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移动式支撑作用的地下浅层空间用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0935发布日期:2020-05-20 02:5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移动式支撑作用的地下浅层空间用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空间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移动式支撑作用的地下浅层空间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空间是指属于地表以下,主要针对建筑方面来说的一个名词,它的范围很广,比如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地铁,矿井,军事,穿海隧道等建筑空间,目前城市地面下方通常开挖管廊,地下综合管廊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让技术人员无需反复开挖路面,在管廊中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同时大大缩减管线抢修时间。

地下综合管廊的内侧壁上需要安装多个固定架,用以承载各种电力线缆,而目前的固定架均是固定式的,间距一致,但是随着城市发展,线缆的数量会随着增加,固定架的承载能力有限,不足以应对更大重量的线缆。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具有移动式支撑作用的地下浅层空间用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移动式支撑作用的地下浅层空间用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移动式支撑作用的地下浅层空间用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地下管廊外壁的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外侧壁上的移动滑架以及滑动安装在所述移动滑架上的若干个固定架,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壁由上至下均匀安装有多个所述移动滑架,所述移动滑架包括滑杆安装座和滑杆,所述滑杆安装座焊接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壁上,所述滑杆安装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滑杆贯穿所述通孔,且与所述滑杆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壁上靠近所述滑杆处开设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预制螺孔,所述固定架包括可移动支座、承接杆和承载杆,所述可移动支座为“t”字形,所述可移动支座一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卡合在所述滑杆的外壁,且所述可移动支座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与所述预制螺孔螺接固定,所述承载杆位于所述可移动支座的另一端,且所述承载杆与所述可移动支座之间通过所述承接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移动支座和所述承载杆上均开设有螺孔,所述承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双头螺栓,所述承接杆与所述可移动支座和所述承载杆通过所述双头螺栓螺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载杆远离所述承接杆的一端向上弯曲,且所述承载杆弯曲的一端开设有绑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的外壁上安装有若干个膨胀螺钉,所述支撑板与地下管廊壁通过所述膨胀螺钉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制螺孔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为0.5-1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移动支座和所述承载杆的剖面均为矩形,且内部均具有矩形空腔,所述承接杆的外壁为矩形,所述承接杆的两端滑动安装在所述可移动支座和所述承载杆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的外部设有若干个滑杆安装座,相邻两个所述滑杆安装座的间距为5-10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支撑板侧壁上设置均匀分布的移动滑架,并分别在每个移动滑架上安装固定架,固定架用于对线缆起到承托作用,固定架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滑动方式来改变间距,从而可以根据后期线缆数量的增加,来调节间距,使固定架之间的间距缩短,来承载更重的线缆,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相对于现有的承载架,其承载力更小,对于螺栓的承载要求较小,所以安装和拆卸更加简单,不需要现场打孔。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移动式支撑作用的地下浅层空间用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具有移动式支撑作用的地下浅层空间用固定结构中固定架和移动滑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具有移动式支撑作用的地下浅层空间用固定结构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具有移动式支撑作用的地下浅层空间用固定结构中可移动支座和承接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11、膨胀螺钉;12、预制螺孔;2、移动滑架;21、滑杆安装座;22、滑杆;3、固定架;301、滑槽;302、绑线孔;31、可移动支座;311、螺栓;32、承接杆;33、承载杆;34、双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移动式支撑作用的地下浅层空间用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地下管廊外壁的支撑板1、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外侧壁上的移动滑架2以及滑动安装在移动滑架2上的若干个固定架3,支撑板1的外侧壁由上至下均匀安装有多个移动滑架2,移动滑架2包括滑杆安装座21和滑杆22,滑杆安装座21焊接固定在支撑板1的外侧壁上,滑杆安装座21上开设有通孔,滑杆22贯穿通孔,且与滑杆安装座21固定连接,支撑板1的外侧壁上靠近滑杆22处开设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预制螺孔12,固定架3包括可移动支座31、承接杆32和承载杆33,可移动支座31为“t”字形,可移动支座31一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滑槽301,滑槽301卡合在滑杆22的外壁,且可移动支座31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311与预制螺孔12螺接固定,承载杆33位于可移动支座31的另一端,且承载杆33与可移动支座31之间通过承接杆32固定连接。

在图1中:支撑板1的外侧壁由上至下均匀安装有3个移动滑架2,移动滑架2上滑动安装若干个固定架3,通过在支撑板1侧壁上设置均匀分布的三组移动滑架2,并分别在每个移动滑架2上安装固定架3,在使用时,将线缆放置在固定架3上,固定架3用于对线缆起到承托作用,固定架3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滑动方式来改变间距,从而可以根据后期线缆数量的增加,来调节间距,使固定架3之间的间距缩短,来承载更重的线缆,通过螺栓311进行固定,相对于现有的承载架,其承载力更小,对于螺栓311的承载要求较小,所以安装和拆卸更加简单,不需要现场打孔。

在图2中:预制螺孔12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为0.5米,滑杆22的外部设有若干个滑杆安装座21,相邻两个滑杆安装座21的间距为10米,通过设置间隔距离为0.5米的预制螺孔12,在初始阶段,可以以间隔距离为1.5米的距离安装,来完成对线缆的承载要求,当承载需求变高时,则可以缩短安装距离,加装新的固定架3,在增加承载能力,相对于现有的安装方式,不需要重新打孔,安装方便。

在图2中:支撑板1的外壁上安装有若干个膨胀螺钉11,支撑板1与地下管廊壁通过膨胀螺钉11固定连接,通过安装多个膨胀螺钉11,来将支撑板1固定在地下管廊的外壁上,使得外部安装的固定架3更加稳定。

在图3中:固定架3包括可移动支座31、承接杆32和承载杆33,可移动支座31为“t”字形,可移动支座31一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滑槽301,滑槽301卡合在滑杆22的外壁,且可移动支座31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311与预制螺孔12螺接固定,承载杆33远离承接杆32的一端向上弯曲,且承载杆33弯曲的一端开设有绑线孔302,通过设置“t”字形的可移动支座31,使可移动支座31的顶部和底部均能够提供三角形支撑,使固定架3的承载能力更大,并在另一端设置翘起的承载杆33,相对于平面结构,可以承载更多的线缆,且顶部开设有绑线孔302,可以绑定钢丝,将线缆系起来,使线缆更加稳定,可移动支座31和承载杆33之间用承接杆32来连接,可以延长固定架3的总长,来增加固定架3的承载能力。

在图4中:可移动支座31和承载杆33的剖面均为矩形,且内部均具有矩形空腔,承接杆32的外壁为矩形,承接杆32的两端滑动安装在可移动支座31和承载杆33内,可移动支座31和承载杆33上均开设有螺孔,承接杆32的两端分别设有双头螺栓34,承接杆32与可移动支座31和承载杆33通过双头螺栓34螺接固定,可移动支座31和承载杆33之间用承接杆32来连接,可以滑动承接杆32与可移动支座31和承载杆33之间的距离,来延长固定架3的总长,来增加固定架3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将线缆放置在固定架3上,固定架3用于对线缆起到承托作用,固定架3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滑动方式来改变间距,通过设置间隔距离为0.5米的预制螺孔12,在初始阶段,可以以间隔距离为1.5米的距离安装,来完成对线缆的承载要求,当承载需求变高时,则可以缩短安装距离,加装新的固定架3,使固定架3之间的间距缩短,来承载更重的线缆,“t”字形的可移动支座31,使可移动支座31的顶部和底部均能够提供三角形支撑,使固定架3的承载能力更大,并在另一端设置翘起的承载杆33,相对于平面结构,可以承载更多的线缆,且顶部开设有绑线孔302,可以绑定钢丝,将线缆系起来,使线缆更加稳定,可移动支座31和承载杆33之间用承接杆32来连接,可以延长固定架3的总长,来增加固定架3的承载能力,通过螺栓311进行固定,相对于现有的承载架,其承载力更小,对于螺栓311的承载要求较小,所以安装和拆卸更加简单,不需要现场打孔。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