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4781发布日期:2020-06-30 20:0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监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终端。



背景技术:

低压配电网广泛存在漏电风险,发生单相接地漏电故障时不易觉查,设备带病运行的同时容易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研究发现台区供电范围内的线路和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故障电流会经大地形成回路回流到配变中性点,因此通过对配变中性点接地极电流开展在线监测能有效发现漏电故障。

项目小组计划开发一款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采集相关电流数据,经统计分析并实时上传云平台,实现对台区总漏电情况的评估,方便配电运维人员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采集和排查工作,直到排除漏电故障隐患,从而实现对社会人员触电风险的有效管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终端,对配变中性点接地极电流进行监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终端,包括电流采样单元、控制单元、存储单元、电源单元、远程通信单元、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电源单元对各单元进行供电;

所述电流采样单元采样接地电流,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统计数据及终端运行参数,与控制单元双向电连接;

所述远程通信单元与控制单元双向电连接,使终端与后台交互数据;

所述显示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显示实时终端状态及数据。

电流采样单元负责采样接地电流;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统计数据及运行参数;电源单元负责对各单元供电;远程通信单元用于终端与后台交互数据;显示单元显示实时系统状态及数据。

优选地,所述电源单元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5v及3.3v直流电,包括热敏电阻rz2、压敏电阻rv1、电容c9、ac-dc模块hq05p10lrn、磁珠l3、磁珠l4、双向tvs管tvs3、单向tvs管tvs4、低压差稳压器lr1118-33aa3-ar、电解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62、电解电容c64、电解电容c65,其中:

火线与热敏电阻rz2的一端电连接,热敏电阻rz2的另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v1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ac-dc模块hq05p10lrn的ac(l)端电连接,压敏电阻rv1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ac-dc模块hq05p10lrn的ac(n)端均与零线电连接;

ac-dc模块hq05p10lrn的gnd端与磁珠l3的一端电连接,ac-dc模块hq05p10lrn的vo+端与磁珠l4的一端电连接,磁珠l3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tvs管tvs3的一端、电解电容的负极、电容c12的一端电连接,磁珠l4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tvs管tvs3的另一端、电解电容的正极、电容c12的另一端电连接并输出5v直流电;

5v直流电输入低压差稳压器lr1118-33aa3-ar的vin端与电容c62的一端,低压差稳压器lr1118-33aa3-ar的vout端分别与电解电容c64的正极、电容c65的一端、单向tvs管tvs4的一端电连接并输出3.3v直流电,电容c62的另一端、低压差稳压器lr1118-33aa3-ar的gnd端、电解电容c64的负极、电容c65的另一端、单向tvs管tvs4的另一端均接地;

电源单元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5v及3.3v直流电,提供给系统各单元使用。

通过l、n输入220v交流电,热敏电阻rz2用于限流保护,压敏电阻rv1用于限压保护,c9为安规电容。l3、l4为磁珠,用于滤波;c10、c12为电容,也用于滤波;tvs3为tvs管,用于保护。低压差稳压器将5v转为3.3v,供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存储单元、电流采样单元等使用。远程通信模块使用5v供电。

优选地,控制单元包括cortex-m4微控制器stm32f405rgt6、晶振y3、电阻r21、电容c37、电阻r22、电容c42、电容c43、电容c44、电容c45、电容c46、电容c48、电容c1、电容c53、电容c41、电容c98、电容c99,其中:

控制单元主控芯片为cortex-m4微控制器,外接8mhz晶振,电容c42、电容c43、电容c44、电容c45、电容c46、电容c48为电源滤波电容;

stm32f405rgt6的vdd19端、vdd32端、vdd48端、vdd64端、vba1端、vdda/ref+端均与电源单元提供的3.3v直流电电连接,osc_in端分别与晶振y3的一端、电容c98的一端电连接,osc_out端分别与晶振y3的另一端、电容c99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98的另一端、电容c99的另一端均接地,vcap2端与电容c41的一端电连接,vcap1端与电容c53的一端电连接,pb1端与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41的另一端、电容c53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

电源单元提供的3.3v直流电还分别与电容c42的一端、电容c43的一端、电容c44的一端、电容c45的一端、电容c46的一端、电容c48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42的另一端、电容c43的另一端、电容c44的另一端、电容c45的另一端、电容c46的另一端、电容c48的另一端均接地;

stm32f405rgt6的boot0端与电阻r2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

stm32f405rgt6的nrst端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3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3.3v直流电电连接,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状态指示灯led1、状态指示灯led2、状态指示灯led3、电阻r114、电阻r115、电阻r116,其中:

状态指示灯led1的负极与stm32f405rgt6的pb5端电连接,状态指示灯led1的正极与电阻r114的一端电连接;

状态指示灯led2的负极与stm32f405rgt6的pb4端电连接,状态指示灯led1的正极与电阻r115的一端电连接;

状态指示灯led1的负极与stm32f405rgt6的pb3端电连接,状态指示灯led1的正极与电阻r116的一端电连接;

电阻r114的另一端、电阻r115的另一端、电阻r116的另一端均与3.3v直流电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流采样单元包括交流采样芯片rn8302b、电流互感器ct1、3.3v电源、电阻r10、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24、电阻r26、电阻r96、电阻r97、电阻r106、电阻r107、晶振y1、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25、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3、电容c55、电容c56、电容c91、电容c92,其中:

电流互感器ct1为ct107m;

接地电流ia+接电流互感器ct1的2端,接地电流ia-接电流互感器ct1的1端,电流互感器ct1的3端分别与电阻r107的一端、电阻r97的一端电连接,电流互感器ct1的4端分别与电阻r106的一端、电阻r9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9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2的一端、交流采样芯片rn8302b的ian端电连接,电阻r9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1的一端、交流采样芯片rn8302b的iap端电连接,电阻r106的另一端、电阻r107的另一端、电容c92的另一端和电容c91的另一端均接地;

交流采样芯片rn8302b的rc端、pm端、agnd端、dgnd39端、dgnd29端、ra端均接地,rb端、dvcc40端、dvcc28端均接3.3v电源,sdi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作为spi接口spi2_mosi与控制单元电连接,scsn端作为spi接口spi2_nss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同时还与电阻r1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接3.3v电源,sclk端与电阻r1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作为spi接口spi2_sck与控制单元电连接,sdo端与电阻r1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作为spi接口spi2_miso与控制单元电连接,rstn与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接3.3v电源,vo端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29的一端电连接,refv端分别与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30的一端电连接,xi端分别与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56的一端、晶振y1的一端电连接,xo端分别与电阻r26的另一端、电容c55的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电连接,avcc端分别与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

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3.3v电源、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25的另一端、电容c33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29的另一端、c16的另一端、电容c30的另一端、电容c55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

电流采样单元负责采样接地电流,电流通过ia+、ia-接入终端内部电流互感器ct1,经ct1变换成较小的、适合计量的小电流;小电流流经电阻r106、r107,在这两个电阻上分别产生电压;这样就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电压信号接入到交流采样芯片rn8302b的电流采样端口iap、ian;交流采样芯片rn8302b采样到由电流转换成的电压值;控制单元通过spi接口(spi2_mosi、spi2_miso、spi2_nss、spi2_sck)与电流采样芯片进行通信,采样到的电压值也通过spi接口送到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将电压值转换为实际电流值。

优选地,所述远程通信单元包括远程通信芯片n10、电压调节器mic29302、电阻r1、电阻r5、电解电容dc4、电容c4、电解电容dc5、电容c5、电容c9、电容c12、simcard芯片、电容c10、电容c15、电阻r34、电容c14、电阻r11、三极管q2、电阻r12、电容c2、三极管q3、电阻r3、电容c3、电阻r4、电容c17、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6、电容c8,其中:电源单元提供5v直流电给电压调节器mic29302的input端;

电压调节器mic29302的enable端与控制单元电连接,input端分别与电解电容dc4的正极、电容c4的一端电连接,output端分别与电解电容dc5的正极、电容c5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远程通信芯片n10的vbat2端、远程通信芯片n10的vbat3端、远程通信芯片n10的vbat4端电连接,adjust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电解电容dc4的负极、电容c4的另一端、电解电容dc5的负极、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

simcard芯片的vcc端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电连接,rst端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远程通信芯片n10的sim_rst端电连接,clk端分别与电容c12的一端、远程通信芯片n10的sim_clk端电连接,gnd端分别于电容c10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电连接,io端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电阻r34的一端、远程通信芯片n10的sim_io端电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与远程通信芯片n10的sim_vdd端电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压调节器mic29302的output端还与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的rxd-gprs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控制单元的utxd端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1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远程通信芯片n10的vio28端电连接;

远程通信芯片n10的vio28端还与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均与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控制单元的txd-gprs端电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控制单元的urxd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压调节器mic29302的output端还与电容c17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

控制单元的on/off-gprs端与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4的一端、三极管q6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远程通信芯片n10的on/off端、电容c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电容c8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源单元提供5v直流电给u2mic29302(pin2),由u2转换为u3远程通信模块n10需要的电压,通过u2pin4提供给u3及外围电路。电源的开关由控制单元通过u2pin1进行控制。控制单元通过on/off-gprs控制u3的pin6进行模块的开机/关机操作。

由于控制单元的输出电压是3.3v,而远程通信模块的电压是2.8v,因此需要进行电平转换,on/off-gprs通过三极管q6进行电平转换;模块数据接收口rxd通过三极管q3进行电平转换;模块数据发送口txd通过三极管q2进行电平转换。

优选地,所述存储单元包括w25q128fvss芯片、电阻r42和电容c36,其中:

w25q128fvss芯片的/cs端与控制单元的spi1_nss端电连接,do(io1)端分别与控制单元的spi1_miso端、电阻r42的一端电连接,/wp(io2)端分别与电源单元输出的3.3v电源、电阻r42的另一端电连接,gnd端接地,vcc端分别与电源单元输出的3.3v电源、w25q128fvss芯片的/hold(io3)端、电容c36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6的另一端接地,clk端与控制单元的spi1_sck端,di(io0)端与控制单元的spi1_mosi端电连接;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运行参数、统计数据等。通过spi接口(spi1_mosi、spi1_miso、spi1_sck、spi1_nss)与控制单元进行通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电流采样单元对接地电流进行采样并将采样后的数据传送至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处理数据得到实际的接地电流后,通过远程通信单元与后台交互数据,并在显示单元上显示实时系统状态及数据,同时存储单元存储统计数据及运行参数以便后续风险评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架图。

图2为电源单元电路图。

图3为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电路图。

图4为电流采样单元电路图。

图5为远程通信单元电路图。

图6为存储单元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终端,包括电流采样单元、控制单元、存储单元、电源单元、远程通信单元、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电源单元对各单元进行供电;

所述电流采样单元采样接地电流,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统计数据及终端运行参数,与控制单元双向电连接;

所述远程通信单元与控制单元双向电连接,使终端与后台交互数据;

所述显示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显示实时终端状态及数据。

所述电源单元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5v及3.3v直流电,包括热敏电阻rz2、压敏电阻rv1、电容c9、ac-dc模块hq05p10lrn、磁珠l3、磁珠l4、双向tvs管tvs3、单向tvs管tvs4、低压差稳压器lr1118-33aa3-ar、电解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62、电解电容c64、电解电容c65,其中:火线与热敏电阻rz2的一端电连接,热敏电阻rz2的另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v1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ac-dc模块hq05p10lrn的ac(l)端电连接,压敏电阻rv1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ac-dc模块hq05p10lrn的ac(n)端均与零线电连接;

ac-dc模块hq05p10lrn的gnd端与磁珠l3的一端电连接,ac-dc模块hq05p10lrn的vo+端与磁珠l4的一端电连接,磁珠l3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tvs管tvs3的一端、电解电容的负极、电容c12的一端电连接,磁珠l4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tvs管tvs3的另一端、电解电容的正极、电容c12的另一端电连接并输出5v直流电;

5v直流电输入低压差稳压器lr1118-33aa3-ar的vin端与电容c62的一端,低压差稳压器lr1118-33aa3-ar的vout端分别与电解电容c64的正极、电容c65的一端、单向tvs管tvs4的一端电连接并输出3.3v直流电,电容c62的另一端、低压差稳压器lr1118-33aa3-ar的gnd端、电解电容c64的负极、电容c65的另一端、单向tvs管tvs4的另一端均接地。

控制单元包括cortex-m4微控制器stm32f405rgt6、晶振y3、电阻r21、电容c37、电阻r22、电容c42、电容c43、电容c44、电容c45、电容c46、电容c48、电容c1、电容c53、电容c41、电容c98、电容c99,其中:

stm32f405rgt6的vdd19端、vdd32端、vdd48端、vdd64端、vba1端、vdda/ref+端均与电源单元提供的3.3v直流电电连接,osc_in端分别与晶振y3的一端、电容c98的一端电连接,osc_out端分别与晶振y3的另一端、电容c99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98的另一端、电容c99的另一端均接地,vcap2端与电容c41的一端电连接,vcap1端与电容c53的一端电连接,pb1端与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41的另一端、电容c53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

电源单元提供的3.3v直流电还分别与电容c42的一端、电容c43的一端、电容c44的一端、电容c45的一端、电容c46的一端、电容c48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42的另一端、电容c43的另一端、电容c44的另一端、电容c45的另一端、电容c46的另一端、电容c48的另一端均接地;

stm32f405rgt6的boot0端与电阻r2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

stm32f405rgt6的nrst端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3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3.3v直流电电连接,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状态指示灯led1、状态指示灯led2、状态指示灯led3、电阻r114、电阻r115、电阻r116,其中:

状态指示灯led1的负极与stm32f405rgt6的pb5端电连接,状态指示灯led1的正极与电阻r114的一端电连接;

状态指示灯led2的负极与stm32f405rgt6的pb4端电连接,状态指示灯led1的正极与电阻r115的一端电连接;

状态指示灯led1的负极与stm32f405rgt6的pb3端电连接,状态指示灯led1的正极与电阻r116的一端电连接;

电阻r114的另一端、电阻r115的另一端、电阻r116的另一端均与3.3v直流电电连接。

所述电流采样单元包括交流采样芯片rn8302b、电流互感器ct1、3.3v电源、电阻r10、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24、电阻r26、电阻r96、电阻r97、电阻r106、电阻r107、晶振y1、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25、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3、电容c55、电容c56、电容c91、电容c92,其中:

电流互感器ct1为ct107m;

接地电流ia+接电流互感器ct1的2端,接地电流ia-接电流互感器ct1的1端,电流互感器ct1的3端分别与电阻r107的一端、电阻r97的一端电连接,电流互感器ct1的4端分别与电阻r106的一端、电阻r9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9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2的一端、交流采样芯片rn8302b的ian端电连接,电阻r9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1的一端、交流采样芯片rn8302b的iap端电连接,电阻r106的另一端、电阻r107的另一端、电容c92的另一端和电容c91的另一端均接地;

交流采样芯片rn8302b的rc端、pm端、agnd端、dgnd39端、dgnd29端、ra端均接地,rb端、dvcc40端、dvcc28端均接3.3v电源,sdi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作为spi接口spi2_mosi与控制单元电连接,scsn端作为spi接口spi2_nss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同时还与电阻r1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接3.3v电源,sclk端与电阻r1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作为spi接口spi2_sck与控制单元电连接,sdo端与电阻r1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作为spi接口spi2_miso与控制单元电连接,rstn与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接3.3v电源,vo端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29的一端电连接,refv端分别与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30的一端电连接,xi端分别与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56的一端、晶振y1的一端电连接,xo端分别与电阻r26的另一端、电容c55的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电连接,avcc端分别与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

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3.3v电源、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25的另一端、电容c33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29的另一端、c16的另一端、电容c30的另一端、电容c55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远程通信单元包括远程通信芯片n10、电压调节器mic29302、电阻r1、电阻r5、电解电容dc4、电容c4、电解电容dc5、电容c5、电容c9、电容c12、simcard芯片、电容c10、电容c15、电阻r34、电容c14、电阻r11、三极管q2、电阻r12、电容c2、三极管q3、电阻r3、电容c3、电阻r4、电容c17、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6、电容c8,其中:电源单元提供5v直流电给电压调节器mic29302的input端;

电压调节器mic29302的enable端与控制单元电连接,input端分别与电解电容dc4的正极、电容c4的一端电连接,output端分别与电解电容dc5的正极、电容c5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远程通信芯片n10的vbat2端、远程通信芯片n10的vbat3端、远程通信芯片n10的vbat4端电连接,adjust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电解电容dc4的负极、电容c4的另一端、电解电容dc5的负极、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

simcard芯片的vcc端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电连接,rst端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远程通信芯片n10的sim_rst端电连接,clk端分别与电容c12的一端、远程通信芯片n10的sim_clk端电连接,gnd端分别于电容c10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电连接,io端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电阻r34的一端、远程通信芯片n10的sim_io端电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与远程通信芯片n10的sim_vdd端电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压调节器mic29302的output端还与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的rxd-gprs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控制单元的utxd端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1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远程通信芯片n10的vio28端电连接;

远程通信芯片n10的vio28端还与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均与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控制单元的txd-gprs端电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控制单元的urxd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压调节器mic29302的output端还与电容c17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

控制单元的on/off-gprs端与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4的一端、三极管q6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远程通信芯片n10的on/off端、电容c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电容c8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存储单元包括w25q128fvss芯片、电阻r42和电容c36,其中:w25q128fvss芯片的/cs端与控制单元的spi1_nss端电连接,do(io1)端分别与控制单元的spi1_miso端、电阻r42的一端电连接,/wp(io2)端分别与电源单元输出的3.3v电源、电阻r42的另一端电连接,gnd端接地,vcc端分别与电源单元输出的3.3v电源、w25q128fvss芯片的/hold(io3)端、电容c36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6的另一端接地,clk端与控制单元的spi1_sck端,di(io0)端与控制单元的spi1_mosi端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终端监测配变中性点接地极电流,对漏电风险进行实时风险评估、每日风险评估和月度年度风险统计。

漏电风险事件实时报警:

从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终端获取实时接地电流i以及满足某一电流条件的持续时间t,设定参数:高风险发生电流ih、中风险发生电流im、高风险发生判断时间th、中风险发生判断时间tm、高风险消失电流i’h(im<i’h≤ih)、中风险消失电流i’m(i’m≤im)、高风险消失判断时间t’h、中风险消失判断时间t’m;终端每秒采样一次接地电流i,并根据终端当前所处的风险等级,与相关的电流参数、时间参数作比较。当电流及对应的持续时间都满足另一风险等级的要求时,则终端判断风险等级改变并触发报警事件。

当i≥ih,且t≥th,则判断为高风险事件发生;

若i≤i’m,且t≥t’m则高风险降级为低风险,若i≤i’h,且t≥t’h则降级为中风险;

由高风险降级,或i≥im且t≥tm为中风险事件发生;

若i≤i’m,且t≥t’m则中风险事件降级为低风险;

不满足高风险、中风险都定义为低风险,无需触发报警事件。

风险等级发生改变时由终端触发报警并实时上报到后台。

配电台区每日漏电风险评估方法:

从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终端获取实时接地电流i以及分钟平均电流iavg,设定参数高风险判断时间tha、中风险判断时间tma,终端每秒采样一次接地电流i,每分钟计算一次该分钟内平均电流iavg,iavg和ih、im比较,大于等于ih则高风险累积时间th=th+1,小于im则低风险累积时间tl=tl+1,其它情况则中风险累积时间tm=tm+1,统计全天各类风险累积时间。终端上报统计数据到后台。后台结合tha、tma、ih、il进行评估。

th大于等于tha:60分钟,则判断为高风险配电台区;

达不到高风险标准,且th+tm大于等于tma:120分钟,则判断为中风险配电台区;

其它情况判断为低风险配电台区。

配电台区月、年漏电风险统计:

在服务器端后台完成,统计某特定配电台区的月度、年度高、中、低风险天数,统计某单位台区漏电高风险率、中风险率和低风险率。

以上参数参考值为:ih=3a、im=1a、th=5min、tm=5min、i’h=2.7a、i’m=0.9a、t’h=2min、t’m=2min、tha=60min、tma=120min,上述参数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