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1527发布日期:2020-07-07 14:23阅读:1351来源:国知局
电力线路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金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线路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导线耐张串引流线夹一直是输电线路设计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在超、特高压线路的竣工验收中,引流线夹往往是线路质量缺陷爆发最集中的部位。

目前传统的引流装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张线夹引流板与引流线夹部分未紧密安装,引流板接触不良,导致接触电阻过大,金具发热严重。②引流线夹或引流线与金具或均压环接触摩擦,易引起磨损断线。③引流线夹引流板变形开裂。

综合传统引流的优缺点,不难发现,耐张线夹同时承担了承受导线张力以及引流两种功能,一旦压接完成后,其引流板位置及角度均已确定,基本上无法再进行有效的调整。按照施工工艺,耐张线夹压接时,需要保证耐张线夹引流板方向与跳线方向一致。而实际上由于导线在地面或高空操作平台压接耐张线夹后,起吊至高空安装位置,受导线扭力的作用,往往会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使得引流板方向很难确保与设计方向一致,造成引流线夹不能很好的就位。这时需要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使得引流板尽量回到要求位置,有时不得不强行调整引流线夹位置,然后方能穿螺栓紧固。在以前的小截面导线时,由于导线扭力较小,这个问题并不突出,但是随着导线截面的加大,引流板偏转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首先,由于引流板和引流线夹的强行就位,往往造成两者之间不能完全面接触,即使涂了导电脂后,由于长期运行,导电脂的流失,以及扭力作用下的导线偏转,会造成引流板和引流线夹之间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小,接触电阻越来越大,在大电流的作用下易发生过热现象;再者,由于系强行扭转就位,施工中易出现引流板、引流线夹的变形甚至损坏;第三,由于就位困难,往往使得跳线走向不顺,造成与其他金具、屏蔽环碰撞的现象,同时由于局部曲折过大,也容易引起电晕放电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组成合理,使用安装方便,能显著改善引流线夹受力环境且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的电力线路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电力线路引流装置,主要包括引流板主体及引流线夹,所述引流板主体上横向设置有一组连接轴,引流板主体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件设置有摆动装置,摆动装置的一端与引流板主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设置有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上设置有引流线夹;所述摆动装置可在引流板主体上相对于固定点左右摆动,所述引流线夹可在旋转装置上相对于旋转装置上下旋转;所述引流线夹为倒u形结构,引流线夹的两侧边与顶边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一组圆弧形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数量与圆弧形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卡接在圆弧形通孔内,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为螺栓,摆动装置通过螺栓与引流板主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大小相同的两个挂板,且每个挂板的中部均设置有半圆形凸起,两挂板对接后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摆动装置上,所述引流线夹设置在两个挂板的半圆形凸起组合成的圆形通孔内且可在圆形通孔内上下旋转,所述的第二固定件为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装置相对于引流板主体的摆动角度为-5°—45°。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线夹相对于旋转装置的旋转角度为-90°—90°。

进一步地,引流板主体及引流线夹采用不锈钢或者具有导电性能的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引流板主体与引流线夹分离的方式,使得引流板主体使用液压形式固定在耐张管上时,不需要考虑角度的问题,使得施工操作更为简便。同时为了避免出现上子导线引流线与下子导线之间支撑间隔棒安装困难的问题,采用了上下子导线共用引流线夹的整体式设计方案,简化了耐张串金具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力线路引流装置,主要包括引流板主体1及引流线夹2,所述引流板主体1上横向设置有一组连接轴3,引流板主体1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件4设置有摆动装置5,摆动装置5的一端与引流板主体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6设置有旋转装置7,旋转装置7上设置有引流线夹2;所述摆动装置5可在引流板主体1上相对于固定点左右摆动,所述引流线夹2可在旋转装置7上相对于旋转装置7上下旋转;所述引流线夹2为倒u形结构,引流线夹2的两侧边与顶边之间设置有加强筋8。

参照图1-2所示,所述引流板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一组圆弧形通孔9,所述第一固定件4的数量与圆弧形通孔9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卡接在圆弧形通孔9内,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为螺栓,摆动装置5通过螺栓与引流板主体1连接。

参照图1所示,所述旋转装置7包括大小相同的两个挂板10,且每个挂板10的中部均设置有半圆形凸起11,两挂板10对接后通过第二固定件6固定连接在摆动装置5上,所述引流线夹2设置在两个挂板的半圆形凸起11组合成的圆形通孔内且可在圆形通孔内上下旋转,所述的第二固定件6为螺栓。

参照图1所示,所述摆动装置5相对于引流板主体1的摆动角度为-5°—45°;所述引流线夹2相对于旋转装置7的旋转角度为-90°—90°;引流板主体1及引流线夹2采用不锈钢或者具有导电性能的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发明在具体结构设计上,结合传统引流装置的优缺点,创新提出“一体式可调节”引流装置。在引流压接完成后,引流线夹的角度和位置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解决了导线在地面或高空操作平台压接耐张线夹后,起吊至高空安装位置,受导线扭力的作用,会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使得引流板方向很难确保与设计方向一致的问题,避免了因为引流板和引流线夹的强行就位,易出现引流板、引流线夹的变形甚至损坏,同时由于耐张线夹引流板强度有限,在长期运行中经历极限工况后也可能发生变形及开裂,严重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

在引流线夹和均压环的距离控制上,通过一体式引流板将上分裂导线的引流线夹由传统引流的上部导出,统一改为下部导出,上子导线引流线脱离均匀环的范围。避免了现场施工耐张线夹角度控制不到位,发生上引流子导线与金具或均压环接触摩擦的情况。同时采用该装置,也不在需要安装支撑线夹,也减少了传统耐张串的金具组成。在细部结构处理上,通过两个调节装置,使得的引流线夹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内进行自由的转动,来抵消导线扭力所带来的角度偏转问题,使得引流装置的受力更加合理,引流板不再是强行就位,引流板与引流线夹之间能完全紧密的接触。同时若万一引流线夹出现运行稳定性问题时,可以直接拆卸更换,突显了“一体式可调节引流装置”的高度适应性和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在技术经济指标上,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及综合经济指标测算表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装置相比常规引流装置金具数量减少6%,安装工时减少20%,出现引流板与引流线夹部分未紧密安装和引流线夹或引流线与金具或均压环接触摩擦的情况减少90%,远优于传统的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引流板主体与引流线夹分离的方式,使得引流板主体使用液压形式固定在耐张管上时,不需要考虑角度的问题,使得施工操作更为简便。同时为了避免出现上子导线引流线与下子导线之间支撑间隔棒安装困难的问题,采用了上下子导线共用引流线夹的整体式设计方案,简化了耐张串金具配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