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充电桩接入智能管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81905发布日期:2019-12-21 03:25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网充电桩接入智能管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网充电桩接入分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网充电桩接入智能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两年来的新能源汽车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其配套必备设施充电桩的建设规模也随之扩大,但大量的充电桩的接入将会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新能源汽车的负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分散性等特点,如果大量新能源汽车使用充电桩进行充电,将会对配电网带来巨大的功率冲击,高渗透率的充电会影响线路的节点电压、设备的正常运行及用户的正常用电。对电网充电桩接入进行有效管控,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负荷的消峰和填谷的作用。但目前对于电网充电桩接入智能管控方法总是停留在人工分析阶段,而且电网设备信息量巨大,仅仅依靠人工分析,效率低、时效性差、准确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充电桩接入智能管控方法,该方法能够智能计算电网充电桩的渗透率,将高渗透的电网设备呈现出来。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网充电桩接入智能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存储生产运行数据的系统抽取电网设备数据,形成电网设备基础数据库;

s2:从存储营销数据的系统获取充电桩用户信息及所属台区、线路信息,形成充电桩用户信息基础数据库;

s3:基于s1及s2形成的数据库,通过电网设备间的所属关系,智能分析得出充电桩报装容量及所属电网设备报表;

s4:依据设定的规则,智能计算电网设备的充电桩渗透率;

s5:依据s4结果,自动生成电网设备充电桩渗透率分析报告。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的具体过程是:

对系统生产运行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取关键字段电网设备基础台账数据。其中,电网设备基础台账数据类型应包括从属配网线路、从属公变、专变、主变、变电站,同时,设备基础数据应包含设备id及设备的额定容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的具体过程是:

智能分析有关充电桩关键字段,获取充电桩用户及所属台区、所属线路、充电桩容量,形成充电桩用户信息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应包含以下字段:用户编号、用户名称、充电桩报装容量、台区id、台区名称、运行容量、线路id、线路名称、线路载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的具体过程是:

s31:根据配网线路、主变、变电站间的所属关系,通过设备id关联,形成以配网线路为单位的配网线路表;

s32:对充电桩用户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筛选,并形成充电桩用户信息表;

s33:配网线路表与充电桩用户信息表通过线路id智能关联,进行数据并组,形成充电桩报装容量及所属电网设备报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的具体过程是:

s41:输出s3分析的充电桩报装容量及所属电网设备报表;

s42:从充电桩报装容量及所属电网设备报表,提取用户充电桩报装容量及所属电网设备的额定容量;

s43:智能计算各维度电网设备的充电桩渗透率,将与台区相接的所有用户的充电桩报装容量自动累加,得出台区的充电桩报装容量总和,再依据台区的额定容量及设定的充电桩渗透率计算逻辑,智能计算台区的充电桩渗透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的具体过程是:

将s4智能分析结果输出,全自动生成电网设备充电桩渗透率的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台区维度充电桩渗透率分析表、配网线路维度充电桩渗透率分析表、主变维度充电桩渗透率分析表、变电站维度充电桩渗透率分析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电网充电桩接入智能管控方法,依靠系统逻辑全自动智能分析,无需人工进行干预,能够节省对于电网充电桩渗透率统计分析的人力与物力,对比人力进行评估与统计,具有准确性高、时效性强、客观性强等特点;

2、应用该发明,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地发现设备渗透率高的充电桩,引导用户有序充电,避开充电高峰,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同时本发明具有重应用、易推广等实用特点,该项发明能够对充电桩进行量化管控,探索充电桩充电同期率规律,为提高电网新能源客户接纳能力总结运行经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电网充电桩接入智能管控的过程原理,通过对配变线路、主变、变电站基础数据提取1,通过智能分析提取关键字段,形成电网设备基础数据库2;对充电桩用户信息及所属台区、线路信息进行提取3,通过智能分析提取相关关键字段,形成充电桩信息基础数据库4;电网设备基础数据库2与充电桩信息基础数据库4通过线路id关联,进行自动实现数据并组5,形成充电桩报装容量及所属电网设备报表6,依据设定的计算规则,智能分析各种维度的电网设备充电桩渗透率7,最后,自动生成电网设备充电桩渗透率分析报告8,其中报告包括:台区维度充电桩渗透率分析表、配网线路维度充电桩渗透率分析表、主变维度充电桩渗透率分析表、变电站维度充电桩渗透率分析表等。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网充电桩接入智能管控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是:

s1:电网充电桩接入智能管控方法同时进入s2与s4;

s2:对配电网设备数据进行筛选,获取有效的电网设备基础数据,形成电网设备基础数据库9。其中,电网设备类型应包括配网线路、主变、变电站、公用变压器、专用变压器等。同时,设备基础数据应包含设备id及设备的额定容量(载流量),进入s3;

s3:根据配网线路、主变、变电站间的所属关系,通过设备id关联,形成以配网线路为单位的线路、配变关键信息库10,进入s6;

s4:获取充电桩用户及所属台区、线路的基础数据,提取关键字段,形成充电桩用户信息基础数据库11,基础数据应包含以下字段:用户编号、用户名称、充电桩报装容量(kw)、台区id、台区名称、运行容量(kva)、线路id、线路名称、线路载流量(kva)等,进入s5;

s5:对充电桩用户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筛选,提取关键字段,形成充电桩用户信息表12,进入s6;

s6:配网线路表与充电桩用户信息表通过线路id关联,进行数据并组13,智能将充电桩用户各条信息与配网线路、公用变压器等进行自动关联,进入s7;

s7:形成充电桩报装容量及所属电网设备报表14,进入s8;

s8:从充电桩报装容量及所属电网设备报表,提取用户充电桩报装容量及所属电网设备的额定容量,智能计算各维度电网设备的充电桩渗透率15,进入s9;

s9:将s8的输出值自动生成电网设备充电桩渗透率分析报告16,报告内容包括:台区维度充电桩渗透率分析表、配网线路维度充电桩渗透率分析表、主变维度充电桩渗透率分析表、变电站维度充电桩渗透率分析表等。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