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编码器调控气量的增氧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4327发布日期:2020-07-14 17:23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编码器调控气量的增氧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编码器调控气量的增氧泵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气泵调节气量大小是用电位器,缺陷是调节误差大,调速线性不好,且有位置限制、旋转角度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编码器调控气量的增氧泵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部设置有电路板、电机以及气密组件,所述气密组件连接有出气口,所述电路板用于控制电机转动/振动,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气密组件,所述电路板包括电源模块、编码器、控制器、驱动电路,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编码器、控制器、驱动电路供电,所述编码器用于给控制器输入不同电机转动/振幅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电路进而驱动电机以不同转速转动/振幅振动,所述电机驱动气密组件产生不同的气量。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mos管,所述mos管的源极与漏极与电源模块以及电机串联,所述mos管栅极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还可以其他结构,具体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中,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是p沟道;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是n沟道;n型和p型mos管组成h桥驱动电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与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与第四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与第三mos管之间引出一端a3,第二mos管与第三mos管之间引出一端a4,所述a3、a4端子用于连接电机,所述第一mos管与第二mos管的漏极之间引出一端连接电源模块,所述第三mos管与第四mos管的漏极之间引出一端接地,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型号为n型的a三极管、b三极管,所述a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连接到电源模块,所述a三极管的发电极接地,所述a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连接到控制器,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到a三极管与电阻之间,所述b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连接到电源模块,所述b三极管的发电极接地,所述b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连接到控制器,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到b三极管与电阻之间,所述第三mos管与第四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到控制器。

优选地,编码器采用ec2型回转编码器、控制器23采用ht66f0185型的控制芯片,其中,回转编码器的a引脚连接控制芯片的pd2引脚、回转编码器的b引脚连接控制芯片的pd1引脚、回转编码器的c引脚与d引脚接地、回转编码器的e引脚连接控制芯片的pa4引脚,回转编码器连接有旋钮,旋钮将编码器的转轴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到一定角度后,所述回转编码器会将产生一个信号触发控制器产生占空比控制信号,占空比控制信号用于控制驱动电路进而驱动电机,所述回转编码器转轴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不同,会向控制器发出不同的信号,进而触发控制器会发出不同的占空比控制信号用于控制驱动电路进而驱动电机以不同的转速转动/振幅振动。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安装有灯板,所述灯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灯板上设置有多个灯,所述多个led灯呈环状分布在灯板上,用于指示旋钮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地角度,控制气量的大小。

优选地,增氧泵装置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电源模块电相连。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编码器控制来调节气量的大小,调节精度高,调速线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组装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路板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源模块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驱动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控制器与编码器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驱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一:

见图1,一种采用编码器调控气量的增氧泵装置,包括外壳10、外壳内部设置有电池20、电路板30、电机40以及气密组件50,所述气密组件50连接有出气口60,所述电池20或市电用于给电路板30供电,所述电路板30用于控制电机40转动/振动,所述电机40用于驱动气密组件50,所述电路板30包括电源模块31、编码器32、控制器33、驱动电路34,所述电源模块31用于给编码器32、控制器33、驱动电路34供电,所述编码器32用于给控制器33输入不同电机转动/振幅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33用于控制驱动电路34进而驱动电机以不同转速转动/振幅振动,所述电机驱动气密组件50产生不同的气量。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工作原理:通过编码器向控制器输入信号,控制器接收该信号后产生触发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用于启动驱动电路,进而驱动电机,电机带动气密组件,而且编码器可调节,通过调节编码器,可向控制器输入不同信号,进而触发控制器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该不同的控制信号即可实现电机以不同转速转动/振幅振动,同时带动气密组件产生不同的气量。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34包括mos管q16,所述mos管q16的源极与漏极与电源模块31以及电机40串联,所述mos管q16栅极与控制器23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编码器32采用ec2型回转编码器、控制器23采用ht66f0185型的控制芯片u2,其中,回转编码器的a引脚连接控制芯片u2的pd2引脚、回转编码器的b引脚连接控制芯片u2的pd1引脚、回转编码器的c引脚与d引脚接地、回转编码器的e引脚连接控制芯片u2的pa4引脚,回转编码器连接有旋钮,旋钮将编码器的转轴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到一定角度,然后回转编码器会将产生一个信号,控制芯片u2会被相应的信号触发一种占空比控制信号,占空比控制信号用于控制mos管q16截至和导通进而驱动电机40,所述回转编码器转轴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不同,会向控制芯片发出不同的信号,控制芯片会发出不同的占空比控制信号用于控制mos管q16截至和导通进而使得电机40在不同方波控制下可以呈现不同的转速/振幅。(即采用编码器发出不同的触发信号进而使得电机可使得转速/振幅设置成多个档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点在于驱动电路的结构不同,其他一样,本实施例的驱动电路还可以控制电机双向转动,具体地,驱动电路24包括第一mos管q10、第二mos管q9、第三mos管q15、第四mos管q14,所述第一mos管q10、第二mos管q9、第三mos管q15、第四mos管q14中,所述第一mos管q10和第二mos管q9是p沟道;第三mos管q15和第四mos管q14是n沟道;n型和p型mos管组成h桥驱动电路,所述第一mos管q10的源极与第三mos管q15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9的源极与第四mos管q1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0与第二mos管q9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q15与第四mos管q14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0与第三mos管q15之间引出一端a3,第二mos管q9与第三mos管q15之间引出一端a4,所述a3、a4端子用于连接电机40,所述第一mos管q10与第二mos管q9的漏极之间引出一端连接电源模块31,所述第三mos管q15与第四mos管q14的漏极之间引出一端接地,所述驱动电路24还包括型号为n型的a三极管q13、b三极管q12,所述a三极管q1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连接到电源模块,所述a三极管q13的发电极接地,所述a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电阻r19连接到控制芯片u4,所述第一mos管q10的栅极连接到a三极管q13与电阻r16之间,所述b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7连接到电源模块,所述b三极管q9的发电极接地,所述b三极管q12的基极通过电阻r21连接到控制芯片u2,所述第二mos管q9的栅极连接到b三极管q12与电阻r17之间,所述第三mos管q15与第四mos管q14的栅极分别连接到控制芯片u2。

本实施例中,当电机选择正转时,控制芯片u2发出控制信号保持第二mos管q9和m第三mos管q15截止、第四mos管q14导通,而此时编码器向控制芯片u2发送不同触发信号可以触发控制芯片发出不同占空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mos管q10进而驱动电机40以不同转速转动;当电机选择反转时,控制芯片u2发出控制信号保持第一mos管q10和第四mos管q14截止、第三mos管q15导通;而此时编码器向控制芯片u2发送不同触发信号可以触发控制芯片发出不同占空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mos管q9进而驱动电机40以不同转速转动。

进一步地,以上两种实施例中的外壳上安装有灯板80,所述灯板80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所述多个led灯呈环状分布在灯板上,用于指示旋钮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的大小。(即指示旋钮所处的档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