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5737发布日期:2019-12-20 21:1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属于电力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电网工程质量、工艺要求越来越严格,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需要对变电站占地面积、施工进度及质量进行提高,而常规的变电站大都采用工程建筑,大量使用瓦砖混凝结构,建设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能够避免瓦砖混凝结构的大量使用,建设周期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包括第一配电装置、第二配电装置、第一模块防护箱和第二模块防护箱,第二模块防护箱安装在第一模块防护箱上方,第一配电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模块防护箱内,所述第二配电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模块防护箱内,第一模块防护箱的上顶面上设置有至少2个横向定位槽和至少2个纵向定位槽,第一模块防护箱的上顶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二配电装置通过出线套管经钢芯铝绞线与变压装置的高压侧连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利于高温气流流动,并可为用于各装置之间的电连接提供连接通道。

前述的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中,所述第二模块防护箱下底面上设置有与横向定位槽对应设置的横向凸起部,与纵向定位槽对应设置的纵向凸起部,下底面上还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

前述的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中,所述第一模块防护箱上顶面上设置有防护栏。

前述的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中,所述第二模块防护箱的横向尺寸小于第一模块防护箱的横向尺寸。

前述的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中,所述第一模块防护箱内还设置有封闭母线桥,所述第一配电装置与封闭母线桥连接。封闭母线桥和第一配电装置一同集成在第一模块防护箱内,在工厂内即可完成集成安装;将第一配电装置和封闭母线桥集成在第一模块防护箱呢,更加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与传统土建构筑升压站相比,大量减少了土建的工作量,能够缩短变电站的建设周期。

前述的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中,所述第一模块防护箱的箱壁上均穿设有至少1个穿墙套管。穿墙套管的数量根据工程需要进行配置。通过穿墙套管内置于第一模块防护箱内的封闭母线桥与箱体外的母排连接。穿墙套管作为封闭母线桥与母排的衔接件,能够起到保护二者连接点的作用。

前述的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中,所述第一配电装置与变压装置的低压侧连接,变压装置设置在第一模块防护箱上设置有穿墙套管的一侧。

前述的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中,所述第一配电装置通过母排与变压装置连接。第一配电装置与封闭母线桥连接,封闭母线桥与母排连接,母排与变压装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模块防护箱和第二模块防护箱,作为升压站主建设体,使与变压装置连接的第一配电装置内置在第一模块防护箱内,并使与出线套管连接的第二配电装置内置在第二模块防护箱内,能够避免瓦砖混凝结构的大量使用,与传统土建构筑升压站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建设周期更短,而且将第二模块防护箱安装在第一模块防护箱上方,还能减少变电站的占地面积,更便于内置于第二模块防护箱内的第二配电装置与出线套管的电连接,减少电线使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模块防护箱上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二模块防护箱下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配电装置,2-第二配电装置,3-第一模块防护箱,4-第二模块防护箱,5-上顶面,6-横向定位槽,7-纵向定位槽,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变压装置,11-母排,12-封闭母线桥,13-下底面,14-横向凸起部,15-纵向凸起部,16-防护栏,17-穿墙套管,18-出线套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包括第一配电装置1、第二配电装置2、第一模块防护箱3和第二模块防护箱4,第二模块防护箱4安装在第一模块防护箱3上方,第一配电装置1安装在第一模块防护箱3内,第二配电装置2安装在第二模块防护箱4内,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上顶面5上设置有至少2个横向定位槽6和至少2个纵向定位槽7,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上顶面5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8,第二配电装置2通过出线套管18经钢芯铝绞线与变压装置10的高压侧连接。第二模块防护箱4的下底面13上设置有与横向定位槽6对应设置的横向凸起部14,与纵向定位槽7对应设置的纵向凸起部15,下底面13上还设置有与第一通孔8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9。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包括第一配电装置1、第二配电装置2、第一模块防护箱3和第二模块防护箱4,第二模块防护箱4安装在第一模块防护箱3上方,第一配电装置1安装在第一模块防护箱3内,第二配电装置2安装在第二模块防护箱4内,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上顶面5上设置有4个横向定位槽6和4个纵向定位槽7,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上顶面5上还设置有10个第一通孔8,第二配电装置2通过出线套管18经钢芯铝绞线与变压装置10的高压侧连接。第二模块防护箱4的下底面13上设置有与横向定位槽6对应设置的横向凸起部14,与纵向定位槽7对应设置的纵向凸起部15,下底面13上还设置有与第一通孔8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9。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上顶面5上设置有防护栏16。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包括第一配电装置1、第二配电装置2、第一模块防护箱3和第二模块防护箱4,第二模块防护箱4的横向尺寸小于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横向尺寸。第二模块防护箱4安装在第一模块防护箱3上方,第一配电装置1安装在第一模块防护箱3内,第二配电装置2安装在第二模块防护箱4内,如图2所示,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上顶面5上设置有2个横向定位槽6和2个纵向定位槽7,2个横向定位槽6设置在2个纵向定位槽7之间,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上顶面5上还设置有6个第一通孔8,6个第一通孔8呈三行两列排列设置,相邻两行的第一通孔8之间设置有1个横向定位槽6。第二配电装置2通过出线套管18经钢芯铝绞线与变压装置10的高压侧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模块防护箱4的下底面13上设置有与横向定位槽6对应设置的横向凸起部14,与纵向定位槽7对应设置的纵向凸起部15,下底面13上还设置有与第一通孔8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9。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上顶面5上设置有防护栏16。第一模块防护箱3内还设置有封闭母线桥12,第一配电装置1与封闭母线桥12连接。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箱壁上均穿设有1个穿墙套管17。第一配电装置1与变压装置10的低压侧连接,变压装置10设置在第一模块防护箱3上设置有穿墙套管17的一侧。第一配电装置1通过母排11与变压装置1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一种预制模块舱式升压站,包括第一配电装置1、第二配电装置2、第一模块防护箱3和第二模块防护箱4,第二模块防护箱4安装在第一模块防护箱3上方,第一配电装置1安装在第一模块防护箱3内,第二配电装置2安装在第二模块防护箱4内,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上顶面5上设置有3个横向定位槽6和3个纵向定位槽7,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上顶面5上还设置有8个第一通孔8,第二配电装置2通过出线套管18经钢芯铝绞线与变压装置10的高压侧连接。第二模块防护箱4的下底面13上设置有与横向定位槽6对应设置的横向凸起部14,与纵向定位槽7对应设置的纵向凸起部15,下底面13上还设置有与第一通孔8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9。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上顶面5上设置有防护栏16。第二模块防护箱4的横向尺寸小于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横向尺寸。第一模块防护箱3内还设置有封闭母线桥12,第一配电装置1与封闭母线桥12连接。第一模块防护箱3的箱壁上均穿设有2个穿墙套管17。第一配电装置1与变压装置10的低压侧连接,变压装置10设置在第一模块防护箱3上设置有穿墙套管17的一侧。第一配电装置1通过母排11与变压装置10连接。本例中,第一配电装置为35kv配电装置,第二配电装置为110kv配电装置。

常规的户外gis变电站的生产区通常为“一”字型布局,110kv配电装置和35kv配电装置平行布置,主变户外布置在110kv配电装置和10kv配电装置之间。生厂区占地面积约3120平方米。而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模块防护箱和第二模块防护箱,占地面积仅约需500平方米,节约占地面积15%以上,适用于占地面积受限的区域,而且搭建简单快捷,同时适用施工工期紧张的情况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本实用新型在工程现场施工时,先固定安装内置了第一配电装置1的第一模块防护箱3,然后再将内置了第二配电装置2的第二模块防护箱4安装在第一模块防护箱3上,然后将第一配电装置1与变压装置10的低压侧连接,将第二配电装置2经出线套管18与变压装置10的高压侧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