所有刚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获取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与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的差值,并在各差值对应时刻将其分配至区域储热站内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具体的,所述在各差值对应时刻将其分配至区域储热站内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包括:

在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根据区域储热站内柔性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大小对柔性储热装置进行降序排列;

从前至后逐个选择柔性储热装置,若前n2个柔性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总和与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和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的差值满足第二约束条件时,则将该差值分配至所述前n2个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其中,rl为第k个柔性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px为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与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的差值。

在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中,刚性储热装置为当前状态下不随负荷调控指令变化而是始终保持一定工作状态的储热装置,柔性储热装置为当前状态下响应负荷调度指令,参与调节区域储热站消纳量的可控储热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储热站的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确定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划分区域储热站内的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并控制所述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具体的,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求解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获取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

所述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包括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以及最小电制热装置用电量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所述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根据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进行构建。

具体的,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

式中,f(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弃能量;ppi(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i个清洁能源发电单元的预测输出功率;pej(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制热功率;pl(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区域电网用户电负荷需求预测值;ps(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n为清洁能源发电单元的数目;m为电制热装置的数目;

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弃能量目标函数对应的约束条件:

式中,pt(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调度系统发出的调峰调频功率。

具体的,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电制热装置用电量目标函数:

式中,c(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用电量;cj(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用电量;m为电制热装置的数目;

其中,按下式确定所述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用电量cj(t):

cj(t)=αjpej(t)·(βej1(t)+βej2(t)+βej3(t)+βej4(t))

式中,αj为第j个电制热装置所供负荷重要程度系数;pej(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制热功率;βej1(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制热用电系数;βej2(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供热损耗系数;βej3(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管理损耗系数;βej4(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控制损耗系数;

按下式确定预先建立的区域储热站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中最小电制热装置用电量目标函数对应的约束条件:

ζ1≤d(t)≤ξ2

式中,ζ1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预设最小值;ξ2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预设最大值;d(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

其中,按下式确定所述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电制热装置运行成本d(t):

式中,yj1(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制热成本;yj2(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供热成本;yj3(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管理成本;yj4(t)为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的第j个电制热装置的控制成本。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区域储热站的储热功率划分区域储热站内的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包括:

根据区域储热站内所有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大小对所有储热装置进行降序排列;

从前至后逐个选择储热装置,若前n1个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总和与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时,则将前n1个储热装置作为刚性储热装置,将其余储热装置作为柔性储热装置;

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其中,rk为第k个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pv为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中最小值。

具体的,所述控制所述刚性储热装置和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包括:

将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分配至所有刚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获取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与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的差值,并在各差值对应时刻将其分配至区域储热站内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具体的,所述在各差值对应时刻将其分配至区域储热站内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包括:

在控制周期第t个时刻,根据区域储热站内柔性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大小对柔性储热装置进行降序排列;

从前至后逐个选择柔性储热装置,若前n2个柔性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总和与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和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的差值满足第二约束条件时,则将该差值分配至所述前n2个柔性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其中,rl为第k个柔性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px为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与所述控制周期内区域储热站各时刻的储热功率最小值的差值。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