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防潮分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0788发布日期:2019-09-20 21:5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防潮分户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防潮分户箱。



背景技术:

分户箱广泛应用于住宅、车站、医院、机场、港口、工厂企业等现代化建筑物的户内外使用,多用于照明及小型动力控制电路中,作为线路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以及正常条件下用于线路不频繁转换之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分户箱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箱内湿气重,易凝结成水,导致电路遇水出故障,电子装置安装在箱中过里面,不便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便捷防潮分户箱,解决了箱内湿气重,易凝结成水,导致电路遇水出故障的问题,电子装置安装在箱中过里面,不便进行检修的问题,达到了可随时进行除湿,避免箱内湿气过重,且电子装置在箱内可进行移动,便于进行检修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捷防潮分户箱,包括箱体、箱门、锁件、散热孔、接线孔、除湿装置和推拉装置,所述箱门左端通过转轴与箱体前端左侧转动连接,所述箱门右端中部通过锁件与箱体前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孔设置在箱门前端左下角,所述接线孔设置在箱体右端前侧,所述除湿装置设置在箱体内部下端,所述推拉装置设置在箱体内部后侧,所述除湿装置由除湿壳体、第一滑轨、内壳、第一滑块、托架和干燥剂组成,所述除湿壳体底端四角通过螺栓与箱体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除湿壳体内侧左右两端且与除湿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内壳设置在箱体内部,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内壳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滑块前后两端通过螺栓与内壳左端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左端设置在第一滑轨凹槽内且与第一滑轨凹槽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托架设置在内壳内部下端,所述干燥剂设置在托架顶端,所述推拉装置由第二滑轨、第二滑块、安装板、拉把、筒体、卡勾和弹簧组成,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箱体内部左右两端且与箱体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安装板左右两端且与安装板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左端设置在第二滑轨右端凹槽内且与第二滑轨右端凹槽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拉把后端上下两侧通过螺栓与安装板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筒体后端与安装板前端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筒体内部,所述卡勾后端设置弹簧内侧,所述卡勾前端穿过筒体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壳体呈矩形,底部与箱体内侧底部形状大小相同,且除湿壳体顶部为网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轨设置有两个,截面呈凹字形,且各匹配有一个第一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高度为1cm,且托架顶部为网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轨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箱体内侧左右两端,且箱体内侧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两个第二滑轨,呈上下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呈矩形,且前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螺孔,螺孔呈矩阵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拉把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安装板前端中部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剂材质为氯化钙。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壳体材质为不锈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箱内湿气重,易凝结成水,导致电路遇水出故障的问题,本设计提出除湿装置设计,解决了箱内湿气重,易凝结成水,导致电路遇水出故障的问题,拉动内壳,使得内壳左右两端的第一滑块在除湿壳体内的第一滑轨中移动,将内壳拉出后,把干燥剂放置在托架上,湿气从除湿壳体上的网状通孔中进入到内壳,被干燥剂所吸收,达到可随时进行除湿,避免箱内湿气过重有益效果。

2)、为解决电子装置安装在箱中过里面,不便进行检修的问题,本设计提出推拉装置设计,解决了电子装置安装在箱中过里面,不便进行检修的问题,抓住拉把,拉动安装板向前移动,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轨上的滑槽移动,当将安装板拉到箱体最前端时,将卡勾从筒体中拉出,通过卡勾上的弯钩勾住箱体前端上侧,同时筒体内的弹簧回弹,使得卡勾固定住,同时安装板也固定住,接着将电子装置安装在安装板上,达到电子装置在箱内可进行移动,便于进行检修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湿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拉装置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箱体-1、箱门-2、锁件-3、散热孔-4、接线孔-5、除湿装置-6、推拉装置-7、除湿壳体-61、第一滑轨-62、内壳-63、第一滑块-64、托架-65、干燥剂-66、第二滑轨-71、第二滑块-72、安装板-73、拉把-74、筒体-75、卡勾-76、弹簧-77。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除湿装置6、推拉装置7、除湿壳体61、第一滑轨62、内壳63、第一滑块64、托架65、干燥剂66、第二滑轨71、第二滑块72、安装板73、拉把74、筒体75、卡勾76、弹簧77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箱体1、箱门2、锁件3、散热孔4、接线孔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捷防潮分户箱:包括箱体1、箱门2、锁件3、散热孔4、接线孔5、除湿装置6和推拉装置7,箱门2左端通过转轴与箱体1前端左侧转动连接,箱门2右端中部通过锁件3与箱体1前端右侧固定连接,散热孔4设置在箱门2前端左下角,接线孔5设置在箱体1右端前侧,除湿装置6设置在箱体1内部下端,推拉装置7设置在箱体1内部后侧,除湿装置6由除湿壳体61、第一滑轨62、内壳63、第一滑块64、托架65和干燥剂66组成,除湿壳体61底端四角通过螺栓与箱体1内侧底端固定连接,第一滑轨62设置在除湿壳体61内侧左右两端且与除湿壳体61内侧固定连接,内壳63设置在箱体1内部,第一滑块64设置在内壳63左右两端,第一滑块64前后两端通过螺栓与内壳63左端前后两侧固定连接,第一滑块64左端设置在第一滑轨62凹槽内且与第一滑轨62凹槽内侧滑动连接,托架65设置在内壳63内部下端,干燥剂66设置在托架65顶端,推拉装置7由第二滑轨71、第二滑块72、安装板73、拉把74、筒体75、卡勾76和弹簧77组成,第二滑轨71设置在箱体1内部左右两端且与箱体1内侧固定连接,第二滑块72设置在安装板73左右两端且与安装板73左右两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块72左端设置在第二滑轨71右端凹槽内且与第二滑轨71右端凹槽内侧滑动连接,拉把74后端上下两侧通过螺栓与安装板73前端中部固定连接,筒体75后端与安装板73前端上侧中部固定连接,弹簧77设置在筒体75内部,卡勾76后端设置弹簧77内侧,卡勾76前端穿过筒体75前端。

其中,所述除湿壳体61呈矩形,底部与箱体1内侧底部形状大小相同,且除湿壳体61顶部为网状,能有效的使得湿气进入其中,便于干燥剂66进行吸附湿气。

其中,所述第一滑轨62设置有两个,截面呈凹字形,且各匹配有一个第一滑块64,便于内壳63进行滑动,使得干燥剂66的装卸更加便捷。

其中,所述托架65高度为1cm,且托架65顶部为网状,能有效的对干燥剂66进行支撑,且多余的水能顺利通过托架65在内壳63底部堆积。

其中,所述第二滑轨71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箱体1内侧左右两端,且箱体1内侧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两个第二滑轨71,呈上下排列,便于安装板73进行前后移动,且增加安装板73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安装板73呈矩形,且前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螺孔,螺孔呈矩阵排列,便于安装不同类型的电子装置,增加安装的便利性。

其中,所述拉把74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安装板73前端中部左右两侧,便于拉动安装板73进行移动,从而进行安装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干燥剂66材质为氯化钙,吸水效果好,不容易蒸发。

其中,所述除湿壳体61材质为304不锈钢,耐腐蚀,强度高。

本专利所述的干燥剂66为氯化钙干燥剂,是一种高效吸附材料,主要成分是氯化钙、胶淀粉,通过化学方式将水分子与氯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湿气并转变成凝胶体,达到吸附效果,因此完全消除任何可渗漏的可能性,常见的硅胶干燥剂只能吸收其自身重量10%-27%,而氯化钙干燥剂能达到300%,吸湿率是普通干燥剂的8-15倍,完全吸湿后,不蒸发,普通干燥剂吸湿后,遇到高温时,水汽会蒸发重新进入到空气中,因氯化钙干燥剂能把水汽与氯化钙融合成胶状,不容易蒸发,能在-5℃~90℃的环境温度下使用,氯化钙干燥剂其活性成分,稳定性好,除水之外难以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可以用在几乎所有的海洋环境中。

工作原理:首先抓住拉把74,拉动安装板73向前移动,位于安装板73左右两侧的第二滑块72沿着第二滑轨71上的滑槽移动,当将安装板73拉到箱体1最前端时,将卡勾76从筒体75中拉出,通过卡勾76上的弯钩勾住箱体1前端上侧,同时筒体75内的弹簧77回弹,使得卡勾76固定住,同时安装板73也固定住,不再随意移动,在安装板73上设置有诺干个螺孔,利用螺丝将电子装置安装在安装板73上,连接线可穿过接线孔5,使其位于箱体1外,接着拉动内壳63,内壳63左右两端的第一滑块64在除湿壳体61内的第一滑轨62中移动,将内壳63拉出后,把干燥剂66放置在托架65上,接着将内壳63推回除湿壳体61内,最后将箱门2关上,通过锁件3锁住,在箱门2上设置有散热孔4,能有效的排出箱体1内的热气,且箱体1内的湿气从除湿壳体61上的网状通孔中进入到内壳63,被干燥剂66所吸收,当干燥剂66吸收过量时,产生的水通过托架65上的网孔落入到内壳63并在内壳63底部堆积,因此一段时间后需要将内壳63取出,跟换干燥剂66并倒水,当需要检修时,将安装板73拉出,减短电子装置与箱体1口的距离,便于进行检修,本设计提出除湿装置6设计,解决了箱内湿气重,易凝结成水,导致电路遇水出故障的问题,拉动内壳63,使得内壳63左右两端的第一滑块64在除湿壳体61内的第一滑轨62中移动,将内壳63拉出后,把干燥剂66放置在托架65上,湿气从除湿壳体61上的网状通孔中进入到内壳63,被干燥剂66所吸收,达到可随时进行除湿,避免箱内湿气过重有益效果,本设计提出推拉装置7设计,解决了电子装置安装在箱中过里面,不便进行检修的问题,抓住拉把74,拉动安装板73向前移动,第二滑块72沿着第二滑轨71上的滑槽移动,当将安装板73拉到箱体1最前端时,将卡勾76从筒体75中拉出,通过卡勾76上的弯钩勾住箱体1前端上侧,同时筒体75内的弹簧77回弹,使得卡勾76固定住,同时安装板73也固定住,接着将电子装置安装在安装板73上,达到电子装置在箱内可进行移动,便于进行检修的有益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