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低真空度要求的电引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2769发布日期:2020-01-17 21:1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低真空度要求的电引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低真空度要求的电缆引入装置,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自动化设备中的电引入通常采用端子焊接的形式,需要把导线从中间切断后利用端子转接,在结构较复杂的设备中,每个电缆引入处的端子均需要人工焊接,所需人工工作量非常大;且端子的焊接质量完全取决于焊工的水平,容易导致短路,缺焊等问题。同时,某些型号自动化设备产品(电缸)对于导线的完整性要求较高,电缆引入时采用焊接等方式会导致回路电阻增大,导致内部信号传输出现问题,从而产生误报警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自动化设备的电缆引入端口采用航空插头及密封圈来保持引入端的密封性,因产品结构精度和质量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的大气注胶已经无法满足高精度设备的产品需求,因为大气注胶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多且无法掌控,导致产品密封部剖面内部残存气孔,影响产品内部工作环境;同时大气注胶过程的人为影响因素也比较多,产品注胶后的物理性能无法进行有效掌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自动化设备中的常规电缆引入方式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的是一种低真空度要求的电缆引入装置,简单有效地实现真空环境下将电能从大气环境进入真空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应用于低真空度要求的电缆引入装置,其结构包括引入导线、前侧环氧胶水密封层、装置主体、后侧环氧胶水密封层;其中引入导线设于装置主体的内部中心,前侧环氧胶水密封层设于装置主体的前侧外表面,后侧环氧胶水密封层设于装置主体的后侧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装置主体为不锈钢加工件,整体结构包括一段圆柱形工件和一个圆形台座,其中圆柱形工件位于装置主体前侧,其中央设有一个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的底面为a面,边缘为b面,其内部填有前侧环氧胶水密封层;圆形台座位于装置主体后侧,其中央也设有一个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的底面为c面,边缘为d面,其内部填有后侧环氧胶水密封层;圆形凹槽的侧壁上设有一个带金属骨架的密封圈,用于与真空箱法兰安装结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引入导线通过胶水固定于装置主体的中心通道内部,其中段表面剥除一部分外壳,其剥除外壳的长度小于装置主体中心通道的长度,以防止泄露大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解决低真空要求环境下,设备运动轴报警,维修保养麻烦等一些列问题。常规真空注胶设备,维护保养是一个非常麻烦且耗时的问题,特别对于挥发性比较严重的酸酐型环氧树脂,胶水挥发更是严重,这对设备里面的线缆,运动模块,感应器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平时的保养使用过程中,线缆的问题尤为严重,一出问题或者电缆引入装置处虚焊断路,查找维修甚是麻烦且耗时。本发明的特点是,线缆无需切断进行焊接,从根本上解决了焊接问题的人为因素,不会出现运动模组因为线路问题导致的报警,在维修线路时也无需进入真空箱,只需拆下电缆引入装置,抽出电缆即可。

电缆引入时剥去一部分外皮,以防止压差问题导致泄漏,双侧注入常温可以固化的环氧树脂胶水,与真空箱安装面安装带骨架的密封圈(标准件),通过法兰及卡箍进行有效地密封。对于要求不是超高真空的设备,完全可以胜任。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低真空度要求的电引入装置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装置主体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装置主体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引入导线,2是前侧环氧胶水密封层,3是装置主体,4是后侧环氧胶水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低真空度要求的电引入装置,其结构包括引入导线1、前侧环氧胶水密封层2、装置主体3、后侧环氧胶水密封层4;其中引入导线1设于装置主体3的内部中心,前侧环氧胶水密封层2设于装置主体3的前侧外表面,后侧环氧胶水密封层4设于装置主体3的后侧外表面。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装置主体3为不锈钢加工件,整体结构包括一段圆柱形工件和一个圆形台座,其中圆柱形工件位于装置主体3前侧,其中央设有一个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的底面为a面,边缘为b面,其内部填有前侧环氧胶水密封层2;圆形台座位于装置主体3后侧,其中央也设有一个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的底面为c面,边缘为d面,其内部填有后侧环氧胶水密封层4;圆形凹槽的侧壁上设有一个带金属骨架的密封圈,用于与真空箱法兰安装结合。

如图5所示,所述的引入导线1通过胶水固定于装置主体3的中心通道内部,其中段表面剥除一部分外壳,其剥除外壳的长度小于装置主体3中心通道的长度,以防止泄露大气。

实际装配时,将引入导线1的一头塞入装置主体3,使其外壳剥除处处于电引入主体通道内,将一端用真空泥封住,在a面处浇入环氧树脂,浇至a面和b面齐平,a面朝上,静置24小时,使其固化;将胶水导入c面,液位至距离d面3毫米,注意不能使液位和d面齐平,中间安装一个带金属骨架的密封圈,同样静置24小时,等胶水固化;待双面固化完全,即可安装使用,测试其密闭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