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双向脉冲干扰抑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0825发布日期:2020-01-24 12:3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机双向脉冲干扰抑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呼吸机双向脉冲干扰抑制电路。



背景技术:

呼吸机是含有高精度控制系统的医疗设备,在使用时极易受到外界的电源干扰。这种严重的干扰有时候不但会影响机器的正常使用,而且还有可能会损坏机器里的敏感元器件和数据芯片。在生产过程和用户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有芯片损坏现象,通过使用了专用于医疗呼吸机的电源适配器,而且也增加了电源滤波和抗纹波干扰的经典电路,但是实际效果发现不理想仍然有芯片损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采用一种效果较佳的抗干扰措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呼吸机电源输入端口的双向脉冲干扰抑制电路并对组合在一起的其它输入端口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呼吸机双向脉冲干扰抑制电路,包括电阻r7、r9、r10和r15、电容c1、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和q3、二极管d1和d2、连接器j1和j2,

所述连接器j1为dc-005电源输入接口,所述连接器j1的端子2和3相连后接地,端子1连接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源极相连,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9,所述电阻r9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连接器j2的端子1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所述连接器j2的端子2接地,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和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所述电阻r10和所述电容c1并联在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栅极之间,所述电阻r10和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的公共端连接电阻r7后接地,所述电容c1和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的公共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电阻r15相连后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dc-005电源输入接口插拔时瞬间产生高达8v的双向干扰脉冲,利用电容c1和二极管d1的充电延时,延时100ms左右使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和q3双向截止,当瞬间输入的干扰脉冲消失后q2和q3导通;通过设计这个双向瞬间脉冲干扰抑制电路彻底解决了过去所有采用的抗干扰措施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呼吸机双向脉冲干扰抑制电路,包括电阻r7、r9、r10和r15、电容c1、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和q3、二极管d1和d2、连接器j1和j2,

所述连接器j1为dc-005电源输入接口,所述连接器j1的端子2和3相连后接地,端子1连接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源极相连,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9,所述电阻r9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连接器j2的端子1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所述连接器j2的端子2接地,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和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所述电阻r10和所述电容c1并联在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栅极之间,所述电阻r10和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的公共端连接电阻r7后接地,所述电容c1和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的公共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电阻r15相连后接地。

呼吸机这个医疗设备在使用中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它的平均值功率不高,约为20w左右,但是瞬时峰值功率可以达到150w。在生产过程和用户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现有芯片损坏,也使用了专用于医疗呼吸机的电源适配器,而且增加了电源滤波和抗纹波干扰的经典电路,但是实际使用中发现效果不理想。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试验发现在整机接通电源和关闭电源是会产生高达8v左右的干扰脉冲,这个脉冲很窄而且经常会产生双向干扰的脉冲。当dc-005电源输入接口插拔时瞬间产生高达8v的双向干扰脉冲,利用电容c1和二极管d1的充电延时,延时100ms左右使耗尽型p沟道场效应管q2和q3双向截止,当瞬间输入的干扰脉冲消失后q2和q3导通;通过设计这个双向瞬间脉冲干扰抑制电路彻底解决了过去所有采用的抗干扰措施效果不佳的问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