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配电运行环境安全智能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5425发布日期:2020-05-26 18:2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配电运行环境安全智能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配电运行环境安全智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变配电运行环境安全智能监控是专门为解决箱式变电站、居室变电站“雷电难以防,环境难以控”等难题而研发的,一体化集成设计,具采集、控制、显示、报警、通信等功能于一体,广泛应用在开关站、居室变电站、箱式变电站内。

目前的变配电运行环境安全监测并不全面,不能够很好的监测其运行状态,导致变配电运行存在安全隐患,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变配电运行环境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其可实现空间sf6浓度监测与风机联动控制、电缆沟进水监测与水泵联动控制、温湿度监测与空调、除湿机联动控制等功能;实现非法入侵、自动设防撤防、门禁、巡更等安防监控等功能,监控更全面,使得变配电运行环境更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智能监控装置、气体泄漏探测器、水位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读卡器、雷电感应器、ups、微电流互感器、真空断路器、照明双电源箱、继电器、报警器、定时器、通风机、空调、水泵、非法入侵报警器、交流电流采集模块、定时器和烟感探测器;上述气体泄漏探测器、水位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读卡器、雷电感应器、ups、真空断路器、照明双电源箱以及烟感探测器均与智能监控装置连接,智能监控装置通过继电器分别与报警器、定时器、通风机、空调和水泵连接,上述微电流互感器与交流电流采集模块连接,交流电流采集模块与智能监控装置连接,上述非法入侵报警器与智能监控装置连接;上述定时器与智能监控装置连接,同时定时器与通风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体泄漏探测器包含sf6气体泄漏探测器和o3气体泄漏探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智能监控装置包含运维智能监控软件和人机交互系统,运维智能监控软件与人机交互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智能监控装置上连接有三个温湿度传感器,其中一个温湿度传感器替换为空调智能遥控器,该空调智能遥控器远程遥控空调的启停。

进一步地,所述的报警器具有声光报警和者短信定向告警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的智能监控装置中的交直流信号监测端口均与照明双电源箱中的加热电源、照明电源、rtu电源连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监测。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配电运行环境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其可实现空间sf6浓度监测与风机联动控制、电缆沟进水监测与水泵联动控制、温湿度监测与空调、除湿机联动控制等功能;实现非法入侵、自动设防撤防、门禁、巡更等安防监控等功能,监控更全面,使得变配电运行环境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智能监控装置1、运维智能监控软件1-1、人机交互系统1-2、气体泄漏探测器2、水位传感器3、温湿度传感器4、读卡器5、雷电感应器6、ups7、微电流互感器8、真空断路器9、照明双电源箱10、继电器11、报警器12、定时器13、通风机14、空调15、水泵16、非法入侵报警器17、交流电流采集模块18、定时器19、烟感探测器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智能监控装置1、气体泄漏探测器2、水位传感器3、温湿度传感器4、读卡器5、雷电感应器6、ups7、微电流互感器8、真空断路器9、照明双电源箱10、继电器11、报警器12、定时器13、通风机14、空调15、水泵16、非法入侵报警器17、交流电流采集模块18、定时器19和烟感探测器20;智能监控装置1包含emsys3.0forep的运维智能监控软件1-1和人机交互系统1-2(人机交互系统1-2采用7英寸tftlcd液晶触摸外置显示,内嵌人机交互软件hmi3.0,支持参数显示、故障显示、巡检管理、事件管理、系统配置、系统调试等,可实现空间sf6浓度监测与风机联动控制、电缆沟进水监测与水泵联动控制、温湿度监测与空调、除湿机联动控制等功能,具sf6浓度、o3浓度、温湿度、电缆沟进水、火情等环境监控功能;实现双电源状态、照明电源状态、dtu电源状态、风泵电源状态与运行状态、真空断路器状态、浪涌保护器智能状态、ups智能状态等电源状态监测功能;实现非法入侵、自动设防撤防、门禁、巡更等安防监控等功能),运维智能监控软件1-1与人机交互系统1-2连接;上述气体泄漏探测器2、水位传感器3、温湿度传感器4、读卡器5、雷电感应器6、ups7、真空断路器9、照明双电源箱10以及烟感探测器20均与智能监控装置1连接,智能监控装置1通过继电器11分别与报警器12、定时器13、通风机14、空调15和水泵16连接,上述微电流互感器8与交流电流采集模块18连接,交流电流采集模块18与智能监控装置1连接,上述非法入侵报警器17与智能监控装置1连接;上述定时器19与智能监控装置1连接,同时定时器19与通风机14连接。

上述sf6气体泄漏探测器的rs485智能接口和通讯协议,以总线方式将信号接入智能监控装置1的串口,过限输出报警信号,并输出继电器控制通风机运行,当sf6气体浓度大于高限值时,自动启动通风机排风,当浓度低于低限值,自动停止。

上述o3气体泄漏探测器的rs485智能接口和通讯协议,以总线方式将信号接入智能监控装置1的串口,过限输出报警信号。

上述定时器19设定通风机14的启停时间,用来每天定时输出继电器控制通风机运行30分钟,实现对风机运行状态实时监测。

上述水位传感器3为ems-w004,其安装在变配电站内电缆沟内或站房内外,并接入智能监控装置1的水位监测端口,当水位探测处于高水位时,输出报警并输出继电器控制水泵运行,自动启动水泵进行排水作业,当处于低水位时,自动停止水泵排水作业。

上述温湿度传感器4为ems-th001,安装在变配电站内屋面,通过rs485智能接口和通讯协议,以总线方式将信号接入智能监控装置1的串口,当温度过高或湿度过高时,输出报警信号并自动启动空调制冷降温或除湿;温度、湿度同时低于低限值时,自动停机制冷;当湿度低于低限值时,输出报警。智能监控装置1支持3只温湿度传感器的接入,其中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可使用空调智能遥控器ems-kt001代替,以实现普通空调智能联动控制功能。

上述烟感探测器为ems-f001,安装在变配电站内屋面,将其接入智能监控装置1的火情监测端口,变位输出报警。

上述将真空断路器的为两组独立的真空断路器构成,将两组独立真空断路器报警信号接入,实现变位输出报警信号;遇多组真空断路器时,可采用并联方式接入。

上述照明双电源箱10中的加热电源、照明电源、rtu电源均接入智能监控装置1中的交直流信号监测端口,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监测。

上述微电流互感器为ems-ct003、雷电感应器为ems-ct004,并安装在配电屏浪涌保护器安装旁,分别接入智能监控装置1的微电流监测端口、雷击脉冲监测端口,并将浪涌保护器后备保护状态接入其交直流信号监测端口,将浪涌保护器热脱扣信号接入其热失效监测端口,实现对浪涌保护器后备保护状态、热脱扣状态、雷击次数、微电流信号进行智能监测,实现浪涌保护器生命体征实时监测。

上述ups7本身具备rs232通信接口,通过智能接口和通讯协议,以总线方式将信号接入智能监控装置1的串口,实现ups配电状态、输入输出电压、电流、频率、功率、负荷率、故障等智能状态与参数实时监测,过限或变位输出报警。

上述在非法入侵报警器17安装在变配电站内,将其与智能监控装置1中的非法入侵监测端口,当非法发生入侵时,输出报警。当短信开门、权限卡开门时,非法入侵处于自动撤防状态,非法入侵处于屏蔽状态,自动延时5分钟后,如果门处于“关门”状态,则处于自动设防状态,如果门还是处于“开门”状态,则继续保持撤防状态。当处于撤防状态时,输出“设防解除”通知。当发生非法入侵时,自动进入设防状态,按非法入侵报警逻辑报警。当巡查人员进入变配电站时,检查工作完成后,点击触摸屏上的“巡更”按钮后,自动输出“巡更到位”通知。

上述读卡器5为mshl001,安装在变配电站内大门处,接入智能监控装置1的伟根接口,实现门禁系统刷卡或短信人员的权限设置、认证、开门/关门,及人员进出记录、显示及查询,实现门禁监管、短信开门、权限卡开门或钥匙开门。

上述微电流互感器8接入交流电流采集模块18,通过交流电流采集模块的rs485智能接口和通讯协议,以总线方式将信号接入智能监控装置1中的串口,过限输出报警信号。

上述报警器12支持声光告警与短信定向告警功能,当开关量出现变位、模拟量过限时,输出声光告警或短信告警,最多可配置4组手机号码实现定向中文告警。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变配电运行环境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其可实现空间sf6浓度监测与风机联动控制、电缆沟进水监测与水泵联动控制、温湿度监测与空调、除湿机联动控制等功能;实现非法入侵、自动设防撤防、门禁、巡更等安防监控等功能,监控更全面,使得变配电运行环境更安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