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5410发布日期:2020-08-07 18:3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充电指给蓄电池等设备补充电量的过程。其原理是让直流电从放电相反的方向通过,以使蓄电池中活性物质恢复作用。现在,又有了引申义比如学习,工作等。目前的充电装置功能用途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电装置,它既能够对手机充电又可以对电动车充电,用途多样,且设置有坐垫,能够提供休息的场所,设置有雨伞槽,具有雨伞借用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充电装置1、挡板2、二维码3、显示屏4、手机充电口5、左侧雨伞槽6、右侧雨伞槽7、分隔带8、电动车充电口9、左侧支撑架10、右侧支撑架11、门12、控制器13、无线连接装置14、电动车充电模块15、手机充电模块16、显示模块17、时钟模块18、物联网控制模块19,所述的充电装置1的上端设置有挡板2,充电装置1的前表面的中间粘连有分隔带8,分隔带8的上方设置有手机充电口5,手机充电口5的右侧设置有显示屏4,手机充电口5的上方设置有二维码3,分隔带8的下方设置有电动车充电口9,充电装置1中间的左侧设置有左侧雨伞槽6,充电装置1中间的右侧设置有右侧雨伞槽7,充电装置1下端的左侧设置有左侧支撑架10,充电装置1的下端的右侧设置有右侧支撑架11,充电装置1的背面上设置有门12,充电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13、无线连接装置14、电动车充电模块15、手机充电模块16、显示模块17、时钟模块18、物联网控制模块19,控制器13与无线连接装置14电性连接,控制器13与电动车充电模块1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13与手机充电模块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13与显示模块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器13与时钟模块1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器13与物联网控制模块1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左侧支撑架10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坐垫101。

所述的右侧支撑架11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坐垫111。

所述的门12的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窗121。

所述的门12的表面上设置有把手1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物联网连接控制充电装置的运行,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连接操作,即可以对手机进行充电,有可以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同时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雨伞借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既能够对手机充电又可以对电动车充电,用途多样,且设置有坐垫,能够提供休息的场所,设置有雨伞槽,具有雨伞借用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充电装置1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充电装置1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充电装置1、挡板2、二维码3、显示屏4、手机充电口5、左侧雨伞槽6、右侧雨伞槽7、分隔带8、电动车充电口9、左侧支撑架10、第一坐垫101、右侧支撑架11、第二坐垫111、门12、散热窗121、把手122、控制器13、无线连接装置14、电动车充电模块15、手机充电模块16、显示模块17、时钟模块18、物联网控制模块1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充电装置1、挡板2、二维码3、显示屏4、手机充电口5、左侧雨伞槽6、右侧雨伞槽7、分隔带8、电动车充电口9、左侧支撑架10、第一坐垫101、右侧支撑架11、第二坐垫111、门12、散热窗121、把手122、控制器13、无线连接装置14、电动车充电模块15、手机充电模块16、显示模块17、时钟模块18、物联网控制模块19,所述的充电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13、无线连接装置14、电动车充电模块15、手机充电模块16、显示模块17、时钟模块18、物联网控制模块19,控制器13与无线连接装置14、电动车充电模块15、手机充电模块16、显示模块17、时钟模块18、物联网控制模块1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分隔带8粘连在充电装置1的中间位置,充电装置1的上端套盖有挡板2,分隔带8的上方设置有四个手机充电口5,二维码3粘连在手机充电口5的上方,显示屏4镶嵌在手机充电口5的右侧,分隔带8的下方设置有电动车充电口9,左侧雨伞槽6焊接在充电装置1的左侧,右侧雨伞槽7焊接在充电装置1的右侧,左侧支撑架10焊接在充电装置1的下端的左侧,右侧支撑架11焊接在充电装置1的下端的右侧,左侧支撑架10与右侧支撑架11为三角形支撑架。

实施例2

参看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充电装置1、挡板2、二维码3、显示屏4、手机充电口5、左侧雨伞槽6、右侧雨伞槽7、分隔带8、电动车充电口9、左侧支撑架10、第一坐垫101、右侧支撑架11、第二坐垫111、门12、散热窗121、把手122、控制器13、无线连接装置14、电动车充电模块15、手机充电模块16、显示模块17、时钟模块18、物联网控制模块19,所述的充电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13、无线连接装置14、电动车充电模块15、手机充电模块16、显示模块17、时钟模块18、物联网控制模块19,控制器13与无线连接装置14、电动车充电模块15、手机充电模块16、显示模块17、时钟模块18、物联网控制模块1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分隔带8粘连在充电装置1的中间位置,充电装置1的上端套盖有挡板2,分隔带8的上方设置有四个手机充电口5,二维码3粘连在手机充电口5的上方,显示屏4镶嵌在手机充电口5的右侧,分隔带8的下方设置有电动车充电口9,左侧雨伞槽6焊接在充电装置1的左侧,右侧雨伞槽7焊接在充电装置1的右侧,左侧支撑架10焊接在充电装置1的下端的左侧,右侧支撑架11焊接在充电装置1的下端的右侧,左侧支撑架10与右侧支撑架11为方形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物联网连接控制充电装置的运行,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连接操作,即可以对手机进行充电,有可以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同时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雨伞借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既能够对手机充电又可以对电动车充电,用途多样,且设置有坐垫,能够提供休息的场所,设置有雨伞槽,具有雨伞借用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