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式智能光热储能屋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8468发布日期:2019-09-11 22:3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窝式智能光热储能屋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储能建筑、生态建筑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式智能光热储能屋顶。



背景技术:

随之社会的发展用途科技的进步,能源匮乏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从而科学家对新能源的利用开发也越来越多,并且将之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其中住房屋顶是摄取光能储能的很好的一个选择,他可以将广阔的屋顶空间进行改造,使其能够产生能够供人们使用的能量,从而起到节能的功效。

经过专利检索,现有专利号为201510701452.7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智能储能系统,包括储能蓄电池组、光伏电池直流变换模块、储能电池直流变换模块、整流模块、并网逆变器、离网逆变器及智能管理系统,其中储能蓄电池组分别与光伏电池直流变换模块、储能电池直流变换模块电气连接,储能电池直流变换模块通过整流模块分别与并网逆变器、离网逆变器电气连接,智能管理系统分别与储能蓄电池、光伏电池直流变换模块、储能电池直流变换模块、整流模块、并网逆变器、离网逆变器电气连接。

上述中,其发明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光伏发电系统所获得的电能进行高效合理的存储,另一方面可对光伏发电系统所获得的电能及存储后的电能根据使用需要灵活与市电供电电网进行并网及离网运行。

基于上述检索及其结合实际现实情况,现有的光热储能屋顶多采用光伏板进行光能的利用,其方式较为单一,而且,阳光的利用方式单一,阳光的总体利用率相比而言呈一个较差的数据,不能在对其光能转化电能的同时,将其产生的热能进行充分利用,为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蜂窝式智能光热储能屋顶,已期待可更加满足生活中的需要,积极响应未来的节能减排大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窝式智能光热储能屋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光热储能屋顶多采用光伏板进行光能的利用,其方式较为单一,而且,阳光的利用方式单一,阳光的总体利用率相比而言呈一个较差的数据,不能在对其光能转化电能的同时,将其产生的热能进行充分利用,为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蜂窝式智能光热储能屋顶,已期待可更加满足生活中的需要,积极响应未来的节能减排大方向。

本发明蜂窝式智能光热储能屋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蜂窝式智能光热储能屋顶,其中,该蜂窝式智能光热储能屋顶包括有居住建筑体,环形种植槽,溢水孔,储能装置,固定架,储能玻璃,蓄热水箱,集热钢板,导热杆和中间种植槽;所述居住建筑体的顶侧四周环形设置有环形种植槽结构;所述储能装置呈环形阵列安装固定于环形种植槽内侧的屋顶上;所述储能装置由固定架和储能玻璃与蓄热水箱、集热钢板及导热杆构成;所述蓄热水箱的上侧平行支撑焊接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固定框中均镶嵌安装有储能玻璃;所述储能玻璃与蓄热水箱的中间平行设置有集热钢板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玻璃采用放大镜式两面向外凸起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玻璃的中间镶嵌有高透光性的光电幕墙结构,且光电幕墙通过线路与储能电池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玻璃与集热钢板相平行,且储能玻璃的照射焦点均投射于集热钢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集热钢板的底侧面上密集焊接固定有导热杆,且导热杆的底侧插入蓄热水箱的部分外壁上焊接固定有导热螺旋片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装置均按照与平面呈三十度夹角的角度设计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居住建筑体的顶端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中间种植槽,且中间种植槽四周由储能装置上的蓄热水箱进行阻挡。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种植槽为向上的弧形槽结构设计,且环形种植槽的外壁上开设有溢水孔结构。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1.储能玻璃采用放大镜式两面向外凸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能够使储能玻璃能够像放大镜般进行聚光照射,从而对光能能够充分利用,有效提高储能效果。

02.储能玻璃的中间镶嵌有高透光性的光电幕墙结构,且光电幕墙通过线路与储能电池相连接,有利于在储能玻璃聚光照射产生热量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光电幕墙的特性将光能转化成电能进行储存使用,有效增加储能方式与光照利用效果。

03.储能玻璃与集热钢板相平行,且储能玻璃的照射焦点均投射于集热钢板上,有利于将光照聚集产生的热量充分作用于集热钢板上,从而使集热钢板持续发热,并快速的传递给导热杆进行加热使用。

04.集热钢板的底侧面上密集焊接固定有导热杆,且导热杆的底侧插入蓄热水箱的部分外壁上焊接固定有导热螺旋片结构,有利于将集热钢板的热量快速传递于蓄热水箱内侧的水分当中,并且通过导热螺旋片均匀快速的将水加热并进行使用。

05.储能装置均按照与平面呈三十度夹角的角度设计安装,有利于根据储能玻璃最大聚焦点进行设置,从而提高集热钢板的加热效果与时长。

06.居住建筑体的顶端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中间种植槽,且中间种植槽四周由储能装置上的蓄热水箱进行阻挡,有利于提高储能与生态的结合效果,而且能够通过顶侧生态化建设对空气进行有效的净化,提高环境保护效果。

07.环形种植槽为向上的弧形槽结构设计,且环形种植槽的外壁上开设有溢水孔结构,有利于提高屋顶种植物的自蓄水效果,并且能够将多余的水分通过溢水孔排出,以防水分过多造成植物涝死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建筑的三维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建筑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储能装置的一个三维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储能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储能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储能装置的一个剖视三维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储能装置剖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集热钢板及导热杆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储能玻璃的三维结构转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电能转化模块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热能利用模块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居住建筑体;2、环形种植槽;201、溢水孔;3、储能装置;301、固定架;302、储能玻璃;303、蓄热水箱;304、集热钢板;305、导热杆;4、中间种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附图1至附图11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式智能光热储能屋顶,包括有:居住建筑体1,环形种植槽2,溢水孔201,储能装置3,固定架301,储能玻璃302,蓄热水箱303,集热钢板304,导热杆305和中间种植槽4;所述居住建筑体1的顶侧四周环形设置有环形种植槽2结构;所述储能装置3呈环形阵列安装固定于环形种植槽2内侧的屋顶上;所述储能装置3由固定架301和储能玻璃302与蓄热水箱303、集热钢板304及导热杆305构成;所述蓄热水箱303的上侧平行支撑焊接设置有固定架301;所述固定架301的固定框中均镶嵌安装有储能玻璃302;所述储能玻璃302与蓄热水箱303的中间平行设置有集热钢板304结构。

其中,所述储能玻璃302采用放大镜式两面向外凸起的结构设计,便于能够使储能玻璃302能够像放大镜般进行聚光照射,从而对光能能够充分利用,有效提高储能效果。

其中,所述储能玻璃302的中间镶嵌有高透光性的光电幕墙结构,且光电幕墙通过线路与储能电池相连接,便于在储能玻璃302聚光照射产生热量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光电幕墙的特性将光能转化成电能进行储存使用,有效增加储能方式与光照利用效果。

其中,所述储能玻璃302与集热钢板304相平行,且储能玻璃302的照射焦点均投射于集热钢板304上,便于将光照聚集产生的热量充分作用于集热钢板304上,从而使集热钢板304持续发热,并快速的传递给导热杆305进行加热使用。

其中,所述集热钢板304的底侧面上密集焊接固定有导热杆305,且导热杆305的底侧插入蓄热水箱303的部分外壁上焊接固定有导热螺旋片结构,便于将集热钢板304的热量快速传递于蓄热水箱303内侧的水分当中,并且通过导热螺旋片均匀快速的将水加热并进行使用。

其中,所述储能装置3均按照与平面呈三十度夹角的角度设计安装,便于根据储能玻璃302最大聚焦点进行设置,从而提高集热钢板304的加热效果与时长。

其中,所述居住建筑体1的顶端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中间种植槽4,且中间种植槽4四周由储能装置3上的蓄热水箱303进行阻挡,便于提高储能与生态的结合效果,而且能够通过顶侧生态化建设对空气进行有效的净化,提高环境保护效果。

其中,所述环形种植槽2为向上的弧形槽结构设计,且环形种植槽2的外壁上开设有溢水孔201结构,便于提高屋顶种植物的自蓄水效果,并且能够将多余的水分通过溢水孔201排出,以防水分过多造成植物涝死的现象发生。

本实施例中,在实际安装、构造、建设及其投产时,大概的流程为,将其按照预设尺寸图纸进行屋顶改造,然后便可进行使用,使用时储能的使用,首先储能装置3上设置的储能玻璃302内侧设置有光电幕墙装置,该装置可以将阳光充分转化成电能,光电幕墙,即粘贴在玻璃上,镶嵌于两片玻璃之间,通过电池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它是用光电池、光电板技术,把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它关键的技术是太阳能光电池技术,太阳能光电池是利用太阳光的光子能量,使得被照射的电解液或者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移动,从而产生电压,然后转化成电能并进行储存,据图10的电能转化模块图所示,并且此处设置的储能玻璃302为放大镜式结构设计,可以将阳光聚焦于集热钢板304,然后通过导热杆305将热量传递给蓄热水箱303内侧的水分当中进行加热,此处的导热杆305内侧设有导热油,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当中的导热管设计,可以快速的将热量传递给蓄热水箱303中的水分当中,然后再将初次加热后的水分通过分水管接入到每个住户当中,从而使其初次使用的水温将之于直接自来水的水温高,从而在热水器加温过程中起到节能的效果,据图11所示热能利用模块图所示,并且该屋顶上侧还设置有环形种植槽2和中间种植槽4,可以从高处对空气环境进行一定的净化,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