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高频箱的防雨散热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2265发布日期:2019-08-07 01:4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雷达高频箱的防雨散热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雷达高频箱的防雨散热窗,属雷达高频箱配件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频箱作为雷达的重要部件,由于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在高频箱的侧面设计散热窗;以满足高频箱散热的需要。现有的高频箱的散热窗类似于家用的百叶窗结构;其具备一定的防雨性和透气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频箱使用的需要;但由于雷达在工作时高频箱具有倒架(即呈水平状态)和举升(即呈竖直状态)两种状态;现有的散热窗只能在一种状态下具备防雨功能,而在另一种状态下不具备防雨功能;不能满足雷达高频箱使用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具备双向防雨功能的散热窗,以克服现有散热窗存有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防雨水性能好,以解决现有高频箱散热窗存有的只能在单一方向防雨问题的雷达高频箱的防雨散热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雷达高频箱的防雨散热窗,它由散热窗本体构成;雷达高频箱的两侧分别固装有散热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窗本体由散热框体、挡雨叶片、防尘网和支撑板构成;雷达高频箱的侧面通过散热孔固装有散热框体;散热框体的一部分位于雷达高频箱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雷达高频箱的外部;位于雷达高频箱的外部的散热框体的侧面固装有防尘网;散热框体的内部通过支撑板间隔状固装有多个挡雨叶片;散热框体的一端设置有收雨壳A;收雨壳A上设置有排水孔A;散热框体的一侧设置有收雨壳B;收雨壳B上设置有排水孔B。

所述的收雨壳A和收雨壳B均与散热框体呈一体式结构;收雨壳A和收雨壳B的截面呈斜面结构;收雨壳A和收雨壳B的高点位置位于雷达高频箱的内部;收雨壳A和收雨壳B的低点位置位于雷达高频箱的外部;位于雷达高频箱外部的收雨壳A上设置有排水孔A;位于雷达高频箱外部的收雨壳B上设置有排水孔B。

所述的挡雨叶片的截面呈“V”形;挡雨叶片的一侧弯折形成导流槽;挡雨叶片的另一侧设置有导流平面;导流槽位于雷达高频箱的内部,导流平面位于雷达高频箱的外部。

所述的挡雨叶片的“V”形弯折部分位于相邻挡雨叶片的内部;挡雨叶片与收雨壳A之间,与收雨壳B之间均存有一定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雷达高频箱的防雨散热窗,采用了在散热框体内设置异形的挡雨叶片的结构设计,采用该种设计后,雷达高频箱可通过挡雨叶片之间形成的散热流道达到散热的目的;而且当雷达高频箱处于雷达高频箱呈举升状态(即呈竖直状态)时;挡雨叶片可将雨水引入收雨壳B中外排;当雷达高频箱呈倒架状态(即呈水平状态)时挡雨叶片可将雨水引入收雨壳A中外排;由此解决了现有高频箱散热窗存有的只能在单一方向防雨的问题,满足了雷达高频箱散热防水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雷达高频箱呈倒架状态(即呈水平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挡雨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雷达高频箱呈举升状态(即呈竖直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雷达高频箱呈举升状态(即呈竖直状态)时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雷达高频箱,2、散热窗本体,3、散热框体,4、挡雨叶片,5、防尘网,6、支撑板,7、收雨壳A,8、排水孔A,9、收雨壳B,10、排水孔B,11、导流槽,12、导流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雷达高频箱的防雨散热窗由散热窗本体2构成;雷达高频箱1的两侧分别固装有散热窗本体2(参见说明书附图1);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以使雷达高频箱1的两侧均能通过散热窗本体2与外界大气连通;从而使工作时外界能够通过两侧的散热窗本体2与雷达高频箱1形成对流,进而进一步提升雷达高频箱1的散热效果。

散热窗本体2由散热框体3、挡雨叶片4、防尘网5和支撑板6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8);

雷达高频箱1的侧面通过散热孔固装(通过螺栓安装或者焊接的装配方式)有散热框体3;散热框体3的一部分位于雷达高频箱1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雷达高频箱1的外部(参见说明书附图1)。

位于雷达高频箱1的外部的散热框体3的侧面固装(通过螺栓安装或者卡接的装配方式)有防尘网5(参见说明书附图1);防尘网5能够具有防尘过滤空气的作用;其能防止外界的大颗粒杂质进入到雷达高频箱1,对其造成损坏问题的发生。

散热框体3的内部通过支撑板6间隔状固装有多个挡雨叶片4(参见说明书附图4和8);挡雨叶片4的截面呈“V”形;挡雨叶片4的一侧弯折形成导流槽11;挡雨叶片4的另一侧设置有导流平面12(参见说明书附图6);如此设置挡雨叶片4的目的在于:以使工作时,雨水可沿着挡雨叶片4的斜面进入到导流槽11或导流平面12中,并最终通过导流槽11导入到收雨壳A7外排;通过流平面12导入到收雨壳B9外排进而达到防雨的作用。

挡雨叶片4的“V”形弯折部分位于相邻挡雨叶片4的内部(参见说明书附图8);如此设置挡雨叶片4的目的在于:在确保挡雨叶片4之间形成散热流道的同时,使各挡雨叶片4的投影平面呈现相互重叠的状态,进而达到遮挡雨水的目的。

挡雨叶片4与收雨壳A7之间,与收雨壳B9之间均存有一定间隙。如此设置挡雨叶片4的目的在于:以避免挡雨叶片4与收雨壳A7和收雨壳B9处于密封状态时,挡雨叶片4上的雨水无法进入收雨壳A7或收雨壳B9的问题发生。

导流槽11位于雷达高频箱1的内部,导流平面12位于雷达高频箱1的外部(参见说明书附图4)。

散热框体3的一端设置有收雨壳A7;收雨壳A7上设置有排水孔A8(参见说明书附图2和5)。

散热框体3的一侧设置有收雨壳B9;收雨壳B9上设置有排水孔B10(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8)。

收雨壳A7和收雨壳B9均与散热框体3呈一体式结构;收雨壳A7和收雨壳B9的截面呈斜面结构(参见说明书附图5和8);收雨壳A7和收雨壳B9的高点位置位于雷达高频箱1的内部;收雨壳A7和收雨壳B9的低点位置位于雷达高频箱1的外部(参见说明书附图7);位于雷达高频箱1外部的收雨壳A7上设置有排水孔A8;位于雷达高频箱1外部的收雨壳B9上设置有排水孔B10。如此设置收雨壳A7和收雨壳B9的目的在于:以使收雨壳A7和收雨壳B9中的雨水能够通过排水孔A8和排水孔B10外排;进而避免了雨水进入到雷达高频箱1内部问题的发生。

当雷达高频箱1处于呈倒架状态(即呈水平状态)(参见说明书附图1)时,此时挡雨叶片4与地面成垂直状态,收雨壳A7处于最低位置(参见说明书附图3,图中的虚线为雨水下落方向)。此时当处于无风状态,雨水呈竖直状态下落过程中,雨水将不会落入散热框体3中;当处于有风状态,雨水从侧面进入散热框体3时(参见说明书附图4,图中虚线为雨水进入方向),此时雨水将被挡雨叶片4的外侧面挡住,挡雨叶片4挡住雨水后,雨水将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挡雨叶片4的侧面下落至收雨壳A7中,并最终通过排水孔A8外排,进而达到了防雨的目的。

当雷达高频箱1处于举升状态(即呈竖直状态)时(参见说明书附图7,图中的虚线为雨水下落方向),此时挡雨叶片4与地面成水平状态,收雨壳B9处于最低位置(参见说明书附图8,图中的虚线为雨水进入方向);此时当处于无风状态,雨水呈竖直状态下落过程中,雨水将不会落入散热框体3中;当处于有风状态,雨水从侧面进入散热框体3时(参见说明书附图8,图中虚线为雨水进入方向),此时雨水将被挡雨叶片4的外侧面挡住,挡雨叶片4挡住雨水后,雨水将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导流平面12下落至收雨壳B9中,并最终通过排水孔B10外排;在这一过程中即使有少量的雨水,落入到挡雨叶片4的内侧面上,落入内侧面的雨水将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导流槽11,汇集到导流槽11中的雨水最终从端头落入到收雨壳B9中,并最终通过排水孔B10外排;由此达到防雨的目的。

该雷达高频箱的防雨散热窗,结构紧凑,设计巧妙,解决了现有高频箱散热窗存有的只能在单一方向防雨的问题,满足了雷达高频箱散热防水的需要。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