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6233发布日期:2020-05-26 18:25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稳压电源。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技术的特性,电子设备对电源电路的要求就是能够提供持续稳定、满足负载要求的电能,而且通常情况下都要求提供稳定的直流电能。提供这种稳定的直流电能的电源就是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在电源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图1为传统技术中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原理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直流稳压电源使用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方便维护。另外,由于传统直流稳压电源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缺少限流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能提高稳压电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直流稳压电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直流稳压电源,包括电源、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变压器、第四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三稳压管、第三电阻、第二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稳压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稳压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稳压电源中,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型号为e-202。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稳压电源中,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变压器的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稳压电源中,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为36kω。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稳压电源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稳压电源中,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稳压电源中,所述第三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流稳压电源中,所述电源提供的电压为3.3v。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稳压电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电源、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变压器、第四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三稳压管、第三电阻、第二电容和电压输出端,该直流稳压电源与传统技术中的直流稳压电源相比,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四二极管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实用新型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能提高稳压电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技术中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直流稳压电源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直流稳压电源实施例中,该直流稳压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该直流稳压电源包括电源vcc、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三极管q1、第二电阻r2、变压器t、第四二极管q4、第二三极管q2、第二二极管d2、第三三极管q3、第三稳压管d3、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和电压输出端vo,其中,电源vcc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三稳压管d3的阴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电压输出端vo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的第二线圈l2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第二线圈l2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变压器的第一线圈l1的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变压器t的第一线圈l1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第三稳压管d3的阳极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

该直流稳压电源与图1中传统技术中的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结构相比,其减少了图1中的电容c3和电容c4,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方便维护,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四二极管d4为限流二极管,用于对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流进行限流保护。限流保护的原理如下:当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流较大时,通过该第四二极管d4可以降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流的大小,使其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而不至于因电流太大导致烧坏电路中的元器件,因此能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四二极管d4的型号为e-202。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四二极管d4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具有类似功能的二极管。

该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源vcc接通时,第一电阻r1为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提供正偏电流,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一三极管q1的导通引起第二三极管q2正偏导通并产生振荡,变压器t的第二线圈l2的两端产生振荡交流脉冲,通过第二二极管d2整流和第二电容c2滤波变成相应直流电压,当第二电容c2两端电压达到第三稳压管d3的稳压值与第三三极管q3的b-e结间导通电压之和时,第三三极管q3导通,通过第一二极管d1对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施压分流,第一三极管q1的导通程度得以减弱,再进一步使第二三极管q2的振荡大小被控制在设定范围,第二电容c2两端电压被稳定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电源vcc提供的电压为3.3v。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电源vcc提供的电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也就是电源vcc提供的电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增大或减小。

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第三三极管q3为npn型三极管。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三三极管q3均可以采用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可以采用npn型三极管,但这时电路的结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中,该直流稳压电源还包括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变压器t的第一线圈l1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流进行限流保护。限流保护的原理如下:当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流较大时,通过该第四电阻r4可以降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流的大小,使其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而不至于因电流太大导致烧坏电路中的元器件,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为36kω。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四电阻r4的阻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也就是第四电阻r4的阻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增大或减小,以增加电路使用的灵活性。

总之,本实施例中,由于该直流稳压电源设有限流二极管,因此能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