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013发布日期:2019-08-20 23:55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仪表充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在仪器仪表行业,许多的检测仪表需要将工作场所检测的数据暂存在仪表中,但是由于仪表内存有限,且仪表不能进行数据分析,因此数据不能一直保存在仪表中,需要拷贝或者传输至电脑。随着USB的普及,现在许多具有大数据储存量的检测仪表一般都带有插口,可以很方便的将数据拷贝或者传输到电脑中,然后依靠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虽然比较方便,但是每次数据拷贝仍然需要人工插接数据线,不够智能化,而且每个仪表一般只设有一个USB结构,不能同时通过插口对仪表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只能先进行充电,然后再进行数据拷贝或传输,这样非常不方便,而且浪费人力成本。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充电后自动进行数据传输的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以便仪表进行数据传输和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能够对仪表进行充电,并自动传输仪表内的数据至计算机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板和电源模块,控制电路板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控制电路板上包括监测模块、微处理器、数据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

较佳的,电源模块上接有电源插头和电源转接头,电源插头和电源转接头设于壳体的外侧面上。

较佳的,控制电路板设有多个充电电极,壳体上设有充电盒,充电盒上开设有插口,充电电极设于插口内侧。

较佳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

较佳的,电源模块上设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与电源指示灯串联。

较佳的,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铭牌。

较佳的,壳体的底部设有支脚;壳体的侧面设有散热条。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电器的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数据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并通过监测模块对仪表的电量进行检测,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当电量数据达到传输数据的设定值时,向仪表发出传输数据的信号,仪表接收信号后将数据传输至数据模块,数据模块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至终端;与采用数据线连接传输数据的仪表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充电过程中自动传输数据至终端,实现了数据传输与充电的结合,省去了人工传输数据,节约了人力成本;另外,由于充电器内有无线通信模块,因此无需再仪表内设置无线通信模块,也无需对每台仪表进行网络配置,间接的降低了仪表的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模块原理图;

图5是图4中电源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微处理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充电控制及充电电流/通信信号分离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充电盒;12-铭牌;13-支脚;14-散热条;

2-控制电路板;21-监测模块;22-微处理器;23-数据模块;24-无线通信模块;241-WiFi模块;242-蓝牙模块;25-充电电极;26-插口;

3-电源模块;31-电源插头;32-电源转接头;33-电源开关;34-电源指示灯;

4-网络服务器;5-移动终端;6-仪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仪器仪表用智能充电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控制电路板2和电源模块3,控制电路板2与电源模块3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2上包括监测模块21、微处理器22、数据模块23以及无线通信模块24,控制电路板2设有充电电极25和插口26,壳体1上设有充电盒11,充电盒11上开设有插口26,充电电极25设于插口26内侧;仪表6插入插口26内,通过充电电极25与充电器进行连接,连接后充电器开始对仪表6进行充电,同时监测模块21开始实时监测仪表6的实际电量,并将监测的电量数据发送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分析,若数据达到微处理器内设定的传输数据电量,微处理器向仪表6发出数据传输信号,仪表6接收信号后,将数据传输至数据模块,数据模块接收并储存数据,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给网络服务器4。

控制电路板2设有十个充电电极25和插口26,即可同时对十个仪表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提高了对仪表充电和数据传输的效率。电源模块3上包括电源插头31和电源转接头32,电源插头31和电源转接头32设于壳体1的外壳上,电源转接头32可将多个智能充电器进行串联,以解决电源插座少的问题。

无线通信模块24包括Wi-Fi模块241和蓝牙模块242,Wi-Fi模块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连接;蓝牙模块242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连接,移动终端最好为手机,先用移动终端上的蓝牙与充电器的蓝牙模块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终端操作智能充电器,使智能充电器的Wi-Fi模块与网络服务器进行无线连接。

电源模块3上设有电源开关33,电源开关33与电源指示灯34串联,用于控制充电器的开关,电源指示灯43便于人们方便观察充电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壳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铭牌12,有利于在充电器上标注产品基本信息,或者充电器生产厂商的信息与商标,便于区别产品来源。壳体1的底部设有支脚13,有利于对充电器的进行安置,也有利于充电器的散热,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充电器的散热功能,在壳体1上还设有散热条14。

使用时,将电源插头2插入交流220V电源,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在电源转接头处串联其他的充电器。然后打开电源开关33,电源指示灯亮起,表明充电器进入工作状态,打开移动终端5的WI-FI和蓝牙,此处的移动终端为手机,先确保手机WI-FI接入网络,打开手机蓝牙查找充电器蓝牙,找到充电器后通过手机操控充电器,打开充电器的Wi-Fi模块,通过Wi-Fi模块对充电器进行连网。更好地操作方法是在手机设置一个对应的“智能充电器APP”,手机打开“智能充电器APP”并通过蓝牙查找充电器蓝牙,在找到充电器后点“充电器连网设置”,并在“充电器连网设置”对话框中输入WI-FI的密码后点击“连接”按键使充电器连接到网络。

网络连接完毕后,将仪表插入充电盒时,充电电极与仪表外壳上的充电触点接触后,打开电源开关33对仪表进行充电,充电器的控制电路板2在给仪表充电的过程中不断监测仪表的电池电量,并将监测的电量数据实时传输至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并在电量符合传输数据所需电量时,向仪表6发出数据传输信号,仪表接收信号并将内部存储的数据和仪表ID号发送给充电器的数据模块,数据发送完毕,充电控制板2继续给仪表充电,当控制电路板2的WI-FI模块未连接网络时,数据暂存于控制电路板2上的数据模块内,以便于连网时自动发送到网络服务器4进行存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