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配电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4143发布日期:2020-05-22 21:4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配电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配电盒。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电子功能的增加,使得需要在车辆设置配电盒,以容纳车辆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电路板等电子装置。

现有技术中,配电盒通常位于车架上,且配电盒周围通常还设置有其他部件,如车载电池等。为了降低车架上的部件所占用的空间,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与其周围的部件间的间隙通常较小。配电盒内的电子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池或电子设备连接,例如,导线可以穿过配电盒上的通孔及配电盒与其周围部件间的间隙与电池或电子设备连接。

由于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与其周围的部件间的间隙通常较小,导致位于配电盒外的导线较容易与该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产生干涉,进而导致导线被磨损破坏,从而较容易产生短路或断路等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配电盒,通过设置护线结构防止了导线束的弯曲部分与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接触,进而使得导线束较难与该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产生干涉,从而降低了导线束被磨损和产生短路或断路的几率。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配电盒,包括:

壳体,具有至少一个供导线束穿过的通孔,且壳体用于容纳车辆中的电子装置;

护线结构,一端与壳体连接,且护线结构的入线口与通孔连通,护线结构的另一端具有护板,护板被配置为导线束在护板的遮挡下弯折,且导线束的弯折部分位于护线结构内。

作为优选,护线结构与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优选,护线结构包括底板和遮挡板,底板的第一端与壳体连接,底板的第二端与护板连接,底板的第三边与遮挡板连接,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第三端与第一端相邻。

作为优选,底板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护线结构还包括固定卡,固定卡的一端套设在导线束上,固定卡的另一端卡接在固定孔内,以将导线束固定在底板上。

作为优选,底板具有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孔中的一个位于底板靠近入线口的一端,另一个位于底板靠近出线口的一端。

作为优选,护线结构还包括护线盖,护线盖分别与护板和壳体连接。

作为优选,护线该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与壳体连接,第二盖板与护板连接。

作为优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设有加强筋,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通过加强筋连接;

和/或,护板上设有加强筋。

作为优选,护板和底板的边缘具有弧形倒角。

作为优选,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护线结构的一端与下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配电盒包括护线结构,且护线结构中的护板能够保护导线束的弯曲部分,防止了导线束的弯曲部分与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接触,进而使得导线束较难与该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产生干涉,从而降低了导线束被磨损和产生短路或断路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配电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配电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20、护线结构;21、护板;22、底板;221、固定孔;23、遮挡板;24、护盖板;241、第一盖板;242、第二盖板;25、加强筋;30、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配电盒,能够降低导线束被与配电盒周围的部件磨损的几率。

请参考图1至图4,该一种车辆配电盒包括壳体10和护线结构20。其中,该壳体10具有至少一个供导线束穿过的通孔,且壳体10用于容纳车辆中的电子装置30。护线结构20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且护线结构20的入线口与通孔连通;护线结构20的另一端具有护板21,该护板21被配置为导线束能在护板21的遮挡下弯折,且导线束的弯折部分位于护线结构20内。

综上所述,本实施提供的车辆配电盒包括护线结构20,且护线结构20中的护板21能够保护导线束的弯曲部分,防止了导线束的弯曲部分与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接触,进而使得导线束较难与该车辆配电盒周围的部件产生干涉,从而降低了导线束被磨损和产生短路或断路的几率。

可选地,如图2所示,护线结构20可以具有入线口和出线口,该入线口与壳体10上的通孔连通,以使导线束能够由壳体10上的通孔和入线口进入护线结构20内部,并能够由出线口从护线结构20伸出,该入线口与该出线口的延伸方向可以不同,如图2所示,该入线口的延伸方向与该出线口的延伸方向垂直。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可以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此时,护线结构20的一端与下壳体12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护线结构20与壳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是,在制造壳体10的同时制造护线结构20,而无需单独制造护线结构20,进而使得车辆配电盒的制造周期较短。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护线结构20还可以通过螺钉与壳体10实现固定连接,使得护线结构20能够从壳体10上拆卸,以便于更换其他尺寸的护线结构20。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护线结构20可以包括底板22和遮挡板23。该底板22的第一端与壳体10中的下壳体12连接,该底板22的第二端与护板21连接,该底板22的第三端与遮挡板23连接。其中,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相对,该第三端与该第一端相邻。此时,如图2所示,护线结构20呈l形凹槽状。

可选地,请参考图3,护板21和遮挡板23可以为一体机构,且护板21与遮挡板23的连接位置呈弧形,以防止对导线束造成磨损。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底板22上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孔221。此时,护线结构20还可以包括固定卡,该固定卡的一端套设在导线束上,该固定卡的另一端卡接在固定孔221内,以将导线束的固定在底板22上。可选的,该固定卡的一端可以为一圆形夹子,该圆形夹子能够夹在导线束上,以对导线束进行固定。该固定卡的另一端可以具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能够深入固定孔221并卡在固定孔221内,以实现导线束的固定。

再进一步地,底板22具有两个固定孔221,两个固定孔221中的一个位于底板22靠近入线口的一端,另一个位于底板22靠近出线口的一端。此时,护线结构20包括两个固定卡,该两个固定卡能够将导线束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孔221上,以使导线束在底板22靠近入线口的部分和靠近出线口的部分均能够得到固定。

于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4,护线结构20还可以包括护线盖24,该护线盖24分别与护板21和壳体10连接。用于防止喷水和灰尘进入车辆配电盒或护线结构20中。

进一步地,护线盖24包括第一盖板241和第二盖板242。该第一盖板241与壳体10连接,该第二盖板242与护板21连接。

再进一步地,第一盖板241和第二盖板242上设有加强筋25,第一盖板241和第二盖板242通过加强筋25连接。以增加第一盖板241和第二盖板242的强度,进而增加护线盖24的强度。

可选地,护板21、底板22和遮挡板23上也可以设有加强筋25,以提高护板21、底板22和遮挡板23的强度,进而提高了护线结构20的强度。

于本实施例中,护板21和底板22的边缘可以具有弧形倒角,以降低对导线束的磨损。

可选地,本实施中护线结构2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示例地,导线束距离底板22最远处距离约为19.5厘米(mm),为避免线束与护板21的摩擦,在保证下壳体与护板间距10mm的情况下增加4mm间隙量。底板22的宽度(也即是遮挡板23的长度)预计设置为23.5mm。底板22长度(也即是护板21的长度)可以为60mm。护板21的高度(也即是遮挡板的23高度)最低为20mm,考虑到后续可能存在变更,不影响功能情况下适当增大余量10mm。优选的,护板22高度为29mm。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