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卷编织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2659发布日期:2020-02-08 00:33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卷编织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卷编织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提供了一种自卷编织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用户体验度的提高,汽车中的装置越来越多样化,需要使用很多的线束连接各部分零部件,另外由于汽车各部分空间有限,线束也会与周围的零部件发生摩擦,减弱线束的使用寿命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另外,随着汽车轻量化的需要越来越高,使用的零部件尽可能要轻便、可靠。

使用自卷编织管将各种杂乱线束进行捆扎,不仅可以合理利用空间,还可以为保护的线束提供耐磨保护。该产品的自卷式开口结构便于线束的安装、拆卸及维修,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震减噪与散热保护作用,良好的阻燃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电子设备等各种线束及软管的保护。但是,由于使用的自卷管通常比线束要稍大一些,装配后会发生上下串动的现象,达不到所要保护部位的目的。目前,线束厂使用自卷编织管捆扎线束时,多是在护套两端使用绝缘胶带进行缠绕固定,防止滑动。有些狭窄的地方不易缠绕绝缘胶带,且缠绕绝缘胶带对后期的维修带来不便。并且,自卷管在装配选型时相对于所要捆扎的线束粗细有一定的比例,捆扎的线束过粗,会造成线束裸露,捆扎的线束过小,会造成不贴合和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卷编织管,使得线束的紧固变得方便、可控且避免自卷管滑动,可供不同粗细的线束使用,以满足对不同行业的各种线束及软管进行保护。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自卷编织管,包括:

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具有沿所述套管本体的纵轴延伸的相对的侧边,所述侧边弯曲成互相重叠并且在外部施加的力下可以分开以容纳和移除细长构件;

用于固定相对的所述侧边的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不少于一个;

所述套管本体上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第二标记组件,所述第一、第二标记组件用于标记所述紧固组件可紧固的位置,所述第一、第二标记组件分别位于套管本体外端部与所述套管本体重叠部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紧固部及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一紧固部设于所述套管本体的一侧边上,所述第二紧固部设于所述套管本体的一相对侧边上。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紧固部为毛面组件,所述第二紧固部为勾面组件,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二紧固部适配粘合;

或,所述第一紧固部为勾面组件,所述第二紧固部为毛面组件,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二紧固部适配粘合。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紧固部的本体上设有多个毛部,所述毛部由十字交叉的单丝固定在所述第一紧固部的本体上形成,所述第二紧固部的本体上设有多个勾部,所述勾部与所述毛部适配粘合;

或,所述第一紧固部的本体上设有多个勾部,所述第二紧固部的本体上设有多个毛部,所述毛部由十字交叉的单丝固定在所述第二紧固部的本体上形成,所述勾部与所述毛部适配粘合。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紧固部为拉带组件,所述第二紧固部为拉扣组件,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二紧固部适配扣合;

或,所述第一紧固部为拉扣组件,所述第二紧固部为拉带组件,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二紧固部适配扣合。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紧固组件有两个,所述紧固组件分别设在所述套管本体的相对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二紧固部可调节重叠长度,所述重叠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标记组件与所述第二标记组件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标记组件为纱线,所述第一标记组件编制在所述套管本体上;

和/或,所述第二标记组件为纱线,所述第二标记组件编制在所述套管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卷编织管,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标记组件可以便于安装使用,紧固组件可以在捆扎线束后,快速方便的通过紧固组件达到紧固套管、防止滑动,起到对线束进行保护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中,套管是用毛面和勾面粘结在套管本体的表面,套管所形成的包容腔的大小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方便重复使用及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被包容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自卷编织管紧固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自卷编织管紧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勾面组件与毛面组件粘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勾面组件与毛面组件粘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勾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毛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套管本体,2.第一侧边,3.第二侧边,4.第一紧固部,5.第二紧固部,6.第一标记组件,7.第二标记组件,8.勾面组件,9.毛面组件,10.勾部,11.毛部。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卷编织管,包括:套管本体1、套管本体1具有沿套管本体1的纵轴延伸的相对的第一、第二侧边2、3,第一、第二侧边2、3弯曲成互相重叠并且在外部施加的力下可以分开以容纳和移除细长构件。用于固定相对的第一、第二侧边2、3的紧固组件,紧固组件不少于一个。紧固组件包括第一紧固部4及第二紧固部5,第一紧固部4设于套管本体1的第二侧边3上,第二紧固部5设于套管本体1的第一侧边2上。套管本体1上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第二标记组件6、7,第一、第二标记组件6、7用于标记紧固组件可紧固的位置,第一、第二标记组件6、7分别位于套管本体外端部与套管本体1重叠部的两侧。通过标记组件可以便于安装使用,紧固组件可以在捆扎线束后,快速方便的通过紧固组件达到紧固套管、防止滑动,起到对线束进行保护的作用。

具体的,通过在自卷编制管的套管本体外端部与套管本体1重叠部的两侧设置第一、第二标记组件6、7,在捆扎线束时可以直观的根据重叠部与标记组件的位置决定所使用的自卷编制管规格。当捆扎线束后,重叠部接触到内侧的标记组件时,说明该线束为最大使用规格;相反,当重叠部接触到外侧的标记组件时,说明该线束为最小使用规格。在自卷编制管的两端通过加上紧固组件,可以固定自卷编制管在线束上的位置,防止滑动。由于自卷编制管使用时的重叠度受到上述标记组件的限制,实际使用中,紧固组件的位置可以根据重叠度进行自行调节。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3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自卷编织管,包括:套管本体1、套管本体1具有沿套管本体1的纵轴延伸的相对的第一、第二侧边2、3,第一、第二侧边2、3弯曲成互相重叠并且在外部施加的力下可以分开以容纳和移除细长构件。用于固定相对的第一、第二侧边2、3的紧固组件,紧固组件不少于一个。紧固组件包括第一紧固部4及第二紧固部5,第一紧固部4设于套管本体1的第二侧边3上,第二紧固部5设于套管本体1的第一侧边2上。第一紧固部4为毛面组件9,第二紧固部5为勾面组件8,第一紧固部4与第二紧固部5适配粘合。或者作为另一情况,第一紧固部4为勾面组件8,第二紧固部5为毛面组件9,第一紧固部4与第二紧固5部适配粘合。

如图5所示,勾面组件8的本体上设有多个勾部10,多个勾部10均匀设置在勾面组件8的本体上。

如图6所示,毛面组件9的本体上设有多个毛部11,毛部11由十字交叉的单丝固定在毛面组件9的本体上形成,多个毛部11均匀设置在毛面组件9的本体上。勾面组件8与毛面组件9适配粘结。

如图2所示,第一标记组件6为纱线,第一标记组件6编制在套管本体1上;或者,第二标记组件7为纱线,第二标记组件7编制在套管本体1上。第一紧固部4与第二紧固部5可调节重叠长度,第一紧固部4与第二紧固部5重叠部分的重叠长度小于第一标记组件6与第二标记组件7之间的距离。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至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二的基础上,自卷编织管,包括:套管本体1、套管本体1具有沿套管本体1的纵轴延伸的相对的第一、第二侧边2、3,第一、第二侧边2、3弯曲成互相重叠并且在外部施加的力下可以分开以容纳和移除细长构件。用于固定相对的第一、第二侧边2、3的紧固组件,紧固组件不少于一个。紧固组件包括第一紧固部4及第二紧固部5,第一紧固部4设于套管本体1的第二侧边3上,第二紧固部5设于套管本体1的第一侧边2上。第一紧固部4为拉带组件,第二紧固部5为拉扣组件,第一紧固部4与第二紧固部5适配扣合。或者作为另一情况,第一紧固部4为拉扣组件,第二紧固5部为拉带组件,第一紧固部4与第二紧固部5适配扣合。其中,紧固组件有两个,两个紧固组件分别设在套管本体1的相对两端。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