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5196发布日期:2021-02-23 18:2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泵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泵。


背景技术:

[0002]
在家电、工业、汽车等领域需要使用电机提供动力,电机通常采用定子铁芯配合绝缘骨架的结构,以方便在定子铁芯上绕线、过线。相关技术中,过桥线和电路板均在绝缘骨架的同一端,这样设置的过桥线容易和电路板相互影响,严重时会产生电流事故,甚至是击穿电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桥线和电路板之间安全性较高的电机。
[0004]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包括:
[0005]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多个单齿定子铁芯,所述多个单齿定子铁芯呈圆周分布;
[0006]
绝缘骨架,所述绝缘骨架固定并包覆在所述定子铁芯外,所述绝缘骨架包括包覆所述单齿定子铁芯的子绝缘骨架,每个所述子绝缘骨架设有骨架轭部和骨架齿部,所述骨架轭部设有定位柱;
[0007]
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设有多组子定子绕组,每组所述子定子绕组设有漆包线,所述漆包线包括绕在所述骨架齿部的绕线和设置在所述骨架轭部的过桥线,所述定位柱定位所述过桥线;以及
[0008]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沿定子铁芯轴线远离所述过桥线一端。
[0009]
以上技术方案可知,过桥线设置在骨架轭部上,骨架轭部上的定位柱对过桥线进行定位,防止过桥线凌乱,提高线路自身的安全性;将电路板设置在远离过桥线一端的绝缘骨架上,使得过桥线与电路板分开布局,防止过桥线和电路板相互影响,提高电机的安全性。
[0010]
可选的,所述电机还设有第一接线端子部和第二接线端子部;每组所述子定子绕组内均有一个漆包线始端和一个漆包线末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部设有第一接线槽和多个第一插片,所述第一插片在所述第一接线槽处与所述漆包线始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部设有第二接线槽和第二插片,所述第二插片在所述第二接线槽处与所有所述漆包线末端共同电连接,使多个所述漆包线末端两两电连接。
[0011]
可选的,所述绝缘骨架在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设有支撑柱;所述第一插片设有插片凸起,所述电路板设有与所述插片凸起相配合的触点,所述支撑柱支撑于所述电路板并使得所述触点与所述插片凸起相抵接。
[0012]
可选的,所述骨架轭部在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设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和所述定位柱共同定位所述过桥线。
[0013]
可选的,所述电机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一端开口且设有内腔,所述电路板置于所
述内腔中;所述绝缘骨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内腔中。
[0014]
可选的,所述端盖还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在所述端盖的壁上且与所述电路板相配合;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远离所述内腔开口的一端的壁上;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
[0015]
可选的,所述电机还包括分水盘,所述分水盘包括本体和筒体,所述筒体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远离所述本体并封闭;所述绝缘骨架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
[0016]
可选的所述筒体的外壁设有多个凸肋,相邻两个所述凸肋之间形成凹槽;所述绝缘骨架设有骨架脚部,所述骨架脚部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0017]
可选的,所述支撑凸起抵接于所述本体上。
[001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泵,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机;泵壳,所述泵壳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泵腔;叶轮,所述叶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泵腔内,以带动所述泵腔内的水的流动;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在所述泵壳的外壁上或部分设在所述泵腔内,以加热所述泵腔内的水。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泵的正视图;
[0020]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泵的爆炸示意图;
[0021]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泵壳和加热组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沿图4中沿a-a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0024]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的爆炸示意图;
[0025]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有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的绝缘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是图8中b圈内的局部放大图;
[0028]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板的俯视图;
[0029]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有接线端子部的绝缘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水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接线端子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3]
附图标记:
[0034]
1-定子铁芯;11-单齿定子铁芯;111-定子轭部;112-定子齿部;113-避让槽;
[0035]
2-绝缘骨架;21-子绝缘骨架;211-骨架轭部;212-骨架齿部;213-骨架脚部;22-定位柱;23-支撑凸起;24-第一接线端子部;241-第一接线槽;242-第一插片2421-插片凸起;25-第二接线端子部;251-第二接线槽;252-第二插片;26-支撑柱;27-挡板;271-第一挡板槽;272第二挡板槽;
[0036]
3-定子绕组;31-漆包线;311-过桥线;312-绕线;
[0037]
4-电路板;41-触点;42-电源部;43-硬件通讯部;44-程序读写部;45-方形通孔;
[0038]
5-端盖;51-内腔;52-第一通孔;53-第二通孔;54第一挡水板;55-第二挡水板;56-第二固定部;57-固定件;58-透气孔;59-方形筒;
[0039]
6-分水盘;61-本体;611-第一固定部;62-筒体;621-凸肋;622-凹槽;623-方形凸柱;63-第一卡扣;
[0040]
7-泵壳;71-进水口;72-出水口;73-泵腔;74-第二卡扣;
[0041]
8-转子组件;81-转子;82-叶轮;83-转轴;
[0042]
9-加热组件;91-加热盘;92-加热盘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44]
请参图1-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1、绝缘骨架2、定子绕组3和电路板4。定子铁芯1包括多个单齿定子铁芯11,且多个单齿定子铁芯11呈圆周分布。
[0045]
请继续参图7所示,单齿定子铁芯11包括定子轭部111和定子齿部112,其中一单齿定子铁芯11的定子轭部111的第一端和另一单齿定子铁芯11的定子轭部111的第二端连接,且相邻两个单齿定子铁芯11的连接处设有避让槽113,当多个单齿定子铁芯11弯曲成圆环形的定子铁芯1时,避让槽113为相邻单齿定子铁芯11之间提供变形空间,便于多个单齿定子铁芯11呈圆周分布。利用单齿定子铁芯11沿圆周首尾相接而形成的定子铁芯1,便于规模化和自动化生产,提高成产效率,且空间占用小,结构紧凑,有利于电机的小型化。
[0046]
请继续参图8和图11所示,定子铁芯1外包覆有绝缘骨架2,绝缘骨架2由多个子绝缘骨架21组成,子绝缘骨架21包覆于单齿定子铁芯11外。具体地,子绝缘骨架21设有骨架轭部211和骨架齿部212,单齿定子铁芯11上的定子轭部111对应配合子绝缘骨架21上的骨架轭部211,单齿定子铁芯11上的定子齿部112对应配合子绝缘骨架21上的骨架齿部212。子绝缘骨架2在多个单齿定子铁芯11呈直线型时在单齿定子铁芯11的外表面注塑形成,多个子绝缘骨架21同时注塑成型,不但避免出现间隙的问题,提高了可靠性和注塑效率,而且提高了绝缘骨架的绝缘性和耐压性。
[0047]
定子绕组3绕设在绝缘骨架2的表面,定子绕组3设有多组子定子绕组,每组子定子绕组设有多个绕线312。具体地,定子绕组3上的绕线312绕制在绝缘骨架2的骨架齿部212上,以保证单齿定子铁芯11与绕线312之间的绝缘性,且绕线312在绝缘骨架2注塑在多个单齿定子铁芯11后且多个单齿定子铁芯呈直线型时进行绕制。直线型时相邻定子齿部112之间的空间较大,能够提高注塑绝缘骨架2和绕制绕线312的良品率和生产效率。
[0048]
请继续参图7、图8、图9和图11所示,绝缘骨架2上设有定位柱22,每组子定子绕组内设置在骨架轭部211上的漆包线31为过桥线311,定位柱22定位过桥线311。具体地,绝缘骨架2在沿定子铁芯1轴向方向的一端设有定位柱22,且定位柱22设在骨架轭部211上,定位柱22在骨架轭部211的表面凸起并沿定子铁芯1轴向方向延伸,每组子定子绕组的多个绕线312和设置在骨架轭部211表面上的过桥线311为一条线漆包线31,过桥线311线路布局在骨架轭部211上由定位柱22进行定位,过桥线311既可以贴紧在骨架轭部211的表面并由定位柱22定位,也可以是缠绕于定位柱22上与骨架轭部211的表面不接触,以使每组子定子绕组的线路清晰,不紊乱,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且定位柱22可增强绝缘骨架
2的结构强度。
[0049]
请继续参图2、图5和图6所示,电路板4设置在沿定子铁芯1轴线远离过桥线311一端。具体地,电路板4固定在绝缘骨架2上沿定子铁芯1轴向方向上远离过桥线311的另一端,使得电路板4远离过桥线311,即电路板4和过桥线311分别在绝缘骨架2沿定子铁芯1轴向方向的两端,避免电路板4和过桥线311相互影响,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5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2、图11和图14所示,电机上还设有第一接线端子部24和第二接线端子部25,每组子定子绕组均有一个漆包线31始端和一个漆包线31末端;第一接线端子部24设有第一接线槽241和多个第一插片242,第一插片242将漆包线31始端刺破性卡接在第一接线槽241处,使第一插片242与漆包线31始端电连接;第二接线端子部25设有第二接线槽251和第二插片252,第二插片252将多个绕线末端共同刺破性卡接在第二接线槽251处,使多个绕线末端两两电相连。
[0051]
具体地,第一接线端子部24和第二接线端子部25均设在靠近电路板4的一端,第一接线槽241和第二接线槽251设在绝缘骨架2上的骨架轭部211上,且第一接线槽241和第二接线槽251与绝缘骨架2一体注塑而成,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充分利用绝缘骨架2上的空间,使电机小型化。每组子定子绕组均有一个漆包线31始端和一个漆包线31末端,即每组子定子绕组的漆包线31为一根线设置,每组子定子绕组内的漆包线31在完成绕制绕线312和过桥线311时,会留有一个漆包线31始端和漆包线31末端。第一接线端子部24包括第一接线槽241和多个第一插片242,其中第一接线槽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一接线槽241为一个时,多个第一插片242之间两两间隔设置在第一接线槽241内;若第一接线槽241为多个时,每个第一插片242与每个第一接线槽241一一对应;同样地,第二接线端子部25包括第二接线槽251和第二插片252,多个第二插片252与多个第二接线槽251相对应,且多个第二插片252之间两两相连,多个第二插片252可一体成型。每个第一插片242与每组子定子绕组的漆包线31始端刺破性插接在第一接线槽241内,每个第一插片242与每组子定子绕组的漆包线31始端一一对应;第二插片252与所有子定子绕组的漆包线31末端刺破性插接在第二接线槽251内,这里,“刺破性”是指在插片插接过程中,会将漆包线31外的绝缘漆刺破,使得插片与漆包线31能够实现电连接,采用刺破性插接便于自动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每个第一插片242与每组子定子绕组的漆包线31始端电连接,第二插片252与所有子定子绕组的漆包线31末端电连接,即漆包线31末端两两电连接。
[005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图6、图7、图8、图9、图11和图14所示,定子铁芯1为九个单齿定子铁芯11沿圆周首尾相接而成,定子铁芯1外包覆的绝缘骨架2包括九个子绝缘骨架21,九个子绝缘骨架21包括九个骨架齿部212,九个骨架齿部212沿周向等间距布局,定子绕组3包括三相子定子绕组,每相包括三个绕线312且绕制于骨架齿部212,每相内的三个绕线312沿周向等间距设置,三相子定子绕组之间两两相邻,每相内的三个绕线312之间通过过桥线311连接,每相内的所有绕线312和过桥线311由一根漆包线31线绕制。
[0053]
第一接线端子部24为三相端子部(u相、v相和w相),第一接线槽241为三个,分别为u相槽、v相槽和w相槽,三个相槽均设在骨架轭部211上,每个相槽内设有一个第一插片242,每相内的漆包线31始端被各自相槽内的第一插片242刺破性插接在相槽内,使得每相内的漆包线31和各自相槽内的第一插片242电连接。第二接线端子部25为中性端子部,第二接线槽251为两个子接线槽,并设在一个子绝缘骨架21的骨架轭部211上,第二插片为一个,其中
两相的漆包线31末端被第二插片刺破性插接在其中一子接线槽内,另一相被第二插片刺破性插接在另一子接线槽内,实现三相的漆包线31末端两两电连接。
[0054]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6、图10、图11、和图14所示,第一插片242设有插片凸起2421,电路板4设有与插片凸起相配合的触点41,触点41与插片凸起2421相抵接。
[0055]
具体地,第一插片242设有插片凸起2421,第一插片242和插片凸起2421一体成型设置,且插片凸起2421具有弹性。电路板4设有与插片凸起2421相配合的触点41,每个第一插片242上均设有一个插片凸起2421,插片凸起2421与触点一一对应配合。绝缘骨架2在靠近电路板4的一端设有支撑柱26,支撑柱26为多个,用于支撑于电路板4,在支撑柱26的作用下限制电路板4沿定子铁芯1轴向上的移动,同时实现电路板4上的触点41与插片凸起2421相抵接,进而使得插片凸起2421与触点41电连接,即漆包线31与电路板4的电连接,此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易安装,同时摒弃电线插接的连接方式,提高电路的简洁性和安全性。
[0056]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8和图9所示,骨架轭部211在定位柱22的一端设有支撑凸起23,支撑凸起23和定位柱22共同定位过桥线311。
[0057]
具体地,支撑凸起23设在骨架轭部211上,支撑凸起23和定位柱22在骨架轭部211的同一端,支撑凸起23和定位柱22间隔设置,支撑凸起23和定位柱22从骨架轭部211的表面沿定子铁芯1轴向延伸,过桥线311被定位在支撑凸起23和定位柱22之间,以防线路紊乱,提高电路的安全性。支撑凸起23沿定子铁芯1径向方向的截面为凹字,可加强绝缘骨架2整体结构强度。
[0058]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2、图4、图5、图6和图13所示,电机还包括有端盖5,端盖5一端开口且设有内腔51,电路板4置于内腔51中,绝缘骨架2至少部分设于内腔51中。
[0059]
具体地,端盖5是具有内腔51且一端开口的圆柱体或长方体,端盖5开口和内腔的大小均大于电路板4的大小,在端盖5开口的中心线和电路板4的中心线重合的情况下,电路板4能够放置在端盖5的内腔51中,以对电路板4进行保护,提高电路板4的安全性。端盖5开口和内腔51的大小均大于绝缘骨架2的大小,在端盖5开口的中心线和绝缘骨架2的轴线重合的情况下,绝缘骨架2能够部分设于在端盖5的内腔51中,置于在端盖5内腔51中的绝缘骨架2的部分可以被端盖5保护,即设在电机上的第一接线端子部24、第二接线端子部25和支撑柱26设于内腔51中,提高第一接线端子部24、第二接线端子部25和支撑柱26结构的安全性,增加电机使用寿命;裸露于端盖5外的绝缘骨架2部分可提高对定子铁芯1的散热。
[0060]
端盖5还包括第一通孔52,第一通孔52设在端盖5的壁上且与电路板4相配合;第二通孔53,第二通孔53位于远离内腔51开口的一端的壁上;第一挡水板54,第一挡水板54位于第一通孔52的上端;第二挡水板55,第二挡水板55位于第二通孔53的上端。
[0061]
具体地,第一通孔52设在端盖5的侧壁上,在装配状态下,电路板4上的接线端口与第一通孔52相对应,使得电路板4上的接线端口与外接线连接时更便捷,易操作。在装配状态下,第一挡水板54位于第一通孔52的上端,减少部分泄漏水沿第一通孔52进入端盖5内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电路板4的安全性。第二通孔53位于远离内腔51开口的一端的壁上,用于对电路板4进行散热,在装配状态下,第二挡水板55位于第二通孔53的上端,减小有部分泄漏水沿第二通孔52进入端盖5内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电路板4的安全性。第二通孔53可设置多个以增大多电路板4的散热效果,同时第二通孔53与挡水板55一一对应,即每个第二通孔53上端均设有一个挡水板55,提高电路板的安全性。
[0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1、图2、图4、图5、图6和图12所示,电机还包括分水盘6,分水盘6包括本体61和筒体62,筒体62一端与本体61相连,筒体62的另一端远离本体61并封闭;绝缘骨架2固定于筒体62的外壁上。
[0063]
具体地,分水盘6包括本体61和筒体62,筒体62的右端封闭,筒体62的左端开口,本体61沿筒体62左端的外周径向向外延伸,分水盘6上的本体61和筒体62一体注塑而成,绝缘骨架2环绕固定于筒体62的外壁上。
[0064]
筒体62的外壁设有多个凸肋621,相邻两个凸肋621之间形成凹槽622;绝缘骨架2设有骨架脚部213,骨架脚部213固定于凹槽622内。
[0065]
具体地,凸肋621在筒体62的外壁上沿径向向外延伸,凸肋621沿径向的截面为长方形,相邻两个凸肋621之间形成凹槽622,绝缘骨架2上设有骨架脚部213,骨架脚部213与骨架齿部212靠近定子铁芯1中心的一端相连,且骨架脚部213与骨架齿部212一一对应,骨架脚部213固定在凹槽622内,凹槽622与骨架脚部213一一对应。骨架脚部213在靠近绝缘骨架2轴线一端的内缘为从内向外凹入的弧形面,骨架脚部213与凹槽622相抵接处的弧度相同且骨架脚部213与筒体62的外壁为过盈配合,减小绝缘骨架2在筒体62的外壁上沿轴向移动的可能性,骨架脚部213与凸肋621相抵接,减小绝缘骨架2沿筒体62外壁周向移动的可能性,从而使得绝缘骨架2固定于筒体62的外壁上。
[0066]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5所示,支撑凸起23抵接于本体61上。具体地,支撑凸起23抵接于分水盘6的本体61上,对定子组件进行定位,控制定子铁芯1和分水盘本体61的距离,支撑凸起23沿绝缘骨架2轴向的高度为2-10mm,过低会导致包裹于绝缘骨架2上的过桥线311在靠近本体61的部分产生影响,降低电路的安全性;过高则不利于电机小型化和空间布局。支撑凸起23在定位过桥线311的同时又能够使过桥线311充分利用支撑凸起23和本体61之间的空间,空间布局紧凑,电机小型化。
[0067]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泵。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泵,请参图1-图6所示,泵包括:泵壳7、叶轮8,加热组件9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电机。具体地,泵壳7设有进水口71、出水口72和泵腔73,进水口71和出水口72均与泵腔51连通。加热组件9包括加热盘91、加热盘盖92、保险丝和温控器,加热盘91设在泵壳7的上端,加热盘盖92、保险丝和温控器均设在加热盘91的上端面。出水口72设在泵腔73的周壁上,进水口71设在加热盘91上且进水口71位于加热盘91的大体中心位置,即大体在泵腔73的中心线上,加热组件9用于加热进入泵腔73内的水。
[0068]
转子组件8设有转子81、叶轮82和转轴83,叶轮设在泵腔51内,转子81通过转轴83带动叶轮旋转,进而带动泵腔51内的水流动。分水盘6设在泵壳7的下端,分水盘6包括本体61和筒体62,筒体62的下端封闭,筒体62的上端开口,本体61沿筒体62左端的外周径向向外延伸,泵壳7与本体61相连,具体地,本体61上设有第一卡扣63,泵壳7上设有第二卡扣74,第一卡扣63与第二卡扣74旋转卡接配合,使泵壳7和本体61连接,此连接方式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同时泵壳7与本体61连接处设有密封圈,防止水泄露。转子81设在筒体62内,转轴83部分伸出筒体62外,并与置于泵腔73内的叶轮82相连,带动叶轮82旋转。
[0069]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2、图12和图13所示,电机还包括固定件57,分水盘6的本体61上设有第一固定部611,端盖5上设有第二固定部56,固定件57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部611,固定件57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部56。
[0070]
具体地,固定件57为螺栓,第一固定部611为与螺栓配合的带有内螺纹的固定孔,
第二固定部56为通孔,通孔的内径大于螺栓螺杆的直径,但小于螺栓头部的直径,螺栓穿过通孔并固定于固定孔上,将端盖5与分水盘6固定连接。
[007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5、图6、图10、图12和图13所示,电路板4上设有方形通孔45,筒体62的封闭端的外表面上设有方形凸柱623,端盖5上设有两端开口的方形筒59,方形凸柱623穿过方形通孔45并置于方形筒59内,方形通孔45、方形凸柱623和方形筒59均设有一个倒角,倒角用于安装定位,提高安装效率,同时能够防止电路板4安装错误(只有正确的安装方向方形凸柱623才能通过方形通孔45),在装配中形成一次自检。方形凸柱623的设计能够防止电路板4和端盖5相对于分水盘6沿周向旋转和径向移动。电路板4的一侧抵接于支撑柱26,而电路板4的另一侧抵接于端盖5,防止电路板4沿电路板4轴向移动,以固定电路板4,防止触点41因电路板4固定不牢而与插片凸起2421接触不良,以提高电路的安全性。
[007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8和图9所示,骨架轭部211上还设有挡板27,挡板27和骨架脚部213共同限制绕线312绕制于骨架齿部212上,且挡板27上设有第一挡板槽271和第二挡板槽272。
[0073]
具体地,骨架轭部211与骨架齿部212连接处的骨架轭部211上设有挡板27,挡板27能够防止绕线312绕制时溢出到骨架轭部211上,且挡板设有第一挡板槽271和第二挡板槽272,过桥线311通过定位柱22后,穿过第一挡板槽271进入骨架齿部212进行绕制绕线312,绕制绕线312结束后穿过第二挡板槽272到骨架轭部211的定位柱22上,以使得线路简洁,提高线路安全性。
[0074]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一端与电路板4相抵接,用于支撑电路板4。
[0075]
具体地,支撑件的一端抵接于绝缘骨架2在靠近电路板一端的骨架轭部211上,另一端与电路板4相抵接,用于支撑电路板4;或支撑件的一端抵接于分水盘6的本体61上,另一端与电路板4相抵接,用于支撑电路板4。可使未设有支撑柱26的绝缘骨架2实现电机和电路板4的集成,避免重新更改磨具,降低成本。
[0076]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2和图13所示,端盖5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透气孔58,以增加定子铁芯1和电路板4的散热。
[0077]
具体地,端盖5将电路板4全部置于内腔51中,用端盖5对电路板4进行保护。在装配状态下,在端盖5的侧壁的两侧和下端开设多个透气孔58,用于加强对定子铁芯1和电路板4的散热,防止因高温对电路板4产生影响,提高电路板4的安全性。
[007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79]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80]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81]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