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1377发布日期:2019-09-20 22:0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



背景技术:

静止无功发生器,英文描述为:Static Var Generator,简称为SVG,又称高压动态无功补偿发生装置,或静止同步补偿器,其是指由自换相的电力半导体桥式变流器来进行动态无功补偿的装置。SVG采用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组成自换相桥式电路,经过电抗器并联在电网上,适当地调节桥式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或者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迅速吸收或者发出所需的无功功率,实现快速动态调节无功的目的。作为有源形补偿装置,不仅可以跟踪冲击型负载的冲击电流,而且可以对谐波电流也进行跟踪补偿。

现有技术中,电力电子器件的大力发展导致现在静止无功发生器模块的功率越来越大,输出电流也越大,模块体积则越来越小,导致单一静止无功发生器模块的热流密度越来越高。

目前,常见的静止无功发生器通常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为一个整体的空间,箱体内部安装的多个器件在该空间内散热,各器件散热相互影响,导致该发生器的散热效果不好。同时在风机的工作过程中,风量分散到电气原件上会导致电气原件防尘效果差,影响了电气原件的使用寿命。解决上述问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该发生器结构紧凑,散热效率高、防尘效果好,延长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包括具有内腔的框体以及盖合在所述框体前、后两端上的前面板与后面板,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发生器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安装在框体内腔中的第一安装板、散热器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沿水平方向设置、用于安装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及所述散热器将所述框体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分隔成相互独立的防尘空间与散热空间,所述发生器还包括通过风机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散热空间内且位于所述散热器前方的风机以及安装在所述风机与所述散热器间、用于将风机出口的风量全部导入所述散热器内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前端延伸至抵靠在所述风机安装架的上端面上、后端延伸至抵靠在所述散热器的上端面上,所述前面板、所述风机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散热器及所述框体间围设形成独立的进风通道。

优选地,所述发生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散热空间内、位于所述散热器后侧的电感以及安装在所述电感上方的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用于将所述散热器出口的风量全部导向所述电感,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散热器的后侧面上、后端延伸至所述后面板的前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发生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方的IGBT模块,所述散热器包括基板与翅片,所述基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翅片的根部连接在所述基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翅片的自由端向下延伸,所述基板的上端面与所述IGBT模块相接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风机安装架由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及前侧板围设而成,所述风机安装架的前侧板上开设有进风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前端抵紧在所述风机安装架的底板的后端部上、后端延伸至支撑在所述散热器的下端面上。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器的下端面高于所述风机安装架的底板所在面,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水平部与弯折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水平部支撑在所述散热器中所述翅片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弯折部沿水平部的前端向前、向下弯折并延伸至抵紧在所述风机安装架的底板的后端部上。

优选地,所述防尘空间内设置有安装梁,所述安装梁的前端部抵紧在所述散热器的后侧部上且与所述散热器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后面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前端部搁置在所述安装梁上、后端部插设在所述后面板的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发生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后面板上、与所述电路板导线连接的接线端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静止无功发生器,其通过在框体的内腔中设置散热器、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将框体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防尘空间与散热空间,从而降低了发生器在运行过程中防尘空间内导电粉尘的浓度,使防尘空间内的电气原件得到了有效保护,延长了电气原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前面板、风机安装架、第一安装板、散热器、第一导风板及框体围设形成独立的进风通道,使得风机出口的风量全部汇聚导入到散热器内,增大了风量与流速,快速的将散热器上的热量带走,迅速的降低了安装在散热器上的IGBT模块的运行温度,而经散热器后通过第二导风板又将风量全部流经电感本体,迅速的带走了电感上的热量,散热效率高,提高了电气原件的运行性能,其整个发生器结构紧凑,体积小,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框体;2、前面板;21、进风口;3、后面板;31、安装槽;4、散热器;5、第一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7、风机安装架;8、第一导风板;9、电感;10、第二导风板; 11、安装梁;12、IGBT模块;13、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包括具有内腔的框体1以及盖合在框体1前、后两端上的前面板2与后面板3,该前面板2上开设有进风口21,参见图1所示。该发生器还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安装在框体1内腔中的第一安装板5、散热器4及第二安装板6,参见图2所示,该第一安装板5与第二安装板6沿水平方向设置、用于安装电路板,通过第一安装板5、第二安装板6及散热器4将框体1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分隔成相互独立的防尘空间与散热空间。通过该设置方式将防尘空间与散热空间分开,有效降低了发生器在运行过程中防尘空间内导电粉尘的浓度,使防尘空间内的电气原件得到了有效保护,延长了电气原件的使用寿命。

该发生器还包括通过风机安装架7安装在散热空间内且位于散热器4前方的风机(图中未示出)以及安装在风机与散热器4间、用于将风机出口的风量全部导入散热器4内的第一导风板8,参见图2所示,这里,该第一安装板5的前端延伸至抵靠在风机安装架7的上端面上、后端延伸至抵靠在散热器4的上端面上,前面板2、风机安装架7、第一安装板5、第一导风板8、散热器4及框体1间围设形成独立的进风通道。通过设置该进风通道能够将风机出口的风量汇聚后全部导入散热器4内,增大了风量和流速,能够快速的将散热器4上的热量带走,散热效率高。具体的,该风机安装架7由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及前侧板围设而成,该前侧板上开设有进风孔,该第一导风板8的前端抵紧在风机安装架7的底板的后端部上、后端延伸至支撑在散热器4的下端面上。具体的,这里的散热器4的下端面高于风机安装架7的底板所在面,该第一导风板8包括水平部与弯折部,该第一导风板8的水平部支撑在散热器4的下端面上,该第一导风板8的弯折部沿水平部的前端向前、向下弯折并延伸至抵紧在风机安装架7的底板的后端部上。

同时,该发生器还包括安装在散热空间内、位于散热器4后侧的电感9以及安装在电感9上方的第二导风板10,参见图2所示,第二导风板10用于将散热器4出口的风量全部导向电感9,第二导风板10的前端延伸至散热器4的后侧面上、后端延伸至后面板3的前侧面上。这里通过该设置方式,使得经散热器4后的风量通过第二导风板10全部流经电感9,迅速的将电感9上的热量带走,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本例中,该散热器4的上端面高于电感9的上边沿所在面,为了增大散热器4出口的风量并减小框体1的体积,这里该第二导风板10包括沿水平部及弯折部,该弯折部沿水平部的前端向前、向上弯折后抵紧在散热器4的上端面的后侧部上。

这里,该发生器还包括安装在散热器4上方的IGBT模块12,参见图2所示,散热器4包括基板与翅片(图中未示出),基板沿水平方向设置,翅片的根部连接在基板的下端面上,翅片的自由端向下延伸,基板的上端面与IGBT模块12相接触。风机出口的风量通过第一导风板8全部导向散热器4的翅片,散热器4的翅片与第一导风板8间形成风道,增大了风量和流速,快速带走散热器4的翅片上热量,进而快速降低了基板上方的IGBT模块12的运行温度,提高了IGBT模块12的运行效率。该第一导风板7的水平部支撑在翅片的自由端的下端面上。

本例中,该防尘空间内设置有安装梁11,参见图2所示,该安装梁11的前端部抵紧在散热器4的后侧部上且与散热器4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后面板3上开设有安装槽31,第二安装板6的前端部搁置在安装梁11上、后端部插设在后面板3的安装槽31内。该设置方式,很好的将第二安装板6进行了固定、安装,且对防尘空间与散热空间进行了有效隔离。该发生器还包括安装在后面板3上、与电路板导线连接的接线端子13。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