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和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8221发布日期:2019-11-06 00:0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和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和无线耳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线耳机充电盒,一般为充电盒体被无线充电,进而将耳机放入盒体中进行充电,此种无线充电方式虽然可对通用耳机进行充电,但与此同时需要满足无线产品充电要求的QI标准,此种无线耳机充电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生产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和无线耳机充电盒,针对特定无线耳机进行充电,无需满足无线产品充电要求的QI标准,生产制造自由度较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发射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依次相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输出PWM波,所述发射电路根据所述PWM波进行导通并发出电磁波,所述接收电路接收所述电磁波,并根据所述电磁波对无线耳机芯片进行充电。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发射电路包括发射线圈L1和发射线圈L2;

所述发射线圈L1和发射线圈L2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输出的两路PWM波产生谐振,发出电磁波。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射电路相连接的采样电路,用于采集所述发射电路的充电电流,并将所述充电电流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芯片还用于在所述充电电流超过电流阈值的情况下,停止输出所述PWM波。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电源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射电路相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和所述发射电路提供电能。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第一电池,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和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用于从所述电源接口获取电能,并在所述电源接口无电能输入的情况下,为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提供电能。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接收电路包括接收线圈L3、第二控制芯片、无线耳机芯片;

所述接收线圈L3,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磁波,并将所述电磁波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与所述无线耳机芯片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电磁波进行整流、滤波、降压处理,并输出充电电压为所述无线耳机芯片供电。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接收电路还包括相并联的滤波电容C1和第二电池;

所述滤波电容C1,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相并联,用于对所述充电电压进行滤波操作,并将滤波处理后的充电电压为所述第二电池供电;

所述第二电池,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停止输出充电电压的情况下,为所述无线耳机芯片供电。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接收电路设置在无线耳机中。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包括:包括充电盒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充电盒主体内部的如上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和无线耳机充电盒,通过第一控制芯片输出的PWM波控制发射电路导通,发出电磁波,接收电路根据接收的电磁波为无线耳机芯片进行充电,针对此特定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并非针对通用无线耳机,无需满足无线产品充电要求的QI标准,生产制造自由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盒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无线耳机充电盒,一般为充电盒体被无线充电,进而将耳机放入盒体中进行充电,此种无线充电方式虽然可对通用耳机进行充电,但与此同时需要满足无线产品充电要求的QI标准,此种无线耳机充电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生产限制。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和无线耳机充电盒,针对特定无线耳机进行充电,无需满足无线产品充电要求的QI标准,生产制造自由度较高。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图。

参照图1和图2,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SGD5012、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第一控制芯片、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依次相连接;

第一控制芯片的18引脚和19引脚输出PWM波,发射电路根据PWM波的输入进行导通并发出200K频率的电磁波,接收电路接收电磁波,并根据电磁波对无线耳机芯片进行充电。

其中,电磁波的频率可调节,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际应用的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控制芯片输出的PWM波控制发射电路导通,发出电磁波,接收电路根据接收的电磁波为无线耳机芯片进行充电,针对此特定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并非针对通用无线耳机,无需满足无线产品充电要求的QI标准,生产制造自由度较高;

进一步的,发射电路包括发射线圈L1和发射线圈L2;

发射线圈L1和发射线圈L2通过第一控制芯片输出的两路PWM波产生谐振,发出电磁波。

此外,发射电路还包括电容C4、电容C7分别与发射线圈L1和发射线圈L2相并联,发射线圈L1和发射线圈L2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5和电容C8相串联,电容C5和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从第一控制芯片输出的两路PWM波分别从电阻R5和电阻R10的一端接入,电阻R5和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MOS管Q1、MOS管Q2的栅极相连接,MOS管Q1、MOS管Q2的源极和漏极分别与二极管D3、二极管D4相并联,二极管D3、二极管D4分别与前述的电容C4、电容C7相串联;其中,MOS管的源极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接,MOS管的漏极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对发射电路的充电电流进行实时采样,以免发射电路发生短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控制芯片和发射电路相连接的采样电路,用于采集发射电路的充电电流,并将充电电流发送至第一控制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优选实施例中,采样电路包括分别与前述二极管D3、二极管D4相串联的电阻R6、电阻R11,电阻R6、电阻R11的两端分别并联有电容C6和电容C9,电容C6和电容C9的一端分别接地;还包括电阻R7、电阻R12,电阻R7、电阻R12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6和电容C9的另一端相连接,电阻R7、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电容C11的一端相连接、接入第一控制芯片的18引脚和19引脚,电容C10、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为了更好地增强电路的使用稳定性,电容C6、电容C7采用耐压100V以上的具有温度补偿特性的单片陶瓷NPO电容或者涤纶电容,薄膜电容;发射线圈L2、发射线圈L3尽量采用多股线绕制以便减小谐振内阻,根据接收端线圈尺寸去绕制对应尺寸和形状;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尽量靠近第一控制芯片,到第一控制芯片VDD引脚和GND引脚的走线尽量短和粗;无线充电电路板中电容C6、电容C7的两个焊盘和发射线圈L2、发射线圈L3的两个焊盘尽量靠近,走线尽量短和粗;电容C8、电容C9跟发射线圈L2、发射线圈L3相连那端的其中一个焊盘,尽量靠近发射线圈L2、发射线圈L3的焊盘,且走线尽量短和粗。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芯片还用于从18引脚和19引脚获取充电电流,在充电电流超过电流阈值的情况下,控制8引脚和9引脚停止输出PWM波,以免由于电路短路损坏设备。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接口J1,分别与第一控制芯片和发射电路相连接,用于为第一控制芯片和发射电路提供电能。

为了更好地为无线耳机芯片进行充电,电源接口J1可为5V的USB接口,其中,第一控制芯片将5V电压进行降压到工作电压3.3V后进行应用。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在电源接口没有电能输入的情况下,也为无线耳机充电,还包括第一电池,分别与电源接口和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充满后的第一电池电压为4.2V,即还包括降压芯片(图中未示出)将从电源接口获取的5V电压进行降压后输送到第一电池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电源接口无输入电能时,第一电池输出电压先经3.7V-5V的升压电路(图中未示出)进行升压处理,再将升压后的电源用于发射电路的应用,以提高电路应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接收电路包括接收线圈L3、第二控制芯片、无线耳机芯片;

接收线圈L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二控制芯片的VCHG引脚相连接,用于接收发射线圈L1/L2发射的电磁波,并将电磁波发送至第二控制芯片;

无线耳机芯片通过引脚VDD和引脚CM接入第二控制芯片,用于对电磁波进行整流、滤波、降压处理,并输出处理后的充电电压为无线耳机芯片供电。

进一步的,为了在发射线圈无法发射电磁波的情况下,也能够为无线耳机芯片进行充电,接收电路还包括相并联的滤波电容C1和第二电池;

滤波电容C1,与第二控制芯片相并联,滤波电容C1的一端与引脚VDD相连接,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与引脚GND相连接,用于对充电电压进行滤波操作,并将滤波处理后的充电电压为第二电池BAT供电;

第二电池,用于在第二控制芯片停止输出充电电压的情况下,为无线耳机芯片供电。

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电路设置在无线耳机中,无线耳机芯片与接收天线相连接,通过对无线耳机芯片充电,实现对无线耳机的充电,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对包含有接收线圈L3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不适用于通用类型的无线耳机,因此无需满足无线产品充电要求的QI标准,生产制造自由度较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包括充电盒主体和设置在充电盒主体内部的如上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电路。

如图3所示,充电盒主体包括上盖、外壳和设置在上盖和外壳内部的主体,主体设置在底壳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无线耳机充电电路的发射部分,包括第一控制芯片、发射电路和采样电路等部件,其中,发射线圈与挡板相连接,通过挡板把发射线圈固定于充电槽处,设置在充电槽上方,充电槽用于放置无线耳机,无线耳机中设置有无线耳机充电电路的接收部分,当无线耳机放置在充电槽中时,发射线圈将电磁波发射至接收线圈,即通过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电池和充电板设置于主体内部,充电盒体还设置有电源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无线耳机的充电过程中,可将主体收纳与上盖和外壳中,节省空间。

其中,通过螺丝将主体和底盖进行固定连接,然后通过螺丝和弹簧片,把上盖和外壳进行连接,以实现通过弹簧片来控制上盖的闭合和打开,便于使用者放置或取出无线耳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盒,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电路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简单结合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