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7624发布日期:2019-09-12 09:05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在新能源的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亚欧地震带两大世界地震带之间,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由于地震时会对地面上的产生一定的振动影响,因此对建设在地震带上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支架的防震要求非常重要。

但是目前的光伏支架还存在多采用硬性连接,导致地震时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无法进行有效的缓震作用,极易造成光伏太阳能发电板的变形损坏,同时少数具备减震作用的光伏支架在减震结构上尚不完善,无法进行前后左右晃动及上下运动,导致缓震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光伏支架还存在多采用硬性连接,导致地震时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无法进行有效的缓震作用,极易造成光伏太阳能发电板的变形损坏,同时少数具备减震作用的光伏支架在减震结构上尚不完善,无法进行前后左右晃动及上下运动,导致缓震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包括:立柱、底座、外套筒、弹簧、内套筒、固定板、纵梁、横梁;所述立柱的底端设置有底座,且立柱与底座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外套筒设置在立柱的顶端,且外套筒与立柱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外套筒的内部中间位置,且弹簧与外套筒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内套筒设置在外套筒的内部中间位置,且内套筒与外套筒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内套筒的顶端,且固定板与内套筒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纵梁设置在固定板的上部中间位置,且纵梁与固定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横梁设置在纵梁的中间,且横梁与纵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所述立柱采用无缝钢管制成,且立柱呈矩形排列方式设置有四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所述外套筒上部为无缝钢管,下部为圆形法兰盘,且外套筒下部的圆形法兰盘与弹簧的底端焊接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所述内套筒下部为无缝钢管,上部为圆形法兰盘,且内套筒上部的圆形法兰盘与弹簧的顶端焊接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所述固定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固定板呈平行排列方式在内套筒的顶端设置有两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所述纵梁呈75度夹角设置,且纵梁焊接在固定板上后呈25度倾斜坡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通过将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利用弹簧进行连接的设计结构,可以使安装在上方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在地震发生时通过内套筒在外套筒内利用弹簧进行一定幅度的前后左右晃动,以及上下运动,从而起到良好缓震的作用,避免硬性连接导致上方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受震造成变形损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通过将内套筒套入外套筒内,并利用之间的活动间隙,可以对弹簧的晃动范围进行有效限制,避免大风天气造成上方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晃动幅度范围过大,导致与相邻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产生碰撞,并且防止弹簧断裂时造成光伏太阳能发电板直接脱落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以及具备良好的防护减震功能,对光伏太阳能发电板起到较好的地震防护作用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立柱1、底座2、外套筒3、弹簧4、内套筒5、固定板6、纵梁7、横梁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包括:立柱1、底座2、外套筒3、弹簧4、内套筒5、固定板6、纵梁7、横梁8;立柱1的底端设置有底座2,且立柱1与底座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外套筒3设置在立柱1的顶端,且外套筒3与立柱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弹簧4设置在外套筒3的内部中间位置,且弹簧4与外套筒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内套筒5设置在外套筒3的内部中间位置,且内套筒5与外套筒3通过弹簧4相连接;固定板6设置在内套筒5的顶端,且固定板6与内套筒5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纵梁7设置在固定板6的上部中间位置,且纵梁7与固定板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横梁8设置在纵梁7的中间,且横梁8与纵梁7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参见图5所示,立柱1的顶端焊接有圆盘状的封头,且立柱1顶端的封头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套筒3的螺纹孔。

具体的,外套筒3上部的无缝钢管内径为200mm,壁厚为5mm,长度为300mm。且外套筒3通过弹簧4与内套筒5组成该装置的缓震结构。

具体的,内套筒5下部的无缝钢管外径为150mm,壁厚为5mm,长度为300mm,且内套筒5通过弹簧4支撑与外套筒3的形成50mm的高度间隙。

具体的,参见与2所示,固定板6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固定板6呈平行排列方式在内套筒5的顶端设置有两处。

具体的,纵梁7的中间呈纵梁排列方式至少焊接有三处横梁8,且纵梁7与横梁8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光伏太阳发电板的螺栓孔。

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将光伏太阳能发电板通过螺栓安装在纵梁7或横梁8上,然后将该装置利用底座2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地面或其它安装位置事先打好的桩基础上即可完成安装,并且根据安装面积可将该装置依次排列安装多处,并且相邻安装的装置之间需预留出光伏太阳能发电板的最大晃动间隙,以及使用期间通过内套筒5利用弹簧4支撑在外套筒3内进行前后左右晃动以及上下运动的方式,有效缓解地震时对光伏太阳能发电板造成的震动影响,从而利用该装置对光伏太阳能发电板起到较好的地震防护作用。

综上所述:该一种用于地震带的光伏支架,通过将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利用弹簧进行连接的设计结构,可以使安装在上方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在地震发生时通过内套筒在外套筒内利用弹簧进行一定幅度的前后左右晃动,以及上下运动,从而起到良好缓震的作用,避免硬性连接导致上方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受震造成变形损坏的问题;通过将内套筒套入外套筒内,并利用之间的活动间隙,可以对弹簧的晃动范围进行有效限制,避免大风天气造成上方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晃动幅度范围过大,导致与相邻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产生碰撞,并且防止弹簧断裂时造成光伏太阳能发电板直接脱落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