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源供电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7664发布日期:2020-01-15 01:05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电源供电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电源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电源供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使用的直流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为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对于一般供电负载,通常是由直流电源中心的两段供电母线,经各自的隔离开关及电源监视装置后,通过一定容量线径的馈线电缆接入各负载入口接线端子。为了保证运行母线绝缘降低或电源故障时的正常供电,采用母联开关方式将两段电源互为备用,保证供电可靠性要求,其供电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第二种方法,对于部分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负载,通常采用在各自负载入口侧使用双二极管桥接的方式,将两路直流电源并联供电的方式为负载供电,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直流电源正常输出,保证负载的电源不会失去。其结构如图2所示;

目前常用的直流供电系统,各个直流负载分别从直流电源中心的两个直流电源馈线母线各取一路直流电源给各个负载提供直流电源,部分重要负载采用二极管合环并联运行,其存在的问题有:

1.单路电源供电运行时,如果运行电源发生故障,备用电源不能自动投入,电源可靠性低;

2.两路电源并联运行的,存在两路直流电路合环运行引起的直流回路两点接地问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低;

上述的两个因素导致电气控制保护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系统不能可靠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目前直流电源的稳定性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供电控制系统。

一种直流电源供电控制系统,其中:包括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第一桥接二极管组、第二桥接二极管组;第一桥接二极管组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后连接负载馈线母排的正极;第二桥接二极管组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相连后连接负载馈线母排的负极;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第一输入端正极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的正极,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第一输入端负极-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的负极,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第二输入端正极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ⅱ的正极,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第二输入端负极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ⅱ的负极;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输出端正极连接第一桥接二极管组中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一桥接二极管组中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的正极;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输出端负极连接第二桥接二极管组中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二桥接二极管组中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的负极。

进一步的,所述的直流电源供电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失电报警装置、第二失电报警装置;第一失电报警装置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一报警器,第一继电器包括第一继电器线圈和第一继电器常开接点,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的正极,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的负极,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继电器常开接点串接在第一报警器电源输入端与供电电源之间;第二失电报警装置包括第二继电器、第二报警器,第二继电器包括第二继电器线圈和第二继电器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ⅱ的正极,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ⅱ的负极,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继电器常开接点串接在第二报警器电源输入端与供电电源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直流电源供电控制系统,所述的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型号为tr1424-ats/dc-50a/110v。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电源供电控制系统,从多路直流电源的接入方式上和多路电源的运行切换方式上解决了常规直流供电系统中单路电源运行时存在的可靠性低的问题,以及双路电源并联运行时带来的两直流回路合环运行导致的两点接地的问题,实现了三路电源分级供电、动态静态组合切换的方式,保证了供电系统的绝对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非常适合对直流供电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直流供电系统原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直流供电系统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流电源供电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供电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第一桥接二极管组、第二桥接二极管组;第一桥接二极管组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后连接负载馈线母排的正极p+;第二桥接二极管组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后连接负载馈线母排的负极p-;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的第一输入端正极s1+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的正极a+,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的第一输入端负极s1-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的负极a-,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的第二输入端正极s2+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ⅱ的正极b+,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的第二输入端负极s2-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ⅱ的负极b-;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的输出端正极so+连接第一桥接二极管组中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桥接二极管组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的正极c+;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的输出端负极so-连接第二桥接二极管组中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二桥接二极管组中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的负极c-。

所述的直流电源供电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失电报警装置、第二失电报警装置;第一失电报警装置包括第一继电器bj1、第一报警器,第一继电器bj1包括第一继电器线圈和第一继电器常开接点,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a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的正极,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b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的负极,第一继电器bj1的第一继电器常开接点串接在第一报警器电源输入端与供电电源之间;第二失电报警装置包括第二继电器bj2、第二报警器,第二继电器bj2包括第二继电器线圈和第二继电器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a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ⅱ的正极,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b连接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ⅱ的负极,第二继电器bj2的第二继电器常开接点串接在第二报警器电源输入端与供电电源之间。

所述的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型号为tr1424-ats/dc-50a/110v。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本技术方案能根据输入电源的状态将分别来自两段不同直流电源母线的两路输入电源进行自动选择,选择其中正常的一路电源切换后输出;因本技术方案具备对两路输入电源进行电源质量检测、无间断自动切换、人工选定输出设定、电源切换状态及装置故障报警等功能,据此保证了两路直流电源输出的可靠性。

第二、本技术方案将上述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输出电源与单独取自直流电源中心同一母线上的第三路电源再通过二极管桥接的方式并联运行,其输出作为该负载的供电电源,既实现了供电电源方式的多路冗余,又实现了两路直流电源的隔离,避免了其在负载侧合环运行导致的直流系统两点接地的问题。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如图3所示:

将分别取自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ⅱ两段的两路直流电源a和直流电源b的正负侧馈线a+/a-,b+/b-根据极性接入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的两个电源输入端的正负输入端子s1+/s1-和s2+/s2-上;

根据所带负载对电源的品质要求,将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的参数设置完整,包括电源切换时间、优先输出端口、自动切换顺序、报警输出方式等;

将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的输出电源的正负馈线so+/so-分别接入第一桥接二极管组(大功率二极管单向整流电路)的二极管d2的正向端子/第二桥接二极管组的二极管d4反向端子上;

将取自电源中心整流母线ⅰ段的第三路直流电源c的正负性馈线根据极性,接入第一桥接二极管组中第一二极管d1正向端/第二桥接二极管组中第三二极管d3的反向端;

第一桥接二极管组中d1、d2相连的负极性侧作为本技术方案供电控制系统的最终输出电源的正极输出端,第二桥接二极管组中d3、d4的正极性侧联通起来作为本技术方案供电控制系统的最终输出电源的负极输出端,并经过负载小母排+和负载小母排-分别向各个负载供电。

也就是说,第一层保护: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取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ⅱ两段中正常的一段,通过其输出端输出;第二层保护:万一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发生故障,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还可以为负载馈线母排p+/p-供电;两层设计相对现有技术更加安全稳定;

第四:在二极管组d1/d2和d3/d4的两路输入端的正负电源线间各安装一套失电报警装置的继电器线圈,一旦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s故障没有输出或者电源中心直流母线ⅰ没有输出,立即关闭相应继电器常开接点,相应报警器得电报警,提高系统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