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盘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0822发布日期:2020-06-02 20:42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盘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盘车装置,用于工业机械、大型电机转子、汽轮机转子检修等领域。



背景技术:

所谓“盘车”是指在启动电机前,用人力将电机(转轮)转动几圈,用以判断由电机带动的负荷(即机械或传动部分)是否有卡死而阻力增大的情况,从而不会使电机的启动负荷变大而损坏电机(即烧坏)。

现有技术中,对于大型机械转轴在安装复位后,设备安装或检修人员在复测转子中心位置时,如采用人工操作,对检修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过高,且操作不方便,既耗费精力又浪费时间,工作效率较低。如果采用辅助设备,则鲜有技术中的辅助设备通常结构复杂,且不易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便携式盘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转动单元,其通过一第一转轴铰接于所述底座上;

棘爪,其一端通过一第二转轴铰接于所述转动单元上,所述棘爪的另一端设置一用于与设备的转轮匹配的啮合部;以及

加长杆,其固定在所述转动单元上,所述加长杆的周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

所述转动单元具有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及所述第二限位面均位于所述棘爪的转动方向上,且所述第一限位面及所述第二限位面限制所述棘爪的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转动单元开设孔洞,所述孔洞在转动单元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面及所述第二限位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转轴更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棘爪具有本体,所述啮合部相对所述本体弯曲设置,且相对本体侧部而凸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啮合部的端部的截面积往外逐渐递减而形成一齿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转轴至加长杆一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转轴至所述第一转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5且小于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棘爪的转动角度为40~6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座上开设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加长杆的转动角度配置为50~60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便携式盘车装置,可实现对转轮的转动控制,以替代手动的方式,操作方便,节省人力,且可提高工作效率;便携式盘车装置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在转动单元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以此,可更灵活的控制棘爪,防止棘爪相对齿槽而卡死;加长杆的设置,可通过杠杆原理,降低力度,进一步便于操作;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的设置,可限制棘爪的转动角度,使棘爪不易脱离至原理转轮的位置,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盘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盘车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一,显示棘爪脱开状态。

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盘车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二,显示棘爪卡入转轮的齿槽的状态。

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盘车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三,显示便携式盘车装置转动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盘车装置,包括底座6、转动单元2、棘爪1和加长杆3。

本实施例中的底座6,其配置为用于固定至设备上,从而将便携式盘车装置与设备的转轮相近,并可实现匹配。本实施例中的底座6可配置为可拆卸式的安装至设备。

本实施例中的转动单元2,其通过一第一转轴5铰接于所述底座6上,以使转动单元2以第一转轴5而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棘爪1,其一端通过一第二转轴4铰接于所述转动单元2上,所述棘爪1的另一端设置一用于与设备的转轮匹配的啮合部11。使用时,可将啮合部11卡入转轮的齿槽中,以此,为棘爪1转动转轮提供了基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5与第二转轴4在转动单元2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本实施例中的加长杆3,其固定在所述转动单元2上,所述加长杆3的周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5,通过加长杆3,可更方便的操作转动单元2转动,以使棘爪1与转轮实现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转动单元2具有第一限位面21及第二限位面22,所述第一限位面21及所述第二限位面22均位于所述棘爪1的转动方向上,且所述第一限位面21及所述第二限位面22限制所述棘爪1的转动角度。此处,如不限制棘爪11的转动角度,一来不易将棘爪1卡入转轮的齿槽,而来不易通过棘爪1控制转轮的转动角度。

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盘车装置工作时,通过加长杆3一定角度的抬起转动单元2,从而可将棘爪1口入转轮的齿槽中(如图3所示),然后,通过上抬加长杆3,棘爪1可带动设备的转轮转动(如图4所示),以此反复操作,简单方便,且方便检修人员对设备转轮进行中心位置测量。

本实施例中,通过便携式盘车装置,可实现对转轮的转动控制,以替代手动的方式,操作方便,节省人力,且可提高工作效率;便携式盘车装置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在转动单元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以此,可更灵活的控制棘爪1,防止棘爪1相对齿槽而卡死;加长杆3的设置,可通过杠杆原理,降低力度,进一步便于操作;第一限位面21及第二限位面22的设置,可限制棘爪1的转动角度,使棘爪1不易脱离至原理转轮的位置,方便操作。

本实施例中,转动单元2开设孔洞23,所述孔洞23在转动单元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面21及所述第二限位面22。通过开设孔洞23来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面21及所述第二限位面22,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轴4(相对第二限位面22)更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面21。以此,可更合理的设置杠杆位置,使加长杆3可通过合理的力度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棘爪1具有本体12,所述啮合部11相对所述本体弯曲设置,且相对本体12侧部而凸出,从而使得啮合部11更容易卡入转轮的齿槽中,且不容易脱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啮合部11的端部的截面积往外逐渐递减而形成一齿部。该齿部与转轮的齿槽相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轴4至加长杆3一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转轴4至所述第一转轴5的距离的比值大于5且小于12。在该比值范围内,即可控制转动的力度,又可维持加长杆3合理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棘爪1的转动角度为40~60度。在该转动角度范围内,棘爪1控制转轮的转动角度较为合理。本实施例中,所述棘爪1的转动角度为50度。该转动角度由第一限位面21、第二限位面22及第二转轴4的位置共同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6上开设安装孔。从而可通过螺栓7将底座6固定至设备上,同时实现了可拆卸式的连接。如此一来,可通过底座6的安装位置,调节棘爪1与设备的转轮的位置关系。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长杆3的转动角度配置为50~60度。从而可在控制转轮的转动角度,及操作便利性之间达到平衡。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