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6379发布日期:2019-09-03 19:5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光伏并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并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的枯竭,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正在被广泛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依靠太阳能电池组件,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学特性,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生的高压直流电还需经过并网系统处理后输出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正弦交流电流,以供用户使用。

目前,市场上实现大容量光伏系统的并网方式主要通过建立专用的配电房或预制舱实现,但发明人在实现传统技术的过程中发现,建立专用的配电房或预制舱占地面积过大,成本也过高,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成本低的配电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并网系统需要建立专用配电房或预制舱导致产地面积大成本高问题,提供一种光伏并网系统。

一种光伏并网系统,包括:

太阳能发电装置,用于产生直流电;

逆变装置,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变压装置,连接所述逆变装置,用于调节所述交流电的电压大小;

配电杆,用于设置配电电器,所述配电电器通过主接线连接所述变压装置,用于将变压后的交流电并入电网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电电器包括第一电压互感器和第二电压互感器,所述第一电压互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压互感器均通过所述主接线连接所述变压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电电器还包括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互感器和所述变压装置,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互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电电器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第二端通过所述主接线连接所述第二电压互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电电器还包括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第一端通过所述主接线连接所述第二电压互感器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电网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避雷器,所述避雷器连接于所述主接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电杆还用作出线杆,用于设置输出线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接线包括线变压器组接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汇流装置,所述汇流装置一端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另一端连接所述逆变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逆变装置还用于对所述光伏并网系统进行无功补偿。

上述光伏并网系统包括配电杆,可代替传统的配电房或预制舱,用于设置并网所需的配电电器。通过设置配电杆可降低成本,且配电杆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便于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并网系统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并网系统部分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传统的1MW~3MW 10kV大容量光伏系统并网方式中,通过建立专用配电房或预制舱的方式实现配电,配电房或预制舱里设置有进线柜、PT(Potential transformer,电压互感器)柜、计量柜、出线柜和SVG(Static Var Generator,静止无功发生器)设备等,导致配电房或预制舱占地面积较大,成本也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请参见图1,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并网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100、逆变装置200、变压装置300和配电杆400。其中,太阳能发电装置100包括相互串联或并联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输出直流电,该直流电可以是高压直流电也可以是低压直流电。本实施例的光伏并网系统还可以包括汇流装置500,汇流装置500包括多个汇流箱,每个汇流箱的一端连接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另一端均连接逆变装置200,用于将太阳能电池阵列产生的电流汇流至逆变装置200。通过采用汇流装置500可以减少太阳能发电装置100与逆变装置200之间的连线。逆变装置200一侧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100,另一侧连接变压装置300,用于将太阳能发电装置100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输送至变压装置300。当太阳能发电装置100输出低压直流电时,逆变装置200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低压交流电。当太阳能发电装置100输出高压直流电时,逆变装置200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交流电。变压装置300用于将高压交流电转换为低压交流电,或将低压交流电转换为高压交流电,以便于送入电网系统。

配电杆400用于设置配电电器,配电电器通过主接线连接变压装置300,用于将变压装置300转换的交流电配送至电网系统。本实施例中,配电杆400可以为木质电杆、水泥电杆或混凝土电杆等,其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工字型或其他异形截面。配电杆400竖立于地面,其高度约为4m~6m。配电电器均安装于配电杆400上。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并网系统包括配电杆400,可代替传统的配电房或预制舱,用于设置并网所需的配电电器。通过设置配电杆400可降低成本,且配电杆400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便于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于配电杆400上的配电电器包括第一电压互感器和第二电压互感器。其中,第一电压互感器和第二电压互感器均通过主接线连接至变压装置300。

具体的,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配电电器均通过主接线连接至变压装置300。配电电器包括第一电压互感器410和第二电压互感器420。第一电压互感器410和第二电压互感器420均通过主接线连接变压装置300,用于将主接线上的电压变换为低电压,为并网系统中的断路器或其他测量仪器供电,以及在线路发生故障时保护线路中电机和变压器等贵重设备。利用第一电压互感器410和第二电压互感器420直接通过主接线连接变压装置300,可省去进线柜,简化配电杆上的配电电器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配电电器均为户外型的电器,具有保护壳体,以免被雨水侵蚀。

进一步的,配电电器还包括电流互感器430。电流互感器430串联于主接线上,其一端连接第一电压互感器410和变压装置300,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压互感器420,用于将变压装置300输出的交流电按比例转换为小电流,以供电路中的保护装置例如断路器等使用。

配电电器还包括保护装置,用于在电路发生欠压、过压等异常情况时保护电路安全。本实施例中,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开关单元440和第二开关单元450。其中,第一开关单元440的第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430,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450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压互感器420的公共连接点,第二开关单元450的第二端接入电网系统。第一开关单元440和第二开关单元450可以在电路发生过压、欠压、过载、短路等异常时,自动断开,以避免整个回路因部分电路的失效而整体受损。其中,第一开关单元440和第二开关单元450可以为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本实施例中以开关单元为2个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单元的数量可以不限于两个,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

保护装置还包括避雷器460,避雷器460一端连接至主接线,另一端接地。当电路正常工作时,避雷器处于断路状态,当电路中出现瞬间大电流时,避雷器用于将该瞬间大电流导向大地,从而限制电压幅值,保护电路中的设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并网系统,配电电器包括第一电压互感器410、第二电压互感器420、电流互感器430、第一开关单元440和第二开关单元450,且均通过主接线连接,主接线上无需连接进线柜、出线柜、计量柜等,简化了主接线的电路结构。另外,上述配电电器均设置在配电杆上,降低了配电成本,且配电杆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设置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杆400还可以用作出线杆。通常,传统的配电房或预制舱需要采用专用出线柜将线缆引出至电网系统。本实施例中,将配电杆400复用为出线杆,省去了出线柜,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逆变装置200还用于对光伏并网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本实施例利用逆变装置200自带的无功补偿功能,对光伏并网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变压装置及输送线路的损耗,进而提高供电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