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轴导向断路器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1073发布日期:2019-09-17 22:5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轴导向断路器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断路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断路器手车装入过程中三轴导向的断路器柜。



背景技术:

“十三五”是我国配电网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高压开关行业以坚强智能电网全面建设为契机,以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为依托,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压断路器作为高压开关的重中之重。随着电网不断扩大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加强对配电设备运行故障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对加强设备保护,有效降低故障发生时设备的损坏程度,保证设备的长期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

众多断路器厂家生产的12kv手车式户内真空断路器,其断路器手车运行稳定相对性较差,尤其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一般不能很好的兼容智控设备,其智能设备故障率过高,甚至会产生内部连接或元件失效的问题。

因此,急需一种运行稳定,智能设备兼容的断路器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三轴导向断路器柜,以解决现有断路器柜运行稳定性差的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一种三轴导向断路器柜,包括断路器柜体以及断路器手车,该断路器手车可移动地设于该断路器柜体的手车室内,该断路器手车的两侧分别与该手车室的两侧壁适配形成一直线导向机构;还包括一插接导轨机构:

该插接导轨机构包括一导向杆以及一导向套,该导向杆和导向套分别设于该断路器柜的隔板以及断路器手车的底盘上;

该导向杆纵向延伸,且该断路器手车在实验位置时,该导向杆能配合地插设于该导向套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断路器手车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滚轮组,该手车室的两侧壁上对应滚轮组的位置,分别设有截面为u字型的直线轨道;该滚轮组能沿直线轨道移动,以形成该直线导向机构。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导向杆设于该断路器柜的隔板上,该导向套设于该断路器手车的底盘上;

该导向杆由该断路器柜的隔板纵向延伸,且至少延伸至对应该断路器手车实验位置时,该导向套的位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导向杆为接地铜杆,该导向套为与该接地铜杆适配的弹性触头。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弹性触头设于该断路器手车底架靠近隔板的一侧,且该弹性触头设于该断路器手车的外侧面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弹性触头为单槽梅花触头,其包括触片、定位圈以及触片弹簧;该定位圈上圆周均布有触片槽,该触片槽的宽度适配于单个触片的厚度;该触片插设于对应的触片槽内并由触片弹簧匝紧固定。

有益效果:本案发明人经研究发现,断路器手车装撤出工作位时,极易产生迅速沉降,导致较大的物理冲击,因此破坏了断路器柜元件,尤其是智能化元件,运行稳定性;在此发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三轴导向断路器柜。

本发明的三轴导向断路器柜,包括断路器柜体以及装入该断路器柜体手车室内的断路器手车;断路器手车的两侧分别与手车室适配形成一直线导轨机构,而后,通过在手车室内设置一插接配合的插接导轨机构,使断路器手车在实验位置,即可将导向杆插设于导向套内,实现再一轴向的固定,由三轴向进行导向固定,解决了断路器手车抽离沉降冲击的问题,提高了断路器柜运行的稳定性,尤其适用于智能断路器柜设备,解决了智能化设备故障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断路器柜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断路器手车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断路器手车装入断路器柜体实验工位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断路器手车装入断路器柜体工作工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高压开关柜以及断路器设备领域中,传统12kv手车式户内真空断路器均为传统功能设备,其不具备智能化检测、互联通讯以及远程操控功能;随着智能电网全面建设进行,现有断路器柜,急需由智能化断路器设备替代。

然而,在断路器柜智能化升级设计中,本案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其智控模块,在断路器柜中,运行稳定性较低,易发生智控设备失效甚至连接开路等故障,该故障极大的阻碍了断路器柜智能化的进程。

针对该问题,本案发明人经多次研究发现:现有手车式户内真空断路器触头都采用捆绑式梅花触头、底盘车采用底部摩擦接地或两侧导轨接地方式。当手车进入工作位置时,柜体内部的静触头插入捆绑式梅花触头内部触指,静触头对触指有很大的轴向推力,迫使触指产生轴向位移,紧靠着触座的后端面;而当手车退出工作位置时,触指产生轴向位移紧靠触座的前端凸缘,这个过程中,捆绑式弹簧始终对触指产生压力,直到离开了工作位置,弹簧才停止了形变。而,在开关完成分闸动作,退出工作位置的过程中,装载断路器的底盘车配合中置柜内导轨会产生严重的下沉掉落的“噪音”。

该种下沉掉落的现象,其导致断路器手车与断路器柜体发生剧烈的物理冲击,即对其上的智控设备,带来较大的冲击现象,其为导致断路器设备上智控仪器失效。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针对该问题,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轴导向断路器柜,包括断路器柜体1以及断路器手车4:

其中该断路器柜体1具有一外壳体,该外壳体内设有一隔板,以将断路器柜体1纵向分隔;其中,断路器柜体1的纵向后侧设有手车室,该手车室内设有一手车导轨6,以用于支撑并导向断路器手车4装入该手车室内;断路器柜体1的纵向前侧为线排室,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触头盒2以及接地母排7,触头盒2内设有静触头3。

该断路器手车4是设于运转车9上,且能脱离该运转车,可移动地设于该断路器柜体1的手车室内:

该手车导轨6包括两个截面为u字型的直线轨道,其分别设于该手车室的两侧壁上;同时,该断路器手车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滚轮组,该直线轨道设于对应滚轮组高度的位置,该滚轮组能沿直线轨道移动,以形成该直线导向机构,以实现对断路器手车4底盘的导向支撑。

其中,该断路器柜还包括一插接导轨机构:

该插接导轨机构包括一导向杆以及一导向套,在该实施例中,该导向杆为接地铜杆5,该导向套为一单槽梅花触头8;

其中,该接地铜杆5一端固定设于该断路器柜体1的隔板上,该接地铜杆5的自由端由该断路器柜体的隔板纵向朝向后方延伸;

该单槽梅花触头8设于该断路器手车4的底盘上,且单槽梅花触头8设于该断路器手车4底架靠近隔板的一侧,更进一步的,该单槽梅花触头8设于该断路器手车4的外侧面上,进而实现了单槽梅花触头8的简易安装;

其中,该接地铜杆5设于对应单槽梅花触头8的位置,其自由端至少延伸至对应该断路器手车4实验位置时,该单槽梅花触头8的位置;该接地铜杆5的固定端与该接地母排7通过柔性连接线电连接。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该单槽梅花触头8作为一弹性触头,其用于弹性箍紧接地铜杆5,实现导向以及第三轴向的导向定位:

为确保滑动过程中的电接触性能,在该实施例中,该单槽梅花触头8,与传统梅花触头一样,包括触片、定位圈以及触片弹簧;其主要区别为,该定位圈上圆周均布有触片槽,该触片槽的宽度适配于单个触片的厚度;该触片插设于对应的触片槽内并由触片弹簧匝紧固定,进而实现了单个触片的独立安装。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导向杆和导向套分别设于该断路器柜的隔板以及断路器手车的底盘上即可;只要该导向杆纵向延伸,且该断路器手车在实验位置时,该导向杆能配合地插设于该导向套内,即能实现实验位接地以及装入/脱离工作位时三轴向的共同导向,解决断路器手车4的沉降问题。

再结合图3和图4,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断路器手车4装入手车室,此时通过断路器手车4的底盘带动其上部的断路器纵向前移,以进入实验工位,同时,使接地铜杆5插装于单槽梅花触头8内,进而断路器手车4底部由两侧间隙较大的直线导轨以及一该弹性箍紧且间隙小插接导轨同步三轴导向;

断路器手车4进一步纵向前移,进入工作位,使动触头和静触头相连接。

该实施例的主要技术进步为:

(1)目前国内、外中置柜柜体的设计,不论是手车底部摩擦接地,还是手车两侧插接接地,都是手车沿着柜内导轨作来回的滚动移动。这样对开关柜的安装基础水平要求特别高,手车装载断路器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左右、上下的错位偏离或倾斜。该实施例的的断路器配柜时,安装底盘车上捆绑式梅花触头会随着中置柜柜内接地铜棒进出自动插拔,底盘车有了导向插拔装置,就能克服了受安装基础不平或其他外在因素影响的缺陷;

(2)断路器手车的动触头也可以采用由弹簧匝固捆绑的单槽梅花触头,单槽捆绑式梅花触头在没有增加“材料成本”和载流量不受影响的情况,将传统型梅花触头的触指打散后单片、单片均匀分布后安装。这样静触头插入触指的过程中,受到的轴向推力更加均匀,静触头的外圆柱面与触指的内圆弧面之间接触更加吻合、牢靠,面接触电阻会更加稳定。静触头和梅花触头配合过程中,触指外部的捆绑弹簧形变变得均匀,触指单片、单片独立安装余留出更多的散热空间,更有利于减少温升的产生。该构造梅花触头在导电连接中,在保持原有接触点的基础上,增加了捆绑弹簧对触指的接触点,同时也增加了导电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其导电连接性能。

(3)而传统型真空断路器手车都采用底部滑动摩擦接地或两侧导轨插接式接地,手车装载断路器在试验位置与工作位置滚轮移动的过程中,断路器会出现“后仰”现象;而增加自动插接找正装置的铜棒接地方式的断路器,克服上述问题的产生,断路器在试验位置与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手车受到了限位,同时有了方向感,避免了物理冲击,提高设备稳定性。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