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4971发布日期:2020-04-17 18:1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无线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



背景技术:

人们对电子设备的功能要求日渐提高,于是电子设备开始支持无线充电的方式,为了满足用户的各种需要,对应地市场上涌现出许多类型的无线充。

在现有的无线充中,其电源线的线材过长,收纳时较为麻烦,同时线材过长易造成携带不便,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的无线充电源线线材过长,使收纳较为麻烦,同时线材过长易造成携带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以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线充,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与线材收纳,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充电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设置,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合连接形成一收纳腔,所述充电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第二壳体的表面上,所述充电器设有线材,所述线材可缠绕后放置入收纳腔内。

优选地,所述充电器设有接口与充电座,所述接口与充电座相对地固定连接于线材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背离第二壳体的表面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与所述充电器相匹配,所述充电器可放置入该收纳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线材穿过第一开口收纳入收纳腔内,所述接口卡接在第二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螺帽,所述螺帽设于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螺柱,所述螺柱设于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螺柱设于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表面上,所述螺帽与螺柱设有相匹配螺纹结构,所述螺帽通过螺纹结构与螺柱的螺纹结构向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线材可环绕螺帽与螺柱连接形成的柱体上收纳于收纳腔内。

优选地,所述螺柱可设于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表面上,所述螺帽可设于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线材与充电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线材可从充电座拆卸下来。

优选地,所述接口可选择包括但不限于usb、microusb、type-c、lighting任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收纳腔,充电器的线材可收纳入收纳腔内,使无线充带有线材可收纳功能,且解决用户无线充线材过长,携带不便的问题,使得用户可直接将无线充放入口袋。

2、线材通过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伸入收纳腔,线材通过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伸出无线充外,使得充电器在充电座收纳在第一壳体上且接口卡接在第二壳体上,令线材可方便地收纳在收纳腔内,且避免接口与充电座与线材的连接位置容易折断的问题。

3、螺帽与螺柱的固定连接,可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固定连接,同时线材可绕制螺帽与螺柱固定连接的位置,使得线材可在收纳槽内绕制收纳,同时方便了线材的绕制。

4、线材与充电座可拆卸连接,可使得线材可从充电座拆卸下来,将线材直接收纳在收纳腔内,避免线材在与充电座的连接部位折断,使得线材得到保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无线充的第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无线充的第二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的无线充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无线充;

11、第一壳体;111、收纳槽;113、第一开口;115、收纳腔;117、螺帽;

13、第二壳体;131、第二开口;133、螺柱;

15、充电器;151、线材;153、接口;155、充电座;1553、线圈;1557、第三壳体;1559、第四壳体;

2、电子设备;21、显示屏;22、背面;23、顶角;221、长边;222、短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1,其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3与充电器15,所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设置,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扣合连接,所述充电器15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远离第二壳体13的表面上,所述充电器15用于给手机2无线充电。

结合图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2可以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电子设备2包括显示屏21、与显示屏21相对的背面22、背面22设有长边221和短边222,连接两者的长边221和短边222以及连接长边221和短边222的顶角23。所述电子设备2的背面22与充电器15的充电座155远离第一壳体11的一侧贴近充电。

请结合图3与图4,所述充电器15包括充电座155、接口153、线材151,所述充电座155与线材151电性连接,所述接口153与线材151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座155用于给电子设备2的无线充电,所述接口153用于外接外部电源,所述线材151用于连接充电座155与接口153,使充电座155与接口153电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收纳槽111、第一开口113与螺帽117,所述收纳槽111设于第一壳体11背离第二壳体13的一侧,所述收纳槽111用于放置充电器15,所述收纳槽111大小与充电器15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一开口113设于第一壳体11的边缘上,可使得充电器15的线材151穿过第一壳体11。

所述第二壳体13包括第二开口131与螺柱133,所述第二开口131设于第二壳体13的边缘,所述线材151穿过第二开口131,所述第二开口131可卡住接口153,所述螺柱133设于第二壳体13靠近第一壳体11的一侧,所述螺柱133与所述螺帽117的螺纹结构相匹配,所述螺柱133与所述螺帽117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收纳腔115由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扣合形成,用于放置充电器15的线材151,所述线材151通过环绕螺柱133与螺帽117形成的柱体,使得线材151可收纳入收纳腔115内,所述线材151通过第二开口131穿出线材收纳无线充1外接外部电源。

可选地,所述线材151与充电器15的充电座155可拆卸连接,使得线材151可直接环绕螺帽117,且可避免线材151与充电座155的连接处折断。

可选地,所述螺帽117可设于第二壳体13上,相对应地,所述螺柱133可设于第一壳体11上,使得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有更多的连接方式。

可选地,所述接口153可选择包括但不限于usb、microusb、type-c、lighting任一种,增加无线充1适应的电子设备类型,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4,所述充电器15包括线圈1553、第三壳体1557、线圈1553与第四壳体1559,所述第三壳体1557与第四壳体1559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壳体1557与第四壳体1559扣合连接,所述线圈1553用于发射磁能,所述线圈1553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1557与第四壳体1559扣合形成的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1的使用过程如下:

用户可将充电器15从第一壳体11上取出独立对电子设备2充电,或者将充电器15放入第一壳体11内对电子设备2充电。

当用户需收纳线材时,将充电器15放置于第一壳体11上,线材穿过第一开口113,线材151可围绕螺柱133与螺帽117形成的柱体,线材151收纳入无线充1的收纳腔115内,所述充电器15的接口153卡接在第二壳体13的第二开口131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收纳腔,充电器的线材可收纳入收纳腔内,使无线充带有线材可收纳功能,且解决用户无线充线材过长,携带不便的问题,使得用户可直接将无线充放入口袋。

2、线材通过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伸入收纳腔,线材通过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伸出无线充外,使得充电器在充电座收纳在第一壳体上且接口卡接在第二壳体上,令线材可方便地收纳在收纳腔内,且避免接口与充电座与线材的连接位置容易折断的问题。

3、螺帽与螺柱的固定连接,可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固定连接,同时线材可绕制螺帽与螺柱固定连接的位置,使得线材可在收纳槽内绕制收纳,同时方便了线材的绕制。

4、线材与充电座可拆卸连接,可使得线材可从充电座拆卸下来,将线材直接收纳在收纳腔内,避免线材在与充电座的连接部位折断,使得线材得到保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