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1045发布日期:2020-05-06 23:4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移动终端电量始终困扰着移动终端的使用,充电装置是解决电量问题的好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取消了耳机插口,转而使用一种用于充电和使用耳机功能的插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type-c插口。



技术实现要素:

提供该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以便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该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和移动终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的充放电模块,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其中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用于与移动终端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直接连接,所述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用于与外部数据线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连接;以及设置在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两侧的磁吸模块,其中,所述磁吸模块用于与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两侧的磁吸模块产生吸引力。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设置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可以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直接电连接;以及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两侧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磁吸模块,其中所述磁吸模块用于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两侧的磁吸模块产生吸引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和移动终端,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的充放电模块,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其中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用于与移动终端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直接连接,所述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用于与外部数据线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连接;以及设置在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两侧的磁吸模块,其中,所述磁吸模块用于与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两侧的磁吸模块产生吸引力。上述充电装置的结构使得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可以直接与移动终端之间实现较紧固的连接,减少使用数据线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而给用户造成的负担。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使用的通用串行总线type-c接口公头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请结合图1和图4,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所示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01,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内部的充放电模块。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01上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接口公头102、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如图4所示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106、107)。上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102用于与移动终端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直接连接,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106、107)用于与外部数据线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连接。

通常,移动终端的壳体上可以设置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现有技术中,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通常使用数据线连接充电电源和移动终端。数据线的一头可以设置与移动终端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匹配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数据线的另一头可以设置与充电电源接口匹配的接口。

这里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接口,例如通用串行总线typea接口、通用串行总线typeb接口、通用串行总线typec接口等。

本公开提供的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中,由于在第一壳体上设置了与移动终端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实现电连接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102,从而可以使得充电装置与移动终端之间无需再使用数据线实现通信连接。

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第一壳体101上还设置了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如在与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102所在的侧面相对的第一壳体的一个侧面中设置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106、107)。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还可以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的其他侧面中。

这样,可以使用外部数据线连接上述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如106、107)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在充电装置内部,上述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如106、107)可以分别与第一壳体上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电102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移动终端在使用上述充电装置充电的同时,可以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例如其他电子设备在移动终端使用上述充电装置充电的同时,可以通过上述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如106、107)读取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数据,或者向移动终端写入数据。又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在使用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进行充电的同时,通过上述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如106、107)读取存储在上述其他电子设备中的数据,或者向其他电子设备写入数据等。此外,移动终端还可以在使用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充电的同时,使用上述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如106、107)输出音频数据,例如,用户使用耳机与上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如106、107)连接,从而可以收听移动终端播出的音频数据。

请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102两侧的磁吸模块103、104。上述磁吸模块103、104用于与设置在移动终端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两侧的磁吸模块产生吸引力,从而紧固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

设置在移动终端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两侧的磁吸模块的位置与设置在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102两侧的磁吸模块103、104的位置相匹配。

这里的磁吸模块可以包括磁铁。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相对应的磁吸模块所分别对应的极性不同。此外,设置在移动终端的磁吸模块还可以是能被磁铁吸附的金属。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磁吸模块可以是移动终端外边框的一部分。

此外,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磁吸模块还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保护壳上。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内部还可以设置数据存储模块。这里的数据存储模块可以包括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prom),或者其他数据存储器。数据存储模块分别与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102电连接,上述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电连接。

移动终端与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连接后,可以向上述数据存储模块中写入数据,或者从上述数据存储模块中读取数据。从而使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可以实现数据存储的功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第一壳体上还设置外部存储卡插槽108。这里的外部存储卡插槽108与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的读卡器模块电连接。读卡器模块分别与上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102电连接、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如106、107)电连接,其中上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上述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均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上。外部存储卡插槽108可以设在第一壳体的任意一面。例如,如图4所示,外部存储卡插槽108与上述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如106、107之一)设置在同一面。

这样,移动终端在使用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充电时,可以读取存储在外部存储卡中的数据,以及向外部存储卡中写入数据。另外,其他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中的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如106、107之一)读取设置在上述外部存储卡中的数据,或者向上述外部存储卡中写入数据等。

这里的外部数据存储卡可以为tf卡(trans-flashcard)、安全数码卡(securedigitalmemorycard,sdcard)。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由于使用外部数据存储卡插槽,可使用外部数据存储卡来扩展数据存储空间,以满足用户需求。

请参考图2,图2示出了图1所示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视图。如图2所示,从正面观察,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形状呈t形。

请继续参考图2,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第一壳体上设置触摸屏105。触摸屏105可以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以及可以与上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102电连接,其中上述显示控制模块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内部,上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102设置于上述第一壳体上。

触摸屏105可以是液晶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有机电激光显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还可以是墨水屏等。

这里触摸屏105可以显示充放电模块剩余的电量信息。此外,触摸屏105还可以显示上述数据存储模块已被使用的存储空间以及剩余存储空间信息等。进一步地,触摸屏105还可以显示插入在外部存储卡槽中的外部存储卡已被使用的存储空间以及剩余存空间信息。

此外,上述触摸屏105还可以作为移动终端的触控面板,例如在上述触摸屏105中设置返回键1051、home键1052、多任务键1053、自定义智能键等,还可以通过滑动调整移动终端显示屏幕的亮度、调整移动终端所播出的音频数据的音量大小等。

进一步地,当移动终端屏幕息屏时,可以在上述触摸屏105中可以显示移动终端系统时间、移动终端采集到的天气、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信息通知等简要信息。这样一来,减少移动终端的亮屏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在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触摸屏105中显示移动终端中的简要信息,需要在移动终端中预先安装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触摸屏的驱动程序。此外,还可以在移动终端中预先安装供用户配置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将信息通过驱动程序发送到上述触摸屏显示,以及收集触摸屏通过驱动发送的用户触控内容。应用程序解析上述用户触控内容后,控制移动终端中的相关模块以完成相关功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设置在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上的触摸屏105的形状可以为条状。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分别与移动终端的宽度和厚度相等。这样当用户手持使用上述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充电移动终端时,手感不会变差。从而减小手持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带来的不便。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使用的通用串行总线type-c接口公头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通用串行总线type-c接口公头上共有24个引脚,其中,引脚a4、b9、a9、b4为电源引脚。引脚a1、b12、a12、b1为地引脚。引脚a11、b2;a10、b3;a3、b10;a2、b11可以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上利用上述电源引脚和地引脚实现充电。使用a2、a3或者b2、b实现音频数据传输。使用触摸屏与读卡器功能占用a11/a10,或者b11/b10实现。通过a5引脚可以检测端口是否连接设备。

请继续参考图6,其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第一壳体101内部可以设置充放电模块602、控制模块603、数据存储模块604、读卡器模块605、显示控制模块606等。控制模块603分别与充放电模块602、数据存储模块604、读卡器模块605以及显示控制模块606电连接。显示控制模块606与充放电模块602电连接。此外,控制模块603还与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电连接。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移动终端包括第二壳体701。第二壳体701的侧面设置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702。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702可以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第一壳体101上设置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102直接电连接。

此外,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702两侧的第二壳体701上设置磁吸模块703、704。这里的磁吸模块703、704用于与设置在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第一壳体101上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公头102两侧的磁吸模块产生吸引力,以紧固移动终端和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上述磁吸模块703、704可以是磁铁。在另外一些应用场景中,上述磁吸模块703、704可以是可被磁铁吸引的金属。

此外,在另外一些应用场景中,上述磁吸模块703、704还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保护壳上。保护壳用于保护移动终端设备。保护壳中预留有露出上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母头702的露出孔。在露出孔两侧可以设置上述磁吸模块703、704,从而在将上述保护壳应用在移动终端时,保护壳的磁吸模块703、704与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上的磁吸模块之间产生吸引力,从而固定移动终端与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之间的连接。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